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凉州辞 第4章 短志

春秋王旗 凉州辞 第4章 短志

作者:花下一壶酒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1: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盐官镇南玉砌街的朱府大宅里今天有三位贵客到访,一位雍容华贵的美妇人带着一位刚刚脱了稚气的少年公子,二人身后还跟着一个低眉垂眸恭敬跟随的老妪。

那个虽然年少但面相上已经渐渐开始显露出清逸俊朗之风的少年公子自打进了朱家大宅正堂之后就一屁股坐在上首主位上,即不管那位主人家明显抖了抖的面皮,也没兴趣瞧一瞧这朱府正堂里琳琅满目的雕件古董、文人字画。

与他同来的那位美妇人大约是略微有些看不过自家宝贝儿子如此无礼的做派,柔声开口规劝两句,但那少年公子也就只是嘴上应和两声,举止动作却仍旧没有任何要给这大宅主人家一点面子的意思,反而转头漫不经心提起桌上早就奉上来的那只暖玉茶盏开始品起了茶。

那富贵夫人无法,只得无奈转身看了眼那个作为主人家招待他们的朱氏家主,有些歉意道:“朱家主还请见谅,我家这小家伙从小被我和他父亲给惯坏了,不知礼数多有冒犯,还请朱家主海涵则个。”

朱氏现任家主名叫朱建棠,是这一代的盐官镇最大的地主,经营小镇周边的田亩靠收租过日子。

相传朱氏祖上是当年第一批来盐官镇定居的外乡人之一,那个年头的盐官署还在经营官盐生意,朱家那位老祖宗用背了一路的一袋子金锭跟盐官署的那位盐官,也就是小镇李氏第一代落户在盐官镇的那位老祖宗做了一笔买卖,买下了小镇周边方圆之内除了官府盐田以外的所有田亩,能种田的雇人或者租给别人种田,长不出粮食的盐碱地就卖给后来的小镇居民们建宅子。

老酒鬼在生前有次醉酒时,少年楚元宵曾听他说过,说那位朱氏老祖宗是这盐官镇成了四方来客的汇聚之地以后的祖祖辈辈多少代人里最会做买卖的一个,甚至都没有之一的说法,只可惜他当老祖宗当得英明,但后辈子孙不争气,全是些败家子!

少年犹记得老酒鬼说出最后面这个话的时候那一脸嘲讽的神色,但为什么说朱家的后辈子孙全是败家子他却并没有详细解释,只是又灌了一口酒之后就摇摇晃晃睡觉去了。

少年那时候岁数还很小,也没有怎么在意老酒鬼的这些醉话,后来事不常想起时也只觉得毕竟人家家大业大,再怎么败家也比他这个贫寒到无家可败的落魄孤儿要有钱有势的多。

不过按照老梁头跟他闲聊时的排法,如今的朱家传到朱建棠这一代已经是大不如从前了,在盐官镇四大姓之中排在最末,还在那个祖上代代盐官但行事作风一直低调的不行的李氏之后,确实比当年传说中的盐官镇第一高门要差上很多。

朱家的那位小霸王朱禛大概是因为从小就是家主膝下的独苗,又是朱氏家主老来得子,所以一贯很受宠爱,养出来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浑不吝性格。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在这整个盐官镇能让他最服气的也就三个人,一个是他那位身材壮硕早与“美貌”二字相去甚远、被外人私下叫着“母大虫”的名号,却能牢牢把住朱氏主母大娘的位置毫不动摇的健壮娘亲。

另一个是学塾里那位负责给镇上没到一定年纪的少年少女们教书的塾师崔先生。小胖子朱禛是个一贯不服天不服地的主,但是自打进了镇上乡塾见到了那位温文尔雅满腹经纶的塾师崔先生之后却意外地很是羡慕,总爱念叨一句“崔先生学问大,跟我娘能坐稳当家主母一样,也是靠本事吃饭的人,老子服气!”

