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深度迷案 > 第116章千丝万缕(17)

深度迷案 第116章千丝万缕(17)

作者:春天的熊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4: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然,在没有见到尸体的前提下,即便是猪脑子也不会在事故中认定某人死亡。

死者会不会是李海东?车祸发生在永城,李海东之前在永城开养猪场……

并且,李海军和李海东本就是孪生兄弟,李海军如果利用李海东实施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的「假死」办法,会具备天然优势——他们至少在相貌上一模一样。

同时,他们是孪生兄弟的这一信息,是堰城警方通过多方调查后才得以获取、确认。也就是说,处理这起「车祸」事故的交警,当时极可能不知道摆在他们眼前的「李海军」,居然还有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

交警在对「车祸」事故中已死亡的人进行身份确认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普遍不会采取DNA验证的方式,大都通过事故人留下的身份信息进行确认。

这些,都为李海军利用李海东调包,为他自己制造「假死」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果死的的确是李海东,那么李海军的这一「假死」办法,到底是有意谋划,还是临时起意?比如,李海东确实出了意外性车祸,而他又恰逢其会,然后想到了这一调包换身份的计划?

没有更多的线索信息,对于李海军的调包分析也只能到此为止。

李竹道正在神游物外之际,会议却被宣布结束。

对于闻忠涉嫌杀害、分尸至少11名受害人的调查是否继续,何友志在会议结束前并没有明确表态。他只说了「支队领导班子会给死者、失踪者,以及所有付出辛勤工作的办案人员一个交代」这么一句官方式的话。

在大家起身往外走的时候,何友志又说,散会后请堰城的李竹道同志去他的办公室一趟。

「我和你们老马是同学,他对你的办案能力持肯定态度。我和他认识很多年,很少听他这么大费唇舌地夸奖一个人。你能将‘白土文案嫌疑人和李海军联系起来,并证明他们就是同一人,这说明老马没有吹牛。」

何友志对李竹道并未有过多寒暄,以直白而又委婉的方式对他表示肯定后,就直奔主题:

「就目前掌握的线索,说说你对整个案子的看法,从闻忠到屈露露、李海军,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李竹道也不客套,低头沉思片刻后,便开始发表他的个人看法。

「根据线索来看,闻忠从小遭受严重家暴,并且被母亲抛弃,这很可能让他形成了‘反社会型人格。」

「但他仅是‘反社会型人格,却不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因为他不但没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当中的行为障碍,甚至比普通人还要更能适应社会,或者说,他比普通人更加洞悉人的心理和社会规则,并能加以利用。」

「从他煽动同学联名写举报信,将班主任老师换下来,还有员工回忆说他曾和许多女性在电话里头聊得很投机,这些都能说明这一点。」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其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也就是李竹道所说的「行为障碍」等。当然,这些也都均属相对。

高度攻击性,决定了这类人对于社会、他人的危害性极大。

缺乏羞惭感,意思就是这类人没什么法纪、道德观念,简单说,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干不出来的。

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就是说这些人的行为动机比较模糊,或者说他们的犯罪动机往往都不明确,没有目的性,可能是一时兴起,可能是看谁不顺眼,也

可能是想干就干,甚至就觉得是好玩。简单说,他们一旦杀人放火,很多时候都不需要理由。这一点让他们看起来像精神病人,实际上却又不是。

社会适应不良,顾名思义,就是这类人的言行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或者说,他们通常在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异常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他们与他人难以相处,进而不能适应社会。

李竹道的意思,就是闻忠完全没有「与他人难以相处,不能适应社会」这方面的问题。故此,他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中的「障碍」两字去掉,而特意为闻忠杜撰出「反社会型人格」这一专用名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大都和父母养育方式、家庭微环境存在莫大关系。

