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凉州辞 第21章 登门(求收藏求推荐~)

平日里除了一对家主子女进出门上下学,以及必要的仆人采买家用进出外,其他时候都不怎么开门的柳氏老宅,今日不仅少见地开了院门,而且开的还是在正中位置的大门,这个规格比之以往的只开角门来说,对于一贯低调的豪商大姓柳氏而言,实打实就是近些年破天荒的头一遭。

不仅如此,柳氏那位常年在凉州郡城那边经营自家生意的家主柳元骧,不知何时也已悄然回到了小镇,在指派了府中下人打开正门之后,他就亲自带着一大群族中直系或旁系的头面人物,前呼后拥一起站在府门外的台阶上,齐齐望着街口拐角的位置,翘首以盼,迎候贵客。

只是如此大的阵仗,柳氏族人但凡有些牌面的都到了,却唯独不见家主膝下那一对嫡系儿女,那位年岁不满十五,佳人美名却已经遍传凉州郡城的家主长女柳清秋,此时还在乡塾草堂之中,正捧着一本先贤典籍安静温书,而那个比之小了两岁的家主嫡子柳清辉则明显不是个爱读书的料,此刻就趴在草堂的最后一排,百无聊赖,与小胖子朱禛一起,二人之间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说话的声音也不太大,混在一片琅琅书声之中,就不那么明显。

作为小镇镇守圣人之一的乡塾塾师也坐在草堂内,对于这些发生在他眼皮子底下的事情自然一清二楚,但是这位一贯温和沉静,养气功夫极佳的青衫儒士,并无任何太过特别的反应,恍若不知。

在来到小镇之前,这位儒家圣人还有个很响亮的名号,与另外三人合称“儒门四生”,在天下最大的那座文庙祖师堂里是有一把交椅的,不算很高,但也绝对不低,妥妥的下一任文教教主候选人之一,教书一事于他而言,得心应手,惟手熟尔,况且自他接任儒教一脉在小镇的镇守之位已有十多年,坐在乡塾内看着进门来求学问道,年满后再出门去的小镇少年少女,也已不下一二百人之多了,所以这位深知育人之道的中年儒士,治学严谨是一方面,但同时也早不再如当年初出茅庐时一样,只认为所有坐在书斋学堂内的学生,就都应该死读书,读死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一说,是天下文庙供奉的那几十个神像之中年岁最久远的那位读书人一贯的主张,儒家也是靠着这个才成就了如今唯三一品之一的儒教的根本,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

却说早上的时候,柳氏那位很少回来的家主柳元骧,曾试图要给一对儿女在乡塾崔先生那边告假,但是府中仆人尚未成行,就被柳氏老太爷一句话给叫停了要迈出门的那条腿,当时柳家主大概是认为有贵客要登门,此举似有不妥,但柳老太爷就又只说了一句话,“龙泉剑宗不是水岫湖,我柳氏也不是那朱氏,你柳元骧更不该是那只会些小心思,实际越活越回去的朱建棠。”

四大剑宗之首的龙泉剑宗,山门开在天下九洲正东的石矶洲,是那座财力富庶程度独占天下九洲鳌头的一洲之地内,仙家宗门中的执牛耳者,同时也是四大剑宗之中唯一一个不止会练剑,更能出产名剑的所在,剑术、剑意、剑心三途同修的剑道正宗,底蕴深厚,术法卓然。

此次龙泉剑宗派往西北礼官洲盐官镇的门下剑修共有四人,以一个年不满十四岁的少年人为首,此人姓欧,单名一个阳字,跟在他身后的三人,一少二老,皆为剑修。

极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约定俗成的江湖共识,天下九洲大大小小的仙家宗门,但凡是交了一成宗门气运为定金来此谈买卖收徒的,无论挑人也好,谈买卖也罢,无一例外都是由年岁不大的少年人负责,水岫湖的柯玉贽是,云林宗的章锦淮是,甚至西河剑宗李玉瑶和龙泉剑宗的欧阳也是。