还有最后一个就是柳家那位如花似玉的大小姐柳清秋了。

朱禛一贯混天混地全然不是读书的性格,能踏踏实实进乡塾读书有一半是因为乡塾那位学问极大的崔先生,另一半原因则是因为很早前初进学塾的时候先瞧见了那位端坐在书桌背后安静温书的文静少女柳清秋,多方打听才知道她是柳家的大小姐,跟那个与他齐名却不被他瞧在眼里的柳清辉是亲姐弟。

今日,因为府上要来贵客,朱禛他爹大清早就派人去了乡塾那边替宝贝儿子跟塾师崔先生告了一天的假,所以小胖子朱禛就没能去成乡塾,而是不情不愿呆在家里跟着爹娘一起迎接贵客。

小霸王朱禛对于不能去乡塾这件事本就有些不高兴,再搭眼一瞧这位所谓“贵客”是这么个德行,就更不高兴了,板着一张脸就准备骂人。

只是还不待他有所动作,壮实的胳膊就猛地被另一只肥硕的大手拽住,朱禛那位当主母的娘亲先是狠狠瞪了眼自家这个不省心的儿子,转而歉意地朝着主位那边看了一眼,眼中歉意之色背后还带着一缕掩藏不及的惊惧。

依旧大摇大摆端坐在主位上的少年公子对此似乎毫无所觉,依旧慢条斯理坐在那里研究那只暖玉茶杯,至于那杯中用朱氏府上最好的茶叶沏出来的茶水,他就只是闻了闻就失去了喝一口的兴趣。

壮硕妇人看着那位小公子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刚要轻舒一口气,却不料那个与那对富贵母子一同进门来后就一直站在那位小公子座椅旁低眉垂眸寂静无声的年迈老妪就在此时微微抬了抬眼皮,轻描淡写瞥了那一对壮硕母子一眼。

朱氏主母满身横肉以一种肉眼可见的姿态猛地颤了颤,额头上也渗出了一层细密汗珠,她硬着头皮将儿子拉到身后,一贯横眉冷对的胖脸上挤出一个可称“谄媚”的笑容,朝那老妪讨饶似的笑了笑。

一直没什么声息的年迈老妪微微皱了皱眉头,厌弃地收回了目光,似乎连多一眼都不愿意再看那张满是横肉的肥脸。

站在正堂中间还在互相客气的那个中年美妇和已经开始拱手抱拳说客气恭维话的朱氏家主似乎对身后这一连串的细微变故都毫无所觉。那朱氏家主微微躬身,抱拳笑道:“夫人不必如此客气,三位贵客都是出尘入云端的仙家贵人,不是我等山野俗人可比,坐在上首大是应该,万不敢讲究俗礼。”

那中年美妇人笑了笑,二人又再客套一番之后分方落座,只是还不待作为主人的朱氏家主朱建棠先说什么,那个从进门来开始就一直在上首坐着没挪窝的十余岁少年公子却已将那暖玉制成的精致茶杯随手放在身侧方桌上,抬了抬眼皮,懒洋洋问道:“朱家主,最近这镇上陆续到来的外乡人有没有已经做成了生意的?”

被突兀问话的朱氏家主微微愣了愣,转头看了眼坐在他对面的那位风韵正盛的富贵夫人,却见她只是云袖遮面端着茶杯正在品茶,对于那少年公子的问话毫无意外,也没有要阻拦的意思。

朱建棠见状微微垂眸,眼中不由闪过一抹思索,只是也算见惯市面的朱氏家主面上并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从善如流将注意力转到那少年身上,斟酌道:“回禀柯公子,就目前的消息来看大多数的仙家都还在试探和观察,尚未有人真正出手与镇上人谈过生意。”

重新伸手把玩着桌上那只白玉茶杯的少年公子闻言不置可否,微微一笑之后突然转头盯着那个坐在正堂门口位置的小胖子,面含挑衅语气轻佻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朱家主,本公子在来之前就听说你们镇上有个柳氏,还听说他家有个跟本公子年纪相仿的姑娘长得很是不错,你觉得她够不够格给本公子当个暖床的丫头?”

