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第一少 > 第九百零六章:对与错,难解

大唐第一少 第九百零六章:对与错,难解

作者:UMR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5: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伙计的周围,的确没有人患过黄疸,不过,那伙计之前也不是长安本地人,是外来的,小的追着他的这条线,查了良久,才查出来,这伙计原先有个远方亲戚,在一年前,伙计曾经离开过长安,去别的地方走亲戚,而那个亲戚家里的孩子,有这毛病,有个江湖郎中,当时给诊断的,说孩子有这毛病,不能食马肉,在饮食上,一定要特别注意,而当时,那伙计就住在他家。”

马肉这玩意儿败血,就算是正常人,也不能多吃,更何况是身体有疾病的人,窦尚烈虽然不知道马肉这玩意儿能让他这个有黄疸的人有生命危险,但是一般来说,多多少少,应该都有些避讳吧,毕先前狄仁杰说,窦师纶知道窦尚烈的事儿,大夫在窦家的时候也嘱咐过,窦尚烈的饮食,一定要注意。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窦尚烈的仆从到鼎福楼要打包饭菜的时候,是没有马肉这道菜的。”小厮说道:“是那伙计给加上去的,但是当时窦尚烈的仆从打包饭菜,也没有具体指明要什么,就说要鼎福楼做上一席好菜,要打包送到玄武湖的画舫,到了那里,自然有人接应,这事儿小的为了印证,问了鼎福楼里的厨子和传菜的伙计,事后也叮嘱他们要保密。”

“那鼎福楼的那个伙计,最近这两天可有什么动静?”玄世璟问道。

“窦尚烈死后的第五天,伙计带着祭祀的东西,去了城郊,给他妹妹上坟去了。”小厮说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这点儿动作算不得异常了,但是这伙计的嫌疑,却也是越来越大,知道马肉对黄疸病人致死,窦尚烈有黄疸,还在他的菜肴之中加上这么一道菜,玄世璟心里断定,这伙计与窦尚烈的死,是脱不开关系的。

“把这件事儿去大理寺通知狄仁杰,让狄仁杰拿人审问,结果出来之后,也不要着急通知窦家。”玄世璟说道。

“是。”小厮应声而去。

玄世璟坐在书案上,叹息一声,看来,还得往长安跑一趟啊。

案子可以结了,这是好事,但是让玄世璟心凉的是,窦尚烈糟践了那伙计的妹妹,那伙计却是申诉无门,若是长安城的衙门,或者是大理寺的人,给人家一个结果,那伙计也就不会如此作为了吧?

说到底,伙计用这等手段杀人,也是被逼无奈,要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的妹妹讨一个公道。

这件事儿谁的错?都有错,但是怎么看都是长安城的官府还有大理寺的官员过错要更多一些!

玄世璟也是个热血汉子,若是他处在那个小厮的位子,他也会像那个小厮那般做!为自己的家人讨一个公道。

并非是无视王法,只是有的时候,王法不能给他们一个公道,那些按照王法办事的官员,不能给他一个公道,那这个公道,就只能他自己来讨要。

他错了吗?对,他错了,从王法上来说,他错了,可是这确是人之常情,只要人有点儿血性,大多都会这么做。

一时之间,玄世璟心情复杂。

若是这件事情不是自己插手,没有自己的插手,是换了别的官员,会如何处置,会想到要去找长安城府衙或者是大理寺的麻烦吗?

只是这么一瞬间,玄世璟突然对大唐的吏治,失望透顶。

但也不过是仅仅这么一瞬间而已,不说大唐,就是前隋,就是大宋,大明,大清.......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强汉盛唐,脊梁骨大明,矮子里面拔高个儿,至于明末的事儿,不多说,脊梁骨这三个字儿永远不与东林党沾边儿,东林党还不如皇帝身边儿的太监。

玄世璟靠在椅子的靠背上,闭目沉思。

不知不觉,外头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书房外玄家的护卫见书房里头还没有动静,连灯都没掌,不禁有些纳闷儿,自家公爷什么时候耽误过回家的时辰来着?

有些担心,护卫便轻轻的敲了敲房门。

结果里面还是没有动静,敲门的声音不禁大了起来,声音大到将玄世璟从思绪之中拉扯出来。

天已经黑了啊。

玄世璟回过神来,已经是饥肠辘辘。

起身,理了理袍子,来到书房门口,打开大门。

外头的护卫见到玄世璟,也是暗戳戳的松了一口气。

“公爷,您可算是出来了,这天色也不早了......”

“准备马车,咱们回家吧。”玄世璟说道。

“是。”护卫应声道。

回家好啊,家是温暖的港湾.......

回到家里,老夫人王氏已经用过晚饭了,王氏的年纪放在这会儿,也不小了,生活也是规律的很,每天早睡早起,这样身子骨儿才硬朗,家里就俩媳妇儿等着自己吃饭,至于孩子,早早的吃完饭,就歇息下了。

玄世璟回来的,可不算早。

在前厅吃饭的时候,玄世璟将案子的事情,说给了两位夫人听。

秦冰月没有什么大的反应,倒是晋阳,一对柳眉,眼见着都要竖起来了。

生气了吗?

能不生气吗?长安城,天子脚下!官府竟然敢这么明目张胆,吃人饭不干人事儿。

“啪!”晋阳将筷子往桌子上一按,浑身散发出来的气势,把坐在身边儿的玄世璟都吓了一挑。

皇家出来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自家这个媳妇儿,人家不省油,大多灯芯儿费油,自家这个媳妇儿,不说别的2.5个T是有的。

郑姓家族出现了22名进士 6名状元 8位驸马 9个宰相。人称“郑半朝“。这一时期郑姓的主要代表是北祖郑晔的四世孙郑幼儒一支。郑幼儒生了两个儿子,长子郑敬道,当过开州(今四川开县)刺史;次子郑敬德,当过青州刺史,封爵阳伯。到了郑幼儒的五世孙郑曾,开始兴盛起来。“郑半朝““满床笏““六状元““八驸马““九宰相“,可谓家族显赫,人才济济。

荥阳郑姓出仕的除了这9位宰相外,还有尚书侍郎郎中常侍大夫御史等朝中官员60多人;刺史节度史廉访史等地方官员50多人;将军司马别驾府率参军长史县令等其他官员300多人。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