更有意思的是,三教一家早早定死了规矩,凡是来谈买卖的外乡仙家,一律以一成宗门气运作为定金敲门砖,外加三成就可以带人走,全然不在意对方的山门大小,品级高低,但实际上九洲之内的仙家宗门品级高低,恰恰又与气运多寡关联极大,虽然偶有例外,也不是一定的正向必然联系,但绝大多数都会是品级越高,气运就越厚,所谓一成气运在这些分个三六九等的仙家眼里,多寡悬殊。

如果拿此次甲子之约来到盐官镇的这些外乡仙门来说,五品的水岫湖比不上四品的云林宗,而四品云林宗自然也比不得位在正三品,差一步进入二品的四大剑宗,修行世界还有个经过成千上万年演化而来的成规,与此事有直接的关系,就是仙门品秩上自一品,下至九品,每三品就是一个大台阶,互相之间差别极大,江湖上有个话糙理不糙的说法,中三品最高的正四品宗门给上三品最低的从三品宗门提鞋都不配,气运多寡更是天壤之别,这其中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可当初制定买卖规矩的人,却对这其中的差别视而不见,端端正正在四成气运上面画了一条线,不至于让你真正地伤筋动骨到直接活不下去,又能让你咬牙切齿,切肤之痛,而且来的宗门品级越高,割掉四成气运之后就会越是肉疼。

时近正午的时候,以欧阳为首的一行四人低调出现在了小镇清水街的街角,这位正儿八经身出名门的豪门子弟,一现身时就能看出来与那柯玉贽不是一路人,不仅衣衫朴素,态度平和,他们甚至都不是从小镇东口那边大摇大摆进入的小镇,反而是特意绕了一圈路,从小镇北口默默进入盐官镇,也没有惊动任何人,以至于都没有几个镇民看见他们。

带着一大群柳氏族人早已等候多时的柳元骧见到来人,赶忙走下台阶,前迎几步,拱手笑道:“贵客登门,有失远迎,还请各位仙家恕罪。”

对面那为首的少年欧阳也同样一脸温和笑意,回以抱拳,歉意道:“柳家主客气了,有劳诸位在此久等,实在是我等的失礼,抱歉之处还请各位见谅海涵。”

双方从见面开始,气氛就很融洽,一番热络寒暄过后,宾主相宜都很放松,把臂共进府门,很快就到了柳氏老宅的正堂。

柳家那位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太爷并没有与柳氏族人一起到府门外迎候,就只是坐在正堂之中等着人来。

府门外的一行人穿过府门,绕过门前影壁进入前院,就能看到坐在正堂内上首主位上的这位上代柳氏家主,是一位看着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但精神头却又很足的健硕老人。

欧阳带着同门三人,在柳元骧陪同下进入正堂,这位仙家少年当先抱拳,恭恭敬敬朝那老人行礼问好,“晚辈龙泉剑宗欧阳,携同门三人,见过柳老前辈。”

柳老太爷点了点头并未起身,环视了一圈这老老少少一行四人,伸手虚扶,笑声爽朗:“老朽不过一截乡野朽木,面对各位仙家高人,于礼来说本该出门远迎,只是这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还要劳烦各位先来与我见礼,罪过罪过。”

看得出来,欧阳对此毫不介意,听着那老人如此说,反而又低了低身形,笑道:“老前辈安心便是,来之前家父曾特意交代过,要好好与老前辈行礼问安,还要我代他向您问好!家父与您是至交好友,晚辈又岂敢放肆?”

柳老太爷闻言一怔,认真看了眼少年之后不确定道:“这么说来,令堂乃是欧鹤鸣?”

