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西山脚下的鬼火 > 第八十章 刘芳认婆

西山脚下的鬼火 第八十章 刘芳认婆

作者:湖州小老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6: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年轻人,容易沟通,虽然,冬冬来这里时间还不是很长,但他已经有了很多朋友。

当时,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一个文艺小分队,得知冬冬会吹笛子和拉的一手好二胡,小分队队长依据冬冬是‘回乡知识青年’,重在政治表现,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原则,把冬冬请进了文艺小分队。

天上布满星星,月亮高高底挂在树上。在大队部的一间排练室,一群男女青年正在排练各种节目。冬冬的一曲‘紫竹调’,在夜空回荡,加上他英俊的身材,吹得一些女孩子随着乐声春波荡漾,也吹红了她们的脸。

队长提了一包东西进来向大家说:“过几天,就要参加文艺汇演,这几天大家辛苦了,向大队汇报以后,大队很支持,为了鼓励大家,今天晚上,每个人发一个菜包子。”大家‘哇’的一声,高兴得跳起来,那时候一个人一个菜包子,那是天大的奢侈。

队长第一个发到冬冬手里,嘴里还说:“大家不要抢,算好的,每人一个,人人都有。”

一位女孩子,拿了一张报纸,报了一下包子,塞到了冬冬手里,红着脸说:“我不喜欢吃,你不嫌弃的话带回去给你妈妈吃。”冬冬傻乎乎地还没有反应过来,又有一个塞过来......

一路上,冬冬亨着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杨志勇的一段唱;今日同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兴高采烈地回家,到家门口就喊:“妈,我回来了。”

一进门,看见刘芳还坐在竹椅子上补衣服,“妈,您还没有睡?来,吃一个,还热的。”

刘芳打开报纸,看着还热的包子,奇怪地问:“哪儿来的,怎么多?”

冬冬说:“发的呀,一人一个,几个女孩子都不喜欢吃,都给了我,我都拿回来了,浪费也可惜。”

刘芳笑嘻嘻地说:“难得一会吃包子,谁不喜欢吃?你这个傻瓜。”接着又说:“哎,听说你父亲现在在红星农场,这几天,我想去看看他。”

冬冬噘着嘴说:“要去你去,我是不想见到他,反革命的‘狗崽子’我被骂的还不够吗?”

刘芳生气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话呢?”心里呈现出无比的苦涩。

......

滨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陈伟民医生办公室里,陈医生对坐在他对面的毛伟大声说:“根据化验报告,你得的是急性肝炎,需要隔离治疗,主要饮食,注意休息,先隔离15天,看治疗效果再说。”

毛伟向陈医生会意的一笑,悄悄地说:“谢谢陈医生的指点。”

......

在一处‘五七干校’驻地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李明和毛伟面对面坐着,桌子上就放了一碟花生米和一小瓶土烧。李明说:“兄弟,谢谢你前来看我,毕竟同事兄弟那么多年,来,我敬你。”二人同时一饮而尽。接着又说:“在这里也好,每天三件事,吃饭、干活、睡觉,没有任何压力,倒也轻松。每周一次‘斗私批修’,反正报纸上都有,花点时间抄抄而已,‘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哈哈,谁不会?”

毛伟说:“你老兄轻松,我可感到不轻松,我心里一直有个疙瘩,当时,老局长咽气前拉着我的手说,‘王,王进,是,是被冤,冤’,难道真的被冤枉的?我当时是个小巴辣子,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王进突然出车祸死了,而后来他又出现了。”

李明奇怪地问:“怎么,你想给他‘平反’?现在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李明的话听起来有点消沉。

毛伟说:“我总觉得肖书记临死之前,在特地关照我,总觉得,不搞清楚,良知、道义上都过不去。”

李明拿起酒杯朝毛伟看了一看,说:“你真的不怕受牵连?那我老实告诉你,反正有几次情报,都是他传递出来的。哎,你不记得啦,当时,大家怀疑情报的正确性,肖局长多次提到,情报是内部同志提供的,有一次,西山的地形图就是我去取的。”

毛伟从李明的话中得到了启发,好像看到了希望。

......