「闻忠的‘反社会型人格,在他十几岁、还未成年时,极可能就有过一次‘发作。」

「什么意思?」何友志蹙着眉头问道。

「黎玉真的死,相当蹊跷,我认为极可能就是闻忠和史际二人联合起来人为制造的结果。」

何友志看着李竹道,显然在认真细听。

「我在想,黎玉真当时回到‘地雷村,不管她的真实目的到底是来找闻达还是史际,但她最终将史际带走在回去的路上,闻忠出门送他们二人,这是事实。」

「黎玉真和史际这对母子多年没有相见,况且他们当时走的是羊肠小道,可谓崎岖险峻,所以在走路时,黎玉真会不会牵着史际的手?这一点虽然不能确定,但我认为这一可能性较大。」

「即便这对母子没有牵着手走路,但黎玉真和两个孩子之间至少也应该是一前一后,彼此之间的距离不会相隔太远。」

「当时的一颗普通反步兵地雷,其有效杀伤半径至少在十米以上,如果是反坦克地雷,其杀伤半径只会更大。」

「根据很多村民所述,当时闻忠主动带他们走近路。这样一来,闻忠就应该走在前头,黎玉真跟在其后,史际有可能和闻忠走在一起,也有可能和黎玉真一起。」

「但不管史际和谁走在一起,黎玉真和两个孩子之间的距离都不应该会在十米以上。」

「当然,或许两个孩子走在前头追逐打闹,这样一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拉开了和黎玉真之间的距离。问题在于,地雷所处的位置,是一处悬崖上,谁会在悬崖边上追逐打闹呢?况且,当时闻忠和史际的年龄也不算小,一个14岁,一个12岁,完全有了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就算他们到了这个年龄,仍然缺乏这种意识,但跟在后头的黎玉真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悬崖边上作死,而不出言制止?」

「所以,出现这一局面的可能性不大。」

「可最后的结果呢?黎玉真被地雷炸飞,坠入悬崖,闻忠和史际却毫发无损,安然无恙。要出现这一局面,可以想象,他们三人在走路的过程中,就应该是闻忠在前,黎玉真跟在其后,史际和闻忠一起、或者跟在黎玉真之后,并且黎玉真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至少相隔十米以上。」

「同时,走在前面的闻忠、或闻忠和史际‘十分幸运地没有踩中地雷,居中或跟在闻忠、史际身后的黎玉真却‘十分不幸地踩上地雷了。」

「要完成这么多的巧合……太难了,并且黎玉真和两个孩子之间的距离要相隔十米以上,这一巧合有点儿不大符合逻辑。」

「相对于巧合,我认为闻忠和史际知道地雷的位置,或者说地雷就是他们埋下去的,这种可能性要更大。」

「在这样的假定条件下,闻忠和史际有意保持和黎玉真之间的距离,并且引

导黎玉真往地雷的位置上走,他们自己却刻意避开地雷,最终出现黎玉真被炸飞,闻忠和史际却安然无恙的结局,也就理所应当。」ap.

「在‘地雷村生活的村民,很多人都会自行排雷、拆解地雷,当年甚至还自发组建了‘拆弹部队,闻忠的父亲闻达就曾是其中一员。」

「闻忠和史际生活在‘地雷村,不管是从村民的口里,还是从闻达身上,耳濡目染之下,完全存在学会排雷和拆解地雷,甚至安装地雷的条件。」

「他们在村口盘龙山上放羊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发现了地雷,最终却没有告诉大人,甚至私自排雷,最后又将地雷埋回去,或者随机埋在一个他们想埋的位置上?比如,埋在盘龙山悬崖边上的羊肠小道上?」

「在黎玉真踩响这颗地雷以前,盘龙山上同样被踩响过一颗地雷,不同的是,当时踩响这颗地雷的是闻忠和史际放养的羊群中的一只。」

「这只羊踩中地雷,到底是误打误撞,还是受到了闻忠和史际的有意驱赶?他们是不是在这时就已经学会了排雷和安装地雷,然后将一只羊往他们发现,或者是被他们重新埋下的一颗地雷上赶,目的就是为了测试他们发现的是不是地雷,或者测试他们埋下的地雷是不是还能被踩响?」

学会排雷之前,必然得学会发现地雷,或者说学会怎样通过蛛丝马迹去辨别地下埋有地雷。李竹道所说的意思当中,是指闻忠和史际在放羊时,有可能发现了地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