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关山月 第103章 小局与大局

春秋王旗 关山月 第103章 小局与大局

作者:花下一壶酒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1: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龙池洲魏氏,本是白云剑山麾下的附属家族,处境大概跟当初金钗洲未曾陷落之前的那个郑氏有些相似。

当初的金钗洲郑氏,因为家族出了个能嫁进水岫湖成为宗主夫人的郑醇柔,故而郑氏身份便跟着水涨船高,也成为了能够名传整个金钗洲的一方豪强。

明眼可见,郑氏一门上下的所有荣宠,几乎全系于那位身为水岫湖主母的郑夫人一身,所以也就只能跟在水岫湖柯氏身后,一路上跟着他们吃肉喝汤,但万一哪天,那位郑夫人要是稍有差池,则郑氏的前途也就不太好说了,至少不会再像之前一样,可以毫无顾忌地鼻孔朝天去看人了。

反观龙池洲魏氏,其实大同小异,作为白云剑山麾下,早年是因为家族出了几位拜入白云剑山门下的纯正剑修,其中有一些天赋够高的,甚至还混上了那座剑山祖师堂里敬陪末座的两把交椅,故而能在这座大名鼎鼎的剑道宗门有说几句话资格的魏氏,便一直跟在白云剑山身后,一路水涨船高,红红火火。

同样也因为魏氏背靠剑山,有一群剑修顶在脑门上,出得门去就自然连头都能高抬几分,说一句“打狗还得看主人”也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也罢,总之魏氏在龙池洲南部江湖上,到底也算是有几分薄面的。

天下间最好做的事,自然是站在山腰看山下,既不必太受登山之苦,也不需要自己长得太高,却还是能低着头俯视某些虽比自己长得高,却只能站在山底的人物。

不过,有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在龙池洲门楣光耀了多年的魏氏,如今也终究是有了些未雨绸缪的隐忧。

家族中那几位进入白云剑山的剑修老祖宗,堪称基石的压箱底、定海针,如今都已陆陆续续进入暮年,可剑道修为却迟迟再难更进一步…

全族上下只要是知些事的,大多心里都很清楚,等到那几位剑修老祖宗大限到来之后,魏氏的未来就将一眼可见跌落山底,泯然众人。

老话说“天晴防天阴,天阴防下雨”,魏氏为防将来门楣一落千丈,反过来再被那些曾经的宿怨对头骑上头来,所以近些年就一直都很着急,一方面是想要再培养几个剑道胚子出来,另一方面也想着广开门路,另辟蹊径,找一找有无其他门径,可保家族基业不堕?

好在天佑魏氏,这么个主脉旁支加起来足有数千上万口子的大家族,年轻一辈子弟当然不在少数,虽然家族高层踅摸了多年,依旧没能如愿再出几个有天赋的剑道胚子,但到底还是挖出了几个聪明人的,而那个被散修老人谢石一路挟持到礼官洲去的蒙眼年轻人魏臣,正巧就是其中之一。

……

楚元宵一行在春山渡口住了大概将近有一个月之后,终于搭乘了一艘过路的跨洲渡船,去往龙池洲南岸的龙泉渡口。

红衣姑娘姜沉渔虽然在春山渡口跟着楚元宵一行待在一处很多天,但却并未跟着他们一起搭乘跨洲渡船,而是选择留在了兴和洲。

又或者说,她其实只是路过春山渡口,顺道见一面那个新认识的老朋友,而她真正到兴和洲的目的,是因为在她手中的那本名册上,有许多能查到来处的名字,都是源自兴和洲的。

那艘木兰渡船当初的目的地是兴和洲,所以船上有很多人其实都是在回乡路上。

楚元宵一行四人告别了再次开始“访乡”的姜沉渔,踏上了去往龙池洲的跨海之路,搭乘的这艘名为“龙吟”的跨洲渡船,最终会在龙池洲南岸停船,然后他们便可东行去往龙池洲东南部的魏氏,算是完成当初白衣李乘仙的嘱托,送魏臣回家。

