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民国诡闻实录 >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嫫婆罗女王

民国诡闻实录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嫫婆罗女王

作者:漆奥峤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8: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宋思媛把这些粟特典籍前后看了一遍,同时对照古尼孜的册子仔细研究,在夜晚时,陆续将册子上的粟特文解密出来。

从古尼孜的粟特文字来看,他在带着斯坦赫因的队员行走时,已经发现这些人压根不是来考察沙漠遗址的,但凡进了沙漠,每到一处古城遗址,都会拿出能探测金属的器具,将古城搜索一遍。

起初,他还以为这是斯坦赫因他们在确定周围是否安全,是为了考察遗址的安全着想,后来,随着勘探的次数逐渐变多,他们面对遗址的热情,反倒是消减下来,这种情况,说明斯坦赫因压根就不是为了考察遗址,而是另有目的。

他才逐渐意识到,他们进入沙漠不是为了考察古文明,那么,恐怕是来寻找什么东西的。

有了这个大前提,古尼孜明知道正确路线,还是故意给他们带错了路,让他们经历很多次流沙荒原,目的就是想让斯坦赫因无功而返,知难而退,这样,也就能阻止他们寻找沙漠中的某些东西。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们在躲避沙暴时,意外进入了秘兰泽附近,斯坦赫因通过望远镜,直接就发现了位于秘兰泽中心的秘兰古城。

这座秘兰古城,对于斯坦赫因来说可是个巨大惊喜,他这一路上寻找的众多废弃古城,不是年代太近就是城邦已空,剩不下多少东西。

一般来说,城池的夯土城墙长年累月承受风沙,很容易侵蚀,如果年久失修,就会不断腐蚀塌落,直到城墙被摧毁,城池里的民居才迎来大面积的风沙侵蚀。

如果城墙完整,就说明城墙坚固耐用,换言之,也可以猜测,城池中的大部分建筑,有了城墙抵挡风沙,纵然是衰败坍塌了,也能保存不少东西。

他所看到的秘兰古城,就连围墙都是完整的,这就说明其中的建筑不会坍塌太多,甚至,这座古城的规模,比他们发现的任何古城都要大,斯坦赫因不是个盲目的盗墓贼,而是极有学识的文物专家,他既然能来寻找古鄯善文明,就说明已经提前做过功课,至少,是把古鄯善文明的大致情况给了解透彻。

结合秘兰城的地理特征,他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这座规模宏大的废弃古城,多半是古鄯善国的某座贸易巨邦。

有了这个大前提,斯坦赫因当然不会错过,想让古尼孜带着他们进入古城,古尼孜也明白沙耳城是座大城邦,如果里面真的有东西,那绝对会被斯坦赫因发现,他推脱几次,确定推不掉这些人后,只好利用机关捉住吸血毯子,带着他们进入秘兰城。

入城之后,斯坦赫因的行为果然已经不加掩饰,完全对民居和建筑没啥兴趣,直接往贵族聚居的小城跑去,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寻找,就心照不宣地共同来到祈神殿,在这里发现了迄今为止最精美的艺术壁画。

到了这一步,斯坦和因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亮出文化学者嘴脸下的獠牙,想把有文化价值的壁画全都撕扯下来带回去,古尼孜拿的是向导的钱,可不包括帮他们带路盗取文玩。

在剧烈争执下,古尼孜和斯坦赫因的队员发生了冲突,打斗之时,他们发现了机关和地宫的存在,古尼孜和他们进入地宫,斯坦赫因在这里发现了古鄯善文明的众多典籍、文玩、册子、画卷,甚至还有很多瓦当瓷器,就更不愿意放过这座地宫,直到将文物价值高的物件搜刮一空,才算了结。

经此一事,斯坦赫因算是完成了部分盗宝任务,见古尼孜对他们不是很认同,甚至已经到了动刀动枪的地步,当然就把古尼孜从朋友认作敌人,再加上他做的事情确实不光彩,未免他的强盗行径泄露,古尼孜就已经察觉到,自己的存在,已经是斯坦赫因的眼中钉肉中刺。

看到这里,他们基本上是把古尼孜死前的经历,给了解清楚了,再和他们所看到的情况互相对照,也就明白册子记载的不会有错。

宋思媛长呼一口气:“这些我们大概也都知道了,我说一些你们不知道的事情吧,古尼孜大叔早在中途中就已经发现这一点,借着记载沿途路线的机会,记载了很多斯坦赫因和队员的话。”

依据斯坦赫因和队员的对话,再结合他所看到的古鄯善国文书,他基本上清楚了,鄯善女王的来历,鄯善女王统治古鄯善国之前,来自昆仑山之中的嫫婆国。

嫫婆国,也叫嫫婆罗国、嫫母方国,为山海经中记载的西王母国,也是周朝时期西国九夷之一。

根据斯坦赫因的研究,嫫婆国来源于昆仑山以西南的尼泊尔,是尼泊尔人部落分化出的一支部族,主要人群为藏地羌人、雅利安人、还有一部分尼泊尔人,他们在大概夏商时代就已经来到昆仑山,以昆仑山东麓为中心,在这里繁衍生息,东侧的昆仑丘为部落国都,居住着嫫婆国的国王。

