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禁地密码 > 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道士

禁地密码 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道士

作者:池墨砚清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5: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道士和我说的这些其实都是明面上能对世人公开的资料,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想查的话是很容易的。

我知道道士绝不会只拿这些东西来糊弄我,于是拍了拍他,让他别说这些明面上的东西了,多少也给我透露-点隐秘的内容啊!

道士神秘的一笑,压低声音问我:“知道为什么道爷之前和你说没有我你绝对找不到茅山吗?”

他不提还好,一提之下我也感觉有些奇怪,大名鼎鼎的茅山既有着如此明确的地理方位,应该很容易找到才对,为什么道士会如此肯定离了他我就无法找到?

我摇了摇头,让他别卖关子了,赶紧说。

也许是因为头上顶着只乌龟的缘故,道士也没心情再和我卖关子,接着问了我另外一个问题:“我再问你,除了茅山外,神州鼎鼎有名的道教也不少,建国之后,你可有听说这些宗-教露过头,或者表现过?”

经他这么一问,我好像明白了他想要表达什么,诧异的问道:“你是说,建国之后,这些教派都蛰伏了起来,变得低调了?”

道士笑而不语,淡淡的点了点头。

我有些不解,要知道道教可是神州的本土宗-教,就算时局不提倡,也不可能遭受打压吧?况且神州的道教在战争时期,尤其是在国家民族遭遇危难之际,一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捍卫着民族的尊严,一刻也不曾停止过抗争。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叫作:国难之时不见佛,国盛之时不见道。说的便是国家危难之际,即使是清静无为的道士也下山杀贼,为国出力,而当国家强盛之后,道士则封山修道,所以盛世很少见到道士的踪影。

当然了,这种说法并没有尊道抑佛的意思,而是因为这确实是近现代神州的一种普遍现象。就以茅山而言,抗日战争时期,茅山就曾作为新四军苏南根据地的中心,一直坚持与日寇斗争,其后又被领袖誉为全国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就凭这样的贡献,表彰都来不及,怎么可能打压呢?

道士听了我的想法,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你想得太简单了,远的咱不说,你就说除四旧那会,整个神州有多少道观被砸毁?那时候谁要是敢说自己是道士,恐怕第二天就会被打成牛鬼蛇神,这些屹立千年的大派都有着自己的处世方式,能在那种极端的时期坚持下来,靠的就是这种处世哲学。”

我刚想问是何种处世哲学,道士便接着说道:“不论是在盛世还是乱世,它们都不会将自己全部显露于天下,你看现在的神州道教名山有几处不是旅游胜地?茅山、龙虎山、武当山,这些名山基本上都已经被游客占领,你认为山上的这些大门大派对此真的无动于衷么?”

这一连串问题问得我有些发懵,一时理不清道士究竟想表达什么。

道士没有卖关子,嘿嘿一笑:“实话告诉你吧,其实世人所看到的这些道观名刹都只是一小部分,是道教协会与官方调解的产物,但凡比较出名,为世人所熟知的大派都进入了道教协会,他们划出一部分区域作为开放区域,供游客参观游览,而真正的修行之所都是禁区,你三叔就是官面上的人,这一点他应该最清楚。”

听到这,我不禁有些好奇,问道:“每年这么多的游客,总会有一些不守规定的人想着法的闯禁区吧,但凡有人闯进去看到了一切,回去再一说,那这秘密岂不就公之于众了么?”

闻言,道士像看白痴一样看了我一眼,嘿嘿笑道:“闯?你闯一个试试!”

我一惊,“我靠,总不会被抓到后要切手指头或者别的什么吧?”

“这倒不至于!不过嘛,那些禁止入内的区域大多布置有厉害的法阵,普通人只要稍一接触,立刻就会被引导入阵。当然了,那些都是迷阵,不会致命,只会让人迷路,然后会有专门守在阵法里的人把你领到管理处接受罚款,嘿嘿,到最后你可能只会以为自己是迷了路。”

“那要是有懂阵法的人闯过了迷阵,又当如何?”我接着问。

“如果是那样的话,性质可就不同了!”道士表情变得严肃,对我说:“如果你闯过了迷阵,那就意味着你是懂阵法的,那便也是玄门中人,如果被抓到,将会受到宗-教法例的严厉惩处。而且在迷阵外还会有其他阵法,各个门派都不一样,这些阵法危险无比,稍有差池便会送命,由于你的行为本身属于非法入侵,就算你死在阵法里,按宗-教法例的规定,该教也没有半点责任,你死了也是活该。”

听了道士的叙述,我才知道原来除了道教协会的管理外,还有一部宗-教法例节制玄门各教派。所谓的宗-教法例,其实就是适用于神州所有宗-教的一部隐性法律,和道教协会不同,道教协会只能管理和制约协会成员的宗派,而宗-教法例则是神州所有宗-教必须遵守的法律。

不管你是苗疆巫蛊,还是道教宗门,又或是佛门寺院,都必须在宗-教法例规定的范围内行事。

和道士的交谈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后来我实在忍受不了长途的颠簸,脑袋有些发晕,我们才停止了话题,不过这次的交谈也使得我的眼界与认知都得到了开拓。

