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六百三十六章:赎身傩仪

民国诡闻实录 第六百三十六章:赎身傩仪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荼洞镇属于三不管地界,但是因为清水江、胯狐山、老龙口大部分都在花垣县,县志会提起去老龙口中落洞的女子,我们这人老眼睛花的,说啥话都也没个准头,要不你们让阿良带着你们去花桓县衙看看,或许你们能知道得更详细一点。”

金清花说完,任孔雀看向众人,朝众人点点头:“要我说,明天就先去看高阿筝,等看完她的情况就坐船去花垣县,怎么样?”

高阿筝要看县志肯定也要查,任孔雀的主意,众人也都赞同,等商量完这些事情,几人这才回房休息。

翌日清早,岳观潮他们吃了饵块浆水,匆匆跟着任孔雀下了吊脚楼,等走到清水江拱桥时,很明显能听到唢呐混响、鼓瑟吹笙,那高亢热烈的杂音,顺着江面雾气缥缈而来,钻入众人耳朵,配上湘西特有的腰鼓摇铃,显得神秘十足。

“走吧,估计老师傅已经到桥头了!”

岳观潮他们伴做货郎,跟在任孔雀身后跨过拱桥,等穿过江心岛来到对岸桥头时,已经能见到江心岛对岸有户吊脚楼张灯结彩、红绸高挂,一看就是结亲喜事的阵仗,毫无疑问,这结亲人就是高阿筝。

这里距离伏牛山很近,就坐落在山脚江畔,等他们走到地方时,吊脚楼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乌篷船,这些乌篷船大多是附近乡野人家,一见红白喜事必定要来凑热闹,今日落花洞女赎身,也算是十里八村难得的热闹事儿。

他们沿着石板路走到高家宅院前,院门外照样彩绸如云、张灯结彩,甚至,比之乌蓬船河道还要密集,聚集了不少来看热闹的乡亲,他们可着劲儿挤进人群,才能在人头攒动的人堆里见到老道士。

此刻,有十八个寨里小伙分成两排,各自穿着黑褂黑裤,腰间缠着彩绣腰带,头顶围着蓝色帕布,手拿各色乐器吹吹打打,叫现场热闹得不行。

那老道士见他们过来,微微挑眉,示意他们在一旁先看着,而后,娴熟地扎起十字木桩子,将一个被红布盖着的纸扎人抬出来,同时,将长条形的桌案抬到院门前,摆上红黄青白绿五色粮食。

更近处的盘子里,装满湘地特有的素鸡素鸭、烧肉腊肉一类的东西,待两边香炉燃起长柱香,他这才让院门里的人出来!

这家人抬着水缸大的神龛小心翼翼来到院外,按老道士的要求放在供桌前,然后全家都跪坐在桌案前,面对神龛潜心祷告,搓手呢喃咒语。

等神龛落定,岳观潮看向神龛,这神龛与任家的神龛差不多,都是类似水缸大的木龛,四角都支起柱台,就好像是个抬人用的轿子,周围雕花蚀刻、繁复异常,有青布帘子好像窗帘扎在两边。

神龛里,并非是金漆颜彩的神祇造像,而是一块模样奇怪的石头。

这石头啊,看起来像是盘地而坐的胖子,也像头顶羊角的牛羊,黑灰外表凹凸不平满是瘢痕,唯有眼睛的位置点着两个黑洞,随着供桌香烟袅袅,有青烟不断被吸进黑洞,看起来就好像是石头在享用供香。

这一幕,就发生在百姓眼皮子地下,他们见石头能吸收青烟,纷纷双手合十祷告叩拜,老道士顺势摇动三清铃,嘴里嘟嘟起什么三清祖师、帝君神官、神王罗汉、野仙听请、祖灵保佑一类的话,手拿牛角鞭不断频频甩动。

这啪啪响声如同春日惊雷,炸得耳畔嗡嗡震荡,乐器声中,老道士抑扬顿挫哼唱,就更显得他有通神能耐,令百姓直呼为活神仙。

随后,他拿出一把桃木剑,喝下一口烧酒,噗嗤全都喷在桃木剑上,用桃木剑掀开红盖头,

看清红盖头下的纸扎人的一刹那,众人都惊呼出声。

像,实在是太像了,如果抛却僵硬煞白的五官,当真觉得这就是高家的幺妹。

岳观潮看向显露人前的纸扎人,这纸扎人完全是按真人比例造出,身材纤细、五官精致、头发精细如真,骨骼生动活络,就好像是个活人被绑在十字木桩上。

仔细看,纸扎人上身穿着满襟花褂子,身下是花草纹满绣裙,上衣掖进百褶裙,外罩一块满绣飞禽走兽的围裙,脖颈里挂着璎珞,心口悬挂银色项圈,头顶还带着牛角式样的银铃冠子,看起来繁复精致,就是个盛装打扮的少数民族女子。

