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东北:老仙驾到 > 202、防备意外

东北:老仙驾到 202、防备意外

作者:再见神乐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白老太太如此讲述登时让李军从头皮麻到了脚底,他好像真看到了那具干瘪的尸体,凄惨的模样令他胃里翻江倒海,控制不住的恶心。

他干哕了一会儿,问道:“这女的是咋地了,为啥会变成这样?”

白老太太道:“俺也不清楚啊,干一不干二,这事俺觉得蹊跷但俺也没办法去查啊。”

“那白奶奶,您是让我查这件事?”

白老太太略微思忖一会儿,往堂口插上了三根香,请了仙家问事,随后便道:“也指不定非得查,看缘分吧。”

本着人的事得人办的原则,得有缘主求上门出马仙才能办理业务。

因为这样的事因果清楚、来龙去脉也准确,仙家不担因果或者容易消解,方便他们积累功德。

就算出马仙在日常生活中看出某些东西犯邪乎也不能直接上手去整,因为这样算是主动担了因果,且这因果不易消解,更不利于仙家修行。

所以白老太太才特意请香问了仙家,征求他们的意思。

很明显,仙家有仙家的考量与顾虑,并不想主动沾染这件事。

这规矩看起来挺不近人情的,实际上都是些无奈之举。

其实这就跟社会上的道理差不太多。

出马仙就好比一个慈悲为怀的财主,得有困难的人主动求他帮忙他才能施以援手,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将钱用在刀刃上。

倘若他看一个人生活拮据,随随便便就甩一沓钱,浪费钱不说,还特别不尊重人。

《论语》说的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有些人就是安贫乐道怡然自得,压根不需要帮助,你瞧他可怜好心好意的给他东西,他反而还能跟你急眼,到时候再被他反咬你一口得不偿失。

而有些富得流油的,天生就是一副穷样,指不定比财主还有钱,这时候财主屁颠屁颠的跑过去给他给他一沓钱,他能不能笑死?

说到这,道理就很浅显了,仙家每一个不近人情的规矩背后都是曾经血与泪换来的教训。

至于白老太太让小哥俩帮忙,则是想着有备而无患,免得真需要出马仙的时候麻爪。

说完这些时间便也不早了,小哥俩又跟白老太太说几句闲话便要告辞。

临走的时候白老太太让李军别把这事放在心上,也别打香问仙家,该办的时候再办,一切都看明天。

路上李军脑袋里一直琢磨着杨二丫的事,可怎么也想不出个头绪,于是便向刘洋问道:“兄弟,你说这女的死的这么蹊跷,是不是用了啥采阳补阴的术法,最后被反噬了?”

刘洋本来挺困的,听了这话立马精神了,尤其那‘采阳补阴’四个字一出口,直接让他捂着肚子笑,“唉呀妈呀,铁汁啊,喃这景整的,咋让人瞅不明白呢,啥‘采阳补阴’?还反噬?小说看多了?”

李军瞪了他一眼,威胁道:“信不信我请仙家上身干死你。”

刘洋装出一副害怕的模样,笑嘻嘻道:“大哥,小弟服了,服了!”随后便解释起其中的缘由。

原来,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之下,只有‘采阴补阳’一说,而那‘采阳补阴’只是理论中的说法。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

跟固有认为的‘一夫多妻’制不同,古代采用的乃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但妾却可以有很多。

而纳妾条件非常之苛刻,首先便要得到正妻的首肯,其次要在四十岁以上没有子嗣,其三还要能负担得起纳妾的费用,故而综合下来这术法也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使用。

做法挺简单的,每日找来十几个少女轮番**,待到女子大汗淋漓而男子呼之欲出之时停止便可。

在男子精肾之气不露的情况下吸收少女阴气,辅以滋补之物就可以补足阳气。

当然这术法有点超纲,不太好写,本仙姑也不能跟你们交代的太过于详细,要我写详细了这书指定得封。

若是真要探究‘采阳补阴’这术法也不是没有,古代吕雉、武曌等又不是没养过面首,肯定琢磨过。

只是这法子八成流传不下来,毕竟女子清白大过天,谁敢传这玩意。

李军听得满脸通红,刘洋也不愧看那么多岛国动作连续剧,连这知识都有涉猎。

这不禁让他赞叹道:“高!实在是高!”

他又琢磨琢磨,问道:“既然不是‘采阳补阴’,那可不可能被某些邪祟给盯上了?”

刘洋两手一摊,回道:“你一个出马立堂的还用问我?冤亲债主讨报又不是随便讨的,虽然这邪乎事都跟杨二丫有关,但跟她找的那些老光棍子可没关系。邪祟祸害杨二丫,也不至于把那些跟他有关系的男人都给害了吧。”

想来也是,要不是冤亲债主讨报而是乱了心智的邪祟,那死的人可就多了。

想了半天李军还是一无所获,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家,他心中有股难以压抑的不安,好像一定会发生什么大事似的,想着想着一股困意来袭,两眼一闭,再睁眼时便到了天亮。

第二天一早,小哥俩如约来到村西头,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从一群人中挤了过去。

咱们这的丧葬流程跟旧时候的差别不大,也就是停灵、戴孝、入殓、出殡、下葬、圆坟、头七、百日、周年等。

但那时候城市和农村略有不同,城市提倡火葬,停灵三天便拉去火葬场火化。

而农村这面管的不严,还讲究入土为安,故而仍旧按照旧时流程走。

俩人刚挤进院便瞅见那简易的灵棚,棚内设有灯光,上方高挂横额,写着‘音容宛在’四个大字,下方则是死者遗像外加一个大大的‘奠’字。

遗像两侧挂有挽联,上联是:化金身奔佛国佛光普照,下联是:脱凡胎离凡尘魂归西方。

跟别处略有不同,由于佛教流传深远,村子里的人都希望在死后魂归极乐世,故而这挽联带着许多佛门气息。

遗像前放着一张供桌,两端各放一根白色蜡烛,蜡烛长明要求在停灵的三天里一直亮着。

而供桌正中则放香炉和祭品,来往吊唁的人要一直往里续香,也是不能断。

这些都挺正常,让李军奇怪的是,灵棚的旁边竟然放了一张台子,上面还摆着桌椅乐器音响等物件,属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刘洋说这是农村葬礼的特色,以前是为了安慰家属减轻他们的哀痛,现在已经成了面子工程,挺多人还在暗中互相攀比。

反正在村里面,每家每户死人都找丧葬乐队过来整一整嗨一嗨,越嗨越有面子。

这可让李军大开眼界,不知说什么好。

再向里瞧就是屋里了,客厅正中放了一张薄皮棺材,头冲南摆放。

那棺材的材质特别简陋,一瞅就是临时拼凑出来的劣质货色,想来杨二丫奔波十余年,最后竟连一点棺材本也没留下,不禁令人黯然。

白老太太穿了一身黑,此刻神情肃穆的站在棺材前,安慰着杨二丫的老父亲。

老人家看看天,掐指算了算凶吉又对了对时辰,带着众人来到离家不远的土地庙处,朗声念叨着“土地老爷本姓韩,不住东北住西南,如今了却生前愿,从今以后永无灾。”

她一边念叨一边烧了一道路引,随后将火一引,便烧了纸钱、童男女、牛马等物。

李军瞅着这熊熊大火,烤的人脸颊发烫,忽而他好似看到了什么,在那火焰之中似乎有一道倩影,正在那鬼气森森的笑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