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影侯 > 第1011章太监不得干政乎

大明影侯 第1011章太监不得干政乎

作者:醉颜7点5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凡事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就看这个过程是好是坏,或者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受到了改变。

建文皇帝朱允文从最开始的参与者变成了裁判者,现如今的他更多的是愿意看到这些人参与进来,然后通过自己的手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而不是像之前一样,自己亲自下场。

如果一些事情完完全全由皇帝亲自下场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对于更多人来讲现在所做的一切,基本上都没什么用。

李易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就算是这些年来,他已经在皇宫中慢慢的爬到了高位。

对于皇帝如今的淡然,他其实是不太了解的,毕竟他不是皇帝,伴君如伴虎,这样的话,在皇帝面前依然是,就算是如今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在更多人的目光中是一个非常温和的皇帝。

但是只有亲近他的人才知道,建文皇帝朱允文骨子里依然有着叛逆精神,就好比当初他的爷爷太祖高皇帝的年号是洪武,而他偏偏选了建文。

大家都以为他是真的仁慈,可是事实上,他也有着自己的狠戾,不然当初也不会像那样的决心去做出,现在他认为是错误的事情,但他依然不后悔,因为那件事情它确确实实要做了。

但是更多的人却知道,他对于方中愈真的是无条件的信任,这种信任,连他自己的几位弟弟,那些亲王们都完全没有得到这种信任。

如今的几位王爷也和其他的叔辈亲王一样,没有自己的封地,反而一个个都有着自己的差事,这样的差事大多都是象征意义上的,不过没有人会去在意,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够活下来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不是每一个网页都有机会离开大明国际前往海外生活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能够遨游,跟这大明的船队离开,大明在海岸线上,沿着那些国家一一拜访。

就算是晋王朱济熺,在开始慢慢的交出自己手中的军权之后,都开始选择了隐退,甚至是寄情山水,当然那个时候因为方中愈的缘故,他如今过得非常的不错,甚至也打算离开大明国境去探讨一下西边的国家。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不是要发现什么,而是要失去什么,但如今的这种事情却恰恰意味着他们得到,因为他们有了更大的自由,皇帝如今限制他们的无非是继承皇位的权利,这是建文皇帝朱允文有着紫色,所以这一切的希望就断绝了。

既然已经在这个位置上没有什么了,那为什么不在皇帝那里留一个好形象,为子孙后代谋福利了。

现在的他们其实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建文皇帝朱允文正在把他们朱家锻造成一个更加强大的宗族,而不是像之前一样。

之前朝廷不断的在防备着他们,甚至可以说生怕他们绅士,这也是当初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如今却不一样了,建文皇帝中有人希望他们能够融入百姓之中,甚至可以说,在各种个方面影响百姓,影响那些权贵,否则的话,祝家迟早会被他们赶下皇位的。

在把自己收拾的非常妥当之后,李易离开了自己的住所,前往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的面前。

一路上的他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在其他人看来这就是非常严肃的表情,那些一路跟着他的小太监们却没有丝毫的紧张,他们知道,一旦是否像现在这样表现,也就意味着今天他可能要做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那些人就更加小心翼翼的伺候,不会耽误自己师傅一丁点的时间。

皇宫还是有规矩的,就算是这些年来建文皇帝朱允文放松了不少的事情,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所做的事,因为规矩始终是规矩。

“陛下,这是下面来的折子,都是请求尽快处理孔家的。”

李易递上了盘子,上面装满了折子。

本来这样的事情不该他做,但是今天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时候,他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彻底,自然就需要他亲自来了。

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肯定不止这些东西,但他却挑选了一些东西。

有些东西没有放上去,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当然更重要的是,孔家的折子太多太多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折,他也没打算放上去,那纯粹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是在浪费皇帝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拿起那些折子看了看,很随意的翻了翻。

“还有别的吗?”

“有,但是都是些套话,空话,不痛不痒的。

就没有拿过来。”

李易弓着身子说道。

“没什么特殊的?”

皇帝明显是疑问句。

他有些奇怪毕竟在平常的这种时候,肯定会有一些其他的意见出现的,完全没有可能是大家的意见都一样,甚至是都没有一些特殊的想法在这里面,所以它有特殊的问一句。

毕竟是在皇帝身边多年,李易很清楚皇帝的想法,所以说到。

“没有。

大家都在尽力保证在这件事情上随大流,不让自己特别突出。”

“为何?”