渡船上某间船舱之中,楚元宵与魏臣二人对坐在一张桌边,舱中没有其他人,余人和青玉都分别在自己的船舱之中。

一柄带鞘的长刀,和一柄带鞘的木剑,被并在一处放在两人之间的桌面上,成双成对。

一行人还是跟当初在北海渡船上一样的三间客舱,只是如今少了白衣跟李璟,又多了个女子青玉。

楚元宵的本意是让余人跟自己一间,女子青玉自不必说,那个蒙眼年轻人便也可单独一间,算是对他的照顾,结果余人这个家伙最后却跑去跟魏臣住了一间,还说是他们俩搭伴惯了,分开不习惯。

此刻,楚元宵看着同桌对坐的魏臣,见他表情平静,也没有多少近乡情怯之类,又或是喜上眉梢的高兴神情,于是就斟酌了一番后终于开口道:“魏兄有没有兴趣,从龙泉渡口下船之后,我们一同转道去往石矶洲?先不回魏氏如何?”

蒙眼年轻人一笑,好像对于少年这个提议并没有感到多少意外,有些人的心细如发,习惯了什么事都在心里过几遍,大概是早就注定了的,就比如对面这个少年人。

“楚兄不是答应了李前辈要送我回魏氏,为何要在这最后一跺脚的时候,突然改主意?”

楚元宵面色有些复杂,“急功近利的人,有时候很容易无所不用其极,身处局中的人又都很容易身不由己,魏兄你又何必非要将自己置于局中?”

其实有些事的理由,从刚起头时就已经很明白了,只是人在路上走,有些想法会变而已,跟赶路之人一路都在遭遇的变化有关,也会跟人与人之间的交情有关。

如果此刻的楚元宵,还是当初在礼官洲途中离开山间酒肆后,夜宿映霞河畔的那个小镇少年,他大概都不会有今日这一问,但毕竟今天的少年已非昨日了,所以有些事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另外一回事。

李白衣当初在映霞河畔的那座废弃河伯庙前时,曾经语气莫名说过一句“多余不多余”的话,在当时的楚元宵看来,是有些难以捉摸的。

风雪楼那位剔骨刀,在从那个老散修谢石手中救下了魏臣之后,却并未负责将之送回龙池洲,因为她说风雪楼只接到了杀人的买卖委托,但魏氏并未说过要将年轻人平安送回家。

风雪楼秉承了一贯的作风,绝不做多余事,可那位剔骨刀却又在经过了一段似是而非的纠葛之后,将魏臣托付给了白衣李乘仙。

总有很多事是很值得玩味的,比如魏氏为什么只给风雪楼一个杀人的委托,却将族中这个脑子够聪明的年轻子弟丢弃在外,大有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的意思?

另外,风雪楼如果真的一贯只做委托之内的事,如他们早有的规矩一样从不做多余事,又为什么会让魏臣跟着楚元宵和李白衣他们这一行人,一路同行不止,还要将他送回礼官洲?

白衣李乘仙是有意,那位剔骨刀也未必是无心。

当初的楚元宵不关心这些,或者是没有深思,只是因为那座旧河伯庙前的蒙眼年轻人,与小镇少年并不熟,所以他就没有太多考虑的必要。

但是此刻坐在这张桌边的两个人,都已不再是当初并不熟识的那两个过路人了,尤其是在巴山渡口那座边军大营一事之后,小镇少年人就更不可能做到,要眼睁睁将一个朋友往某些局中推这种事。

人间事不多想,就什么事都没有,但有些人其实根本就做不到“不多想”这三个字。

那座神神秘秘的风雪楼,是小镇少年眼中的第一座江湖,所以历来让他印象深刻。

当初在盐官镇出现的那位红莲祭酒,在如今看来,其实也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奔着杀人而来的杀手,反倒更像是打着杀人的幌子,来给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人提一提某个醒的。

