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我的灵异经历 > 第一卷 职中诡事 第二十四章 照见五蕴皆空

事实上,廖兰兰这种强势而一意孤行,又喜欢多管别人闲事的性格其实在日常生活挺讨人厌的。正如她在路上道出自己认为我总是封闭自己不说话很讨厌一样。当然她自己也清楚也就是我这种颇有逆来顺受意味的性格的人才不会真正放心里去。

修文儒曲曲几句话,廖兰兰脑筋一转就已经有了借口去反驳他的观点。师姐强硬着语气道:“就好像你说的,学校一直有人说自己看见过一个红衣女人看见自己,但是这里面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过自己会在镜子当中看见她,并且有那种奇怪的经历。”

“按照师弟所说,昨晚明明就是很危急的一次。如果我们不帮他,万一下次真出了事怎么办 ?”

别看廖兰兰总是一副我行我素不听他人言语的样子,实际上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她对事情的本质以及事态的发展永远都是看得最透彻的那个人。不管发生任何事情,她总能第一眼找出事情的关键并加以分析。

我这才想起来一件事,关于学校里面所有有关“山顶的红嫁衣”这件事的现身说法当中好像只有我有这种奇诡的经历。

廖兰兰说:“在这学校里面现在能帮师弟的只有我们。”言语之间义正言辞,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很难说到底是真想为了朋友勇于面对未解的灵异事件,还单纯的自己想找乐子。

修文儒还想再说什么,却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找不到话。曾经有一次师兄告诉过我,廖兰兰这个女人实在太犀利了,以至于他们每次有争执都吵不赢这个女人。

一件事关我生命的事情就在两个师兄师姐当中激烈争吵着,而我却在旁边一句话也说不出。我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最后,争吵还是以廖兰兰的胜利告终。修文儒又一次没有能赢过这个女人,只能撂下一句:“我什么也不管,随你们怎么去搞吧。”

一场饭在不愉快的气氛当中散去。临走的时候,廖兰兰从脖子上取出一个东西然后塞到我的手上。

一阵温暖透过手心传了过来,我知道这是他随身带着的一个玉佛吊坠,一下子就想还回去。师姐告诉我:“这是一个朋友送我的,并不算贵重。这是经过上下九西来庵和尚开光的,真有事应该能帮你抵挡一阵。”

我好奇地问:“是什么朋友这么厉害?”当然,这话问的主要还是其他意思,不过还是心照不宣。

师姐说:“也是一个和尚。不过不是老和尚,是一个年轻的和尚。年纪和我们差不多。”

师姐又说自己和那个人的经历:“那是我在外面打工的认识的。那时候我在鬼屋扮鬼。然后鬼屋出现了好几次奇怪的事情,就是监控常常会拍到顾客会在一个场景里面某个角落被吓到晕倒,但是那个地方其实是没有我们安排的演员的。出来的客人也说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自己的人又看不到有什么恐怖的,为了客人的安全,我们只能封闭这里。”

“直到有一天,几个学生的模样来到我们鬼屋玩,其中就有一个光头模样的年轻人很引人注意。我一问之下才知道他来自西来庵,在同学那里听来鬼屋的事情,有兴趣来看看。

“他执意要去参观那里已经封闭的场景。这个年轻的和尚舌灿莲花,居然真得说动了老板为他单独开放这个场景。

“说来也奇怪的,这个年轻的和尚再进去了一趟以后出来就说已经没事了,而事实上往后那个地方就没有发生过客人无缘无语晕倒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惊讶地开口:“这么厉害?”这么说起来的,这个年轻的和尚也算是高人了。一直以来,我以为这些人都是只存在与影视剧当中,就算真得存在,也不是我们轻易能够遇见的。

整件事情师姐其实说的很简略,有些事情还是很让人无法理解,但是个中情节却是依旧很有意味。

而其中更重要的还是这个年轻和尚出身西来庵的身份。传说当年佛教禅宗初祖达摩遵从师命习得佛法以后驾起一叶扁舟东渡至震旦传法,一路上乘风破浪历经三年时间,终于是来到了中国。而达摩上岸的地方就是广州的锦衣坊码头,也就是现在的下九路附近。

后来达摩在上岸之地修建了西来庵传教。西来庵自南梁开始历经了千年而长灯不绝,香火鼎盛,是实打实的千年古寺。

值得一提的是,西来庵对面就是现在网络上最为灵异爱好者所津津乐道的邪地荔湾广场。

药医不死人,佛度有缘人。在现在这个年代,这个和尚这么年轻就出家,也算是一件奇事。要知道现在当和尚要求也挺高的。前不久我才看到灵隐寺招出家人还要求研究生。昔日六祖惠能一字不识仍然顿悟佛理,明心见性,佛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遥远。

师姐见我不说话,以为我肯定好奇为什么这个人这么年轻就出家,遂直接八卦起来他的事情。

西来庵对面的荔湾广场素有邪地之称,关于这里的灵异传说一直未曾断绝,历来也有不少人曾在这里跳楼。这个年轻和尚是孤儿,而他的父母当初就是在年幼的他面前从荔湾广场五楼跳下去当场身亡的。最后也归结于荔湾广场的缘故。

廖兰兰查过这起跳楼事件的报道,发现这两夫妻一来财务稳定二来身体健康,根本没有跳楼的原因,而且还是当着自己尚未长大的孩子面跳的。

出事的时候,不远处恰好有两个西来庵的僧人。他们见孩子幼小目睹双亲惨状,便暂时将他带到西来庵安抚。此后年轻和尚每当放假便会去到西来庵帮忙,闲暇时研习佛经,渐渐地对佛教产生了兴趣,最后在十八岁成年那天正式出家。

我问起这个年轻和尚的名字。师姐告诉我:“他的名字也是一个西来庵的和尚取的,后来成了他的法号,蕴空。取自《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