由于身体不舒服,之后的时间我一直靠着车窗睡觉,没想到还真的睡着了。

期间我还做了个梦,梦到了那个史前神王,梦里的他丰神俊朗,身躯伟岸,骑着一匹独角神马,手握一杆青铜战矛,浑身包裹着神圣的光辉,俨然真如一个天神。

他单膝下跪,一手撑矛,朝我虔诚的行了一个礼仪,我看到他嘴唇在动,似乎在朝我说着什么,可不管我怎么去听,也无法听到那半点声音。迷迷糊糊间,他带我来到了一个朦胧的地方,水汽层层,雾霭缥缈,俨然若仙境,直到我忽然听到了水花激荡的声响……

一阵毛骨悚然的寒意顷刻让我惊醒,我睁眼一看,发现自己还在车里,不过窗外已经完全黑了。

“两个小娃娃,背着大爷干嘛呢?”老龟眯缝着眼睛盯着我们俩。

“没、没,晚辈有事哪能瞒着您老人家呢!”道士满头虚汗的解释道,我则趁老龟注意力不在我身上,慌忙删掉了对话。

老龟狐疑的打量了我们一眼,没有再追究,两只前爪捧着道士的手机凑下去问:“你们快给大爷看看,这玩意该怎么使?”

道士擦了擦头上的汗,满脸堆笑的凑上去看,可由于老龟的爪子太短,道士看不到屏幕上的内容,于是老龟便瞪向了我。

我自然是不愿意得罪它的,这老龟极其记仇,现在它好不容易盯上了道士,我可不想再让一只乌龟骑在我头上作威作福。于是乎,我也热情的凑头去看:“得嘞,龟大爷,您想玩什么,我来教……”

话还没说完,我便看到手机屏幕上正显示着某社交软件的聊天界面,界面顶-端显示的对方的名字,赫然是:快餐三百,包夜五百……

我的脸一下就黑了,狗日的道士果然不正经,这加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见我黑着脸不说话,不明所以的道士还问我怎么了,我实在不想说话,就懒得理他,可老龟不乐意,白色的眉毛一颤一颤的:“小子,这到底要怎么使,大爷之前见你直接用手就能写字,为啥大爷不行?”

我一汗,感情这位爷还打算跟人家聊天啊!

“龟大爷,您……想写什么?”

“废话,当然是预定吃食与住的客栈,这破箱子都快把大爷闷死了……”

我差点给老龟的话雷得跌倒,忙和它说这上面不是预定客栈和吃食的,还有这车在高速上,必须等到了地方才能停。老龟不信,愣说我在骗它,还说它刚才听到后座的人在这上面谈论预定酒店。

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道士不明所以,还在这时候捣乱:“前辈,您别听记者胡说,咱虽然是个道士,可也是个紧跟时代潮流的道士,来,您老人家先下来,他不教您,我教……”

看着道士那一脸谄-媚的笑容,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心中暗骂,心说老子不管了,爱咋咋地吧!

道士成功的将老龟从他头上忽悠了下来,然而当他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后,他差点跳了起来。

老龟问怎么了,道士一脸的尴尬,压低声音对老龟说:“那个,前辈,记者说得不错,这确实不能订,我刚才弄错了……”

“什么?”老龟顿时就火了,道士连忙解释:“前辈,前辈,您听我解释…预订的不是这个软件,您先退出来……”

“放屁,你休想忽悠大爷,这些字虽然古怪,大爷却也分得清,这几个字分明是:快餐三百,包夜五百,你当大爷我瞎了不成?”

我们乘坐的这辆大巴人并不多,由于老龟的存在,我们特地挑了附近没人的位置,然而老龟这一声嚷嚷声音极大,车里的人顿时都听到了那句‘快餐三百,包夜五百’,全都转头看向了我们。

与我们隔了三排座位的林巧儿和医生也都神色怪异的转过头来,没有人会想到说话的是只乌龟,车里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我和道士身上,我想要是此时地上有一个坑,我会毫不犹豫的钻进去,这他娘的实在是太丢人了。

……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等道士满头大汗的教会了老龟打字后,总算把这位爷给打发了,接着刚才的话题,道士和我说起了一些和茅山相关的过往。

茅山是神州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地处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自古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

茅山,其实是两座仙山合起来的名字,两座山分别为三茅山与句曲山。

相传在汉代汉元帝时期,陕西咸阳一带有三兄弟,兄长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此兄弟三人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于是寻找仙山隐世修道。

兄弟三人走遍各大名山大川,最后于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颇有人间仙境之韵。

三人为此地之灵秀所吸引,于是选定此山作为问道之地,从此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经过多年的修炼,三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留下了无尽的传说。

由是,后人于此兴建三茅道观,奉这三兄弟为三茅真人,称此山为三茅仙山。其后慕名来山求医问道者不计其数,当时啊,江南句容一带正好在流行瘟疫,人们听说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有人前往请其出山济世。三茅真人慈悲为怀,欣然前往,住在了句曲山华阳洞,治愈了无数感染瘟疫之人。

后来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于山顶建立道观,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

此后,东晋著名方士葛洪于茅山抱朴峰修炼,杨羲、许谧也在此著立《上清大洞真经》,并创立了别具南方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

真正继承并将茅山发扬光大的人是陶弘景,这个人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在神州有迹可循的羽化成仙者里,就有他的名字。

此人继承杨羲、许谧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上清经失散的部分,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登真隐诀》以及《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

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上清派茅山宗渐渐开始成为了一个组织完备的教派,并在之后的岁月里发展到了顶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