后来行走了千百里山路的小镇少年人,阴差阳错在某个山间酒肆得了一坛顿递曲,却成了他真正修复肉身、踏上修行大道的其中一处关键所在,又是后来在北海渡船上,那件“请神”壮举的一桩早有的伏笔。

那个将魏臣送到少年眼前的老散修,因为受了风雪楼的胁迫,所以才追着某个风水术士跑了半洲之地,结果每每追丢了前人踪迹,也全程都是那风雪楼给的消息。

楚元宵一直都不是很明白,那座风雪楼到底为何会如此,意图又是什么,但是有件事他看得很明白,就是这个被莫名其妙送到眼前的蒙眼魏臣,必然也不会是什么巧合。

近些年都在着急另寻出路的龙池洲魏氏,为何会毫不犹豫放弃一个虽然目盲但智计绝佳,堪称上上之选的魏臣?

风雪楼又为何会不惜以坏了规矩为代价,也一定要将魏臣送回魏氏?而且还是通过白衣李乘仙之手,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通过小镇少年郎之手?

有些事已经砸进了眼底,由不得少年不多想,那么要不要送这个已经成为朋友的人入局,就是此刻摆在楚元宵面前的选择。

魏臣听着对面少年语气复杂的言辞,也跟着沉默了一下,而后突然笑了笑,“楚兄,可否容我问一个问题?”

楚元宵点了点头,随后又轻“嗯”了一声。

魏臣听得到少年的复杂心绪,但却并未直接明说什么,只是道:“你觉得小局跟大局,哪个更重要?”

楚元宵盯着魏臣,好像有些明白他的意思,又好像没有太明白,但依旧开始低头皱眉沉思。

蒙着眼的年轻人听不见对方的回答,也并不着急,只是平静坐在桌子对面,等着少年人自己想好。

楚元宵思索片刻,最终长出了一口气,“想说小局让位于大局?”

魏臣笑着摇了摇头,“如果是这个,哪里需要我专门来跟你说?某些人每天都爱在别人耳边念叨的事情,又有什么可值得拿出来单说的?”

楚元宵默了默,“所以呢?”

魏臣深吸了一口气,“很多事,靠你自己一个人是做不了的。”

这一次不需要犹豫,楚元宵给的回答很快,也很干脆,“那是自然。”

魏臣闻言突然往后靠了靠,“道争也好,执棋也罢,天下事从不曾只在一人身上,时势从来不是造英雄,人间众生光阴百代,所有人都是过客。”

“天下九洲时至今日,三座一品高居云端过万年,临渊学宫有一半的权柄就在三教手中,九洲人族的所有权柄尽在中土诸子之手,惊才绝艳者无数,处处算尽天时地利,事事皆在股掌之间,却依旧让天下大势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可以说是因为三教无能吗?”

蒙眼年轻人突然玩味一笑,“有人说三教尽是缝补匠,这话其实一点都没说错。”

楚元宵有些咂嘴,当初在巴山大营,魏臣曾经说过一句“烂桃”之言,少年当时觉得这位魏兄当真胆子够大,但此刻他又觉得自己当时好像觉得错了,“够大”两个字哪里够?

魏臣的狂妄言辞还在继续,“天地大道从不曾在一人手中,当年那位独霸天下的末代人皇做不到,三教那三位祖师爷同样也做不到。”

“所谓道争棋子的你,同样也未必做得到,至少现在的你是想都不要想的。”

“风雪楼机关算尽,千方百计想要将我这枚弃子送回到龙池洲魏氏,未必是对我好,也未必是对你好,但我猜那位风雪楼主大概是想告诉你另外一件事,就是有些选择即便不是你想选的,你也依旧非选不可!”

“因为这,才是人间常态!”