欧阳笑着点了点头,肯定道:“正是。”

柳老太爷又细细看了眼恭敬站在躺下的少年,摇了摇头有些感叹地笑道:“果然仙家修行与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是不一样,六十年前你父亲来这里谈买卖时,我们还是把臂言欢的同龄好友,不曾想这甲子过后,我已是垂垂老矣,你父亲却还正当壮年,不一样啊,不一样。”

老人说着话,似乎陷入了某种很是久远的回忆之中,眼神浑浊飘渺,站在堂下的包括柳氏家主和龙泉剑宗四位来客在内,则都静静恭候,无人说话打扰,也没有不耐之色。

柳老太爷过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回神,看着堂下那四位外乡来客,人人面色温和平静,毫无着恼之色,不由有些欣慰,但同时他又看了眼正堂门外,似乎那一双浑浊的视线能穿街过巷,看见镇南玉砌街朱氏的那座高大的门楼牌坊,继而就有些可惜地叹了口气。

可惜的是,他的那位早已入土多年的姓朱的老朋友,生前在世时曾辛辛苦苦经营筹划了大半辈子,苦心孤诣,精心安排,到最后却还是没能让他身后之人逃脱宿命,没能跑出镇南无名巷北灵观里的那位老道士当年下过的那句谶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天色渐迟,晚饭过后。

一过戌时,负责小镇打更的邋遢汉子侯君臣就提着他挣钱吃饭的家当出了门,穿街过巷,步履平缓,一下又一下地敲着梆子,口中念念有词,声音悠长。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

贫寒少年楚元宵一如既往,饭后送走了打更的老光棍,一个人坐在镇口的老槐树下面,看了会儿天上那轮过了十五之后,就开始逐渐从圆满转为半弦的明月。

侯君臣打更临走前曾特意告诫过,让他不要在外面多待,尽早回家,锁好门窗,不是所有人都会像当初那个花名红莲祭酒的红衣贵公子一样,登门杀人,半路收手。

惜命少年一贯听劝,所以只是在树下坐了片刻,就起身拍了拍沾在屁股上的土,准备回家锁门睡觉,一身水韵,怀璧其罪,群狼环伺,由不得他不小心。

只可惜“福祸无门,唯人自招”这句话,放在他这里好像总是不那么恰当,自从那位风雪楼的红莲祭酒在雨夜跳上他家墙头的那天开始,他的麻烦就不曾断过,今天看起来,就又来了一桩事。

还不等少年走进院子,反锁院门,老远就听见一声笑意柔和,很是热情的呼唤声从长街西侧传过来,少年应声回头,就看见往日里远远碰上都要绕着走的那位镇中心韩记食铺的柳掌柜,领着她家那位出了名朴实憨厚的黝黑汉子,汉子手中还提着一只尺寸小小、四四方方的盒子,快步往这边走过来。

少年有些犹豫,一方面知道自己如今不宜见外人,另一方面又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二位往日里连话都没说过几句的乡邻,必然是带着某种目的而来,这就叫事出反常必有妖!但他还是有些左右为难,若是面对外乡人,他可以毫不犹豫进门关门,不给对方一个字的言语机会,可面对小镇上的乡邻,他有时候也会有些拉不下脸来。

过往多少年间,这个少年因为那个小镇上四处谣传的流言,处处人嫌狗不爱,活得拘拘谨谨,磕磕绊绊,所以对于人情一事就反而看得比旁人更重,因为滴水之恩于他而言更重于旁人,当初老梁头在茅屋里的那张破烂竹椅上过世之后,帮着他抬埋了老人的附近乡邻里,就有那位特意过来帮忙的黝黑汉子,而且镇上那位石匠师傅送过来石碑的时候,在立起来的碑前摆放的贡品里有一大半,都是出自镇中心的那间韩记食铺,那个憨厚的黝黑汉子跟那位笑呵呵的石匠师傅一样,都没有收钱。

楚元宵回头看了眼街对面的茅屋,犹豫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抬脚,站在原地等着那一对极显热络的中年妇人和略显沉默的黝黑汉子夫妇,等他们到了跟前之后,又将二人让进了院中。

