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第192章 他化自在,万源归巢

春秋王旗 第192章 他化自在,万源归巢

作者:花下一壶酒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1: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策府中的年轻人们,除了府主楚元宵应约去了北海罗酆山,其余众人都还呆在各自该呆的地方,各忙各的事。

这座将山门开在盐官镇东侧那座剑山蛰龙背上的仙家府邸,整个九洲江湖最新的三品仙门,开门之后却跟中土的那座荒无人烟的法家山头一样,众人齐聚立了个山头之后就又下山各忙各的去了。

让整个九洲江湖沸沸扬扬的新晋三品天策府,开门仪典并不盛大,本就家在小镇的一群年轻人相约在同一天登山而上,在那座已经没有了青龙之灵镇守的剑山之巅立了一块碑,再加上如李玉瑶、姜沉渔、乔浩然还有欧阳这些江湖同龄人观礼,就算是一座三品仙门真正开宗立派了。

天策府一位府主加上四大长老,还有供奉长老如柳清秋、乔浩然等人,人人背后都有一座山门,且还都不尽相同,所以严格说起来,天策府也不知道该算是诸子百家哪一脉门下。

因而在蛰龙背的山巅也并没有立起所谓祖师堂,更没有供奉祖宗牌位,一群人真如法家一脉当年立碑一样,简简单单在山巅立了一块碑,就算了解。

小胖子朱禛从蛰龙背下山之后回了一趟朱氏大宅,给父母留了下天材地宝一类的好东西之后,没过多久就离开了小镇,重新去找他那位既是兵家也是商门的师父,云游四海去了。

云海间的生意在如今的九洲陆地越做越大,跟铜雀楼合伙搭起来赶路法器的买卖,又在铜雀楼的邸报生意上插了一脚,集合全九洲之力打造跨洲渡船的那一桩浩大工程,也有云海间的身影。

另外,人族九洲与异族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个实在话,人吃马嚼是个大问题,云海间作为天下间真正最有钱的仙家,加之刚好又是分号开遍九洲,故而算账调配一类的事情,自然也就顺理成章要落在他们头上。

如今几乎成了商门一脉二掌柜的小胖子朱禛,在这数年间也算是忙得够呛,一刻不得闲。

……

陈济从陈氏离开之后出了小镇,重新跨洲越海回返了楠溪洲,不过这一次倒是没有直接回返颖山陈氏,而是去了一趟他当初曾被抓去参军的那座四品王朝春花国。

当年那位因为对燕云王朝失望,所以干脆离家出走的儒家文士叶先生,曾在春花国见了正要参军的楚元宵,之后就彻底开始在春花国隐居了下来,真正成了个隐逸世外的隐修。

陈济去了一趟春花国见了一趟那位叶大先生,随后就离开了楠溪洲,直接去往刚刚光复不久的金钗洲,开始以一身儒门所学重新教化涂炭生灵的金钗洲。

金钗洲被置于海妖一脉治下多年,一洲陆地大半人族战死,剩下的那一小半几乎都成了半人半妖的怪物,没办法跟着被打退的海妖一脉撤回四海,最后就成了人族其余八洲光复金钗洲之后,接在手里最头疼的一笔烂账。

天下大势不是一家一姓可以说了算的,尤其是小国寡民芸芸众生,有朝一日雄威滔天的妖族大军出现在天地交界的地平线上的时候,摆在普通百姓面前的其实就只剩了两条路,要么轰轰烈烈直接战死,要么委曲求全苟活一命。

那些已然战死阵前的人族,无论修为高低都会受到必然该有的尊崇,金钗洲刚刚光复之后,临渊学宫便牵头重新堆起了瓶山,并在山上立了一大片英灵碑,将当初瓶山一战阵亡的那二十万金钗洲脊梁的姓名全部刻在碑上,也包括后来金钗洲各地对抗妖军,陆续阵亡的将士姓名。

一座比原来还要高出千仞的新瓶山,密密麻麻立满了一块又一块碑文,没有太多华丽辞藻,也没有长篇大论的奠文,只有一个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刻在碑上,与世长存,与人族共存。