此话一出,在座众人面色各异。

那中年美妇恰恰在此时正端着茶杯饮茶,水袖后的美艳面容在听到儿子说了这么一句之后忍不住轻皱了皱眉头,但最后还是没有多说什么,只作未闻。

那位朱氏家主朱建棠则是在听到这远道而来的仙家贵公子突兀说出这么一句不衬身份的话的那一瞬间面色大惊,他倒不是担心那柳氏的长女,而是豁然转头看向了自家那个惯大的宝贝儿子……

不出所料,小胖子朱禛在看到那个坐在首位的锦衣少年面现挑衅看着自己说出来这么一句的瞬间如同屁股下面扎了根钉子一样从座椅上弹跳而起,一巴掌拍得椅子旁的茶桌砰砰作响,而小胖子根本不管手掌上传来的刺痛,只管朝着那同龄的少年怒目而视,大有他敢再说一句就要动手的架势。

坐在上首的少年公子对此毫无以外,只是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嘲弄。

几乎同时,那个一直站在锦衣少年座椅身侧悄无声息的老妪犹如嘲讽一般冷哼一声:“哼!”

刚从座椅上跳起来的小胖子朱禛一瞬间如遭雷击,面色肉眼可见地憋成了猪肝色!

这位朱氏独子只觉肩头犹如被压上千斤重担,浑身骨骼嘎吱作响,仅仅不到一个呼吸的时间就双腿一软重新重重砸回了身后的椅子上。

坐在朱禛一侧的那位朱氏主母看到自家宝贝疙瘩如此形色不由大急,眼看着就也要跟着跳起来,却被坐在她另一侧的丈夫一把死死拽住,还被甩过来一个极其阴翳的警告眼神!

根本没有余力注意父母动作的小胖子在下一刻也确实不算埋没了他多少年里顶在头顶的那个“小霸王”的头衔,尽管脸色越来越诡异,也尽管额头上汗渍越来越重,但是他丝毫没有要认怂的意思,依旧死死盯着那个坐在首位的锦衣少年,扶在椅背上的双手青筋暴起,脸庞两侧同样鼓起两道狰狞的肉瘤,硬扛着某种压在他肩头如山的重力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并且就那么直挺挺站在原地,牙关紧咬唇角渗血也仍旧宁死不坐!

此时朱氏大宅的正堂之中落针可闻,只听得见那小胖子朱禛粗重的喘息声和牙齿交错发出的咯咯脆响!

那个从开头就只是挑衅一句的富贵公子在这一连串的整个过程里没有说任何话,也没有看那个小胖子一眼,只是饶有兴致拨弄着桌上那只白玉茶杯。

直到那小胖子硬顶着他身侧的嬷嬷放过去的千斤重力重新颤颤巍巍站起身来又硬挺了几个呼吸之后仍没有要倒下去的意思,那锦衣少年才缓缓将那个白玉茶杯拿起来,另一只手随意挥了挥。

小胖子朱禛就在那一瞬间如释重负,全身脱力让他不由地一个趔趄。

一直被死死拽住的朱家主母也在同一刻挣脱了来自丈夫的控制力道,赶忙跳了过来,一把扶住了她惯大的宝贝儿子,肥胖的身躯在这一刻看不出一丝的迟滞和累赘。

坐在首位的锦衣公子面上似笑非笑看着那个被扶着大口喘气的小胖子,轻描淡写道:“朱禛是吧?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柯玉贽,来自一个叫作水岫湖的仙家宗门。”

不等那个还没捯匀呼吸的小胖子说话,吊儿郎当坐在首位的锦衣少年就再一次笑着开口:“我本以为你连第一关都撑不住,却没想到你这百多斤的肥肉倒也不算白长,资质还算不错,也算有点骨气,所以今天本公子就好心再额外多教你一个道理。”

柯玉贽将手中那只暖玉茶杯举在半空中,然后轻轻松手,玉杯猛地从空中坠落,砸在地上一声脆响,四分五裂。

富贵少年淡淡看了一眼那被他摔碎的上好玉器,又将目光挪回那个面色难看的小胖子,笑道:“你看,你朱家视若珍宝,只有贵客中的贵客上门才舍得拿出来奉茶的清云杯,如此珍贵的一套暖玉玉器却被我摔没了一只,一套价值连城的茶具就这么成了残缺品,你要不要问问你的家主父亲敢不敢找我的麻烦?”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说话的少年公子却懒得看一眼那个有些绷不住情绪弄得面色略显阴沉的朱氏家主,只是继续笑咪咪看着小胖子。

“外面的世界比你们这座小小的盐官镇要大得太多太多,你以为在一个穷乡僻壤鸟不拉屎的乡下地方混一个‘小霸王’的名头很了不起吗?其实在我眼里你连作个蝼蚁都不太够格。当然,我可能在某些人的眼中也是不太够格的蝼蚁,但是至少在此刻你是站在矮处的那一个。”

柯玉贽轻轻伸出来两根手指在空中晃了晃,道:“那么要怎么样在这种人外有人的江湖中间不被人欺负呢?其实无数江湖人无数代传承总结到最后就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你比所有人都厉害,还有一种是你比所有人都有钱,拳头大或者能用钱砸死拳头大的人,就是所有江湖人唯一的出路!”