楚元宵听着魏臣的这段豪言,面色不太好看,但并没有出言打断他的话头。

“很多人觉得,所谓英雄就应该一路高奏凯歌,一往无前,遇见南墙就该撞墙而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可这样的人有几个?”

“石矶洲那位大名鼎鼎的楚河之主,膂力冠绝天下,武功绝世,不一样还是有无数跟临渊学宫之间的旧账本,时至今日依旧未曾算明白吗?”

“天下所有人都可以是棋子,就连三教的那三位也不例外!只有入局顺势,你才有解小局、破大局的机会,处处不愿意,你连棋盘都摸不到,拿什么破局?靠嘴吗?”

一段毫不留情的批驳反问,不说坐在对面的少年郎,远在数十万里之外的中土,某些供奉猪头肉的庙宇大殿,都被震得晃了又晃,好似地龙翻身,动静奇大!

此时此刻,中土神洲的那三座天下绝巅的一品山门,有无数各家圣人已经无法安坐在各自高位云端之上了,若不是还要顾忌着圣人规矩仪态,恐怕都已经有人开始跳着脚骂起娘来了。

如此大逆,必然会有人想从那些各自的恢宏庙堂之中冲出来,去往那艘正在飞往龙池洲途中的名为“龙吟”的跨洲渡船,去跟某个不知天高地厚之徒,好好讲一讲什么叫圣人规矩!

群情鼎沸,气势汹汹,只是一大堆火冒三丈的老先生、大仙人,却无一例外全被挡在了各自山门之内,而那负责堵门的三人,分别是儒门亚圣,道门大掌教,以及那位佛门二祖!

既然第一阵已经输了人,第二阵就不能再输了度量!

堂堂三教,若无容人之量,哪里当得起唯三座“一品”山门的头衔?

龙吟渡船上,楚元宵看着对面突然脸色有些古怪的年轻人,神情凝重道:“魏兄难道不觉得,被人摆布这种事…很憋气吗?”

魏臣笑了笑,“金钗洲一战,九洲不是输在诸子不用心,也不是输在那二十万阵亡修士不够骨气,何谓人心不古,何谓礼崩乐坏,全都是早就融进了骨子里的鸩毒。”

“被人摆布这种事,又哪里比得上九洲陆沉更让人憋气?”

楚元宵默然,看着对面那个谈笑风生间,毫不留情将某些人指着鼻子骂了一通的蒙眼年轻人,只觉得神魂摇曳,大受震动!

有些人蒙着眼,却好像比某些大睁着眼的人还要心明眼亮,天下在眼中如蒙黑锦,九洲天地宽一鸣惊人。

龙吟渡船顶层的某间天字号船舱之中,有个鹤发童颜的大仙人,此刻正盘腿坐在榻上,身周仙气缭绕,一柄名为“凤鸣”的三尺长剑横放在盘腿双膝之上。

渡船上某些人说出口的狂放之辞,连那远在中土神洲的某三座大殿都能摇晃如洪钟,又何况是他这个同船渡之人,怎么会充耳不闻?

仙人听完了一整段对答,在唇角勾起一抹饶有兴致的笑意。

某个年轻人的那番言辞,放在某些云端之人眼中,若能抛开面子和立场二词,其实是确实有些可取之处的,但这位仙姿飘逸的大仙人此刻更想知道的是,那个真正的“听众”到底会是什么反应?

楚元宵沉默许久,突然道:“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拉魏氏进这个局?为了白云剑山?”

魏臣笑了,大概是自己也觉得刚才的话说得有些过头,于是开了句玩笑,“难道就不能只是看上了我魏臣天资卓绝?”

楚元宵莞尔,想了想又转了个话题,“魏氏放弃你又是因为什么?聪明人太多了?”