今日迎门,仁至义尽,无论如何,都算还债。

寡言少语的朴实汉子韩夔,自打进门之后就一直沉默无言,偶尔抬头看一眼孤苦少年之后就会再次低下头来,侧头看着屋外这间破落的院子里的各种破旧陈设,眼神中藏着些许不易察觉的亲切。

其实他们韩家在很多年前时,是与眼前这个院子差不了太多的,后来直到他讨了媳妇之后才开始有所改观,乃至到如今的焕然一新,韩家也终于能如那些有钱人家一样有了些富贵气,这当然是好事,他也觉得小镇上广为流传的评价自家媳妇的那些好话,都说得很对,但这个一贯少话的黝黑汉子有些时候也会有些怀念,怀念当年曾吃不饱饭时,不期然从屋后的鸡窝里掏出来一枚鸡蛋时的惊喜,怀念日日守在田间地头盼着天上下雨,再等雨水落在自家那几亩薄田上,就会知道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时的高兴。

这个敦厚汉子自幼家贫没读过书,不知道当年的那些感觉,该用一个叫作“希望”的词汇来形容,只是偶尔会有些遗憾,如今家境殷实早就远超了当年,也不必再为如何填饱肚子发愁,儿子还能交得起每年那几百文的学塾束脩,有书可读知书明理好过他这个当爹的太多,但他却反而很少再如当年一样,能只是捧着一块简简单单的糕点就高兴许久…难不成这人一有了钱之后,能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反而少了?

柳玉卿不愧是开门做生意,迎来送往,与人打交道打了十几年的一把好手,明明一天之前她还嫌弃你是个命硬克人的扫把星,但是此刻站在当面时,你却又完全看不出来她心里对你抱有的成见,说话做事,言笑晏晏,热络非常。

这位小镇上一贯出了名很能算计的韩记食铺柳掌柜,能让韩家短短十来年就改头换面,从那所谓的泥腿子行列里拔出了腿来,自然是说话做事谈买卖的本事都远超同侪,在这一点上她很有自信,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要说讨价还价,那她的本事可比某些所谓身出名门的仙家子弟要老道得太多了。

自打见面开始,这位柳掌柜就一直在与那个贫寒少年拉关系攀交情,一边说着当年老酒鬼在世时,自家铺子与他如何如何的做过食客买卖,又说着与那位老更夫如何如何的关系融洽,但凡路上遇见了还能攀谈几句,还提到了那老更夫过世时,自家觉得如何如何可惜,所以才主动过来帮忙送行,当初送来那许多贡品,就是觉得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又如何的好人不长命云云,总之就是个交情匪浅,源远流长,彷佛他韩家与这贫寒少年楚元宵祖上那就是不可多得的世交,亲得不能再亲了。

楚元宵将这二人引进屋中落座,其实他们的来意也很好猜,无非就是为了那一身在侯君臣口中所说的让人眼晕的水韵,想来对面这一对按辈分算是长辈的夫妻,心中也清楚自己清楚,只是眼见对方顾左右而言他,本就不愿多提的楚元宵自然也不会先提及。

少年很少有机会与旁人打交道,自从那两个老人过世之后,小镇上有了那些传言开始,他能说话最多的就只剩下对门那个似乎百无禁忌的邋遢更夫,再之后就得排到镇西云海间的那位圆脸富态的老掌柜,可那位买卖人与眼前这位明摆着又不是一类人,所以眼下这个当口,少年就实在插不上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勉强笑着应付,偶尔偏转视线与那个黝黑汉子碰上时,双方就都会有些尴尬,不约而同地转开视线,坐落不安,三人之间的气氛也显得有些不太自然。

柳玉卿自忖这场合气氛烘得差不多了,伸手拍了拍身旁的汉子,示意他将还提在手中的那只小盒子放在桌上,这才笑着介绍道:“来之前,我还跟你韩叔两个人商量来着,说这许久不曾登门拜访,今天这么贸贸然前来做客,也不知道该带些什么东西,在家里踅摸了一圈也没看到啥好东西,就只能带了几块铺子里的丰收饼过来给你尝尝,不是啥好东西,小楚你可不要嫌弃啊!”

