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八百七十八章:市井码头

民国诡闻实录 第八百七十八章:市井码头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岳观潮看向她,确实听宋思媛提起过有这么一档子事儿:“这事儿,你还当真了,我还以为你就是情绪到了随嘴那么一说呢。”

“君子一诺千金重,我怎么可能随便答应别人事情,既然答应了,我肯定是要做到的,除开帮蓝如灵的目的,我也很好奇约瑟夫现在到底去了哪里。”

说罢,宋思媛打开信封,眼神随即疑惑起来,岳观潮察觉到她眼神的变化,走到旁边仔细盯着奉天的回信。

“上面说,奉天方面通过外交途径,根本查不到约瑟夫这个名字。”

宋思媛还以为是家里把约瑟夫的资料给发来了,眼下只有这空荡荡的一句话,当即起了好奇心。

岳观潮说道:“这也正常吧,约瑟夫不是和蓝嬢嬢说过他要回国,也许自从他回国后压根就没有再来过,那个时候还是前朝,民国怎么也不可能有他的资料。”

宋思媛反倒不怎么认为,反驳道:“如果民国没再来过,那至少前朝是有资料的吧,为什么前朝资料也没有发来,奉天方面是全盘接了总理衙门清档馆的,不可能找不到约瑟夫的前朝旧籍。”

“除非!”宋思媛眼前一亮:“除非,我们被骗了。”

“你是说,蓝嬢嬢故意骗我们?”

岳观潮瞪大眼睛还没说完,立马被宋思媛揪住耳朵:“傻子,我的意思是可能蓝嬢嬢得到的是假名字。”

她顿了顿,继续解释道:“也许,约瑟夫这个名字只是他的化名,真正用来报关的名字另有名讳,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查不到约瑟夫的任何资料,甚至,就连前朝旧籍也没有多少记载。”

“可,华约翰这老头子,不也是叫的约瑟夫吗?”

在玄武岛上时,华约翰这个老洋狗说过,他和约瑟夫同时加入的华盛商行,这说明约瑟夫的名字,确实是他常用的名字。

宋思媛听着岳观潮的怀疑,眼神好奇起来:“这,只能说明就连华约翰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如果按照我们的猜测,这人的真实身份颇为神秘,要不然,他为什么费尽心机要去隐藏自己的真实名字。”

“那,这要是个假名字,你想靠这个给蓝如灵寻亲可就难了,唯一的线索就是那张照片,现在二三十年过去,就是真有其人,长得估计也完全不一样了。”

徐侠客的话说的正是现实,宋思媛只得无奈摇摇头:“看来,天公不作美,我们只能先把线索按下。”

“这件事就先不用管了,我看里面还有封信,是花铃写给孙大乔的。”

说完,宋思媛拿出信封里的一封折叠信:“孙大乔跟着我们出来也好几个月了,花铃估计也是担心他,写信给他报平安的,等他回来的时候拿给他就行了。”

“孙大乔呢?自从二叔去送洛十娘,我好几天都不见他人影了。”宋思媛问道。

岳观潮挠头说道:“是啊,这老头子神出鬼没,谁知道在干啥。”

“他啊,当了二十多年老光棍,还能干啥啊。”说着话时,岳二炮不断眨巴着眼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憋着有话说。

“岳观海你学坏了,连老光棍干啥你都知道,看来你也没少干啊。”岳观潮坏笑着搂着他脖子,揶揄挤兑道。

岳二炮挠着头讪笑道:“嗨,你可别冤枉我,我可是个大好青年,我是晚上起来撒尿的时候,碰见孙大乔回来过,满身的戏园粉味儿,你们想想也知道干啥去了。”

“我说呢,原来是找乐子去了。”徐侠客恍然大悟。

“那要不,我们也跟着他去戏园子里逛逛?”

岳观潮这话,说得宋思媛没个好脸色:“你们三个说这话,不应该背着我吗?”

岳观潮继续解释道:“其实,也没啥好避的,我们去戏园子也不是为了看戏,就是想抓孙大乔回来,要不你也一起!”