李易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是他早就有的,只不过一直都没有说出来罢了。

既然皇帝要问他自然要谈论一番,只不过他也不用去考虑这些话说出来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毕竟对于他来讲他就是皇帝家族,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考虑其他人的面子,他也可以不给。

“怕被惦记。

孔家的事,是大事也是小事。

但是这也分人。

层次高的人,能够理解陛下的苦心,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不得不选择和陛下一样的想法。

在这件事情上支持陛下,这是他们做的最好的事,当然一般层次的人他们没有办法得到太多确切的消息,所以会跟着大牛来做一些决定,但他们内心里对于这个决定是不是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丝毫的都不介意,当然也没能力去介意。

这剩下的一部分人自然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引导,就好比大明宣传部所做的那些事情一样,对于他们来讲,现在能够得到确切消息,就是朝廷确确实实要动手了,所以他们也就是通过这些来判断的。

在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有多少人是真真切切的希望朝廷处置孔家这样的特权人物,又或者他们希望惩治更多的特权人物。

有些人反应过来了,说不定会觉得朝廷做得太过分,所以对于那些看明白的人,他们就有一些害怕,害怕被人惦记大明帝国有这么多的人,也有这么多的读书人,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新式教育,也不能够保证那些人是不是就有精神疯子,一定要保留下孔家来。

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就不敢自主的发表意见,只不过通过自己的另一种方式来无言的支持,但绝对不会做出头鸟,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更加放大的特殊化的,让众多人知晓。”

如果在平时你一说出这番话来听我话,建文皇帝朱允炆注意到的,毕竟这样一个人说出这番话,肯定会让其他人怀疑的。

但是在今天在这个时候,他说出这样一番话,建文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却不会有丝毫的怀疑,道理非常的简单,这些年来其实太监也是可以读书的,甚至他们也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不然管理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好。

虽然在某些时刻他们依然像之前一样,但他们内心里更多的是崇尚自由的。

“你说的倒也有道理,只是这些人就不怕朕生气吗?在这个时候还不愿意站出来揭下来的时候,这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少,甚至他从这件事情中也看透了一些人,有的人是真的不在乎,比如那些现在身处高位的人,有的人却不得不在乎,而有的人却是真正的想置身事外,虽然这也没有错,可是皇帝却希望那些人能够冲锋陷阵,就好比如今正在山东调查的那些人。

“陛下,相比较革命而言,现在他们做的其实是非常不错了,因为整件事情可能很快就会过去,他们在这个时候,无非就是让你不喜欢,但绝对不会影响到他们后续的发展,因为如今的大明帝国官员十分奇缺,他们自信只要熬得够自立就一定能够登到高位,当然这个位置也是有考虑的。”

李易小心翼翼的说出了这一番话,但他却没有停下来,他仔细的打量着建文皇帝朱允炆,因为这关系到他接下来所要说的话。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朝中,自然就更加的身不由己,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很多人秉持的原则,可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说一些真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做更多的事情。

“今天你的话挺多的,说吧,到底想说些什么?”

别人了解皇帝,建文皇帝,自然也能够了解其他人,只不过他平常的时候不需要去揣度其他人。

所以也就不会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了,但是这个时候,在某些事,适当的情况下有人不断的发言,他也稍微思索就能明白一些,就好比现在这种状况下。

李易从头到尾似乎应对的都非常的合理,但恰恰因为是非常的合理,才能显现出不合适不合理。

因为完完全全的回答,可能会让皇帝以为他提前都准备好了,可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提前准备皇帝的对话了,那么只有一个人揣度圣意的人。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很多人都愿意去做,甚至是正大光明的去做,因为讨皇帝开心和做皇帝喜欢做的事儿是非常容易的,那样的话,他们也能获得的更多,这也就让更多的人开始考虑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操作。

李易啪嗒一声跪在了地上。

“陛下,大明的官制需要变一变,如今朝中的老人太多太多,年轻人的位置上不去,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有一些特殊的想法。”

虽然他低着头,但是似乎能感受到金融皇帝朱允文的目光,一直在看着他,他也能够从呼吸中判断的建文皇帝,朱允文此时的心境,他非常的急促,也就意味着皇帝在这个时候也被震撼到了。

“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吗?太监不得干政,太祖高皇帝明确的说,甚至是那块铁牌,现在都还在,如今,你在朕的面前说这样的话,不怕掉脑袋吗?”

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眉头一皱,眼睛里似乎闪过一道光,他看着眼前,跪在地上的李易似乎是第1天认识他一样,以前的你也是一个勤勤恳恳做事的大太监,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小聪明,但这种小聪明从来没有用过他的身上。

“陛下,奴婢本就是皇室家奴,命就是陛下的。

陛下可以随时拿走。”

李易这一番话倒是说得非常坦然,就好像自己在平常练过很多次一样,皇帝听着他这样说的话,顿时笑了。

“朕要你的命做什么,你的命又不能换来别人的命。

说说吧你之前从来不在这些事情上发言,今天却说了这么多,想必也思考良久,起来回话吧,朕恕你无罪。”

皇帝,朱允文也非常的清楚,有些人不说话,则一说话也就意味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他们的身份太过特殊,也太过敏感,稍微不注意的话可能就会带来更多的事情。

“谢陛下。

陛下,朝廷这数10年间飞速的发展,但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官员众多,不管是朝廷的京官还是地方浮现的官,都非常的多,这也给大明的财政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之前陛下极力推行改革,但在当时还有效果,但是这10年间效果越来越差,这也就说明了,现如今的这种状态并不合适,至少不适合如今的大明。”

李易慢慢的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