楚元宵见状也没啥别的可说,就只能跟着客气,笑着回应道:“韩叔跟韩婶两位是长辈,能过来串门就已经是我当晚辈的福气了,哪里还需要给我带什么东西,您真是太客气了。”

柳玉卿见眼前少年话音客气,自然心中满意,笑道:“唉,登门做客哪有不带些礼物的,多多少少也是个心意嘛!”

说着,她转头看了眼身旁的汉子,眼见他一脸木讷,没看自己也收不到自己的眼神示意,就只能有些尴尬地一边自己斟酌着用词,一边继续往下说,“其实我跟你韩叔今天来,是还有些旁的事情要请小楚你帮个忙,也不知道你这边方不方便?”

贫寒少年闻言微微一怔,虽然心如明镜,但脸上疑惑的表情该有还是得有,继而佯装不解道:“啊,两位长辈有事要我帮忙?那自然是能帮就要努力帮一帮的,乡里乡亲之间的情分放在那里,也说不上方不方便,只是…”

少年说话间,脸面上似乎是有些难为情,期期艾艾道:“只是二位长辈也知道,我这自小家里就穷,再加上家里那两个长辈都过世得早,也没留下啥值钱的物件,所以我恐怕不一定能帮得上二位啊。”

听见少年说到“乡里乡亲之间的情分”这句,坐在对面的那位中年妇人的脸色似乎有一瞬的不自然,但也就只是一闪而过,最后她还是咬了咬牙,看着少年诚挚道:“应该也不算是啥大事,婶子就直说了!想来你应该也知道,最近咱们镇上来了很多要收徒的外乡仙家,恰好这其中又有两个仙人来了我们家,看中了你那个元赋兄弟,说是要收他为徒,只是人家提了些条件,我们听着这里头有些事可能跟小楚你有些关系,所以我跟你叔就商量着过来了,看看能不能请你帮个忙?”

楚元宵听完柳玉卿的话,看起来有些惊喜,像是能感受到对面这对夫妇心中的喜悦心情一样,抬起双手合在一处握拳恭喜,同时笑道:“韩兄弟被仙家看中了?那确实是个好事嘞!我先恭喜韩叔跟婶子了!”

柳玉卿跟着笑了笑,但却见对方像是忘记了她说的后半句话里的内容,于是不着痕迹皱了皱眉头,思索了一下后抬头四顾,随后起身从墙根处的柜子上拿了两只瓷碗过来,又提起桌上水壶往碗里倒了水,将一碗摆在少年面前,一碗端在自己手中,朝着少年歉意道:“小楚啊,这就算是个不情之请,那两位仙家说了,要收我家元赋进仙门的条件,是得要让你把身上的一身水韵让给元赋才成,你也知道我们这些当父母的都是望子成龙的,就是个盼着儿子能成才的意思,今天你韩叔跟你婶子就是过来求你来了,希望小楚你能成全!”

楚元宵听到这里,终于是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他先前在这柳掌柜还没提出来所求之前,就已经委婉的拒绝了一次,后来又故意没有接茬了一次,奈何对方明明是个人精,却又像是完全明白他的意思。

无可奈何的贫寒少年看了眼放在面前的那碗水,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端起来,只是看着对面那位端着水碗一脸殷切的中年妇人,面色迟疑地思虑着要如何回复对方这句请求,说句实在话,就凭着当年老梁头下葬一事,如果对方的要求不算很过分,他都会尽可能去答应对方,但眼前事却偏偏不能在其中。

