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金顶浮屠

民国诡闻实录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金顶浮屠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前面说到,沙海王城的城墙四角,有四座金顶白塔的寺院,在外城,每个百姓聚居街巷,也有小型的白塔寺院,前后两层的金顶白塔,塑造出盛开的曼陀罗造型。

这两层金塔的圆心汇集到内城中心,可见一座高度更高,面积更大的塔,完全矗立在内层圆心,成为整个曼陀罗花的中心点。

内城,完全是这些贵族和官僚居住的区域,这种位于中心点的建筑与外城的寺庙相比,往往承担的是主要祭祀场所的功能,在面积和高度上当然也是最高级别,他们不再犹豫,穿过街道走进内城,来到贵族宅邸簇拥的浮屠寺院。

整座寺院的占地面积,大概有五六座四合院,算起来至少也得在千平米上下,整体造型呈现出回字形布局,中心有一座高达二三十米的金顶白塔。

这白塔由塔基、塔脚、塔身、塔顶、金顶五个部分组成,从下到上逐渐尖锐,就好像是朝上矗立的高大竹笋,在节塔身的关节连接点上,有略微收缩圆润的结构,就好像是给塔身五个部分连上了大小各异的黄金箍圈。

塔身为雪白素净的汉白玉垒砌雕刻,从塔脚到塔身绝无任何开口,到了塔顶的部分,才开始出现九层嵌套的金色塔檐,每一层塔檐下都有漆色装饰的窗棂走廊,看起来很是华丽。

整体造型和吐蕃浮屠很像,只是比吐蕃的浮屠明显要华丽很多,假如把吐蕃白塔比作素白神圣的话,这些白塔还要再加上珠光宝气、神彩浓郁,若从高空看向城池,立马就能分辨城中寺庙的高低贵贱,主次君臣。

这座金顶主塔只是寺庙的中心白塔,在主塔周围,还有几座七八米高的小型白塔,它们的造型就逐渐归于平常,和他们一路走过来的居民区白塔没有什么区别,建立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中心的巨大塔楼共用同塔基,形成较为华丽的白塔建筑群。

在这些白塔建筑群之外,形成了回字形的白色宝楼。

这些宝楼的形态,就已经跟城市中的方形宝楼差不多,金白主色、窗棂华丽、圆顶金盔、庄严肃穆,三层楼的高度正好与塔基完全持平,楼阁之中也有桥梁可以通向塔基,四个方向的桥梁形成了四面包抄的栏杆,保护着中心白塔建筑群的安全。

按照建筑风格来说,这种浮屠属于西域的佛塔风格,多是南北朝时期,经由佛教传入中原,是最早的佛塔形式,后世进出自由的木结构宝塔,要到唐朝中期乃至于宋朝才开始出现。

在此之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佛塔多是石头材质、无法进出,这样的佛塔到了当今的时代已经不多见了,唯有在雪域高原的某些寺庙中,还能见到残留有西域佛塔风格的吐蕃式佛塔或者喇嘛塔。

这种塔楼如果过大的话,往往是石头累积而成,再外面浇筑泥沙浆形成稳定结构,然后再装饰上汉白玉石头或者是白色石膏,呈现出白塔的质地,如果只是一人高的小型浮屠,就没有那么麻烦了,只需要找到一块巨大石头,雕刻成浮屠样式,再涂抹白石膏或者装饰汉白玉就可以。

石头材质的东西,天然就比木构建造的东西要困难,与后世的木结构宝塔相比,拥有极为明显的缺点!