但是,那些成了半妖的人族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都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人族,嗜血又凶残,但又不能直接当作妖族来一朝坑杀,毕竟他们成了如今这个样子,人族九洲至少也要负一多半的征战不利的责任。

陈济这一趟金钗洲之行,就算是替儒门一脉去负责,虽然没有人真的要求他这么去做,但是作为儒家仁道的学生,有些事自该当仁不让。

九洲外战还在继续,楚元宵当仁不让去跟那位墨千秋下棋,陈济这个当师兄的就自然而然去了金钗洲,去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

……

韩元赋倒是没有离开盐官镇,在他父母开起来的那几间铺面里头忙忙碌碌,每日里端茶递水,擦桌扫地,好像忙得也挺高兴。

不过,这位年纪轻轻就担任了三品仙门知事的韩长老,私底下也没闲着,如今穹顶之下的这场大战已经到了最后一步,有些该他做的事自然也落不下他。

楚元宵先前与那位道门三掌教聊过,风雪楼曾经送了一枚红头令牌给楚元宵。龙池洲的那个目盲年轻人本身也是墨千秋的分身之一,又是堂堂风雪楼的楼主,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心,在北海一战开始前又将楼主之位也扔到了楚元宵手中。

结果去北海下棋的年轻人,转手又当了一出甩手掌柜,如今那块令牌则落在了韩元赋手中,更直接顺手将风雪楼的楼主信物也拿在了手中,所以他韩元赋就不可避免成了代楼主,直接成了正儿八经负责邸报的知事长老。

不仅要看天下,同时还得抬起一只眼盯着天上。

……

赵继成回返兴和洲,重新开始与相王府背后的那座云龙山较劲。

天下龙脉的其中一处聚首之地,山高万仞,龙气缭绕,隐隐约约有虚龙之影逐渐在云龙山之巅浮现。

登山而上的年轻人如今早就超过了山腰的位置,一座云龙山算成十成,他已经能站在九成九的位置,距离那座真正的山头也只差了一步之遥。

山巅逐渐浮现出来的那些虚龙之影,大概是因为等到了某个冥冥之中注定了的身影,所以当赵继成越来越靠近那处真正的山巅时,终于像是彻底被激活了一样,直接出现在了山巅的云海之中。

如今的赵继成虽然不像楚元宵一样,机缘巧合被迫无奈走上了三径同修,但那一身武道拳劲相比于所学驳杂的楚元宵而言,反而更加霸道和精纯。

当初楚元宵一行到达石矶洲之后,曾在马鞍渡口以南的大运河上遇见过一头拦路的大鳌。

兵家武庙在当时曾送出了两份礼物,一份兵法给了小胖子朱禛,而另一份武运则送到了金钗洲,只不过被挥拳开路的楚元宵给一拳打了出去。

兵家武庙都是武人,不爱做送礼还要收回去的事,将那份武运送出去之后就直接关上了武庙的大门,结果那一份成了无主之物的武运自己兜兜转转,最后就跑到了兴和洲的云龙山上去了。

赵继成倒也是个有骨气的家伙,在那份武运偷偷摸摸自己窜上山,又鬼鬼祟祟出现在他附近的时候,他只抬了抬眸就看出了那份武运的来历。

当年还算少年人的赵家子,递拳上山半点不客气,在那份武运想要认主的那一刻,干脆直接一拳轰了出去,同样不收武庙漏出来的这一份机缘,直接把它轰飞出了云龙山。

那份被四处嫌弃的武运也算倒霉,还有些委屈,飘飘荡荡在九洲逛了一大圈,最后落在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孩身上,这一次倒是没有再出现被轰出来的惨淡场景,也算是各得其所。

诗家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天下的好事不能全算在一个人的头上,也总要有些家底是留给后来人的,光阴流转,生生不息,人间万年松长青。

赵继成虽然将那份被楚元宵送回的武运又重新打了出去,但他递拳登山的步伐却始终不曾停下过,一步步登山而上直奔山巅而去。

赵继成与楚元宵都是苏三载门下,一先一后成了师兄弟,一身武道其实也还是同出一门。

当初苏三载在楚元宵起程离开凉州时,曾看着那个渐渐远行的少年背影,轻声念叨了一句“希望你有朝一日,拳高于天,青出于蓝,拳劲所到,有理有据,撑高人间武道三丈三”。

这句话在如今的楚元宵这里还不是很显眼,但没想到同处一门的赵继成反倒是先离得更近了一步,等到他真正踏上云龙山巅的那一刻,就是递拳于天,去报了他那位瘸腿的父亲当年的一剑之仇。

……

天策府门中的这些开山祖师们,大概在立起山头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好了各自的分工,有些事是已经在两军阵前的楚元宵该做的,另外一些事则交给了已算同门的其他人去做,最后刚刚好就是一场各得其所的恰如其分!

