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关山月 第122章 一册兵书,一份武运

中年汉子最终并未踏上石矶洲的陆地,在白毫渡船距离石矶洲还剩不远的距离时,他就闪身出了渡船,站在云头上目送渡船远去,最终停泊在那座马鞍渡口。

那个赵正纶被斩掉一臂之后独自离开不知去向,而那作为共谋的马鞍渡口却从头到尾并无一人现身。

不知道是太害怕,还是太不害怕,白毫渡船从始至终都未曾有人现身出来给个说法。

楚元宵一行所在的船舱,还是那个中年人随手挥了挥衣袖,暂时将那面被青霜撞破的隔墙恢复原样,好让她有地方可住,但这也仅仅就是暂时而已,等到众人下了船之后,那堵墙便又该如何倒还是如何倒,马鞍渡口当然得花一份大价钱重新修补自家渡船。

即便如此,楚元宵一行在渡口下船,再到走出渡口,依旧不曾有一人出面与少年碰面,好像对之前发生的事没有任何反应,没有心虚理亏,也没有得理不饶人。

四人离开渡口之后,相隔着数里山路站在一座山头上回首望去,那座马鞍渡口依旧静静摆在那里,石矶洲东北方向,人声鼎沸,热闹不凡,与往日并无任何差别。

余人忍不住撇了撇嘴角,有些嫌弃般看了眼那个遥遥在望跨洲渡口,没好气道:“哪怕是跳出来说让我们赔他渡船都成,我都能敬他是条好汉!”

“有胆作祟,没胆子出来承认,堂堂一座仙家渡口,竟然连这点胆量气度都没有,真不怪我瞧不起他们!”

楚元宵闻言一笑,“我有个同乡,在我还没离开家乡前的一段时间,也曾伙同别人从我手里抢东西,后来我的其中一位先生出面与他们讲理,把人家宝贝了好多年的一座牌坊楼给拍碎了,那家人也是从头到尾都没有露面,只有那个小胖子的师父代替徒弟给了我一份赔偿,大概还是因为我有位好先生的缘故。”

“有时候,你不被别人放在眼里,大概只是因为他觉得你还不够格而已,有些人总是欺软怕硬、捧高踩低的,所以我其实有些理解为什么修行中人都会削尖了脑袋往上爬,大概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不会被人看不起。”

少年的话说完,四人都有些沉默,青玉看着楚元宵,片刻后突然道:“所以公子是准备等以后再与这渡口讲理?”

楚元宵看了眼青玉,摇头笑道:“等我真到了能跟一座仙家渡口讲理的时候,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呢,咱们一路走过来,这样的大小仇怨多了去,哪有那么多闲心记这么多仇?”

余人有些疑惑,“那这渡口跟别人合起伙来算计渡船乘客这笔债,咱就不讨了?”

楚元宵闻言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转过头看着那座遥遥在望的仙家渡口,沉默许久后才轻声道:“怕只怕,他都未必能等到咱们来上门讨债的那一天。”

这句话来得莫名其妙,余人三个其实都没太听懂,有些莫名所以看着那个古古怪怪的少年人。

楚元宵并未多做解释,而是转过身看向东方无尽的山峦叠嶂,大地无垠。

当初从小镇出发时,最终的目的地便是眼前这座石矶洲,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救命,除此之外,少年此刻还放在须弥物里的那根行山杖也还要送到那位青帝手中。

如今第一件救命事算是已经做完了,那么剩下的最后一件事,自然就是那根行山杖,也不知道那位青帝前辈此时又在何处?

——

有个小胖子,跟着一位老人走过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地就都会从那位老掌柜手中学到一些行商的买卖本事。

徒弟太笨的时候,当师父的总是很头疼,可徒弟太聪明,有时候也容易让人心烦。

如今的小胖子朱禛,大概是因为路走多了,好像也不再如以前那么臃肿,反而更像是壮硕。

范老掌柜有时候也会看着这个徒弟有些感慨,偶尔还会打趣一番,说那“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俗谚还真是所言非虚,如今的小胖子也已不再像当初还在小镇时那么的虎了吧唧,已经开始会眯着眼在心底里打小算盘了。

比如当初那一手在九洲各大陆地之内做渡船生意,就是这个小胖子突发奇想搞出来的,用小型的仙家法器帮人在陆地之内赶路,这一手买卖是要花大价钱才能做成的,本钱确实不小,九洲之内能做成的也没有几家,但赚回来的钱同样不少。