“如果你有那个荣幸如你的家主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成为我水岫湖的弟子,我希望你能记住我今天教你的道理。”

锦衣公子说完了这一大段话之后,这才微微侧头看了眼那个又恢复成一派和煦面色的朱氏家主,笑问道:“朱家主以为本公子今天教给你儿子的这个道理,值不值得一套清云杯?”

——

楚元宵准备去一趟镇上的那家客栈,位置在小镇的最西头,坐北朝南,正好与镇子最东口坐南朝北的楚家院子位置相对。

客栈的名字叫云海间,既能打尖,也可住店,是小镇上唯一一间做外乡人生意的铺面,临街的门面是三层木楼,背后还有个后院,里面单盖了几间平房,柴房、灶房都在其中,院中还有口水井,离着前院木楼最远的那两个角落里分别还有马厩、茅房,各式配置一应俱全。

云海间的掌柜姓范,是个体型富态、面相和蔼的老人家,看重客栈门外的官道,做的就是来往过路人的生意。

少年是想去客栈那边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买卖能做?比如去捞几条鱼或是抓几只野味,或者实在不行就去山里砍一捆柴火,送到客栈后院,都能换到数目不等的几颗铜板。

吃饭可以靠山山水水,但是来钱的门路就只能用这种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好在云海间的范老掌柜是个厚道人,也是镇上少数几个不信那个天煞孤星传言的人之一。

只要少年不招摇不影响到客栈的生意,范掌柜就还是很愿意乐乐呵呵与少年做一做买卖的,毕竟这个孤苦贫寒的少年人历来实诚,送到客栈的东西总是物美价廉,很有赚头。

少年去往客栈的路途必然要经过小镇中心的那座五方亭。

盐官镇本是晒盐的盐场,所以小镇造型四四方方,镇上不到四百户的人家院落都是以原来盐场的盐田为地基,盐田田埂转化而来的纵横街道分南北向和东西向各有七条,又都是以中间位置的那条主街为中线。

两条主街交汇处有一片占地很大的空地,正中位置修建了一座名为“五方亭”的凉亭。

顾名思义,五方亭就是五角五面五根立柱的造型,亭口朝东开,左右两侧的立柱上各挂一块墨底金字的竖匾,合起来正是一副胜迹联。

上联说:“乾坤阴阳,太极生两仪,四象齐聚”;

下联是:“天地无极,五行衍百物,道在万方”。

亭口上方的立檐下挂着一块同为墨底金字的匾额乃是对联横额,内容四字:“五方揭谛”。

有人说五方亭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口横额上的那“五方”二字,也有人说是因为盐官镇的百姓都是从五方汇聚而来的,说法不一,反正各有各的道理,相持不下,多少年都没争论出个确定的结果来。

这座占地极广的十字路口东北角上有个开着一间书铺又在门口摆摊卖书的说书匠,时不时会在卖书之余敲一敲他手里那块惊堂木然后说上一段书。

少年楚元宵从小到大,要是肚子不饿又有闲工夫的时候,偶尔也会去盐官镇那边听那个姓路的说书匠说书。

不受乡邻们的待见,他就一个人远远蹲在听书的人群最外围,津津有味听那说书先生说上一段,不打扰谁也从不主动上去讨人嫌,只远远听着,差不多要散场前先一步自己早早离开,免得受人指指点点,好听不好听的话都不听就是。

也是在这种听书的过程里头的某一次,他偶然听那位路先生提起过,说按照天下规制,像五方亭这类的凉亭多为四六八面,很少听说过谁家有凉亭的亭角是修成单数的,因而眼前这座凉亭之所以修成这样,那是有些仙家讲究包含在里头的……