就在楚元宵踌躇之际,一个声音突兀地从院门口那个方向传来,漫不经心,却又悦耳如银铃,“你们连登门拜访送礼物都送得如此吝啬小气,却一张口就要人家断了自己的大道前程,还要赔上大半寿数,就为了让你们自家的宝贝儿子能够顺风顺水踏上修行路,我倒是见过很多登门求人的,可唯独没见过你们这样登门杀人的。”

这个声音过于突兀,屋内三人同时一惊,齐齐转头,透过敞开的屋门看向院门那边,只见一个一身红装,身背长剑,朱红色剑穗长长地挂在剑首上的俊俏姑娘,此刻就坐在院门处的一侧墙头上,一双手拄在墙头上,笔直修长的双腿遮盖在长衫裙摆下,交叠在一起从墙头上耷拉下来,正随意地晃来晃去。

楚元宵自然是记得这个姑娘的,当初他们进入小镇时,那个与她同行的老人家还跟他说过话,而坐在他对面的那一双夫妻此时却面色各异,但如出一辙都不太好看。

以柳玉卿的精明世故,她自然能判断的出来,这个看着可可爱爱的小姑娘不是本地人氏,但她眼看着说不定能成事的时候,话头被人粗暴打断,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于是就不太赞同地看着那个红衣姑娘,道:“这位姑娘说话是不是刻薄了一些?跟我家儿子谈买卖的那两位仙家说了,只要小楚能自愿送出那一份水韵,他们肯定会相应地给出一个公道的价钱,而且小楚本身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这怎么能说是我们登门杀人?”

那个红衣姑娘看着巴拉巴拉说了一对的中年妇人,挑了挑眉毛意味深长道:“哦,是吗?那个云林宗的章锦淮是这么跟你们说的?说他楚元宵被剥夺了水韵之后,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柳玉卿被这句话问得一口气梗在了心口,面色有些尴尬,眼神飘忽,但当她转过头看向对面那个少年时,却发现他只是面色平静看着眼前的一切,没有意外,更不觉得惊讶,原来他什么都知道!

最后这个想法闪过脑海的那一刻,这位一贯待人接物八面玲珑的食铺女掌柜深觉自己二人被人戏耍了,当这个念头爬上心头,就再也挥之不去,直接填满了心田脑海,容不下其他任何的思虑,只见她面色一变,后面的话再说出口时,那声音都开始变得凄厉尖锐起来,“是!两位仙家跟我们说了,他楚元宵被剥夺了水韵之后,以后就不能再踏进修行路了,可是那又怎么样?”

其实从那个红衣姑娘问出那句话之后,在场的除了这位柳掌柜外,其他人都没有再说话,可是这位隐隐可见貌美的食铺老板娘却像是感受到了旁人不断的质疑一样,说话时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歇斯底里,“再说了,那些外乡来的仙人有那么多,可除了那个水岫湖之外,都没有其他人靠近过这座院子,那个水岫湖即便是来了也不是来收他为徒的,所以根本就没有人与他楚元宵谈买卖,大道路断了头又有什么问题?他本来就没机会踏入仙门!何况我们韩家对他楚元宵有恩,我让他把这个机缘让给我儿子有什么不对?”

