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关山月 第67章 千里灰线

春秋王旗 关山月 第67章 千里灰线

作者:花下一壶酒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1: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去晨来,东边山头上很快就又出现了清晨的第一缕日光,缓缓自东向西照遍人间,先爬上那座小县临茂的东侧城墙,再一点点穿过方圆不大的小小城池,进入城西的那片茂密山林。

在城隍庙大殿中默默翻了一夜书籍的少年,在那缕光亮透过殿前窗户进入殿中的时候,就轻轻合上了书页封皮,吹灭了秉烛夜读的那只昏暗烛火。

大殿中一刹那间有些暗沉,随后才又慢慢变得清晰可见。

那个在庙外城内各处游弋了一夜的鬼物余人,正在此时适时出现在少年身前不远处,表情平静。

其实有些事情不太好明说,按理说作为鬼物而言,本不应该如此畅通无阻进入城隍庙大殿之内,神道地盘天生阳气深重,就好像某些学有所成的读书种子,文运加身之后就会自然而然一身浩然气,妖邪不敢随意近身。

神道之内各位山水神灵,天生就对各类妖魔邪祟有大道压制,城隍庙作为一位城隍神灵的栖身之所,长年累月以神性浸染整座庙宇院落,就好像四壁贴符,门前拒马,天生会有伏魔镇邪之功效。

即便是因为这位丁城隍本身对余人没什么敌意,以及近年来香火凋敝之故,导致这城隍爷本身实力下降了很多,可能真打起来还不如鬼物余人的二境手段来得强硬,但也绝不该如此一点磕绊都没有,就让他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了才对,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没大到那个地步。

与此相似的就是,昨夜余人跟着楚元宵一起被这二位小县父母官请进县衙的时候,蹲在衙门口处的那两尊石狮子好像也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各自垂头丧气连抬一抬眼皮都没有。

还有那两尊站在石狮子背后台阶上方的守门神将,同样也没有任何出手阻拦的意思,各自抱着怀中兵刃站在门前,眼眸微垂,身形虚淡,精气神全无,常人虽不可见,但余人看得一清二楚。

余人昨夜除了听从公子的意思,往那县衙后院厨房送了一份吃食之外,又独自在城中各处转了转。

他倒也没有擅自进入百姓家门,但只要站在那一座座院门外看上一眼,就都能看得明明白白,这座小城里面的人家院落,无论有没有人住在其中,那些贴在门口的桃符门神无一例外都已经泛白陈旧,明明是过完年开春不久,明明是才贴上去没多少时日,连小半年都还没过完,就已经全部神去楼空灵性凋落,失去了最后的唯一那一点灵光。

想要靠着这样两张几如白纸的门神画像防备妖邪入户,其实都已经跟敞开着大门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个地方不管曾经发生过什么,但眼下的光景,已经是实打实走到了山穷水尽的死路尽头,如果没有别的活路现身眼前,那么被城外妖物屠城就是注定了无可避免的结局宿命。

也不知道是有多招人恨,那个打定主意要落子布局将之送上断头台的背后人物,不光是手眼通天,也真的几乎就是不遗余力下了死手,恨这一城百姓死得不够快,甚至连一丁点的抵抗手段都不愿意给他们留。

此刻,抬起头看向余人的小镇少年,一夜未眠满脸疲惫,但那一双隐现血丝的眼眸之中却炯炯有神,异常明亮,看来昨夜秉烛夜读,是有些收获。

一人一鬼对视一眼,各自欲言又止。

楚元宵环顾一眼殿中,那位城隍爷自昨夜出了殿门之后就不知所踪了,将他独自留在殿中,彷佛是在特意腾出大殿给少年,作为他临时的三尺书斋,且直到此刻都没有回来。

少年朝余人点头示意,让他直说便是。

余人点了点头,轻声道:“公子,东西已经按你的交代送过去了,另外我昨夜在城中各处转了转,这个地方…不宜久留。”

楚元宵自青衣小厮说话开始,就一直低头摩挲着手边的那几册书籍,有些说法他能看懂字面意思,有些则是字还没认全,就没能看懂其中道理,还有一些虽然字未认全,但只靠猜也能猜出来一些。

听到余人说出“不宜久留”四字时,楚元宵抬头看了眼那个一脸凝重的同途伴当,又转过头看着殿门之外的朗朗晴空,缓缓道:“很早以前,我有一段时间日子过得不太好,但是因为有些人的存在,我又觉得自己其实还好,也不算太落魄,能活着就是好事了。”

