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深度迷案 > 第75章案中案(41)

深度迷案 第75章案中案(41)

作者:春天的熊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4: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救我有屁用……救小罗……」张余粮咳了几口鲜血,口齿不清地说道。

「都得救,都得救,一个都不能落下……」王文辉却像魔怔了一般,单膝跪地,躬着身体,一只手拽着张余粮的衣襟,用力将他往肩上一甩,一只手又去搀扶罗弘材。

王文辉身材矮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成功扛起一个、扶起一个,没走几步却又双脚一软,三个人又倒在地上。

这时,敌人的呐喊声和枪声已越来越近,他们发起了冲锋。

张余粮从地上摸起一把制式步枪,熟练地上膛之后,将枪口对准王文辉:「带上小罗……走!」

王文辉却不管不顾,仍朝着张余粮爬过去:「都能活,都能活……」

张余粮见这样吓不住王文辉,便将枪口顶在自己下巴上:「兄弟……我不行了,再折腾下去,三个都活不成。」

王文辉愣神的片刻,张余粮又说:「我闺女……给你做儿媳妇。」

最后,张余粮骂道:「去他娘的越南猴子,老子死也不做俘虏!」

然后,在王文辉眼巴巴的注视中,张余粮扣动了扳机。

王文辉嚎着爬过去,跪在张余粮的尸体旁,又嚎叫了几声,像是一匹受伤的狼。

很快,王文辉强打精神,背起罗弘材就跑。

没跑多远,浓密的足有一人高的草丛中,突然迎面窜出来3名敌军。

罗弘材趴在背上,慌忙中将枪支从王文辉的耳边伸了出去,扣动扳机,干掉一个。但枪械击发的声音震得王文辉头眼昏花,脚下一个趔趄,又摔倒在地上。

王文辉还没来得及挣扎,额头上就挨了敌人狠狠的一枪托。

即将失去意识之前,王文辉看到小罗趴在自己身上,替他挡了一刺刀,紧接着,耳畔也传来自己人的喊杀声。

至少,不会做俘虏了吧……

王文辉闪过最后一个念头,然后昏迷过去。

王文辉如愿以偿,醒来的时候发现身在己方的野战医院,但死去的张余粮和没有救回来的罗弘材,却又让他重新陷入沉默。

战友们告诉他,当时情况混乱,救他们的人员力量不足,罗弘材腿上挨了一枪,背上被刺了两刀,着急忙慌的探了鼻息,发现并没有呼吸,所以只背了他回来。

但在事后清扫战场,却并没有发现罗弘材的尸体。罗弘材有可能当时没死,甚至有可能被敌人救走了,被动地做了俘虏。

摸鼻息探呼吸的方法不一定能确认死亡。王文辉对此心知肚明。

王文辉康复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不但要求重新上战场,并且还打报告要求调整岗位,从卫生员换成战斗员。

上级对他在思想上的转变,以及内心的想法一清二楚,并且王文辉所在的部队这时已经回了国内。所以,对于王文辉的要求,上级的回应只有四个字:不予批准。

上级以为,只要不让王文辉回到战场,对于他这样的人就是一种保护,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可他们疏忽了一件事:王文辉是卫生员,有机会接触到俘虏中的伤兵。

虐杀俘虏历来就是我军禁忌,更何况是在国内。

在一次严重地挑战了部队的底线后,即使上级领导理解他,想保护他,最终的结果却仍是不得不勒令其复员。

复员和转业是有区别的。

转业是指军队的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兵退出现役转到地方,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复员是指军队的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兵退出现役以后,回参军地区或者服役所在地安置,国家不包分配工作。

同时,王文辉虽然只是志愿兵,但他上过战场,在当时的大环

境下,只要安分守己,被提干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但王文辉压根儿就不在乎这些。

王文辉复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张余粮的老家沂蒙山区。

去了一趟那里之后,王文辉就决定以后自家的儿子必须娶张余粮的闺女作媳妇。因为,那个地方实在太穷了。

当然,在王文辉看来,完成这桩婚事的唯一前提就是只要张余粮的配偶和闺女都愿意,至于以后的王乾山会不会愿意,似乎并不在他的考虑范畴。

作为烈士家属,张余粮的配偶何春花可以由国家安排工作,可那个山旮沓里面,除了山还是山,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和岗位。