至于这个讲究到底是什么,那位说书匠好像是刻意卖关子一样并没有说完。

这好像也是那位主要是靠卖书挣钱的说书匠一贯的路数,大概是为了拉拢客人,所以这位路先生每每说书说到精彩紧要处就开始挖坑卖关子,从不说完下半段……

要想知道后来事你就得掏钱买来他书摊上的那些书自己去看。

楚元宵自幼家境贫寒连一双鞋都买不起,更没有钱交得起进乡塾读书的学费束脩,自然也更不会花那个冤枉钱去买本他看不懂的书回来。

所以他也不知道那五方亭究竟为什么会不合规制?又有什么仙家讲究?

……

路过五方亭的时候,少年刚从那位说书匠的书摊前经过,姓路的说书先生还笑着跟他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少年赶忙也跟着点了点头,与人回礼。

结果还没等他打完招呼走出去几步,迎面就碰上了一个姓赵的少年,锦衣玉带,富贵逼人。

这个赵家少年郎全名叫赵继成,他爹赵裕是小镇上除了那柳朱陈李四大姓的家主以外最有钱的次一等财主中最拔尖的一个。

只可惜赵家发家的年月不算久远,也就是在赵继成他爹这一辈上才算正经脱出泥腿子的行列,所以赵继成这家伙虽然锦衣玉食不愁吃穿,但在如大姓柳氏的嫡子柳清辉、还有朱氏的嫡子朱禛等那一伙富贵公子眼里,他们赵家就只能算是个暴发户,他赵继成也就是活脱脱一个“穷儿乍富脱不了泥相”,不受待见甚至比楚元宵这个顶着个天煞孤星名头的纯粹泥腿子更甚些许。

毕竟贫寒少年那命硬克人不偿命的名头好歹是有些唬人的,可他赵继成却就只有站着挨欺负的份!

楚元宵眼看着那赵家子故意堵住自己的去路,也没有打算轻易放自己过去的意思就有些头疼,他一直不是很明白这个赵继成为什么总爱跟他过不去,从小就是。

他好像也不怕他那个天煞的名头……有事没事路上遇见就总爱寻他的晦气!

贫寒少年有时候闲着没事的时候也会细细琢磨自己到底哪里得罪过这个同龄人?

但想来想去也就只想到过一件事算是个由头,而且还不是自己故意的,只能算凑巧碰上他出丑而已,可那也早都是过去六七年前的事情了,要不是少年记忆力一贯很好的话绝对早都想不起来了。

当年老酒鬼刚刚过世的那段时间,镇上大户柳氏那边放出消息说是要花钱收上好的磨刀石去凉州城那边卖,镇上谁家有这样的石头都可以拿到柳家大宅后院的偏门那边去换钱。

这个买卖,小镇上有手艺和有正经营生的人都不太看得上,但彼时四处踅摸光景吃一口辛苦饭的贫寒少年却极愿意天天走出镇子西口三里地去一座名为“金柱”的石崖那里搬花岗石。

他刚开始也分不清什么样的石头算得上“上好”两个字,就只管瞧着那些模样周正的石块往回搬,后来搬得多了才大概能看出点门道,知道了大约什么样的石头容易受待见。

那时候少年年少腿短,每趟搬不了两块,每天走不过来回两趟,但贫寒少年搬石头搬得乐此不疲,毕竟但凡那位柳氏胖管家能瞧上一块他搬来的石头,他就能立马换到实打实的铜板在手里!

这对于往日只能上山捡柴或是去镇北的玄女湖那边摸鱼但其实换不到几个钱的贫寒少年来说,这可是个一本万利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只是柳家这收石头的买卖也仅仅做了几个月就不做了,这还让少年可惜了好久。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有次少年搬着一块好不容易挑出来的四方四正的石墩从柳家大宅正门所在的清水街上路过,在拐角处正巧碰上那位柳家小少爷柳清辉跟朱家的小少爷朱禛俩人带着一帮家仆将那个彼时也还是孩子的赵继成挤在墙角,言语难听,指指点点。

见到抱着石头过来的贫寒少年,那两个富家少爷暗骂了一声晦气,然后就带着人离开了,而彼时被挤在墙角里手足无措的赵家孩子也还年幼,红着一双眼睛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一言不发,远远看着确实也挺可怜的。

他同样也看了眼还抱着石头一脸迷茫的楚元宵,然后就跑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赵继成再碰到他这个同龄人时就总是没有好脸色,也不会好好说话,而且多少年如一日就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

此刻,在五方亭边堵住楚元宵去路的赵继成才不管他面前的贫寒泥腿子在想什么,只是双臂抱胸好整以暇看着他,一脸讥讽道:“姓楚的你这又是准备去收谁的命了?我们盐官镇屁大点地方,可经不起你如此祸祸啊!”