“咱们两个一路走下来,很多地方眼看着就要送出去一条命了,但关键时候就好像总会有人来搭救,暂时看来也能算是很好了。”

“但是咱们脚下这个地方,是实打实让我觉得不太好,比当年那个坐在树下快要被饿死的我还不好。”

余人看着眼前少年那个有些苍凉寂寥的表情,犹豫良久还是不得不说了一句,“公子,这个地方明显是被什么顶尖大人物盯上了,你我两个现在实力不够,做不了什么的,一个不好反倒容易把自己搭进去,得不偿失。”

楚元宵闻言张了张嘴,余人的话说得不错,但他仍然觉得,既然一路远行遇见了,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如果见死不救,别的先不说,将来等到他有机会再回到那座小镇,可能都不太好跟当年那两个各自救了他一命的老头儿交代。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位一身红袍的小县城隍已经出现在大殿门外,站在他一旁的则是那位饮酒一夜未曾入眠的小城县令。

二人大清早过来,本来只是来送行的,刘知县同时也是想要向那个少年人道谢,他家夫人大清早带着一脸复杂的喜气进他书房的时候,他看着那几只野物,只觉得一瞬间清了酒气,连彻夜未眠的困倦都烟消云散。

救人心者,更胜救命!

此刻二人站在殿门之外,在殿中的一人一鬼都看不到的位置站了有一会儿了,本来是不想打搅里面二人的对话,但等听到他们争执的内容之后,门外两人不由互相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相视一笑。

有些事人力难违,一份心意足矣。

临茂知县刘同敏笑着前行几步,一步跨过门槛迈进了殿中,一边笑道:“小仙师不必犹豫,此间事是闯祸所致也好,是命该有此一劫也罢,无论如何都是我临茂县的自家事,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如今这个世道,要做个好人不易,我们又怎能再多连累一个过路的良善好心人?”

眼见那少年人起身还有话要说,这位青衣知县笑着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头,“我知道你心中在想什么,但不知道小仙师愿不愿意听刘某一言?”

“刘大人请指教!”楚元宵很认真朝那位地方父母官作揖行礼,静听后话。

刘同敏突然脸色严肃,说了一段自从当年那对母女被杀之后,他就一直想说而又无从开口的心中话。

那个红袍城隍则在此刻才迈步进入大殿,但只是斜靠在门柱上,双臂环胸看着那一大一小两个人,又看了眼少年身旁那张桌子上的几本典籍,一脸平静笑意但并未说话。

余人悄悄后退几分站在一旁,有些好奇这位青色官袍的县令会说什么。

“这个天下,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许许多多悲酸事,有些是天灾,有些则是人祸,旁人未必在意,却尽是遭灾之人天塌地陷的眼前事。”

“人心善恶之争,历来争论不止喋喋不休,即便是那文庙之内,有些神像也已经搬进搬出好多回了,但依旧没有个确定的结论。”

“人间恻隐之心常在,但又好像不是人人都有,更多人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上去落井下石踹一脚就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

“儒门亚圣有言,‘有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但实际上更多的人前人后人,自堕为贼,甘之如饴,反倒成了自贪私利不管旁人死活大行其道,难道就真的是有恶不自知?”

“所谓‘情非憎君,利在君之死’就又顺理成章成了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站在县令背后的红袍城隍,看着这个一顿言辞出口,就快要把自己弄成儒门叛贼的老友,又看了眼那个少年人,笑着打断道:“我说刘知县,要说就说点实在的东西,你这一顿前言不搭后语的说辞,小仙师听懂了没不好说,但我是听得真头疼。”

楚元宵静静看着面前两人,刘知县话里的意思他听懂了,但那几句措辞生僻的之乎者也他没听懂,合起来也不知道是该算听懂了,还是算没听懂。

不过,倒是那位城隍爷言辞之中的某些回护之意,他听得一清二楚,真心实意。

青袍县令被打断话头,张了张嘴却又只是叹了口气没有再多说下去,转了个话题看着少年道:“我临茂县多事之秋,恰如每个呆在井底的人,总是会最感激那些曾在井口搭过一把手的人。”

“小仙师有这一份心意,刘某就已是感激不尽,又岂能真将你留在此地陪着我们一起送命?若是小仙师仍有此心,那刘某只有一事相求。”

楚元宵微微一愣,拱手抱拳道:“刘大人请说!”