上海提篮桥监狱的一间审讯室里,毛伟坐在胡明康的对面,毛伟问:“胡明康,希望你实事求是,介绍一下,你当时投诚的过程。”

胡明康朝毛伟看了一眼,一脸怒气地说:“你们**说话怎么不算数?老是出尔反尔。”

毛伟笑着说:“怎么不算数啦?”

胡明康问:“有烟吗?”毛伟给他递了一支烟,并给他点了火。

胡明康深吸了一口,叹着气说:“还不是吗?当初我是诚心诚意的,现在你看,又重新把我关在这里。把我关在这里无所谓,年纪一大把了,可你们的信誉没有了。那时,你们一位姓肖的人不错,他说话算数。还有一位姓王的,是他有胆量,冒名顶替我进入内部,我还为他捏一把汗呢。”

最后毛伟说:“哦,原来这样。正因为我们讲实事求是,所以才来找你核实情况,今天真的谢谢您的配合。”

......

五星劳改农场,位于一个小岛上,四周全是宽阔的湖泊,只能靠渡船才能过河,农场的四周布满了铁丝网,相隔一段距离,就有解放军放哨。你到了这里,只有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你要想从这里逃走,那是插翅难飞。

渡船的船工,是两名刑满留场职工,他们每天有时间性的摆渡,以接送来往的工作人员和前来探视的家属。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以及检查来往人员的身份证明,渡船上还有两名荷枪实弹的解放军。

一位农妇模样的女人,提了一个包,只见她一边走,一边往嘴里塞着饭团,来到渡口,她向其中一位解放军递了一张盖有大队和公社公章的证明,说:“同志,我要到五星农场。”

解放军接过看了,让她上了船。

在一栋三层楼的办公楼,管教人员问刘芳:“你要看什么人呀?”

刘芳诚恳地说:“同志,我要看王进,我是他的妻子。”

管教人员一愣,说:“你是他的妻子?而他的材料里从来没有显示有妻子呀。”

刘芳哀求着说:“同志,这是真的,我是他的妻子,我不会骗你,这里有大队、公社的证明。”她把证明交给管教人员,接着说:“我不仅是他妻子,我们还有一个17岁的儿子。”

管教人员看了一下证明,然后说:“那好吧,既然来了,就让你们见一下。不过这几天,他行动不方便,前几天,他在场里矿上干活,不小心,石头砸到了腿,现在绑着石膏。”

听这话,刘芳心急如焚,急匆匆跟着管教人员来到宿舍。这是一排一层的平房,一条外走廊,一间一间的,中间有一间是盥洗间,王进住在,107室,隔壁就是盥洗间,倒也方便。

到了门口,只听得管教人员喊:“203号,有人来看你。”

听说有人来看,王进挪动一下身体,勉强地坐起来,他看到管教人员后面跟着刘芳,先是一愣,后慢慢又镇定下来,很冷漠地说:“你来干什么?我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听了这话,看到王进躺在床上的样子,刘芳悲痛交加,好好的一个家,搞成这个样子,把东西往王进床上一扔,带着哭声指着王进说:“王进,你这个没心没肺的,你和我没有关系,哪还有我们冬冬呢?你倒好,在这里一了百了。”

一听到冬冬,闭着双眼,一副无奈的样子。

管教人员一看这样子,说:“好不容易见上一次,不要吵,好好聊聊,好好珍惜,我先出去一下。”又对刘芳说:“你们结束后,你的会客单要拿到办公室签字。”于是,走出了门。

宿舍里只剩下王进和刘芳,刘芳心疼地慢慢坐到王进的床沿。擦了一下眼泪,看了一下王进绑着石膏的腿,关心地问:“伤现在怎样,怎么那么不小心?”然后,打开布包,接着说:“给你带了点吃的,还给你买了一件衣服,怕不允许,没有多带。”王进还是无语。

刘芳又说:“在乡下,儿子还不错,生活也习惯,天天下地干活,也能吃苦,每天晚上,还参加大队的文艺小分队,还经常看看书。”王进视乎有一种欣慰的感觉。刘芳接着说:“我这次来,一方面看看你,毕竟夫妻一场,再者,有件重要事情想问问你。”

王进爱理不理的朝刘芳看一眼,说:“什么事?”