贫寒少年有些无奈,每回见面第一句话都是这同一句,他都已经懒得反驳了。

赵继成将少年的表情看在眼中,如出一辙的无趣,从没点有情趣的反应,但他也没有要罢休的意思,继续讥讽道:“我听说像你这种命格的人就适合去那楚馆青楼勾栏火炕去当个大茶壶,命硬扛造不说,说不定还有机会一饱眼福不是?”

说到这里,这个嘴损的不是一星半点的赵家子又笑眯眯道:“我估摸着就你这个名声这辈子都别想着能讨个媳妇过日子了,去凉州城里当个大茶壶说不定还能有机会找个年老色驰卖不出钱来的老女人搭伙过日子,人家过瘾你也不用花钱,一举两得嘛!”

赵继成打量着少年的表情,像是恍然大悟一样突然笑道:“哦对了,你看这楚馆青楼四个字是不是跟你本身就很有缘?是不是就很衬?”

楚元宵原本只是静静听着,并没有打算回嘴的意思,他一直觉得这个赵家子很无聊,有吃有喝日子不愁,家里惯大的孩子可能都这样幼稚?

可当那赵继成说出那最后一句的瞬间,贫寒少年脸色陡然阴沉下来,眼神冰冷上前两步一把揪住姓赵的衣领,冷冷道:“赵继成,我不想跟你有冲突是因为我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承认自己一直都活得很不容易、很小心,我也很怕妨碍到别人,怕招人嫌,怕别人当着我的面指指点点,害怕的理由有很多……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拿我的家人姓氏开这种玩笑!”

他攥着对面衣领的拳头又紧了紧,语气很硬但声量刻意放低了些只有两人能听到,“你从来都不愿意别人提到你爹的瘸腿,也不愿意别人说你娘痴傻,这些我不是不知道!可以前不管你怎么找我的茬我从来都没有还过嘴,任你高兴!但到底是什么让你觉得你说这种话我都不会还手的?我是不是命硬克人我不知道,但我能保证如果动手打架的话,你连趴在地上找牙的机会都没有,不信你可以试试!”

被突然揪住衣领的赵家子不知道是因为喘不过气还是因为别的什么,脸色在一瞬间憋得涨红,半天讷讷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双手使劲想要把楚元宵那只手从他的衣领上扯下来。

可惜他力气不够大,掰不过那个从小上山下河搬石头背柴火的贫寒少年,最后仍旧是努力半天,毫无用处。

楚元宵看着他那涨红的脸色和渐渐开始有些慌乱的眼神,突然觉得很无趣,微微放缓手上力道,低声警告道:“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总爱跟我过不去,但我警告你以后不要拿我的家人开玩笑,虽然他们不在了,但我还没死呢!”

说罢,贫寒少年一把将那赵继成推到一旁,然后冷着脸从他面前经过,往镇西的云海间那边走去。

被推到路边的赵家子看着那个泥腿子一步步走远,脸色一点点由红转青,再由青转黑……

过了好一会儿,他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砰砰直跳的心绪,却在转过头时碰巧看见那个坐在书摊后竹椅上捧着一把精致小巧的茶壶喝茶的说书匠正饶有兴致看着他!

赵家郎在这一瞬间脸色变得难看得不能再难看,他恶狠狠瞪了那说书匠一眼,然后一句话都没能再说出口,直接转身跑开。

书摊后,姓路的说书匠看了眼那个狼狈的赵家少年,又看了看已经走远几乎看不见背影了的姓楚的孩子,微微笑了笑,低声喃喃道:“是谁说仓廪实则知礼节?又是谁说的人穷志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