龙池洲魏氏,在门下子弟被某个散修抓走之后,最开始是希望以掏钱的方式将魏臣赎回去的,虽然拿一个只有六境的散修武夫没有办法这种事,看起来也有些古怪,但他们大概是没想将事情闹大,故而选择了以掏钱来息事宁人。

但后来眼见那名为谢石的老散修,竟是个贪得无厌的无底洞之后,魏氏干脆花了一笔大价钱买了风雪楼流传于外的几件信物,再以此请动了风雪楼,干脆将那谢石一路追出了龙池洲。

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那个被抢去当了肉票的魏氏子弟反而成了其次,魏氏的目的只为杀人,却并不张罗着救人,明明很顺手的一句话,却偏偏就没有说出口。

魏臣的笑容有些古怪,“你知道我为何没有对那个老散修有太多的恶感吗?”

楚元宵挑眉,“你可别说这件事里,还有你自己的手笔!”

魏臣笑了,只是在少年看来,那个笑容怎么看都有些古怪,好像是有些难过,又好像是有些嘲讽。

“那位谢老先生当初将我劫走时,我正在被追杀。”

少年一怔,“追杀?”

“家族大了,就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魏臣唇角带着讥讽,“有些人不看在眼里的东西,放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就跟镶了金边的香饽饽一样,树大招风,才高遭忌,‘权钱’两字,最见人心,更是长情。”

楚元宵眯了眯眼,缓缓道:“人不爱财鬼都怕,以魏氏的分量,有人怕你先人一步才正合理。”

魏臣点了点头,“所以我就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让那位老散修也分一分魏氏的家产,免得钱太多,让他们一个个红着眼非要打破我的头。”

楚元宵啼笑皆非,“你这怎么当的魏氏子弟?”

魏臣无所谓般耸了耸肩,“所以这不就遭报应了?人家觉得我吃里扒外,胳膊肘拐出去了十里八乡,那就干脆当个弃子扔在门外算了。”

“那你还要回魏氏?”

楚元宵抬手摸索着桌上那一刀一剑,片刻后抬头看着对面的年轻人,“我之前是觉得你就这么顺着人家的意直接入局,难免让人有些憋屈…但我现在怕你直接被那魏氏满门给打死!”

蒙眼年轻人闻言笑了笑,“那倒也不至于,我要是能说死就死,也不至于让某些人费力追杀了?”

——

龙池洲魏氏。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最近的魏氏门中已经吵吵嚷嚷了很久。

当初魏氏花了钱请动风雪楼去杀人,后来九洲妖祸一役之后不久,风雪楼那边回了个消息给魏氏,说是那个打了魏氏脸面的野修已经死在了长风渡口,至于那个蒙眼年轻人的去向,风雪楼只给了四个字,下落不明。

这个有些古怪的说法,魏氏自然是有聪明人的,堂堂风雪楼,天下间做邸报消息的各路仙门之中,几与铜雀楼同尊的个中好手,怎么会找不见一个瞎子的去处?

但是,聪明人有聪明人的好处,虽然有人存疑,却没有一个人会将之明说出口,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余人都只当那人死在了野地,从此绝口不提。

有些人活着就会像一面旗,也自然会有一群人尽心尽力站在旗下,可一旦人死了之后,自然也要树倒猢狲散,那些还非要站在残旗下的人,大概也就可以跟着一起死了。

群龙无首的某一群人,在最近的半年之间走的走散的散,只留了一群为数不多,既不肯低头也不愿下跪的硬骨头,被逐渐逼到了某个死角处,再退一步就是一眼见不到底的人间尽头轮回路。

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修士,身侧领着一个年不过十岁的小少年,二人蹲在魏氏辖下某个荒凉偏僻的山崖之巅。

小少年转过头,先拍了拍那个面无表情的老修士的肩膀,以示安慰,然后又转过头望向山崖西侧的茫茫云海,仿佛能透过那云海,看到某艘正在东来的跨洲渡船。

少年老气横秋,轻声念叨了一句,“公子爷,差不多就可以回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