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东北龙藏 > 第一卷 祭尸朝山 第101章上路

东北龙藏 第一卷 祭尸朝山 第101章上路

作者:刘不白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9: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嗯呢,我们。”

幺妹没跟张守鱼多说什么,张守鱼也没过多盘问。

毕竟事情发展到现在,除了跟幺妹走,张守鱼的确也想不到第二条出路。

二人稍作休整,没顾忌天色渐晚,便再次扣上了山神庙的大门。

毕竟庙里没有补给和药品,再待下去是会出人命的。

就这样,道士张守鱼再次下山了。

还不过这一遭下山的心境大有不同。

张守鱼心中明白,这一遭他即将面对的,是彻彻底底的入世。

闲话休谈,三日后,二人回到了白虎村。

幺妹带着张守鱼去三太公家蹭饭,经过这么长时间断粮,俩人早已饿得眼冒绿光。

虽说身无分文,可好在幺妹这张脸很管用。

毕竟这十里八村都经常被山瞎子帮“照顾”,作为山瞎子帮帮主千金,一众村民除了噤若寒蝉外,根本不敢有丝毫怠慢。

两个人吃饱喝足,又去村西头的诊所做了简易消毒包扎。

幺妹去供销社发了几封急件儿,不久后两辆军用吉普车便驶进了村子。

张守鱼也问了村民,村民声称并未瞧见司徒零一行身影,不过原本停驻在白虎村附近河滩的司徒零军车却消失不见了。

张守鱼没多说什么,当下还是甲寅之约最为要紧,当即跟着幺妹一起上车离开。

据幺妹称,这些车都是她大伯调来的。

她爹狍子帮主死在了五姥阴山,这位她口中的大伯,自然便是司徒零的顶头上司章将军。

前往省城的路并不好走,车子一路颠簸,第一次坐车的张守鱼吐了好几次。

不过相比于之前的经历,眼下已然算是天堂。

张守鱼早已记不清楚,自己的七七四十九日残命还剩多少。

毕竟山中无日月,他也从没有记录的习惯。

还是幺妹告诉他,说当下是1915年1月29,张守鱼听得懵懵的,毕竟他一直用农历计算年岁。

幺妹告诉他,这一路要途径黑龙江很多地方,抵达哈尔滨后先去治伤,随后再转道呼兰河。

开车的司机是齐齐哈尔人,张守鱼本以为他不苟言笑,没成想却是个话痨。

一路上每每遇到新鲜事物,他都会跟张守鱼叨咕两嘴。

幺妹对此并不管束,由于这次调来两辆车,幺妹并未和张守鱼待在一处。

据幺妹的说法,貌似是张守鱼此刻“千疮百孔”,有一股她受不了的死人味儿。

张守鱼倒也乐得清闲,这一路上也确实开了眼界。

路过伊春时,他瞧见了许多游行队伍,里面有工人还有农民,带头的貌似是读过书的学生,手里举着反日的旗号,喊着一堆他听不懂的话。

又过半日,张守鱼见到了许多条幅标语,上面写着“反对二十一条”“打倒袁大头”“反对称帝复辟”。

一日后车子穿过双城,张守鱼瞧见了一尊塑像,听司机说叫什么富俊将军,观其外表好似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贼有派头呢。

双城过了便是阿城,这里到处在搞什么反清丈斗争,张守鱼自然是不懂这些的。

又过了半日,车辆总算驶入了松花江北,再往前就是哈尔滨。

听司机说本来还有更近的路可选,只不过松花江前不久死了人,当地将河滩附近都给围了,因此只能被迫改道。

1915年的松花江,四月江水暴涨泛滥成灾,冬季冰层时有塌陷,算是多灾多难。

从江北进入哈尔滨市区,张守鱼更是看得眼花缭乱。

满大街都是金发碧眼的俄国人,有的在悠闲遛狗,有的在逛商铺,穿戴的雍容华贵,看起来全都在此常驻多年了。

除此之外,让张守鱼没想到的是还有日侨,数量异常多。

听司机说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最为出名,除此之外便是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原址位于哈尔滨秦家岗中心广场。

这座教堂建于1900年,是由俄国著名工程师雷特维夫主持建造的。

司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过也仅仅只是过过嘴瘾,这些地方他并未真的带张守鱼去。

毕竟有甲寅之约在身,命要是都没了,就更遑论其它了。

车辆在哈尔滨道外区人民医院下了车,张守鱼和幺妹在医院住了大概一周时间,随即便马不停蹄赶往火车站。

据医生所说,张守鱼的身子骨的确超乎常人,按理说如此严重的伤势,本不应该有如此精神状态,可张守鱼却是个活生生的特例。

一周后,张守鱼在哈尔滨站坐上了开往呼兰的火车。

哈尔滨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原名叫松花江站。

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正式改名为哈尔滨站。当时的哈尔滨站,是中东铁路上唯一的一个一等大站。

