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春秋王旗 > 凉州辞 第1章 孤苦

春秋王旗 凉州辞 第1章 孤苦

作者:花下一壶酒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1: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月十五,元宵节。

陇右凉州已经开春,今夜迎来了年后的第一场春雨,大如瓢泼。

凉州城以东二十里有座名为“盐官”的小镇,几百户人家院落规划修建的四四方方,外缘围上一圈低矮土墙就成了一座造型齐整的小型城郭。

镇东口第一座院子里,从墙面到屋顶斑驳陆离,东拼西凑,缝缝补补,看得出来主人家很勤快但家境差了些,眼看着就要漏风又漏雨,破败潦倒。

此时一个衣着贫寒浑身湿透的落魄少年正蹲坐在院中主屋的门槛上,身后的屋子里没有点灯,也空无一人,他就这么一个人双臂抱膝,将下巴搁在膝盖上,望着屋檐外如注的雨线怔怔发呆。

每年的这一天,少年都会有些难过,今年额外又多了一份难过,因为大约半刻前,有个长相俊美的年轻人千里迢迢赶路到了这里,跳上他家墙头,笑眯眯说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取他的狗命!

……

少年姓楚,名元宵,是个孤儿,年岁不大,过了今天就算刚满十三了,被捡回来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天生人,正月十五被捡回来就算是正月十五生的了。

据那个死了七年的老酒鬼生前的说法,十三年前的那个元宵节,他在凉州城外的某个山坳里捡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他还是个裹在襁褓里的婴儿,能看得出来刚出生不久,哭声时断时续,被发现时就那么躺在一片死人堆里。

没有人知道当时躺在这个婴儿周围的那不下三十条人命为什么会被人截杀在荒郊野外,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父母在不在那三十具尸体之中,总之老酒鬼到了那地方的时候,在场的除了包裹里头的那个孩子还有半口气,其余人等无一活口!

老酒鬼当时大概也未多深思,只是以为可能是行凶的人不觉得他一个刚出生的娃娃能活下来,又或者也可能是不在乎他到底能不能活得下来,反正最后他倒是有那么一把子好运气没做了刀下亡魂。

那年冬天很长,开春很晚,凉州城外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这个孩子也算是命大,老酒鬼捡到他的时候他还没被冻死,属实算是老天爷大发了一回慈悲。

那老酒鬼本是个无亲无故的老独孤,前半生都是凉州边军里的戍边军卒,没什么本事,在军营里蹉跎了大半辈子到最后连军饷钱都没存下几个。

后来年纪到了就从行伍里退了出来,他就背着他那把压箱底吃灰多年的破军刀离开了军营,最后在这离州城不远的盐官镇安了家落了户。

那天恰巧有事进城的老酒鬼碰巧遇上这档子事,就把在那山坳里的事情报了官,然后带着这个捡回来的孩子回了盐官镇上这座小破院子,后面的几年就只能够一口面糊糊一口水地把这孩子养到了六七岁,一大一小两个独孤,这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勉强凑合。

如此大的人命案事发边地,消息自然不胫而走,随之而来的各种猜测说法也有很多,其中听起来最靠谱的说法是他们运气不好遇上了流寇马匪图财害命,毕竟凉州是正儿八经的边地,近些年来虽没有打过仗,但有个把伙的流窜匪类确实也不算太稀奇。

当年为了此事,凉州边军还曾专门派出过一营数千军马在方圆数百里地界内巡查剿匪,以保地方安宁,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什么都没找到。

……

自此之后,时隔七年。

少年犹记得,老酒鬼死的那年他七岁,那天也是个元宵节。

大清早就出了门去忙着挣他们爷孙俩一碗饭钱的老人直到后半夜才回来,一身风雪,重伤垂死,还没来得及等到七岁的小娃娃跌跌撞撞跑出门去找个郎中回来,他就已经在炕头上咽了气。

那老头儿生前脾气不好,极爱喝酒,喝醉了之后脾气就更不好,偌大一个盐官镇几百户人家上千口人丁,他在这里住了将近二十年愣是一个朋友都没处到。

所以当时只有七岁的娃娃楚元宵枯坐一夜一天又一夜之后,就只能一边哭一边自己给那老头找个埋骨地,家里没钱,连口棺材都打不起。

鹅毛大雪,寒风呼啸,刺骨冰凉入心三寸,镇东口这第一座院子的院门到几步之外的镇口,再到三里地外的那座名为蛰龙背的山脚下,少年现在已经不太愿意记得清当时的自己是怎么把那老头的尸身连扛带拖搬出去那么远的,也不愿意回想起当时身后留下的那一条长长的雪地脚印又有多长?