——

北海罗酆山以南五百里的战场之上。

两军大战两处战场,兵连祸结,杀气盈霄,唯独留下了两座战场之间的那一片对弈之处,也算是为第三局留了一处战场。

再次对面而立的一对别样意义上的师徒,此刻看着对方都没有说话。

两边的大战还在继续,流血漂橹,血流成河,已被围在其中的魔鬼两族大军,到底还是落在了下风上。

联营三千里的楚王府麾下,厉兵秣马上万年都不曾有过战事,最后将积攒了万年之久的杀气,犹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在护船罡气大开的那一瞬间,直接将早就备好的杀手锏,全数倾倒在了阵法联结而成的魔族大军身上。

沉默许久,墨千秋最后还是先一步开口说话了,“第一局算是和棋,第二局在如今看来是我酆都落在了下风上,你们人族一脉如今也算是不输求胜了,一场筹谋算计煞费苦心,不算白费。”

楚元宵闻言顿了顿,随后又轻轻摇了摇头,“今日这个局面,人族拿到手的这些结局里,有一部分也是大先生的功劳,所以真要说赢,那也还是个双赢,并不能算是大先生输。”

墨千秋笑了笑,摆了摆手有些感叹道:“天下的智谋之士都太相信自己的脑子,棋道一事上讲求舍小就大,但到了人间大局上,就免不了总还是要想一想诸局皆胜。”

这位酆都第一聪明人,话说到这里突然摇头笑了笑,似乎是多了几分自嘲。

“既想赢了天下之局,又想赢天上之局,用你们人族的话来说,这就叫‘人力有时穷’,再聪明的人物也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候。”

墨千秋抬头看了眼对面的年轻人,笑道:“其实我现在看着你,心情是很有些复杂的,你越强就意味着我酆都输的可能性越大,但你越强也意味着将来天上一战,人间的赢面更大,这种又输又赢的场面,属实让人有些心绪难言。”

楚元宵闻言也跟着笑了笑,“大先生一个人算完了人间一半以上的大局,有些小局之间的筹谋也同样得心应手,如此智谋说一句人间无出其右亦不为过,足以自傲了。”

墨千秋挑了挑眉,“打架之前先戴一顶高帽子,这种示敌以弱的手段应该不是苏三载交给你的吧?”

楚元宵笑着耸了耸肩,“说句实在话,学生这一路上跟着旁人学了很多东西,有些习惯怎么来的我自己也不清楚,说是苏先生教给我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墨大先生轻轻点了点头,似乎是也有些不解,“我虽然放了太多分身出去,但有时候也有些奇怪,这些可能已经都不算是我的家伙们,好像都有些奇奇怪怪的路数,每每通过他们的视野看人间的时候,我都很想自问一句,难不成我也带了这种臭毛病?”

楚元宵闻言想了想,“大先生若是不担着某些自加于身的重任,真要放开了手脚去人间逛荡几趟,说不准还真就能看出来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墨大先生轻轻点了点头,随后又笑着摇了摇头,“如今看来,唯独此事恐怕是没有机会了,关于那些人间众生平常事,既然分身们看过了,也就算是我看过了。至于以后还有机会遍观人间烟火的话,如果你能活着,希望也能带上我的那一份。”

年轻人闻言默了默,“同样的话,也送给大先生。”

墨千秋不置可否,抬眸远眺了一眼前后两处战场,随后笑道:“废话说得太多不是个好习惯,很容易招人烦,以前我不这样,不过今日看到你之后我倒是唠叨了许多。”

楚元宵笑着点了点头,拱手抱拳躬身一礼,“那就有劳大先生赐教了!”