本是读书人出身的青衣县令,看着少年郑重抱拳就有了些久违的开心,同样以一个正经的儒门揖礼与人还礼,同时看着那少年仙师说出了一番情真意切的祝辞。

“今日之事实不可强求,只希望小仙师莫要因此灰心。”

“但等到日后修行有成,小仙师若再不幸遇上这种需要救人一命境况时,刘某恳求仙师还能如今日一样,仍愿开眼看人间,力所能及搭把手,能救则救,能帮则帮。”

“希望将来的光阴里,能多出一个侠骨丹心的潇洒风姿真仙人,而不是又多了一个只会高高在上、一心为己的头顶老天爷。”

红袍城隍看着两人之间的互相行礼,以及半个同僚老友的那两句肺腑之言,莫名就有了一些心湖悸动,收起靠在门边的吊儿郎当,与那半个同僚一样,恭恭敬敬朝那个其实并无半点修为在身的少年仙师拱手抱拳,与君同祝。

……

等到楚元宵被那一神一官二人半推半轰礼送出城的时候,少年才模糊发现了一件事,今日城中百姓,挨家挨户好像都收到了县衙那边专门差人敲门送过去的官榜文告,主要就说了两件事。

一是为防城西妖祸伤及城中百姓,即日起开始以沙石封死西城城门及背后门廊,夜间全城宵禁,白日间南北二门限时开门,出城百姓首推东门,但也会在天黑前关门;二是全城百姓凡能离开临茂县的必须及早离开,不能离开的拣选青年精壮男子编入守城府军加强操练,以备妖邪攻城。

这就是临茂县衙被逼无奈之下准备拼命的最后手段了,有些人注定了不能离开此地,而某些人的阳谋算计恰恰针对的就是他们。

丁城隍昨夜只说了那个青衣知县为帮那对母女竭尽全力拖人,但其实还有一半的故事没说,那个穿着一身红袍嫁衣的可怜姑娘,之所以能只靠一个弱质女流的脚力就逃出那么远,若没有某些不曾现身人前的山水神灵帮忙,是绝对做不到的。

临茂县会被如此针对,并不全是因为刘同敏一个人,以前人神不得会面,丁元辉没机会告诉那位刘知县,但昨夜那一壶女儿红,其实有一小半进了城隍爷的肚子,今早则是两人一起到的城隍庙。

东城门外,身后跟着青衣小厮的楚元宵转过身来,面色复杂看着那两个一脸洒脱笑意的小镇父母官。

那二人好像在决定了要强行送少年出城的那一刻,就一并彻底放下了曾经压在心头的某些陈年阴霾,所以此刻就全然没有了昨夜在西城门前时的凝重和绝望。

光风霁月,坦然赴死,言笑晏晏。

两人齐齐抱拳,笑着朝那面色沉重的少年告别,“小仙师一路珍重,想来你我双方应该不会有再见之日,所以提前在此恭祝仙师一路高歌,心有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楚元宵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丁城隍洒脱一笑,“小仙师不必挂心,人之一死,不过早晚而已,丁某多年来顶着这个城隍神位,操心太多也着实是累得不轻,不如早进轮回,说不准下辈子还能过得轻松一些。”

他转过头看了眼刘同敏,又继续笑道:“刘知县早年就曾准备过要死在进京的万里远行路上,如今结局还晚了好几年,想必应该也没什么遗憾了吧?”

青袍知县笑了笑。

二人眼见这少年人一脸帮不上忙的愧疚,都开始有些无奈了。

丁元辉笑道:“想来我二人以后都是无人祭奠的结局,说不准还要劳烦小仙师偶尔替我们送些阴冥路上买酒钱,小仙师你如此婆妈,又如何在那修行路上高歌猛进搏长生?我二人若少了人送钱,恐怕是连口酒都喝不上了,岂不可怜?”

少年哪里不知道这就是个推他离开的说辞,只是事到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婆婆妈妈反而不够爽利,还凭白多添伤感。

楚元宵深吸一口气,朝着二人拱手告辞,“今日解不了临茂困境,深感有愧,如果此行顺利,我日后必返回此地,与两位大人敬酒!”

对面两人如释重负点点头,各自拢袖笑看着少年转身东行远游。

他日若泉下有知,我二人必会尽绵薄之力,护送少年,远游人间万万里!

