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六百零六章:都城隍庙

民国诡闻实录 第六百零六章:都城隍庙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老盛京人,只要说起城隍庙,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一定是奉天的都城隍庙。

这座庙的历史比盛京城还长数百年,按老人讲古的说法,城隍庙早在辽金时期就修建成了,听说北宋末年靖康乱,金国押解北宋宗室北上,还曾经在城隍庙附近安营扎寨。

后来金元打仗,战火烧到盛京,都城隍也被夷为平地,现在见到的城隍庙其实是朱朝重修的,洪武、弘治、嘉靖三代的皇帝把城隍庙越修越大,逐渐从小型庙观变为城隍建筑群!

那时,它们只是一般的城隍庙,等朱朝末年,皇泰极建立后金把都城定在盛京,这才把城隍庙升格为都城隍庙,至此,都城隍庙的地位就一直确定为最高等级祭祀庙观。

哪怕前朝入关,定都京城,也没有把盛京都城隍庙降级,而是把京师的城隍庙升格到同一地位,同时称为都城隍,只在前面加京师或者盛京加以区分。

这座城隍庙位于四平街鼓楼附近,与盛京皇宫毗邻,四方周正,按照中轴线分为前后院子与主偏殿,里面供奉着土地爷、财神爷、文曲星、武曲星、菩萨、天地官、人官等主次配神,听说香火极灵,多数百姓要是想考取功名、求财求缘、纾解病痛,大多愿意来这里求神拜佛、敬香添油。

不仅仅是民间,自朱明前朝开始,城隍庙就是官方三祭之一,每到朔望时节,朝廷就会派人三跪九拜,祈福求雨、飨祭不绝。

有了官府和民间的信众支持,长年累月下来,城隍庙门庭若市熙攘热闹,平常还好,一到元宵除夕、上元清明,城隍庙的灯架花街,能绵延到北边门外。

此时,大力士们会按照习俗,抬着神官们游行花街,最终在繁华富饶的四平街停下,接受百姓和官员的供奉,然后再绕路返回城隍庙,以此叫城隍爷巡查人间、保佑众生。

由此,城隍庙附近的街巷,开始形成绕庙野市,最繁荣时齐聚九行十六市,瓜果干货、花鸟虫鱼、皮毛衣裳、牛马菜市、金银铜铁、舶来洋货应有尽有。

后来,盛京开埠后,各路军阀嗅到开埠的钱味儿,不断在四平街拓宽商路、盖起商楼,原本围绕在城隍庙的铺子,全都转移到四平街附近的胡同各处。

眼下,庙会附近仍然有野市,只剩下风味小吃,再有就是江湖卖艺、杂耍讨钱、私物出售、文玩古董,常有老百姓来这里碰碰运气,说不定捡着漏就发达了,来四平街置办东西的人,多会到城隍庙附近转转,也算图个热闹新鲜。

当然了,这些只是白天的都城隍庙!

以昼夜为分界线,一旦到了夜晚,商铺歇业,城隍庙附近会再次亮起灯笼,只不过,这种灯笼大多为白色且挂着阴字。

此时的城隍庙,就不再是求神拜佛的地方,成了祭鬼求怪的野庙,子时到后,许多人就会找到城隍庙附近的地道。

进入地道,就算是到了阴市鬼楼,阳间法律再不管用。

阳间东西阳间卖,阴间物事不招惹。

但凡是做正经生意的,谁都想光明正大开铺面,广迎八方来客,但是,也有些人做的是暗道子生意,专门发捞偏门的财,这些人鱼龙混杂,卖的东西往往也上不得台面,就只能以地下为掩护,在黑夜里悄悄变卖。

人皮地图、头骨漆器、灵丹妙药、野仙怪像、法器邪物、符篆镇坠、江湖秘术、独门邪书、猴奴猫仆、阴阳典当、寻人问事、跳神占卜、做法压胜、巫婆蛊妇、古董老物、销赃雇凶……但凡是沾点邪气的东西,大多能在这里找到。

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蜜蜂绕着百花飞,苍蝇围着臭肉钻,但凡能到这里来的人,满手抓十个,有九个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逛城隍庙的,还能是过日子的普通老百姓,都到这旮沓来了,就是正儿八经的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发的就是捞偏门的心思。

常言道文以儒乱法,侠以武犯禁,这里的人往来江湖与阴间,更是不好管理,到了这里算是进了贼窝子。

听说当年有人扒了东陵某座皇妃墓,官府派盛京将军抓了很久也没找到,听道上人说,就是逃进了阴市鬼楼,到了前朝末期奉天乱起,城中多有穷苦人家的儿女失踪。

奉天安全署查了很久,才发现被阴市的人拍了花子,卖给杂耍剧团做了学徒,又或是更阴损一点,直接采生折耳,打断胳膊腿脚做乞丐,甚至是做成了造畜猫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