墨千秋轻轻点了点头,也没再多说什么,直接张开双臂,轻声念叨了一句,“他化自在,万源归巢。”

……

中土神洲云梦泽外围的那片十万大山的某处山口集市,有个路边酒馆今日少有酒客在其中。

有个一身黑衣的年轻人成了酒馆中唯一的一位酒客,跟店家要了一盘花生米,又要了一盘豆腐干,最后再要了一壶陈年花雕,自斟自饮,津津有味。

酒馆今日没什么生意,所以在此处做生意久了的店家也不太喜欢空耗光阴,拢着袖子蹲在酒馆门口边,背靠着敞开的门板,眼巴巴望着那位唯一的酒客能早些喝完酒,然后就离开酒肆,这样他也好早下关门打烊,回家去见才来这集市寻他不久的老婆孩子。

苏三载坐在酒桌边,对于酒馆中的清淡光景视而不见,好像也没察觉到那个眼巴巴望着自己背影的酒馆掌柜,专心致志跟酒桌上那两盘下酒菜还有一壶花雕较劲。

这些年他虽然担着各种头衔,比如法家一脉的圣人之一,又比如青云帝国的当朝国师,但其实他最爱做的事情还是云游九洲,到处去跟人讲理。

一场场天灾人祸的罪责归谁,可以去跟祸首讲,也可以去跟苦主讲,掰开了揉碎了滔滔不绝说一大堆的车轱辘话,到最后也都能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不过,讲理讲了这么多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回,比如在盐官镇跟小镇朱氏撒泼打滚抢银子,跟云林宗急赤白脸抢家底,再比如在巴山渡口跟青云国主的那位近臣撒泼打滚…好像每一件事都跟他的某个弟子有关系。

当然,云游江湖也有不用讲理的时候,他就会偷偷摸摸去翻一些文人笔记,看一看人间九洲读书人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此刻眼前酒桌上那一盘花生米和一盘豆腐干,就是他有次闲极无聊云游到石矶洲的时候,从一个大名鼎鼎的读书人那里偷学来的,说是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今日到了这座山口集市上,心有所感加上心血来潮的黑衣年轻人,突然就想起了当年偷学来的这一门吃法,很想试一试,还真就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下酒菜太好吃,都让他忘了还有一壶花雕作陪。

自娱自乐的苏三载喝完了一壶花雕酒,仍觉不尽兴,于是就转回身去看了眼那个蹲在门口,等得都有些不耐烦了的酒馆掌柜,笑眯眯道:“小生今日路过宝地,酒瘾犯得有些厉害,叨扰了店家实在抱歉,只是不知能否请掌柜的再来一壶花雕,再上两盘下酒菜,这酒钱可以按客满的价钱来算,小生一个人掏了便是,总不能叫掌柜的空耗光阴不是?”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加上这个孤零零的酒客出手阔绰,放话了要按客满的价钱掏银子,酒馆掌柜虽然觉得这么做不大地道,但毕竟谁也不能跟钱过不去嘛,所以立刻起身乐乐呵呵应了一声,然后笑眯眯去柜台那边打酒去了。

黑衣年轻人一个人坐在桌边,目送着那个酒馆掌柜去柜台后面打酒。

掌柜的忙忙碌碌,年轻人想了想之后先一步从怀中掏出来一枚十两银锭放在了酒桌上。

这间酒馆面积不大,做一天满客生意的话,能挣个十两银子也就算是到顶了,估计不会亏了店家。

苏三载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他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北海方向的某种,似有若无的召唤之感,冥冥之中如有天定。万一到时候要是一个不留神,真让他被莫名其妙地给叫走,那岂不是要白吃了酒馆掌柜几盘下酒菜,白喝了几壶花雕酒?