范掌柜如今最不缺的就是钱之一字,拿来给徒弟练手他也不心疼,任其放手施为,至少从目前的结果上来看,效果也还不错。

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事,有时候未必只在天赋,可能也在于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师父带着徒弟四处云游,如今已走到了西南栖霞洲,这块陆地并不比其他八座大洲大,但地势确实是九洲最高,若是将九块陆地拼起来放到一起,这里大概就真是会当凌绝顶了。

今日,师徒两人刚到栖霞洲天河渡口,二人并未去往渡口云海间,而是找了一座门面精致奢华街边饭庄坐了下来。

小胖子大概是从小就当惯了富家子弟,所以每到一地都必然要好吃好喝一顿,可以露宿荒野,天为华盖地为庐,也可以腿着走遍山川四海,但唯独决不能亏待了那一张嘴。

范掌柜笑眯眯看着坐在桌边细细品茶的徒弟,上好的雨山花芝,一两黄金都换不来一两茶叶的天下珍品,被这小子当成牛饮水一样,一点心疼钱的意思都没有。

“你小子拿着老夫的钱不当钱是吧?不知道‘富从升合起,贫从不计来’的道理?”

端着茶杯牛饮的小胖子闻言抬头,挑眉看了眼老掌柜,没好气道:“明明就是有钱花不完,却还要装什么勤俭节约,你个糟老头是不是傻?”

说罢,他又给自己续了杯清亮如翠玉,浓香扑鼻的茶汤,在将茶杯捧在手里,斜睨着老掌柜,淡淡道:“你要吃苦就吃苦,可别拉上我,好好的富贵荣华不享受,装什么寒酸落魄?背着金山银山在身后,偶尔吃一碗阳春面那叫体验生活,可你要是天天都吃那一点子荤腥都找不见的东西,我就该觉得你是有毛病了。”

老掌柜哈哈大笑,看着少年人一脸的笑意,好像对这个徒弟总是如此言谈无忌,没大没小怼师父,也不觉得如何愤怒生气,反而更多了三分笑意。

“买卖人不光要会赚钱,也得会花钱,兜里的钱多与钱少,花钱的路数也会不一样,抠抠索索能攒出来一个小富之家,但绝赚不来能令天下都侧目的钱财。”

“别人看你小气,是不会愿意跟着你做长久买卖的,因为他知道从你这里赚不到甜头。”

小胖子听着老头儿絮絮叨叨,不由地翻了个白眼,“这还用你教?当师父的要改一改啥都想扶徒弟一把的坏习惯,要不然我这当徒弟的,怎么让人知道我聪明绝顶很会赚钱?你个糟老头废话连篇,小心我哪一天叛出师门造你的反!”

老掌柜便继续笑,当初盐官镇的这桩买卖做得挺值嘞,这小胖子确实比他那个家主爹要成材得多。

不过当徒弟的,尊师重道这件事,该学还是得学一学的。

老掌柜一脸笑意,笑眯眯看着胡吃海塞的少年人,道:“话说,你那个心上人小姑娘,去了龙池州之后有音讯没?我怎么听说,有个元嘉剑宗的小伙子跟在那姑娘身边?”

朱禛一瞬间就觉得这嘴里的肉它突然就不香了,脸色难看瞥了眼老掌柜,苦哈哈道:“老头儿,不用这么记仇吧?我才说了句啥,你上来就戳肺管子?”

满脸和蔼的老人呵呵一乐,笑眯眯看着这个小胖子,“你懂个六,兵法有云,落井下石要趁早,光砸石头还不够,还得踩两脚,要不然等到哪天你想开了,老夫拿什么找乐子?”

小胖子撇了撇嘴,“兵家圣人了不起?谁家的兵法你这么写的?”

老掌柜嘿嘿怪笑,“顺口说不出几句兵法来,怎么好意思吃那碗猪头肉?”

说罢,老人鬼鬼祟祟往前面身边凑了凑,神神秘秘道:“要不要老夫教你几手兵法,追姑娘很好使的那种。”

小胖子不说话,只是斜睨了眼老人。

老掌柜只当没看见,已经开始掰着手指头数上了兵法中的某些计巧名目,“比如这美人计就最好使,一张俊脸拿出来,还没说话就能先胜一半。”

说罢,他转头瞥了眼少年“你就算了,没那个姓乔的小子好看!”

朱禛脸色一黑。

老掌柜装没看见,继续数,“那就苦肉计?”

他又看了眼小胖子,“也不成,你这一身肥肉,割三斤下来,人家还觉得你是减肥了!”

朱禛直接把筷子扔到了菜盘里。

老掌柜视若不见,自顾自还在数,“实在不行就直接来硬的,敲山震虎吓死那个姓乔的!”