这种级别的火车站,对张守鱼这种乡巴佬来说,诱惑力还是相当巨大的。

毕竟在张镇山的口中,火车这种东西还被称作“铁马”。

这还是张守鱼第一次坐“铁马”。

车窗外流逝的风景让他惊愕,张守鱼看哪里都觉得新鲜,看得久了也不会觉得烦闷。

当然他也没耽误正经事儿,趁着幺妹在他身边睡着的空当,张守鱼拿出了自己的随身背包。

这个背包是燕子当初给他的医疗挎包。

背包打开,里面只有两件东西,一个是当初汉阳造留给他交代后事的纸条,另一个便是从阴山大墓里取出来的、那位两千年“死鬼”给他指明的竹简。

张守鱼想了想,还是先拿出了那张纸条,毕竟少年的心思总是好奇为重。

纸条打开,上面的字迹好似蚯蚓,不得不说汉阳造的文字功底实在是一塌糊涂。

他将纸条内容读完,一时间笑得合不拢嘴——

张道长,俺要是真死了,一定尽量给俺保个全尸哈。

办葬礼啥的得搞,毕竟你造哥生前也是个体面人。

不过别整那些哭哭咧咧的玩意,俺听着忒闹挺,不喜欢!

给我整个二人转乐队,就唱双回门!喜庆一点的,再来两支大秧歌,铜锣咔咔敲起来!

配500个大唢呐,给我烧点房子和美人,爷们就好这一口......

后面还有好多,张守鱼生怕自己笑得太大声吵醒幺妹,不得不将其折叠收好,留待日后再看。

唉,造哥啊。

张守鱼若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毕竟眼下另一支队伍毫无音讯。

他晃晃脑袋,又取出那只竹简,仔仔细细将其在火车小桌上摊开。

竹简的确年份久远,上面大多字迹已经斑驳不堪了。

不过好在是夫余龙城古字,张守鱼勉强能将其看得七七八八。

“余远涉山泽,东渡瀚海,行三洲之地,跨五岳之巅......”

张守鱼是知道一些古文称谓的,古文中的“余”字,指的便是“我”字。

只不过古简中的“我”,指的会是谁呢?

是司徒氏族创立者司徒玄策,还是他的后人司徒镜?

张守鱼不晓得,不过很显然能够读出,此人的确去过很多地方,貌似不仅仅华夏现有疆域这般狭隘。

张守鱼继续往下看。

“年一百有六,余寻一仙山福地,顶上有池,面有九井,昆仑多金......”

“这?”

张守鱼读着读着再次愣住了。

昆仑?

古昆仑?

张守鱼不由又想起乾二爷说过的话,看来司徒氏一脉果真和古昆仑关系匪浅。

一想到乾二爷,张守鱼不由得又幽幽一叹。

“引九天之水天上来,自成生灵万物而它处罕有,余穷尽三十六载,终得见古昆仑之盛景!”

张守鱼越看越入迷,渐渐已经听不到火车行驶的颠簸声。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为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此山万物尽有......余行至于此,皆符合赘述!”

这段话张守鱼读得晕晕乎乎,毕竟他还没好好看过这个世界。

什么流沙之滨,什么西海之南,什么赤水黑水,他统统一概是不懂的。

不过有一点已经明确,这位寿元恐怖的司徒氏,曾经耗费36年光阴,只为了寻找到传说中的古昆仑!

张守鱼不由联想到了阴山大墓中的尸香魔芋。

尸香魔芋来自昆仑神木,乾二爷曾说过,昆仑神木是绝佳打造棺材的材料,传闻可令寄居其内的尸身千年不腐。

难不成说司徒氏寻找古昆仑,仅仅是为了找到昆仑神木,用它来制造第九层幽幽烈焰中的神秘主棺椁?

张守鱼无从论断,毕竟他根本就没抵达第九层。

不过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都对自己的墓室珍而重之。

许多帝王刚刚即位便开始兴建陵墓,这也是常有之事。

本以为猜到了司徒氏的心思,可随着张守鱼继续往下看,他一时间又陷入了深深的迷惘。

“东北之东,尚有东海,东海之东,尚有东岛,东岛之上,尚有仙家,归藏后嗣,福泽万年......”

这段又是啥意思?

东北之东?

东海之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