坐在墙头上的红衣姑娘好整以暇的看着这个突然就开始变得有些癫狂的中年妇人,听着她一番言语就只是微微勾了勾唇角,却没有说话。

但是坐在妇人对面的楚元宵却因为这柳掌柜的最后一句话,眼神终于有了些变化,只是犹豫了一下到最后也还是没有说话。

只有那个一直默默坐在柳玉卿身侧的黝黑汉子,听到这里终于还是叹了口气,缓缓抬起手按在了自家媳妇的肩头,见她转过头来,他便轻轻摇了摇头。

柳玉卿本来还想张口说话,但看到自家男人那沉凝的眼神之后,她张了张嘴,最后安静了下来。

黝黑汉子见媳妇沉默了下来,于是才转过头看了眼坐在院门口的墙头上的那个姑娘,最后看向坐在对面的少年,有些遗憾道:“小楚,韩叔大概是听明白了,可能我们之间对有些事的了解程度上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所以韩叔得跟你说一声抱歉,其实我们在来此之前,并不知道你被剥离了水韵之后还会影响寿数,只是以为你以后可能就不能修行了…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确实是有私心的,不够爽快也不够坦诚,这个没什么不好承认的,但是现在看来,这笔买卖确实是不能做了,韩叔也再跟你说声抱歉,希望你不要记恨我们。”

韩夔说完这些话后就缓缓站起了身,拉起媳妇的手就准备出门,只是夫妇二人临出门时又突然停了下来,韩夔沉默了一瞬,没有回头,但有一段沉闷的声音传了过来:“小楚,韩叔本来是没有脸面说这个话的,但想了想还是不得不解释一声,你婶子本身其实也不是个坏人,只是她这个人心气高,这辈子就操心着两件事,一是怎么让我们这不争气的父子俩吃饱穿暖,二是怎么让儿子有出息,最好还能当个人上人…以后你有了孩子,应该就能明白,人们常说的望子成龙这个事,是个人之常情。”

说到这里,黝黑汉子低下头伸手轻轻抹了抹自家媳妇的眼角,又心疼地看了眼她微微有些发红的眼眶,叹了口气后抬起头来看着院门口,语带歉意地说出了后半段话,“这人呢,抬头往高处看得多了,脖子就容易犯僵,脖颈子一僵就不容易低下头来,刚才她说话不好听,就劳烦你看一眼叔的面子,别跟她计较,成不?”

这番话出口,语气平实,没有太多的起伏波动。

还坐在桌边看着二人背影的贫寒少年微微低头沉默了一瞬,随后就从桌边站起身,看着那个朴实汉子得背影点了点头,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那个汉子背对着屋子抬起胳膊摆了摆手,“那就这样,我们先走了,以后咱们还是乡里乡亲,你要是有空又愿意的话,就常来铺子里转转。”

场面寂静,站在屋中的少年,和坐在院门墙头的少女,双双沉默着,看着那一对夫妻走出了院门,又缓缓往小镇西侧走去。

人间善恶皆有因,此刻小镇,清风绵绵,犹如代人相送。

……

目送韩氏夫妇离开之后,楚元宵转过头看向那个坐在墙头的红衣姑娘,正巧撞上那姑娘看过来的目光。

“谢谢。”贫寒少年不知道还应该说点什么,最后就只能道谢。

那红衣姑娘笑了笑,拄在墙头的双臂微微发力,她整个人就轻轻从墙头上跳了下来,飘然落地,衣袂翩翩,寸土不沾身,干净漂亮。

双脚落地的红衣姑娘微微弯腰理了理裙摆,再抬头时依然一脸温和笑意,看着少年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姜沉渔。”

“你好,楚元宵。”楚元宵笑了笑,朝那姑娘点了点头。

“嗯,我知道。”红衣姑娘点了点头,又道:“我只是在镇西云海间那边待得有些烦,两个老头天天就只会下棋,也不出门,我听他们聊天提到了你,有些好奇,所以过来看看。”

这个话倒是有些出了楚元宵的意料,不由地挑了挑眉,如果没猜错,所谓“两个老头”应该是指当初那位与他搭话的瘦高老头,还有云海间的那位富态老掌柜,但是这二人聊天提到了他?少年莫名有些好奇他们聊天都聊了些什么?