……

城西山林的东侧林边,临茂县城遥遥可见之处,正如两日之前一样,在某个参天树冠的顶上,有个半靠半躺的白衣文士,一手枕在脑后,一手拎着酒壶,缓缓饮酒,侧耳静听。

当听到那个小城父母官最后心声的那一刻,文士淡淡一笑,提壶饮酒一大口。

那句话虽说得不太巧妙,但好在其中寓意合我剑仙胃口,就很值得多喝一口。

白衣缓缓从树冠之上坐起身,看着那城东门的位置,遥遥朝那两位县城父母官举杯致意,“既然能盼人好,就也该好人有好报,不该莫名其妙被一群妖孽给吞了。”

说罢,手中酒壶轻轻侧倒,一缕壶中酒自壶口缓缓流出,不多不少刚二两,迎风飞絮,酒气漫天,弥散在那座小小临茂城与那道横亘数百里的山林之间,将二者彻底隔绝开来。

“今日赠君一剑,挡临茂天灾于剑前,就算是这小家伙三个师父一同还给你们的教徒回礼。”

话音落下,那仅仅由二两水酒化开的无尽酒气,在一刹那间如同一座长达数百里的恢弘剑阵,数万柄混着酒气的灵气长剑之上,好似朵朵莲花盛开如莲池。

一剑封山林,压得满山妖物尽低头!

——

临茂县城东去数千里。

一座州城内,高宅大院的某间豪华书房之中,一对父子分坐在一张圆桌两侧,齐齐看着那桌上的一封仙家来信,各自面色阴沉。

临茂县如今的凄惨困境,已经是狄州府衙顶着杀头的大罪强行布局的结果了,这其中不仅有欺瞒上官之罪,还偷偷摸摸连不准与神道接触的朝廷规矩也一起破了,如果此事被人戳破,那么抄家灭族的下场就近在眼前!

本以为事已至此,不会再有节外生枝,却没想到眼下这一封仙家来信,直接就又给了二人一道当头棒喝!

不仅要让那临茂县满城被屠,还要连一个什么劳什子的过路少年人也一起弄死!

甚至对后者的要求要更为坚决,直接就是不容有失!

狄州知府崇宰之,此刻只觉得当年为了给自家儿子寻一个仙道出路,巴结上某个仙家山门这件事,实在是他为官多年以来最大的败笔,没有之一!

当年所求之事,过了多年到如今仍旧没什么眉目,他反而还白白往人家手里送了一个把柄过去,那些仙家中人一个个看着仙风道骨,做起事来竟比他这个整日里在官场上钩心斗角的多年知府还要阴毒!

当年那临茂县城中许氏一家人的遭遇,就足以让他这个堂堂一州知府丢官弃爵没了项上人头,作为承云帝国的朝廷命官,竟然与别家仙门勾结行事,这种二心事主的不忠行为,就绝不是任何一个人主能够容忍的!

有些路一旦一脚踏上去,就绝对没有回头路可以选了,事到如今,悔之晚矣!

此刻坐在狄州知府对面的年轻人,正是他膝下独子崇元虎,这年轻人看着桌上那封信件,沉思良久之后又再次抬手想要将之重新拿起。

但没料到的是,他一只手刚接触到那封信件的边角,那信件连同信封竟然就瞬间无火自燃,一股诡异泛黑的火光,眨眼的光景就直接将之烧成了一堆灰烬,火势之突兀猛烈,差点还烧到年轻人的手。

父子二人见状,脸色就更加地阴沉,好一个毁尸灭迹,好一个不留余痕!

崇宰之如今年过半百,加之为官多年的劳心劳力,鬓间已有花白之色,眼角沟壑不浅。作为一州知府,他明显对某些仙家之事要懂得更多一些,比之儿子崇元虎,他也更明白有些人心阴暗处的算计阴险。

看到这一转眼之间的奇峰突变,他面目阴沉又看了眼那堆灰烬,随后缓缓抬头看向儿子,“元虎,为父觉得这件事太多蹊跷,我们恐怕是从多年前那许氏一家的事情上,就已经被算计了。”

崇元虎因为父亲这段话,脑海之间电光火石,一瞬间就将很多事串联在了一起。

从当年他们父子被人莫名其妙透露了一些仙家事,到后来机缘巧合见到某个仙家中人,然后又在城中碰上那恰巧来自临茂县城的许氏一家人,以及更后来一连串的事情,直至串联到今日这一封信…

他当年还曾有过好奇,那个仙家公子人中龙凤,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为何会对一个从小县城来的妙龄女子那么执着?

不过就是长得俊秀一些而已,也没到天人之姿的地步啊,他一个知府之子都没觉得如何,堂堂的仙家子弟怎么会有那么强的执念?

直到此刻,坐在桌边被父亲一句话点醒,崇元虎一瞬间只觉得背后冷汗森森,眨眼湿透了整个后背衣衫!

伏脉千里,草蛇灰线,真真是好一个仙门中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