“唉…”老掌柜紧跟着又叹了口气,“人家还是出自名门的正经剑修,就你这肥肉百多斤,别说你打不过,恐怕都不够给人戳几剑的。”

小胖子终于忍无可忍,一巴掌拍在桌面上,怒气腾腾站起身,指着老掌柜骂道:“糟老头,老子要叛出师门欺师灭祖!”

满堂皆惊,一饭庄的食客都有些好奇看着这一老一少。

老掌柜也不在意,笑着摆了摆手,“你瞧瞧,如此着急做甚?再怎么说,也要把老夫那些家底骗到手再说嘛,这么早就倒门,你也不嫌亏得慌。老夫如此精明一个人,怎么能教出来个你这么傻的傻徒弟?”

说罢,老人缓缓抬手在少年肩头拍了拍,看似并未用力,可那小胖子一瞬间如遭雷击,重新砸回了椅子上,脸色赤红,直喘粗气。

范老掌柜眼见小胖子要炸毛,时机差不多了,于是才适可而止,笑眯眯不再说话。

朱禛趴在桌上,刚开始还一脸愤慨,后来大概是又有些伤心,脸色颓败,摸过桌上酒盅连灌了几大口闷酒。

老掌柜看着徒弟脸色郁郁,也并未说什么,某些开在少年人心头的娇艳红桃花,其实不怕藏得久,如果能等到花好月圆时,就是一坛馥郁芳香的桃花酿。

可如果有些人运气不好,缘分不够,那一坛陈年老酒就极容易卸掉酒香甘醇,只留一坛苦水在心头,时间越久,苦味越重,犹如钝刀割肉,经年不散。

关于有些意难平,师父帮不了太多事,但只是帮着倒一些苦水出来,总还是可以的。

朱禛很快就三两酒下肚,却偏偏越喝越清醒,他抬起头来看着那个笑意和蔼的老人,突然道:“你若教我兵家手段,我就答应帮你经营云海间。”

老掌柜侧头瞥了眼少年,虽然在心底叹了口气,但最终却并未再多说什么,只是笑着点头道:“成交!”

——

中土神洲兵家武庙。

如今的兵家,成了诸子之内除了三教之外最为忙碌的一家。

当初妖祸四起一事,兵家接管九洲各地战事指挥权之后,就一直未能再闲下来。

九洲万年之内都未曾经历过太大的战事,所以在组织调度一事上难免生疏,加上中土诸子因为某些事被拴住手脚,可以调用的战力不多,故而在应对金钗洲以及四方边城的战事上,也不免有些捉襟见肘。

有个身材修长的锦绣公子,一身锦袍,脚蹬云靴,翩翩少年郎,丰神如玉,却抱腿蹲在武庙门口,唉声叹气,一脸愁容。

片刻之后,又有个一身儒衫的文士走出来,站在那个锦绣公子身侧,声音温和:“谢将军有心事?”

同样身为兵家武庙的陪祀圣人,都曾是名流千古的一代名将,战功卓著远超同侪,二人之间同殿相处已有多年,当然也算熟识。

那位面容年轻的谢将军缓缓起身,看了眼身侧这位位置极高的兵家圣贤,叹息道:“金钗洲陆地之内的最后一场大战已经结束,我兵家武庙又一直未曾建功,眼看着对方腾出手来,下一步必然是要盯上其他八洲的其中之一,先生难道不觉忧虑?”

那文士笑了笑,并未直接回答。

最近这些天,武庙之中关于那异族联军的下一步动向一直有些争议,有人认为对方会北上石矶洲,也有人认为会是西进楠溪州,还有人认为对方会声东击西谋夺九洲外围的其他四洲之一。

各种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但事关天下大势,没有人有十足的把握能笃定某个结果,武庙中人都是沙场宿将,可对方的那位执棋人也并非弱手,虽暂时还不能确定是谁,但手筋不弱也是事实。

那文士闻言笑了笑,温声道:“谢将军不必担忧,有些事如今看来确实有些艰难,但民谚有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一说,天下九洲之大,人才济济,长远而言,时局也未必真会如你所担心的一样,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谢将军叹了口气,看着武庙门外远方那连绵起伏的无尽山川,面色忧虑,闷声道:“未虑胜先虑败。”

文士淡淡一笑,继续宽慰道:“天下并无十成十的死局,如当年那位楚河之主,不仅膂力惊人,更是兵形势一脉的个中好手,可即便如此,不也一样曾兵临绝境?最后结果如何?不就真让他打出来了一场以少胜多,名传千古的传世之战?”