刘芳说:“那时我家的吴妈你了解吗?”

王进说:“知道啊,怎么啦?”

刘芳吞吞吐吐地说:“她,她可能,就是你的亲妈。”

王进瞪着眼睛看着刘芳,渐渐陷入深思。

然后,刘芳把与吴妈闲聊的事和王进说了一下,刘芳说:“那天,她老人家拿了几个鸡蛋到我家,我们闲聊,我问了她家还有那些人?”她和吴妈聊天的一幕从新出现在目前:“孩子啊,吴妈不把你当外人,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刘芳坐到吴妈身边拉着吴妈的手,听吴妈叙述她的坎坷经历:“那时候,我家里很穷,兄妹四个,我是老二,父母养不活我们,12岁就被卖到滨海郊区的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天天起早摸黑,烧饭、洗衣服、地里活样样干。到了我17岁那年,呼呼,我年轻时还是蛮漂亮的,可那男的从小就是小儿麻痹症,是个瘫痪的人,我心里怎接受得了。那时,当地有个流氓头子姓宋,非要娶我,那户人家没有办法,加上我自己本来就不愿意,流氓头子,总比一个瘫痪的人强吧。”

吴妈继续说:“有了二个儿子,可是,那老不死的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又和一个戏子好上了,而那戏子非要那老东西把我赶出门不说,还把老二卖了,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吴妈又说:“后来听人说,老二被卖给一个做丝绸生意的老板,也姓王。从此,我东家做保姆,西家做保姆,后来就在丁书记家做,前几年,我的娘家侄子找到我,才把我接到这里。”

......

听了刘芳的介绍,王进也若有所思。其实,当时宋伯雄也确定过自己的身份,只是自己不认可这个事实而已。算起来,离开自己亲生母亲,已经有40多年了,她啥样,一概不知,也许她知道自己身上的特征,如果真的是她,她的一生折腾得够惨的。这时,王进开始说话“那她知道我的存在吗?”

刘芳摇摇头说:“不知道。”

王进说:“那你有机会问问他,我身上有什么特征。”突然,他又想起来一件事,当时,在王家,所有人对他都不错,因为,自己没有生养,把他看做骨肉,王家奶奶是个常年吃素的佛教徒,对王进更是喜欢。王进小时候身上一直带着一只银的小麒麟,奶奶一直叮嘱他,这东西不能丢,要一直带在身上,才能保证平安,所以他一直带在身边。后来自己也隐隐约约,听旁边大人们说,这东西不是王家的,小孩捡来时就带着的。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麒麟,交给了刘芳,说:“这东西看她认不认识。”

刘芳‘嗯’的一声,接着说:“我有个想法,想去给你申请‘保外就医’,‘监外执行’,这样,我们全家可以团聚了。”

这时的王进像一个小孩,拼命的拉着刘芳的手,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事,大哭起来。

刘芳依依不舍的松开王进的手,说:“我还要赶班车,你自己保重,放心,我一定会把你弄出的。”于是,王进无奈地望着出门的刘芳......

刘芳到场部签了会客单,最后她对管教人员说:“我想给他申请‘保外就医’,‘监外执行’。”

管教人员客气地说:“可以呀,他的伤很明显,用不到医院证明,我们这里证明就可以,你只要到当地出一张‘接受’证明就可以了。他自己不好呀,一直说自己没有其他社会关系,估计怕牵连你们。”

刘芳千谢万谢,离开了五星农场。

......

回到家,已经天黑,刘芳见儿子噘着嘴坐在那里,就问:“今晚没有去参加排练?”