由于塔楼的主材质为石头,天然就要比木材重很多倍,再加上雕刻石料不比雕刻木材容易,在制作塔楼的零部件时也显得困难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塔身的稳定性、塔基的承重能力。

为了兼顾石头塔楼的地基承载力,塔楼往往修建得不会特别高,同时也为了塔身能够更加稳定坚固,也会牺牲塔内的空间,以完全实心浇筑的塔楼来换取整个塔身稳定,免得因为塔身空心影响了坚固。

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建再高的塔楼,也可能在顷刻间倒下。

为了避免石结构塔楼的

缺点,后世的匠人将石结构塔楼改良,形成了木结构宝塔,这种木结构宝塔可以通过各种横梁、斗拱、枋木、栋柱、卯榫等木构件的组合,来加强塔身的稳定坚固,同时,利用石头地基和木结构,将塔身的承重压力全部转移到塔基,只要能保证地基稳定,就可以随意添加塔楼层数,最高可以建成百米上下的高塔。

唐朝开元年间,将作监的匠人为唐玄宗修建的灯楼,高达三四百米,登楼远眺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若点上花灯的话,就好像是从天空中坠落人间的金宫琼楼,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从这一点也可以表明,木结构的塔楼无论是在稳定性还是在可塑性上,都是优于这些石构塔楼。

也许正是看到了石构塔楼的弊端,从南北朝时期直到唐朝中期,塔楼开始从石质朝着木质转变,二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混合出现,直到宋朝时石质塔楼才完全消失。

此后的宝塔或者浮屠,没有了石头束缚,塔身也就变得越来越轻盈、宽大、稳定,装饰性上也多了很多选择,后世的宝塔越来越华丽精美,石塔楼逐渐被淘汰掉,消失在历史建筑中。

若再有出现的话,那就是出现在某些寺庙的后院禅院,规格也仅仅是一人多高,不具备任何制作难度。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他们走到寺庙附近观察了塔楼,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岳观潮好奇问道:「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娜依的眼神奇怪起来:「刚才我看到这座塔楼顶部,在微微泛着光,就好像有什么烛火在上面被点亮,我们凑近来看,那个光芒却又消失不见了,我也在奇怪,是不是看花了眼。」

众人看向塔顶的窗台附近,九层金顶没有任何被点亮的感觉,当下的情况也就诡异起来。

宋思媛观察了一下中心的塔顶说道:「上面的金顶经历将近两千年,都还没有腐蚀也没有产生任何锈迹,很可能是外面贴了金、刷了金漆或者来说干脆就是纯金打造的。」

「刚才我们举着火把的时候,很容易将火光照上去,那就好像是塔身屋檐在慢慢被点亮,我看屋檐之下有窗户和走廊,这座中心的白塔是可以登到顶部的,我们可以去上面去看看,看看到底是我们看走了眼,还是说有什么灯火在上面?」

既然有此一问,那还是打消心中的怀疑比较好,免得在心里多想几次,后背发毛,他们绕过宝楼进入塔基附近,在偏东的方向,塔基上确实有一道门。

这道门洞椭圆开阔,连带着屋檐一起垒砌在塔基底部,除此以外,地基之上就再也没有任何进入塔内的通道。

岳观潮他们临近这道塔基上的门,拱门已经被锁链给锁住,链条的铁环出现了拉伸变形,估计是千年前古城下沉时,产生的力道让锁链产生了部分形变,在千年的腐蚀下,已经完全没了禁锢门板的力气,他们拿起猎枪把子,轻而易举炸开锁链,拉动门板朝外打开。

他们站在门外观察了片刻,确定里面没有什么活物或者来说野兽之后,带着众人走入其中。

徐侠客说道:「宋千金,你不是说这样的塔楼不可以进人吗?」

宋思媛看了一下周围的情况,解释道:「塔内尽管可以进出自由,能供给人活动的空间并不算大,空间长宽也不过七八米,这将近几十平的空间相对于整个塔身的宽度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正面印证了我说的话,这种塔身为了兼顾稳定性,不可能完全将塔内凿空,哪怕是凿空了一部分,宽度也有限,不可能像木结构塔楼一样,可以摆下一整个宫殿。」