并且,何春花连写自己的名字都困难,当地政府在落实这一政策上,绞尽脑汁之后也只能安排她去县政府机关大院打扫卫生。

可张余粮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窝在山旮沓里头,距离县政府机关大院还得步行二三十公里的山路,这让何春花上下班、照顾家庭都极为不便。

所以,何春花不但选择不去政府机关大院工作,就连国家发的抚恤金也拒绝申领,还说他家男人死在战场上,可不是为了让他们一家人做国家的寄生虫。然后继续守在山旮沓里面,选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自食其力。

作为张余粮的子女,张继文也可以享受就学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可他们家住的那地方,方圆十几公里就没有一所正儿八经的学校。

县政府说可以安排张继文在县城读书,可问题在于,张继文当时只有六七岁,完全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这一政策至少在张继文读小学的时候没法落实。

张继文到了读初中的年龄时,又不愿意继续上学了。

落后的教学设施和不稳定的教师队伍让张继文的学习成绩惨不忍睹,和县里的孩子压根儿就没法比。

小升初后,当地政府安排张继文在县里的中学读书。但张继文上了几天课后,觉得自己就像在听天书,接着又想起马上就要到农忙了,秋收时候的母亲应该非常需要帮忙。

然后,她和学校说了一声,即便学校不同意,她也充耳不闻,大摇大摆地走出学校回了家,准备在家帮母亲做农活。

学校的老师最初还去过她家家访,但在母亲的责骂和老师的规劝中,张继文仍然无动于衷,她始终认为与其在学校的课堂上打瞌睡,还不如在家多帮母亲干点活。

何春花和老师都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就这样,小学毕业的张继文一直在沂蒙山区务农。

在张继文21岁的时候,王文辉带着18岁的王乾山来到沂蒙山区探望病重的何春花。家庭的重担和长期的劳累,终于压垮了这个倔强女人的身体,在让自己的公公婆婆安享晚年后,她自己也倒下了。

这是张继文第一次见到王乾山。

王文辉每年过年都会千里迢迢赶过来给张余粮的父母拜年,但都是单独前来。

王文辉第一次到达沂蒙山区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贫穷落后让他感到十分震惊,但也坚定了他当时留下来替张余粮为其父母尽孝的打算。

张余粮的父母拒绝了王文辉的好意,劝他回去,但王文辉不听。何春花只用了一句话就让王文辉立即收拾行李滚蛋了,并且在往后每年过来时都不敢在她家里长住。

何春花说,寡妇门前是非多,瓜田李下很可怕,您要真想帮张余粮的忙,就不要让我一家人出门被人戳脊梁骨。

这句话让王文辉打消了最初的打算。

张余粮的父母过世后,王文辉仍会每年过来,替他父母扫墓。

因此,张继文对于王文辉自然不陌生。

这次在何春花病重的时候,王文辉带着王乾山过来,其意义自然不同。

病床上的何春花对眉清目秀的王乾山似乎谈不上满意,也谈不上不满意,只授意王文辉父子先出去,将张继文单独留了下来。

张继文面对母亲询问的目光,羞答答地只说了一句:「我听妈妈安排……」

闺女的心意,何春花心知肚明。

王乾山虽然是个瘸子,但有一身书卷气,看起来温文尔雅,谈吐不俗,这让从小到大一看到书本就犯困的张继文倾慕不已。

于是,这一对母女对于张余粮的遗书遗言,也就并无异议。

我们再来关注王文辉父子。

光从王文辉的秉性来看,复员之后,他毫无疑问就成了家里的「独裁者」。大事小事,孩子读书、结婚的事,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在王文辉看来,何春花和张继文既然没有提出异议,那么王乾山娶张继文也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但张继文在和王文辉的沟通过程中,怯生生地说过一句:「乾山一看就是个读书人,我怕我配不上他。」

王文辉自然拍着胸脯安慰她,说这都是小问题,你也不要认为他读书有多厉害,他今年考大学就没考上。

这让张继文似乎安心了不少。

张继文的无心之言却提醒了王文辉。

即将结成一对新人的二人之间,似乎存在差异:张继文只是小学毕业,王乾山在这一年高考毕业又即将上大学。虽然,学历文凭并不能代表什么,也决定不了一个人的素养和前程,但却着实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