“对,江汉城的戏,可比其他地方精彩多了。”

徐侠客见三人好奇,继续解释道:“我游历南方时,曾经在江汉这个地方住过一段时间,对这里还是有些了解的,江汉可以说是东方的芝加哥,货运繁荣不亚于海城。”

江汉有句俗话,叫货到汉口活,戏到汉口红,寥寥几句朗朗上口,说尽了江汉城因何而繁荣。

江汉城的历史,要追溯到朱明前朝。

这里依江水、傍汉水,为九州之腹心,四方之孔道,从江水出发,往西南可经由长江航行蜀都、重城、云滇,往东南可经过金陵、杭城、苏城、扬州,可以说,只要经由这里,做到了大江南北通航。

也是因为漕运便利,这里从朱明朝直到前朝,都是南北货运埠口,有天下数埠,莫不与比的优势。

在封建时代这里只是漕运便利,江汉城真正发展起来,成为芝加哥那样的繁华都市,已经到了前朝末年。

这里航运较为便利,是最早开埠的地区之一,早在七八十年前,就已经被前朝官府设为开埠地,允许西洋商人在这里通商贸易,洋埠界的划定,使得列国洋商开始带着资金进入埠界,投资贸易公司、商行、银行、医院、剧院,列国使馆也随之入驻。

在当时那个封闭保守的年代,这对于汉口百姓来说,无异于一次霹雳巨变,也让百姓开始开眼看世界。

洋埠界的划定,使得江汉城的西北方向迎来繁荣发展,尽管洋埠界确实为丧权辱国之举,却不可否认洋埠界的发展,给江汉城带来了西洋文明观念以及生活方式。

随着埠口开通,汉口外的江面上,远洋航船、游轮驳船通航无数昼夜不息,将西洋的货物经由这里运往天南海北,使得江汉城连接入世界贸易网络。

当时,整个江汉城市包含了汉口、汉阳、武昌,以江水大桥连接三岸,数十万洋人多聚集在汉口,而在洋埠界以外的区域,居住的多是华界百姓。

这里居住的百姓,比之洋埠界要多出五六倍以上,至少有五六十万人,大量的人聚居在华界,热闹之余也让华界内住房资源变得极为稀缺。

有些百姓,一家三代只能蜗居在单房小院里,甚至,睡觉的地方只有一个床板。

这样固然憋屈,对他们来说却已经是足够幸福,毕竟,他们能在乱世活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华界能聚集那么多人,汉口商业繁荣只是原因之一,北方的战乱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自汉口开埠以来,北方先后经历太平民乱、捻军、匪乱、蝗灾,早就民生凋敝日益艰难,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已经活不下去,他们要么逃往江南,要么,就借由汉口的名气涌入江汉。

难民、流民、失地农人以及流亡商户进入江汉后,全都聚集在汉口的华界以及汉阳地区,他们和附近的农人、外省移民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社会群体,说是三教九流也不为过。

最能促进民俗融合的就是移民流动,这些北方难民潮涌汉口,使得南北的民俗风尚、方言俚语、饮食习惯、技艺匠作开始在这里汇聚交融,最终形成汉口独特的水旱码头市井文化。

当时,各省戏曲多在汉口百花竞艳同台演唱,楚剧、粤剧、川剧随着商会行会来到汉口,在一街之隔的华界搭台子唱野戏,南腔北调混杂,世间百态汇集一处,极为热闹。

最繁荣时,各个教堂庙会、寺院公馆都在外面搭有戏台,好用来酬神演出,每到演出时,往往聚集成千上万人,与洋埠界的西洋舞厅竞逐热闹,相映成趣。

“商业繁荣,不管什么刁钻洋货都有人购买,民俗融合,不管什么南腔北调都能有人捧红,江汉从上世纪繁荣到今天,确实算得上是东方芝加哥。”

徐侠客介绍完江汉历史,众人惊讶之余,也对市井码头文化,产生了一丝好奇。

“要不,哥几个去也去看看?”岳观潮问道。

“可我们不知道孙大乔去了哪个戏园子!”这可犯难了,整个华界数千座戏园子,这还不包括野戏台,想找到孙大乔难之又难,徐侠客也只能照实说话。

“我知道。”岳二炮满脸得意,他顿了顿,语气神秘说道:“我锁门后,我去他屋里看过,有个看完的票根,好像是什么芙蕖楼。”

“那走吧,我们也跟着孙大乔这老饕,看看他听的什么戏,能废寝忘食这大半个月。”

岳观潮说话间,宋思媛已经穿戴整齐,四人上了门锁,拿出江汉城的舆图出了旅店。

他们居住的地方叫里分,是西方联排别墅和东方合院风格杂糅的建筑,规整紧凑、布局严肃、巷道笔直、建筑统一,多为中西洋楼,在这里住酒店,就是因为这里距离江汉路并不远,一街之隔就是成行成块的洋埠界。

徐侠客所说的戏台,多集中在江汉路附近,老远就可见繁多戏台围满看客,听不尽的南腔北调,吃不完的南北杂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