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被捡回来的孩子再一次成了个孤儿。

……

少年家那座院子出了院门往东走几步有一棵上了年纪的老槐树,树干粗壮要好几个成年人合抱才能抱得住的那种,树冠上朝北的一根粗壮树干上挂着一口岁数不小的大铜钟,印记斑驳,摇摇欲坠。

据说这口铜钟是由镇口往镇里报信示警的,以防马匪山贼劫掠之用,但近年来边地太平,边军戍边守土有方,再加上十几年前的那一营边军把方圆数百里地面上上下下翻了个底朝天,所以后面的这些年,这铜钟也就没人再敲响过,甚至后来不知道是哪家的败家子把挂在钟里头的那根敲钟铁锤也偷走了,所以这老铜钟也就干脆成了个摆件,没了啥用处。

跟这挂着铜钟的老槐树隔着一条官道的镇口另一侧有一间破茅屋,当年老酒鬼刚死的那个时候,这破茅屋里还住着个跟老酒鬼年纪一般大的姓梁的老更夫,靠着替小镇上打更守夜,能在盐官署那边领一份微薄薪俸过日子。

那个姓梁的老更夫跟姓楚的老酒鬼也算是邻居,却一直很不对付,见面从不给对方好脸色的那种。

那时候老酒鬼新丧,才七岁的娃娃骤然失去了依靠,吃一口饭都成了问题,总是饥一顿饱一顿,很多时候都会饿着肚子靠坐在那棵老槐树下,饿得头晕眼花的时候就抬头看着那口没有钟锤内里空空如也的铜钟,安慰着自己铜钟不饿我也不饿,希冀着扛一扛饿过劲就不会那么饿了。

每当此时,那个负责晚上打更的梁老头就总是坐在茅屋里头,透过敞开的屋门看着路对面坐在树下的那个小娃娃。

一老一小两个人就隔着一条路默默无言,娃娃看着铜钟,老头看着娃娃。

日子就这样大约又过了两三个月,那个惯爱拉着一张脸的梁老头终于还是看不下去了,从那张破椅子上起身走出了茅屋门,朝着又一次坐在树下离那口大铜钟更近了些的小娃娃招了招手。

少年记得,那是他第一次走到那个梁老头面前,那个脾气也不怎么好的老人就只说了一句话:“命不好也不要想着把自己饿死了事!你就算再怎么烂命一条,也得对得起捡你一条命的那个老鬼!做人得讲良心,不能光想着自己!”

七岁的小娃娃被人骂了有些伤心,但没有反驳,看着那个一脸冷漠的老人点了点头。

于是在那之后,他就多了一条生计,开始每天晚上跟着梁老头走街串巷给这座小镇打更,每晚跟着出去转一圈回来,梁老头都会分他一颗铜板当饭钱,也就是靠着每天的那一颗救命的铜板,这个不知道是命好还是命不好的娃娃才有命从七岁长到了十岁。

他以为以后都会这样每晚披着夜色跟着那个佝偻的老人走街串巷走下去,直到他成人,然后给那老人养老送终,把本应该给老酒鬼的那一份也一起回报给这个老邻居。

但是可惜,天不随人愿,老天爷好像总是不太愿意让他好过。

十岁那年,又是元宵节。

那天一如往日站在家门口等着梁老头出发去打更的十岁小少年,久等都不见那个面恶心善的老人从茅屋里拉开屋门出来。

他不免的心里发慌,终于第一次主动推开了破茅屋的那扇屋门,看到的是那个救活了他一命的老人坐在他一贯爱坐着的那张竹椅上,双眼紧闭,神态安详,但已经没了活人气。

不过这一回好歹比上一回要好一些,看得出来梁老头的人缘多少是比那老酒鬼要好一些的,附近的街坊邻居听说打更的梁老头过世,零零散散还有人主动过来帮忙。

几家人原本合计着想凑几块薄木板给老头打一口棺材,可是那梁老头是坐在椅子上咽的气,被发现的又太晚,尸身僵硬根本捋不直也装不进棺材里头,最后别无办法就只能火葬。

这个葬法在凉州其实不时兴,但十里八乡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个,加上老梁头这么个情况又特殊,也就只能如此办了,那个装了梁老头一捧骨灰的陶罐是少年从自己家里翻箱倒柜找出来的,陶罐入土的地方离老酒鬼的坟头也不远,就隔着一座小山包。