苏三载一生讲理,从不做亏待人的事情。有些时候虽然他也欺负同辈分的仙家修士,或是因为徒弟有仇就帮他以牙还牙,但这都是仙家中人的事情,不算过分,可要是让他去赖一个普普通通人间百姓的账,那就有些丢了名震天下的苏大先生的脸了。

片刻之后,当那位酒馆掌柜乐呵呵从柜台后面打了一壶花雕,又放在炉火不旺的火炉上温了温,最后与两盘下酒菜一起放在盘中端过来的时候,那个酒桌边的年轻人已经消失无踪了。

酒馆掌柜有些疑惑,但更多的则是眼疾手快捞起了酒桌上那只银锭,放在嘴边咬了咬,不由喜笑颜开。

想不到,那个一壶花雕就喝得有些醉醺醺的年轻人,竟然也是个一言九鼎讲信义的人物嘞!

……

龙池洲白云剑山的山下不远处,有个姓魏的附属家族。

自从当初白云剑山一场巨变,差一点就让当家做主当了数千年的剑山白氏被直接掀翻在地。

那一场动乱最终能被评定,那个如今已是魏氏家主的蒙眼年轻人魏臣居功甚伟。

魏氏当初被魏文侯一人按在手掌底下,很多人是迫不得已朝着魏文侯低头,还有些人则是左右逢源见机行事,但不论原因如何,在白云剑山的乱局被平定之后,这些事像是都被忘了一样,没有任何人再提过。

消失了三年之后一回家门就抢过了一家权柄的蒙眼魏臣,明说了对过往之事既往不咎,只要以后都能尽心尽力为魏氏出力,为人间守节,那么魏氏就还会是当初的魏氏,原模原样,一成不变。

后来的这些年间,蒙眼的年轻人虽然双目有缺,但治家的本事确实不小,不仅与白云剑山关系融洽,他甚至做到了曾经魏文侯一伙曾经不惜铤而走险都没做到的事,让魏氏和和睦睦脱离了白云剑山不说,还直接挤进了九品制,成了真正的五品世家。

可想而知,如今的魏臣对于龙池洲魏氏而言,是何等的众星捧月,德高望重。

今日,同样心有所感的蒙眼魏臣,趁着还有时间的时候,将魏氏门中大大小小的长老供奉全部请到了宗祠,然后事无巨细安排了未来甲子之内,魏氏应该走的每一步棋,一丝不苟,一分不差。

宗祠中一大堆上了年纪的老人,听着这个明明年岁并不是很大的年轻人安排后事,即便是老眼昏花再迟钝,也总还是能听出来不对的,只不过虽然所有人眼神都有些哀伤,却没有任何人站出来反对。

关于家主魏臣的某些事,虽然没有人明说过,但族中这些年的流言蜚语也没断过,都说他是身怀气运的天选之子,有朝一日就会离开魏氏,去做一些真正的天下国士应该做的事。

今日看来,这个传言的日子恐怕是要到了。

魏臣详详细细安排完了家族事宜,随后又确认了一遍没找出什么错漏,终于放下心来的蒙眼年轻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抬头环视了一圈众人,最后抬起手行了个揖礼,满脸笑意。

“如各位所料,魏臣有事在身不得不先行一步。”

“这些年有劳各位随魏臣一起治家修业,往后魏氏的前路也还需要各位继续费心照料,诸位辛苦了。”

宗祠内人人面色哀伤,但最后都没有说什么,各自起身朝着最中央位置的那个年轻身影躬身一礼,“我等恭送家主远行。”

年轻人笑着点了点头,最后什么话都没说,身形一闪消失不见,只留了一宗祠的老人们,人人泪眼婆娑,心悦诚服。

……

与此同时,已经回返中土涿鹿州的那位魔道祖师爷,阴阳家一脉的某位修为顶天的大圣人,远在栖霞洲某个偏远小镇上的乡塾先生,石矶洲某座七品王朝的当朝丞相…

一大堆在各自位置上兢兢业业,或有名或无名的人物,在同一时间消散于九洲陆地之间。

……

北海罗酆山南五百里的海面上,那个张开双臂抬头望天的酆都墨大先生,数千年间一直停滞在十一境圆满境界的修为,在这一刻缓缓开始拔升。

九洲方向的一道道光芒跨山越海而来,每有一道进入他的身躯,则他的修为就拔高一层,扶摇直上,气冲霄汉。

墨千秋一身修为不断暴涨,但他对此并不在意,只是低下头看了眼那个年轻人,轻笑了一声淡淡道:“事到如今,就让我先替你看一看,这三径同修到了这一步,会是何等光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