“战场之上的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谢将军你当年不也是一样的背水一战?不也一样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异族图谋之大确实明眼可见,而且九洲之内的某些人心阴暗处也确实是暗涌横流,看起来咱们的处境的确不太妙,但将军岂不闻,所谓时势造英雄之言流传人间已久,我等生逢乱世,就一定要相信总会有柳暗花明之时,将军实不必太过忧心。”

那谢将军依旧未曾轻松下来,脸色凝重,愁眉苦脸。

文士见状,也没再强行劝说,抬起头看向远方山色,一同沉默。

二人在那座造型冷肃的庙门口待了许久,来来往往的兵家门人见到这二位,都会恭恭敬敬抱拳行礼,武庙陪祀圣人总共就那么多,能一次见到两位惊才绝艳的大圣人,实属不易。

片刻后,那文士神色温和,转了个话题轻声道:“谢将军可曾耳闻道争一事?”

当初妖龙睁眼,诸子百家升坛占星,各家圣人大多都有损伤,但专注于战阵谋国一事的兵家武夫一脉反倒参与不多,所以对于那场问天之举的结果决议,知之者也就一样不太多。

谢将军转头看了眼文士,眼带疑惑。

文士笑了笑,缓缓道:“我曾与儒门文庙的某位圣人有过一次长谈,他说儒门之中对于当初的某些事,意见也并不一致,甚至还在文庙那座大成殿之中吵了起来,而且据说那另外两座一品也是差不多的光景。”

这话让那谢将军有些讶然,更带上了好奇,三座一品同时出现分歧,这种事万年难遇。

那文士话音并未停歇,继续道:“谢将军应当知道,四大天书之一的那位周先生,曾隐居于那座小镇无数年,意在镇守盐官大阵,结果却被酆都的那位军师祭酒一上手就封到了天外,甚至是直到如今都还未曾见其归来。”

谢将军挑了挑眉,他在此次兵家上手之前,有很多年都未曾过问过江湖事,所以有些旧故事,他确实不曾耳闻。

那文士看着身侧同门缓缓笑道:“将军可知那座大阵失了阵主之后,后来结果如何?”

兵家武人历来直接,不知为不知,所以那位姓谢的武将此刻只是坦然摇了摇头。

文士笑了笑,“三教一家留了很多后手在那座小镇,但其实当初最重要一份首功是应该归属于一个少年人的,一个仅仅十来岁的少年人,因为他将一个必输之局生生给掰成了平局!”

谢将军闻言一怔,随后有些不可置信般摇头道:“这不可能!酆都那位墨大先生何等人物?无数江湖人跟他掰了数百上千年的手腕,都未见其有一次败绩,怎么可能输到一个少年人手中。”

文士莞尔一笑,“当然,靠他一个人确实有些难,所以当初确实是还有旁人插手了,并且还是我武庙中人。”

谢将军听到文士如此解释,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要真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人如此逆天,那他们这帮天天蹲在武庙里吃猪头肉的兵家圣人,就真的该一个个都去抹脖子了。

他好奇看着身侧这位武庙二掌柜,只问了一个字,“谁?”

文士听着身旁问话,一瞬间似乎是想起了某个比较有趣的事,笑道:“楚河之主当年在战场上最大的对手,号称兵仙的那位。”

“兵仙?”那位谢将军有些惊讶,“我记得那座五方亭里摆的是象棋吧?兵仙去援手?不怕那位楚河之主翻脸?”

那位儒雅文士笑着点了点头,表情有些古怪,笑道:“你是这样想,当初那位酆都祭酒也这样想,我还听说那位墨大先生当初因为有些出乎意料,还曾说了一句‘中土诸子格局不小’呢,实打实的夸赞了!”

谢将军突然微微眯眼,似乎是陷入了某种沉思之中。

战场奇谋这种事,历来是兵家的看家拿手戏,盐官镇可以,九洲大势未必就不可以。

文士见身侧同门似乎与之前有些不太一样了,于是缓缓笑道:“我不妨再告诉你另外一件事,多年不曾来过武庙的那位范先生,如今也收了个徒弟,不过他教的是商家技艺。”

谢将军转头看了眼文士,“所以呢?”

文士笑了笑,“你猜猜他那个徒弟,有没有可能会是下一个范先生?又或者你再猜猜,当初兵仙曾出手帮忙的那个少年人,有没有可能会是下一个兵仙?”

说罢,儒雅文士在那位谢将军有些怀疑的目光中转过头,再次看向远方那黑沉沉的无尽山川,耳畔似乎又响起了不久前,那位闭关多年却悄然现身在他面前的兵家祖师爷曾说过的一句话。

“既然是道争,我兵家一脉也不能太小气,什么都不做,我看不如就分别送一册兵书和一份武运出去,至于谁能成为下一个兵家圣人,那便看他们各自的天赋造化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