两个生前做了十几年邻居的老头,死后又当起了邻居。

如今少年十三岁,老梁头也死了已经三年了,现在逢年过节去上坟的时候,他会在两座坟头前都磕几个头。

活人一命不容易,他很感激那两个给他续命的老人。

……

后来的这三年间,少年虽然一直很少接触旁人,但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小镇上一直流传着的某种说法,并且过去的这些年里,他从未跟人说过自己其实是有些相信这些传言的,当然也可以说是无人可说……

镇民们茶余饭后闲话家常都会说到住在镇子东口的这个半大娃娃,说他是个天煞孤星,说凡是跟他亲近一些的人到最后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比如当年跟他一起出门却被截杀在凉州城外荒郊野地里的那三十多条人命,再比如捡他回来的那个老酒鬼,又比如那个住在他对门,发善心给他饭吃的老更夫,最后都无一例外不得善终!

信誓旦旦,证据确凿!

像这种乡下地方,这样空穴来风、寻风捕影的事情大多真真假假、私语窃窃,往往来的都很容易,少有人真的在乎真假,你若非要计较,可能都未必能找得到源头。

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这都不妨碍少年只能独来独往,很少有人有胆子愿意跟他多说一句话,甚至还有些人老远见到了都会往边上躲一躲,眼神怪异,指指点点。

人嫌狗不爱,这个属实不知道自己到底算命好还是不好的少年就是这么一步步长到如今的。

……

老梁故去之后,接了他的打更差事的是个邋里邋遢的中年汉子,其实说这人邋遢都有些埋汰了这两个字,自从楚元宵认识他以来,好像就从没见过他洗脸,那一身比之少年还多有不如的破衣烂衫也满是泥污,脚上那双看不清本来颜色的老布鞋也永远都是耷拉在脚上,本该在脚跟后面的鞋帮早就沾在鞋底上了。

这个不修边幅的邋遢汉子姓侯,却也有个跟他形象太不相衬的好名字,叫作侯君臣。

这侯君臣大约是天生的不拘小节,三年前老梁身故的次日从盐官署那边接过的打更差事,当天就直接去了镇子东口的那间破茅屋,也不管他的前任老梁头昨天才被从茅屋里抬出去,大大咧咧直接躺在茅屋里的那张破板床上就开始蒙头大睡。

虽然他不再带着少年一起打更巡夜,但却是小镇上少有的愿意跟对门那个孩子说几句话的人之一。

后来这三年间,每每少年得空重新坐回镇口那棵老槐树下时,他都爱搬着那张破旧竹椅坐在对面的茅屋门外,袒胸露腹,一边抬起脚来用手搓着脚趾间的泥垢,一边朝对面的少年吆喝:“姓楚的小子带吃的没有?好东西要与人分享才能有滋有味,你小子可别藏私!”

……

时间就是这么一天天往前推,终于到了少年十三岁这年的正月十五,又是元宵节。

当他从镇东口外那座蛰龙背山脚下磕完了头回来的时候,侯君臣一如既往坐在茅屋门口,搓着脚趾笑眯眯看着少年道:“你说像你这种天煞孤星的命格,去给死人磕头会不会再把那俩老鬼又克死一遍?”

刚刚走进镇口的少年有些无语,侧头斜睨着那个中年汉子回呛道:“我这三年的早饭午饭晚饭至少有一半都进了你的肚子,我怎么就没见你一命归西?”

中年汉子闻言理所当然摆摆手,“那是老子阳气重,就你这点子煞气,都不够给老子挠挠痒的!”

少年懒得跟这个懒汉废话,翻了个白眼准备推开院门回家,又听到身后传来那个汉子懒懒散散的声音:“晚上记得锁门,要是让不干不净的东西进了家门,你那点煞气倒是容易克死自己!”

少年也不回头,抬手朝着汉子摆了摆算是个回应。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以为是侯君臣那个老光棍开玩笑的话,却在天黑之后成了真,只不过好像也跟他有没有锁门关系不大。

跳上墙头这种事,对有些人可能是很难,但对有些人,不叫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