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八百八十九章:生桩祭神

民国诡闻实录 第八百八十九章:生桩祭神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请吧,我看也是时候了。”

岳观潮听着这鱼姑的话,心说,大概指的是鱼婆选了花玉岫的事情,几人跟着老太太穿越走廊来到后院。

这个位置基本上属于守庙人的私宅,平常人也不会到这里,他们走进院落时,可见院落还算干净,几间灰瓦屋房围着方形院落,中间有颗巨大老槐树,枝干粗糙虬结,歪脖子树干形成诡异弧度。

此时正指春夏之交,树冠膨大如华盖,枝繁叶茂中,可见槐香扑鼻!

只是,在这股槐花香气之外,有股淡淡药味儿被遮盖起来,轻易也闻不见味道。

这老太太叫他们坐在槐树下,等上了药草清茶后,这才看向岳观潮他们:“你们,肯定很好奇,为什么鱼婆会选中她,对吧?”鱼姑坐在身边,语气神秘问道。

“其实,不是鱼婆选中了她,而是她选中了鱼婆。”

老太太这话叫他们几人好奇起来,孙大乔也觉得有些云里雾去,继续问道:“老太太,明明是花老板被鱼婆给选中了,她选中鱼婆是哪来的话。”

“你们肯定觉得云里雾里,鱼姑我却不会胡说,这件事还要跟花老板的身世有关。”

“我的身世?”花玉岫斗笠下的眼神蔓延起一丝疑惑。

“我不是个孤儿吗?我记的自从我记事开始,我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花玉岫对这一点尤为笃信,她有记忆以后,一直都是一个乞丐婆在带自己,等到**岁时,那乞丐婆就消失了,自己只好在戏台下给人当学徒,同时也混口饭吃,不至于把她给饿死了。

如今,骤然听闻鱼姑知道她的身世,又是惊喜又是气愤,惊喜是因为他终于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气愤则是等到自己都快四十岁了,鱼姑才愿意现身,多少有点太晚了。

“那我父母现在何处?”

花玉岫人生的前二十五年,一直都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父母死亡亲族不亲,她太想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这些事,就要从四十年前说起了,与鱼庙的修建也有很大关系。”

鱼姑枯萎的脸上,难得出现一丝温情,解释起她的身世命运:“这座鱼庙是江汉三镇合并后,江水边最大的一座鱼庙,在等级上也要比任何鱼庙地位都高,他们在修建时又是选在泥沙滩涂地带,江水中多水族异类,难免遇到一些怪事。”

“不对啊,花老板说过,当初鱼庙桩子打下去后,滩涂无论涨水还是落水,都稳定下来。”

听见这话,鱼婆叹了口气摇摇头:“这话你们也信?如今,盛传的什么打下桩子水就不再涨落,受了鱼神保佑这些鬼话,不过是用来说个场面话,图个吉利意头罢了,当初,修建鱼庙时,遇见的怪事可不是一般多……”

江心滩涂是泥沙堆积而成,上面又少树木,这也造成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甚至,上午刚修完河岸,下午就被江水给冲垮了,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力气。

有时候,还见搬到岛上的材料消失得一干二净,不是瓦片消失,就是梁木失踪,前一天打好的桩子,哪怕入泥沙四五米,第二天照样被顶出来飘在水面上。

有些匠人还以为是有什么孬种,偷了这些材料去换钱,趁着夜晚蹲守一夜,也没见什么人鬼鬼祟祟上岛,等第二天再醒来时,东西果然又消失了。

这种情况,就好像有些什么东西在泥沙中,不让任何人往里面打桩修庙,这样的事情一多,修建鱼庙的匠人已经意识到不对劲儿,怀疑是出了怪事。

以前,这些情况也确实出现过,尤其是森林山地,若有人想在这里修屋建宅,除了要打点匠人外,还得打点好附近的野神。

有些山林野林中看似寂静,在那人看不到的地方,也生活着不少东西,甚至是栖息着某些不坐庙的野神,他们本来就是山林里的主人,如果人贸然闯入,那就属于跟这些野神犯冲。

野神一生气,就很容易给人捣乱!

