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九百零八章:万象江河

民国诡闻实录 第九百零八章:万象江河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谭老板提起这一点,似乎颇为自豪:“从这一点来说,江汉和海城、港城完全不一样,海城有着众多为外国人服务的酒吧、咖啡厅,港城自租借后,已经成了座西方城市,唯有江汉,除了和洋埠界经贸联系紧密,其他方面基本不受西洋影响。”

“武昌依旧是老城风貌,汉阳作为工业镇,更多是吸纳了百姓和流民,鲜少有外国的任何机构,汉口洋埠界纵然新颖,洋人的扩张也被华界的商街给抑制住,市井民间形成的是市井文化,而非是海城的什么殖民地文化。”

“这,全靠江汉百姓的精明狡猾!”

岳观潮看着这诸般风貌:“我寻思,这不就是个鬼市吗,跟西京鬼市和奉天鬼楼也没什么区别。”

“那可不一样。”宋思媛意味深长看了他一眼:“你看看这河市,和西京鬼市、奉天鬼楼有什么区别。”

“这……还是没什么区别……吧?”

岳观潮被宋思媛这么一忽悠,也拿不准话意了。

宋思媛知道此人粗枝大叶,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西京鬼市,本质上就是个杂货市场,连摊位铺面都没有,日出闭市、日落开市,基本上相当于一个临时的野外草市,西京市政院对此的态度多半是放任自由不干预。”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奉天的阴市鬼楼,更倾向于一个藏污纳垢的法外之地,既不受奉天管,也不觉得自己是奉天人,与奉天地面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反观江汉河市。”

宋思媛提起这一点,眼中冒着好奇之色:“我刚才拿望远镜看了下,这里已经接入电报、电话,还有沟渠用来排污和疏通净水,甚至,你还能见到那些治安署员。”

说罢,她指了指他们倚靠的栏杆,每隔几米就会有巨大灯头:“还有这些灯头,这说明河市是被纳入江汉管理了,这些表面现象体现出一个基本现实,那就是江汉市政院对河市的态度不是放任自流,也不允许它成为法外之地,如果要找一个词理解的,这里更像是一个百姓自留地的概念。”

“也就是说,江汉政院承认了河市的存在,承认了河市背后的三教九流,这一点跟西京和奉天完全不同。”

西京也好,奉天也罢,他们面对类似鬼市一样的地方,要么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顾,随便他们怎么折腾,要么,就是像阴市鬼楼一样严防死守,把阴市当做法外之地来防备。

二者面对这样的地界,大都有着同一个处理原则,那就是鬼市不是城市的一部分,尽管他们都存在于城市中,却不被城市所承认,始终都被排斥在外,甚至,提到鬼市,政院多次来清缴,都没能彻底根除祸患。

说白了,西京和奉天,把鬼市当做了身体上的痈疽,欲除之而后快。

江汉一开始也是这样处理,为了筹建汉水城,决定填平河市,到了最后,还是市井庶民的顽强抗争,这才将河市保留了下来。

若按照其他政院的处事原则,这样的铁板钉户,注定是得不到政院的任何支持,别说是给提供基础电力,能少来找麻烦就已经是大度了。

如今,江汉的电报、电力、水流处理、以及治安全都已经接入河市,这在其他鬼市看来基本上不可能的。

宋思媛看向他:“总而言之,江汉市政院强调的是存在的价值,而非把河市当作了毒瘤痈疽,他们以前确实试图把河市填平,确定没办法处理后也就换了一套处理办法,给河市提供基础支持,其背后的目的,大概是想让河市融入江汉,成为江汉的一部分。”

“他们也都明白,现阶段河市能存在那么多人,恰恰是因为世道不好,老百姓走偏门捞偏财比较多,也许,等以后汉水县城富裕了,河市也就不复存在了,他们愿意给水给电给支持。”

她顿了顿,继续解释起其中的差别:“如果把鬼市比作毒瘤,他们的做法完全不同,西京市不承认这是毒瘤,任其溃烂,奉天是眼不见心不烦,想快刀割除,而江汉承认了身体上的毒瘤,为毒瘤寻找医治之法,盼其痊愈。”

“我想,这也是市井文化、水旱码头文化对政院的影响,江汉历来都是九省通衢中部重镇,商业氛围很是浓厚,在过去的七八十年里,江汉自行开埠后,就一直吸收着南北而来的难民和流民,大量的外省百姓进入江汉,融入这里的市井文化。”

“江汉的城市脾气就跟江水一样,融会南北、包罗万象,既能承认汉口的灯火霓虹,也能维持武昌镇的平静内敛,还能兼顾汉阳镇的市井繁荣,对江汉的政院来说,既然已经逃难到了江边,他们也愿意给任何人一个活命机会。”

谭雁邱说道:“存在即合理!”

宋思媛看向他点点头:“谭老板对河市也很熟悉?”

谭雁邱摘下帽子:“白手起家,在江汉这座城市里难免浮沉不定,以前也有幸在河市里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几十年过去,河市倒是完全没什么变化,又或者说,变的始终是来去自由的人。”

“走吧,诸位,我带你们下去,找找我那些老朋友,看看他们知不知道,压神匠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说罢,雁雁邱带着他们走到矿梯上,轰隆响声中,随着电梯降落进地面,站在旧河道底部。

下到底部后,众人抬头看起,两座拱桥悬横头顶,周围的棚屋杂屋乌泱泱覆盖河床,合院洋楼杂居,一些市井人匆忙行走,各处吆喝震天、人声鼎沸,做着各类行当买卖。

这里的人三教九流都有,他们下来后,也没什么人注意他们,被谭雁邱带着转过街巷,坐着漕运里的小船航入某些靠河的吊脚楼。

“富民古董行!”

岳观潮看向临河招牌,呢喃说道。

谭雁邱上了岸,继续说道:“年轻时候,初来江汉,不懂得市井规矩,得罪了某些地头蛇,第一笔买卖赔得干净,走投无路只好遁入河市,做了富民古董行的掌眼先生,在河市里待了几年也学透了江汉市井的规矩,才敢出来再做生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