冬冬没好气地说:“没有,一去,就二天,呶,外公来信了。”

刘芳连忙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阿芳,我的女儿,爸爸很想念你们。根据政策,我已经‘解放’,因年龄和身体情况,暂时还没有安排工作。前几天,终于接到你妈妈的信,说她不久就要回来。哦,几天前,你那边的爸爸妈妈特地来看了我,说不清楚你那边的具体地址,他们都已经办理离休手续,准备回老家度晚年。他们十分惦记着你,真不知道你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你要保重,自己照顾好自己,还有冬冬,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有用之才。落款:爸爸爱你

刘芳看着信,不知道是激动还是什么,眼泪情不自禁的的下来,一直滴到信笺上,她真的恨不得一下子把这几年的苦涩全部倒在这信笺上......

冬冬说:“您还没有吃饭吧,窝里还有稀饭。”

刘芳说:“我不饿,我去看一下吴奶奶。”说着就出了门。

......

这是一栋三开间的平房,前面对称点有两间小厢房,农村里都把它叫做‘龙稍’,中间一个院子,种了一棵很大的桂花树,每到中秋季节,这里十里飘香,西厢房为厨房,吴妈就住在东厢房。

刘芳敲了两下东厢房的边门,只听得里面问:“谁啊?”

刘芳说:“吴妈,是我刘芳,你睡了吗?”

一听是刘芳,吴妈拄着拐棍起身开门,嘴里还在说:“哎呀,阿芳啊,你这两天去哪儿啦,一直没见到你。”开门让刘芳进屋。

刘芳在一条凳子上坐下来,笑嘻嘻地说:“我去了一趟城里,怕您担心,一回来就来看您了呀。”

吴妈噘着嘴说:“这才是,这才是。”于是要去给刘芳沏茶。

刘芳拉着吴妈说:“您坐,别忙,我想问您点事。”

吴妈奇怪地问:“问我点事?尽管说,尽管说。”

刘芳说:“您不是说,你有二个儿子,那他们现在在哪儿呢?”

吴妈说:“我不是给你说过么,大的一直在那老头子那儿,哦,听说那老头子解放以后没多久,就被枪毙了,活该!活该!老二叫宋伟,被那戏子卖掉了。”

刘芳又问:“那您有没有去找过他呀?”

吴妈说:“我一个妇道人家,上哪儿去找?听说那死鬼到南浔找过,那时兵荒马乱的,王家是生意人,到处跑,也没找着。”

刘芳又问:“那老二身上有什么特别的?”

吴妈笑着说:“你要说特别,这小子身上真的有点特别,一般人家小孩生下来的有‘胎记’,都在屁股上,就那小子在左肩膀上,很少很少。”

刘芳‘哦’了一声。她想起了,她和丈夫躺在床上,刘芳用手指着王进肩膀上的‘胎记’说:“你这人就是怪,人家的‘胎记’多数在屁股上,唯独你在肩膀上。”

王进转身说:“怎么?有什么不好吗?”

刘芳调皮地说:“物以稀为贵。”

王进得意地说:“就是呀,那么稀有的就是让你得到了。”

刘芳娇滴滴的一声“就是嘛。”一把抱住丈夫。

......

刘芳又问:“那您想不想他呀?”

吴妈无奈地说:“我离开他家,他才4岁,他丢失是5岁,算起来,他今年虚岁应该是48岁,也就是44年没有见过,哎,再想都没有用了。”她拉起衣襟擦了一下眼睛。

刘芳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交给吴妈说:“吴妈,这东西您看看,您见过吗?”

吴妈接过一看,一只小麒麟,见物如见人,顿时老泪从横,一把拉住刘芳惊讶地问:“阿芳,这东西你是哪里弄来的?”她又指着麒麟上的数字说:“你看,这是他的出生年庚,是我特地叫工匠搞上去的。”

刘芳二话不说,一把抱住吴妈,泪流满面,最后,亲切地叫了一声,“妈,我就是你的儿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