比如,动土打桩时候,故意叫人打不进去,就是打进去了也得打歪了,再比如,上梁的时候故意使坏,上到一半绳子断了、或者墙头塌了,或者是房子建成后会莫名其妙着火。

这样的坏把式虽然谋害不得人命,却能让人恶心死,甚至,是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有道是礼多人不怪,懂道行的主家压根不等野神使坏,就先置办了酒席和六畜,赶在动工前摆在林中开阔处,然后,再让懂咒的匠人给说几句好话,让周围的野神都知道,他们来这里建屋多有叨扰,若有冒犯,酒席笑纳,以后还请保家护院,香火供奉绝对不少。

这样的好话说完了,匠人再点上炉鼎线香就可以离开了,等第二天线香要是烧没了,就代表周围的野神笑纳了贡品和香火,已经同意人在此地安家,以后,就不能再使坏了。

这时候,主家才会让匠人动土打基桩,在原地起宅院。

如果,炉鼎中的线香没烧完,或者是压根就没烧,这就代表周围野神不太满意,匠人多会让主家再另选地址重新祭神,免得出了意外。

从古至今,这样的习俗,既是祭野神,也相当于在开工前用做熟的酒席卤肉,招待了匠人师傅,只要线香烧完了,心里多少也就有底了。

不管是真为敬神还是图个心安,这样的仪式,也算是人介入原始自然环境时,和周围的生物达成的默契。

寻常民宅只需要酒席、六畜、甚至是几只鸡鸭即可,如果涉及更为高级的宫殿庙宇,那要祭祀的东西可就严重多了,有时候,甚至要用人命来祭祀,这种用人命来填建筑的风俗,就叫打生桩!

何为打生桩!

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责令负责的官吏怕挨责罚,为了追求质量,已经将长城的修筑细化到了筑造徭役身上,就是一块砖,都要标注铸造的师傅以及砌墙的役夫,只要这些东西日后出现了问题,就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当事人。

他们面对出错的徭役,轻则砍手砍脚,重则活埋入墙,也就说,要把一个人活活埋进墙中。

历史上的打生桩就是由此开始!

到了此后的年代,打生桩被匠作误解传扬,从惩罚意味扭曲为敬神保佑,他们认为巨大的建筑需要有些灵去镇守,如果没有灵的镇守,建筑极易倒塌,不死几个人就稳固不住,同时,修造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野神来捣乱。

这样想的匠作越来越多,打生桩也就成了惯例,但凡是殿宇庙观这样的大工程,必定有主家去找一些家境贫寒或者是生了重病的穷苦人,将他们给活活浇筑在地面之下,以确保打完生桩后,建筑工事会一帆风顺。

当时,匠作察觉出有怪事,当即就通知了江汉官衙,委婉说了江心岛的怪事,意思就是要让官衙去找个人打生桩。

面对匠人的这些要求,江汉官府一开始也不太愿意,打生桩仪式固然自古有之,可也只是见六畜被打桩,涉及到活人就难免有些残忍,他们这样说当然不是宅心仁厚,只是不想因为打生桩担当了恶名。

在背地里,官老爷早就找上承建鱼庙的建筑商行,要他们务必找个人来打了生桩,好继续修鱼庙,这商行找来找去,将目光盯在了来江汉避难的北方难民。

前面说道,四五十年前北方乱得跟一锅粥一样,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侥幸逃难过来,谁都是一穷二白,活得都不是很容易,有些难民但凡能找到活计,都恨不得千恩万谢。

建筑商行找到难民,只告诉他们有活计给他们做,这些人也不知道到底是做什么,好事好喝伺候半个月,才告诉他们是要去打生桩。

这些难民再傻,也知道打生桩就是活活送死,他们当然不愿意去死,如果真想死,待在北方活活饿死就好,逃出去就是想有个活路,何必要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打了生桩。

这些难民中,真正愿意被打生桩的,是一对中年夫妇。

他们逃难来的路上已经病入膏肓,哪怕是想做工也没人愿意用这样的病秧子,自从逃难以来,两个人只能乞讨为生,他们眼看已经没法再照顾孩子,这才想为孩子找到最后一条路。

根据这些建筑商行的话说,只要他们愿意打生桩,他们的家人就可以拿到一百两白银,有了这些银两,以后就不用再流浪乞讨,甚至,是能置办起城外庄户的宅院,过起安生日子。

就这样,这对夫妇自愿签了生死契,将自己的身体卖给建筑商行,等他们的尸体送入泥沙地,江心绿洲这才安稳下来,成功打下基桩修建起庙宇。

等鱼庙建成后,周围被庙中人栽满树木,江心岛就更为稳定,再不见泥沙流失。

只是,这对夫妇为唯一的闺女打算好的后事,却在此后生了变化,建筑商行压根没想认下这个生死契,夫妇打了生桩不久,他们的闺女就被赶到街道上,很快成了小乞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