宋思媛走动时又说道:「如果是体积较小的话,这种金顶白塔是完全不可能容纳人进出,但是这座高塔已经超出了二十米,属于石构建巨塔,完全可以靠自身的重力保持稳

定,也全靠这座主塔面积较大,才能够在这种汉白玉的空间之内,留出能够供人上下的空间。」

「但也仅仅是能够供人上下而已,放了楼梯之后也就没多大的空间了,实际上还是属于没有空间,相对于占地面积来说。」

他们走动时,沿着狭窄阶梯已经来到塔顶的位置,仔细观察也明白了塔顶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

白塔的塔顶大概有七八米那么高,中心有个石柱支撑起整个塔顶,沿着石柱可以看到无数木构件朝外不断发散,和中心石柱一起牢牢支撑起坚如竹笋的塔顶空间。

他们所见到的九层塔檐,全部都层叠分布在整个塔顶外墙,各处窗棂门洞可以通往外界走到栏杆附近。

走上塔顶之后,塔中心的石柱也到了尽头,石柱的顶端出现一个巨大平台,这平台已经是塔顶最高处,距离塔尖只剩下四五米高度,平台空间有限,面积当然也不大,总共算起来也就五十平大小,周围有栏杆固定平台,五根华丽木柱束缚住这些栏杆,从平台的位置一路固定到塔尖顶端。

众人脚踩平台,把视角转移到平台中心,这里有个他们完全认不出的器具物件。

这个东西有点像八卦罗盘之上摆了一个观象仪,主要有底座,撑杆,成托盘,观象圈,水晶球组成。

底座是一个长宽三米、高半米的巨型圆盘,圆盘被从外到里完全分为九个同心圆环,每个同心圆环之间有一定缝隙,看上去又是一个整体,环体上镌刻着很多粟特文写的文字符号。

在这些同心圆环的中心,也就是圆盘的中心点,有一根水桶粗的柱子,大概半米高,表面攀附着龙凤造型,柱子表面做了很多既像海浪又如鱼鳞状的纹路,这个东西就是撑杆。

这根撑杆和顶端的托盘完全固定在一起!

所谓托盘,其实就是类似于仰面躺倒、固定在撑杆顶端的大型如意,材质接近于黄铜,造型和撑杆很像,都是游龙附凤、雕刻鳞片,就好像是一个比水缸还略大一点的如意,以撑杆为中心,分为两端支撑起观象圈。

最顶端的观象圈,就是观象仪的最重要的构件,这个构件构造很是复杂,由三个碗口粗的巨型金属环构成。

这三个金属环以不同的角度互相套合在一起,中间用一根手腕粗的支撑杆,串起金属环,固定在托盘上。

在这些金属环中间,另有一颗比水缸略大的水晶球,也被固定在金属圈之间,三个金属圈互相错开,就好像是组成了一个米字型金属笼子,固定住中间的水晶球。

重头戏,就是金属圈笼中的水晶球,这水晶球比金属圈小了一点,大小有点接近烧大锅饭的锅盖,表面被打磨得很是圆润光滑,看着比他们见到的玉川山石还要清澈透亮,中心被金属圈的支柱刺穿,和金属圈固定在一起,若是往水晶球的深层次去看,就能看到水晶球的深层有着很多被刻意篆刻出来的星宿图,就好像是在水晶球中绘制了宇宙星辰,很是精巧。

众人对这个结构不是很了解,更不知道水晶球做什么用,观察了好一会儿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这是什么玩意儿?有点像个大煤油灯。」

岳二炮拍了下仪器,振荡起金属颤音。

「别动,万一有机关就麻烦了。」

宋思媛仔细观察后,解释道:「有点像天体观象仪,通过这些仪器可以观察经、纬、日、月的相对位置,还能用来观测天气,是古代司天仪器,只是,从来也没见司天仪器里有水晶球,我们更不知道水晶球是做什么用的。」

古姮熙走上前,眼前一亮:「我倒是知道一个东西,就是不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宋思媛说道:「古姑娘,你可以尽管说,集思广益总

比我们想破头强多了。」

「幻术师所用的幻谶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