直到商周时代,这个部落摆脱奴隶社会,朝着封建社会转化,由于昆仑山附近山多地少、环境苦寒,嫫婆罗人无法从事农耕,就只能以山地渔猎为生,产生出以山地渔猎为主业的山地文明。

但凡涉及山地渔猎,人都要和艰苦环境打交道,渔猎对族人的损耗尤其大,每一次渔猎都有可能造成族人的伤亡,在男性猎人死亡数量过多的情况下,嫫婆罗人虽然进入了封建社会,却仍旧保存着母系社会风俗。

集中表现为母系掌权、招赘纳婿、神权天授。

先说母系掌权。

上到国王、下到百姓,当家作主的始终是母系家族,若家中有年纪最大的女性,那么当家作主的一定是某个祖母或者母亲,在女性长辈缺位的情况下,会由女性长辈的弟兄来兼理家族事务,直到产生新的女性家主,这些掌权的父辈会把权力移交出去。

嫫婆方国的历代国主多为女性,在方国众多的官员中,也多是以女性为主,只在武将武职或者守卫防护方面,才会选择男性来担任官职差使。

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哪怕是国王和王夫产生了男性后代,也会优先选择王女继位,以此保证最高权力,掌握在嫫母女王手中,同样地,也可以将这个制度设计,延伸到更下层的百姓,只是和百姓略有不同。

再说招赘纳婿。

嫫母国的民间百姓,采用的是走婚制,若家中有适龄结婚的女性,就会对外招纳赘婿,和本家族的女性产生后代,然后无论男女,都跟这个男人没什么关系了,产生的男性后代归母系本家所有,而这个男性也会回到属于他的本家,帮助他的家族操持庶务。

家是国家的最小组成单位,这种走婚制保证了母系家族的利益,以此组成的社会和方国,当然也就维持住了女王执政的基础。

最后说神权天授。

当然了,在母系社会朝封建社会过渡时,确实发生过不少男性夺权的现象,都被嫫母女王给解决掉,他们能掌握权力,除了是制度设计的原因,还在于掌握了对天命的解释。

在嫫母国的信仰中,他们是上古娲神的部族移民,是娲皇赋予了部族女性世俗统治的权力,嫫婆国民被这样教化近千年,在周朝时,已经完全接受了这种王权神授的思想。

西周时,周穆王的到来,又给嫫婆罗人带来了鱼佩,这种神奇的石头,拥有无尽的神力,甚至是只能女性去操纵这股力量,这种情况的出现,再一次加深了母系统治的基础,使得嫫婆罗国的国民,深信这个方国就该由女王来统治,就此不再有任何风波变动。

当年,古鄯善国发现绿洲退化后,曾经试图迎娶嫫母国的继位的公主,在她实在无法接受婚配他国的情况下,鄯善王族这才决定派要继位的王子入赘嫫母国,当嫫婆罗人和鄯善胡人共享皇统,嫫母国也就有了统治鄯善的法理基础。

此后经历几代磨合,古鄯善国和嫫母国完成皇室血统的混合,同时,也完成了世俗统治权力的交接,使得古鄯善国从父权统治过渡到母系统治。

这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回退,起初也让古鄯善百姓产生了一些矛盾思想,发生过无数次民间离乱,就此留下了一个小尾巴——在统治阶级内,是母系氏族统治,在普罗百姓之间,仍旧是父权当家。

这种统治阶级和民众阶级完全割裂的情况,是鄯善国数次百姓离乱的根源,好在绿洲即将枯竭,他们需要另寻生地,这种矛盾就被鄯善王族和嫫母王族联合压下。

鉴于鱼佩有着很强大的力量,所有人都要为生存让位,国王之位也就从由男性继承确定为女性来继承,鄯善王族为维护国内稳定,只能尽可能消弭统治权力的变动,开始将女王治世的权力神化,玉佩的神力,也永远保证了王位被掌握在国王手中。

从其他人的资料也可以看出,女性继承人的制度自从东晋南北朝时代开始,存续了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鄯善古国也产生了将近二十五位鄯善女王,正是这些鄯善女王的统治,才让古鄯善国续命近三百年,否则,怕是古鄯善国早就随着风沙侵袭,消失在沙漠中。

三百年时间,足以让女王执政稳定下来,在神化女王的思想下,鄯善女王彻底成为绿洲沙漠的守护神,也是具有天神血统的鄯善国世俗统治者,同时,在大多数歌功颂德的经文、图画、案牍中,她还是一位得天眷顾,能与天地通灵的神女。

若要再算后来的信息,就是他们已经见过的《沙海王城叙功壁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