红衣姑娘看着少年的表情,不由地笑了笑,却没有过多解释,反而开始在院子中缓缓踱步转悠了一圈,四处观瞧,好奇满满,挂在她身后剑首上的那缕长长的朱红剑穗,与她那一头长长披散下来,尾端以上五寸随意绑了一根鲜红色丝带的黑直长发交相辉映,时而交叠,时而分离,灵动飘柔。

“听说有人从你出生开始就在追杀你?”姜沉渔转了一圈重新回到院门口,转过头看向站在屋门外的贫寒少年时,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楚元宵在听到问题的这一刻,自然明白了眼前这个红衣姑娘的身份恐怕要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高,毕竟如之前的水岫湖,和眼下在韩家的那个什么云林宗,都不知道他正面对什么样的窘境?但既然对方能如此笃定地一口说破,少年略微思索就知道没有什么遮掩的必要了,干脆大方承认。

“是,那些人已经杀了我身边很多人,但我不太清楚他们具体是谁。”说出这句话时,贫寒少年依旧有些控制不住内心的愤怒,语气就显得不太平稳,带着些努力克制的意味。

姜沉渔见对方如此坦诚,眼神中倒是闪过一抹赞赏,天下间最毁人心的,无非贪嗔痴慢疑,也就是佛门所说的五毒心,继而造作恶业,生出后续恶果,六欲,七情、八苦、九难、十劫凡此种种,很多人不信佛门,她也不信,但有时候也会觉得他们有些话说的不算全无道理。至于眼前这个少年人,明明未曾深入太多江湖事就已嗔怒加身,却又已经懂得了克制,也算是有几分慧根的吧?

红衣姑娘没有就此再有太多的问题,重新又换了个话题问道:“我还听说,你跟镇南赵家的那个叫赵继成的少年人有些龃龉?”

问完之后,又见对面那个少年没有太听懂,她就又笑着解释了一句,“意思就是你们俩有矛盾,不太对付?”

楚元宵有些尴尬,他最大的吃亏就吃在了没读过书上,“也不算有矛盾吧,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不太乐意跟我好好说话,我其实都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他了…”

姜沉渔闻言笑了笑,不予置评,继续道:“我听范掌柜说,那个赵家子已经跟相王府谈妥了,以后会去九洲正北位置的兴和洲,成为号称‘北陈’的相王府门下第一个外姓弟子,前途可以说很无量了,你不怕他将来学成了之后回来找你的晦气?”

贫寒少年倒也没什么害怕之色,只是低声念叨了一句,“北陈相王府?”

“对,相王府姓陈,他们来历有些久远,跟楠溪洲的豪阀陈氏合称‘南北二陈’,但其实相王府的战力手段要比楠溪陈氏高很多,按照江湖九品制的算法,楠溪陈氏是正三品,只比三教除外的诸子百家低了一个阶品,比你们这个承云帝国还要高出半品,但是相王府不在却九品之中,并且不是那种不入流的不在品,而是他们不愿意进入九品制,且掌管天下仙门品秩晋升的临渊学宫对此并无异议。”姜沉渔借着楚元宵的那句念叨,给出了一个算是比较详细的解释。

听着这个解释,楚元宵瞬间就回想起了当初侯君臣在给他介绍风雪楼时,曾简略提了一嘴的那个“不超过一手之数”,这个相王府应该就是其中之一了。他看了眼那个左顾右盼,看起来已经开始有些无聊了的红衣姑娘,小心问道:“姜姑娘,有人跟我说,既非不入流又不在九品之内的,不超过一手之数,能告诉我其他的那几个都是谁吗?”

姜沉渔突然转头,眯起双眼微微凝视了少年片刻,随后又嫣然一笑,也不怎么犹豫,轻声道:“所谓不超过一手之数,其实就是四家,江湖上将他们并称为‘四大王府’,兴和洲相王府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姓氏与王号不同的,而其他那三家则都是以姓氏为王号,分别是东北龙池洲的岳王府,正东石矶洲的楚王府和西南栖霞洲的穆王府。”

说到这里,那红衣姑娘突然盯着楚元宵,似笑非笑道:“你猜,你有没有可能是那石矶洲楚王府流落在外的楚氏子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