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东北诡闻实录 > 第六十一章除夕民俗(一)

东北诡闻实录 第六十一章除夕民俗(一)

作者:大长生天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2: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游子明摇了摇头“目前也就只能这样了。据我所知心魔是很狡猾的,如果他一次没有抢到身体的掌控权,那么他就会蛰伏起来一段时间。至少这段时间你是安全的。”

虽然游子明话是这么说的,但张乔年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一旦被心魔掌控了身体,那他还会不会存在,或者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就不一定了。

“别想这么多了,明天就是小年了,过年的时候别愁眉苦脸的,不吉利。”

张乔年听他这么一说,“噗呲”一声笑了出来。

“你一个阴阳先生还信这个?”

游子明一脸认真的说道“这虽然是民间的风俗,但老祖宗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还真别不信。我之前就经历过这种事。”

听他这么说张乔年也来了兴趣。

“来来来,展开讲讲。”

“这件事还是发生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没上山学道呢,这家人是我邻居。我记得很清楚他家那个媳妇叫董丹,长得大个,小圆脸,还有一颗小虎牙,一笑那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那叫一个好看。尤其是身前那两个大灯,一走道都来回颤悠~”

游子明说的时候那眼睛好像都看到这个小媳妇了,而且手还一抓一抓的,好像他已经把那两个大灯抓到手里了似的。

“等会,你就说故事就行,不用把细节刻画的这么清晰。”

游子明似乎对于张乔年这种扫兴的行为有些不满。

“你懂啥,这不是为了让你更清楚的知道她多好看吗?你到底还听不听了?”

张乔年无奈道“好好好,我的错,您继续讲。”

事情发生在四十多年前,那时候游子明家的条件还挺好,所以也养成了游子明成天游手好闲的性格。

他父母对他这种性格也是没有办法,毕竟都已经这样了,好在家里条件不错,大不了以后多花点钱给他找个媳妇,就当是给老游家留了个传宗接代的种吧。

而游子明的邻居家却情况恰恰相反。

邻居姓赵,在村里算是个大姓了,但这个大姓也只是说这个村子里姓赵的人比较多而已。

邻居家一个孤寡老太太,带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儿子。

老太太脾气很不好,谁要是惹到她,他能追着你骂你二里地,骂的那叫一个难听。

这也使得村里没人敢招惹她,或者说不愿意和这种泼老太太有瓜葛。

但是老太太的儿子赵天鹏和她却不一样,他和他母亲性格截然相反。

待人彬彬有礼,甚至老太太和人争吵的时候赵天鹏也会出面道歉。

看在赵天鹏的面子上,倒也有人帮他说亲,董丹和他就是别人帮他介绍的。

俩人虽然不能说是一见钟情,但也算相互看对眼了。

那时候的人只要相亲成功就开始准备订婚事宜了,订婚半年也就可以结婚了。

两口子结婚之后感情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老太太。这老太太可以说除了对自己儿子好点外,对所有人都一样。

不管董丹对她多好,她都不满意,总挑唆儿子和她干仗。

但赵天鹏却很会调节婆媳关系,虽然不能让老太太改变对董丹的态度,但看在自己丈夫这么为难的面子上,董丹也不和老太太计较。

时间来到了两人结婚的第一年,在东北过年的时候其实讲究还是很多的。

就比如说进了腊月不能生气,有再大的事都要等年后再说。

还有说话的时候不能说什么死,衰,丧,难之类不吉利的字眼。

但老太太平时说话都习惯了,加上平时也没人敢说她,所以她也不管什么吉利不吉利的,反正就是想说啥说啥。

至于骂人生气那是常有的事。

谁要是不给她好脸,老太太就是一句“你瞅你一天吊着个脸就跟丧门星,横死鬼似的。”

如果赵天鹏劝她还好一点,可要是董丹劝她,他也不顾及自己婆婆的身份,直接就是一句“我儿子娶你真是家门不幸,他爹啊,赶紧来把我接走吧。我真是太难了,儿媳妇现在连我都骂。我活着真是没意思啊。”

那真是连哭带嚎声泪俱下。

平时怎么说都行,可是一旦进了腊月,所有冤亲债主都会找上来。你可能是顺嘴说一句,但是听在冤亲债主耳朵里那可就是许愿了。

你说活着没意思,还想让老伴把你接走,那老伴可能就会想办法帮你完成心愿。

老太太这话是大年三十中午说的,晚上还真就差点让她老伴接走。

看到这里的南方读者可能不知道,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南北方差异更大。

南方有许多地区都是过年那天好酒好菜的做一桌,然后晚上吃,这叫年夜饭。吃完年夜饭这年就算过完了,甚至很少有守岁的习俗。

但是北方的好酒好菜基本都是下午一两点钟吃,吃完休息一会就准备包饺子。

过去因为家家户户晚上还要烧火取暖,包完饺子后还要趁着太阳没落山之前,把晚上要烧的煤提前放到屋里,因为煤和霉同音,东北往屋里拿东西又叫倒腾东西。这倒腾煤说的快点和倒霉听上去差不多,所以为了避开这个不吉利的词,一般都会提前把煤收进屋里。