若说最精细的地方,就是纸扎人的脸。

寻常纸扎人多能从脸上看出纸的痕迹,老道士的纸扎人却完全没有纸的生硬线条,眼耳口鼻精细异常,甚至连皮肤的纹路都能做到细腻如生,只是肤色明显有着人所没有的煞白,经过颜彩描眉画眼后,两侧胭脂艳红如血,显得略微惊人。

这老道士手中拿起朱砂酒,又拿起细柳条,每蘸一下就立马甩到纸扎人身上,嘴里嘟囔着湘汉方言杂糅的话,岳观潮听了很久,才能清楚说的是什么。

“眉眼稀疏喽,发齿掉落喽,口歪眼斜喽,坡脚断足喽,五大三粗喽,邋遢脏乱楼,声音嘶哑喽,懒散不贤喽,啪啦善妒喽,我说东来你说西,我去南来你到北,我说吃饭你拉稀,我说干活你肚疼,东边婆来西边嫂,闲话说尽懒鬼娘,谁家不嫌谁家去,别给洞神添腌臜,百年之后学贤惠,再来请神入洞门。”

“洞神在上,今有洞女高阿筝不成气候,不配洞神为妻,特造纸为人代为嫁娶,愿洞神高抬大量,容女子百年学德,此后每年飨魂大奠,香火永祭~~~”

老道士说完,又抄起柳条拍打纸扎人一百下,等确定全身都沾满朱砂酒,这才抓起一把纸钱黄符,丢进火盆点燃火焰。

噗嗤一声,纸钱燃起滚烫火光,老道士拿起黄符烧掉一半,就这火焰靠近纸扎人。

这纸扎人的身上已经浸透朱砂酒,才接触火星子立马爆燃全身,烧得周围衣服迅速脱落,最终燃遍全身被火焰吞噬,等一切尘埃落定,老道士拿出桃木剑又是一番挑动剑术,整个赎身仪式总算完成。

等一切偃旗息鼓,他把高家人全都扶起来,从怀中拿起猪惊骨手串,一一拴在这家人手上:“这东西老道士已经施过法咒,你们佩戴三天,等过后如果家里女子好了,就算是洞神放过她了,以后我给你们的这块石头,就要按年节与祖先一起供奉,可懂?”

高家人被这一套把式唬得迷迷糊糊,连个话都说不出来,连连道谢点头。

“好了,诸位乡亲也散去吧,我还要再到女子房间做法。”

说完,老道士施了个眼色,岳观潮他们心领神会,装作货郎开始沿街叫卖。

他们卖的这些东西,寻常人要到县里才能买到,眼下乡亲们聚集起来,看向竹篓里新奇的小玩意儿,估摸着自家缺少哪些杂物,自己就被吸引过去,各家在摊位前挑挑拣拣,完全把看热闹的事情给忘了。

至于宋思媛和任孔雀,就被老道士以“劝家留嫁”的名头带进高阿筝闺房。

劝家留嫁,是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意思是劝人别那么着急嫁人,留在家中照顾父母。

这种习俗,不仅在汉地百姓间流行,少数民族也有涉及,究其根本,是源于上古时期的抢婚制。

那时,婚配还没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习俗,有男子相中女子,多半也没法通过正规途径来说亲,于是,那就只能铤而走险,先纠结着一批人把女子抢回家成亲,被抢走的女子断然不会再被送回家中,只能在婆家生老病死。

因此,但凡遇到来抢亲的男子,女子本家往往要拼尽全力把她留在家族中,以此武斗打架在所不惜,随着远古时期过渡到封建时代,这才形成三媒六聘这种婚嫁习俗。

只是,哪怕婚嫁礼制已经形成,远古抢婚制的痕迹也没消失,而是形成了哭嫁留嫁之风,意思是女子在出嫁前,往往不能表现得太高兴,要么哭得梨花带雨,要么就扒住家人不放手。

总之,劝家留嫁,要表达的还是不希望女儿被男方夺去这种思想,由于某些少数民族依然保存着抢亲习俗,他们的劝嫁就显得更为严格,等她们三人进了吊脚楼的闺房时,高阿筝的房间已经聚集了不少本家女子,他们无疑都是来劝嫁的!33

宋思媛他们看向高阿筝,她独自坐在梳妆台前,穿着最华丽的裙裳,将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再加上洞女神志不清的迷离之态,更显得她美艳动人,有着普通少艾没有的妩媚多情。

尤其是那双眼睛,尽管神志迷离,眼神却绽放光彩,似乎眼含春波萌动情绪,她就坐在凳子上托腮望向花窗,谁劝她也只会对人笑笑,从来不多说一句话。

“阿钗,阿细,阿屏,当时你们为什么要去老龙口,我记得老龙口在镇子最南边?”

绕山访仙仅仅是镇子附近的胯狐山、伏牛山、凤头山,老龙口都出了镇子十几里了,他们去那个地方确实怪异得很。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