虽然煤不能说,但是木柴在东北人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因为柴和财在平翘舌不分的东北人嘴里是没区别的,过去一般都会提前准备好一捆柴火,等晚上的时候在院子里拢一堆火,一个是寓意火烧旺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烧火又叫炼柴,和敛财同音。

其实这就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但却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等到晚上十一点多开始准备煮饺子,零点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放上一挂鞭炮就开饭了。

有的人家还会再饺子里放上两个硬币,谁要是吃到包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明年会很幸运。

父母一般会把包有硬币的饺子放到孩子面前的盘子里,这也是父母对孩子一种爱的表现。

虽然说道很多,但却代表着人们对第二年生活的美好愿望。

可是赵天鹏家有没有这么温馨了,有他妈在,谁都别想消停。

大过年的总想搞点事,这天老太太从早到晚一直在发脾气,甚至没人惹她她也要莫名的发火。

下午的时候董丹见老太太心情不好,所以包饺子的时候也就没叫她。

等到晚上的时候,董丹早早的就把院子里的木材架好,升起来了火。

原本火烧的很旺,董丹看着烧的通红的火苗本来还挺高兴的。

结果老太太看到院子里的燃起的柴火骂道“你当我死了吗?你刚进门子就敢不经过我同意就点火?你爹妈就是这么教你的?”

老太太刚骂完,火苗眼瞅着就弱了下来,但谁也没有注意到。

董丹无缘无故被骂了,心里也是憋了一股火。但也没表现出来,最后还是赵天鹏听见声音出来打圆场,这事才过去的。

晚上的时候董丹因为生气,就想着老太太不是说什么事都要经过她同意吗?那煮饺子的活自己还不干了呢。你不煮我就不动弹,省得挨骂。

眼看着时间就来到了十一点半。

老太太见董丹一直没动静,骂骂咧咧的就准备下地煮饺子了。

“这什么人家教出来的姑娘,十一点半了也不知道煮饺子,也不知道爹妈咋教育的,啥事还用我这个当老婆婆的说?就不知道自己动手?啥都吃现成的~”

老太太边干活边骂,反正就是怎么都不对。

水烧开后老太太把饺子倒进锅里就把锅盖盖上了。

煮饺子有个说法,叫开盖煮皮,扣盖煮馅。尤其是东北天冷,饺子放到外边一下午已经冻实了,一直开盖煮就算是皮煮化了,馅也不一定能熟。扣盖煮个三五分钟馅基本就熟的差不多了。

然而就在老太太掀开锅盖的一刹那“妈呀!”

老太太发出了一声极为惊恐地叫声。

赵天鹏和董丹两口子闻声赶了过来。

老太太颤抖的指着锅里含糊不清的说道“人脑袋,全是人脑袋。”

二人闻声看去,锅里密密麻麻的漂浮着**个人脑袋随着翻开的水花上下浮沉着。

这种场景惊得赵天鹏这个大老爷们都差点坐到地上。

还是董丹强压心中的恐惧,哆嗦着走到灶台前,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

老太太这时也没有往日的威风,颤抖着问道“这下咋整,哪来的人脑袋啊?要不报警吧。”

“是啊,这人~”

赵天鹏话还没说完,就被董丹捂住了嘴。

“哪有那些玩意,这锅里不都是元宝吗?妈,你肯定是看错了。”

过年的时候为了图吉利,也有很多地方管饺子叫元宝的。

“我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能看错,这锅里确实都是人~”

赵天鹏在董丹的试一下也赶紧捂住老太太的嘴。

董丹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这个锅里确实都是元宝。咱们别在这看着了,都进屋吧,在煮一会元宝就出锅了。”

说着就把赵天鹏娘俩推到了屋里了,并且董丹还特意和赵天鹏小声嘱咐道“进屋之后别让妈再说话了,明天我再和你解释。”

赵天鹏虽然心里也很纳闷,但董丹之前已经嘱咐过了,他也不敢再问了。

就连老太太想说话,也被赵天鹏拦住了。

大约过了能有五分钟左右。董丹闭着眼睛打开了锅盖。

缓缓睁开眼睛,看到锅里已经煮熟的饺子,兴奋的喊了起来“天鹏,妈,准备吃饺子了。”

听见她的声音,赵天鹏和老太太也跑了出来,看到锅里的饺子后,都兴高采烈的准备吃饭了。

可饺子还没吃完,老太太突然“哽”了一声,仰面朝天的躺倒了下去。

赵天鹏夫妇见状,连忙上前查看,但任他们怎么叫,老太太就是牙关紧闭,没有一点动静。

董丹托着老太太的脑袋,让赵天鹏去找大夫。

当时每个村里都有那种赤脚大夫,也就是没有医师证,但却能给人看病的大夫。

不一会赵天鹏就把大夫叫来了,大夫上下检查了一圈,没发现任何毛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