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凶宅诡闻录 > 十六章投其所好的背后

凶宅诡闻录 十六章投其所好的背后

作者:华夫子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50: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接通李湘怡电话,孙道良可能有些自恋,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好像李湘怡就在他身边似的,心里像吃了蜜的一样甜滋滋的。

他微笑着像捡到什么宝贝似的,裂开嘴,不停地微笑着。在他心里或许有这么一种自信,像李俊芳和梓桐尹夫妻俩组成的家庭,凭他孙道良的智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在智力方面拿下他或者说忽悠他们俩,那倒是不费吹灰之力。

至于李湘怡嘛......

那叫个刚走出学校门,孙道良少许给点小恩小惠必定将其搞定。至少,孙道良主动接触李湘怡的爸爸妈妈初心和动机,绝对不是为了向他们俩学习养螃蟹技术而来。而是打着像他们俩淘金来作的幌子,接下来,自己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经常光顾他们家。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说孙道良已经得逞了一半。

至少,李湘怡的爸爸妈妈已经被孙道良打的感情牌卷入其中。

向孙道良无私地提供养殖螃蟹技术,老夫妻俩已经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当然,李俊芳和梓桐尹直到这一会,还没有观察到孙道良对他们家姑娘李湘怡不怀好意。起码,在孙道良去深圳打工之前,他们俩是没有发现。关键是,他们俩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在老夫妻俩看来,孙道良比起自己家的小姑娘在年龄上就大了十多岁。

按理说,年龄大到十岁以上的,在生活或者说在世界观方面,或者说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方面有代沟了。他们俩看得惯孙道良,主要是认为孙道良在二军大当过兵的经历,令李俊芳和梓桐尹夫妻俩羡慕不已。

或许,现在的孙道良身上,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只有在二军大工作过的最后一道光环!

要不然,无亲无故的,李俊芳和梓桐尹一家人凭什么为他一个外人担心?

分明是对自己上心了,或许,是看在自己经常买东西去他们家,然后,再坐下来蹭吃蹭喝。人嘛,都爱贪点小便宜。无论你走亲访友,手里带点东西不至于主人不开心。俗话说皇帝还不打送礼人,何况,我们都是凡夫俗子。

话又说回来,李俊芳和梓桐尹他们家也不缺孙道良买的那些三瓜两枣。

在外来户来马家荡承包地的户主中,李俊芳和梓桐尹的鱼塘蟹池规模,在当地谁也竞争不了。一是占地面积最大最多;二是养殖技术最全面,全年收入最高,且稳步一年一年增长,三是对马家荡地区贡献值无人能及。

所以说,将李俊芳、梓桐尹夫妻俩对孙道良的格外关心,于沾小便宜联系一起,依我看理由并不怎么充足。因为,就目前孙道良那点从二军大算回来的工资,真的不够李俊芳忽然梓桐尹两口子一季的收成。

可以说孙道良那一丁点收益衬不起人家李俊芳和梓桐尹眼睛皮。

也有一种可能,李俊芳和梓桐尹是看在孙道良是自己的邻居情分上,老两口仅仅是友善问候,并没有其它非分之想。

是人,大家都差不多,排外心理每个人都有。对待身边的熟人,看习惯的人,肯定优先进入我们的视野,无论在任何一个角度,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亲人、亲戚、朋友,最后才轮到看上眼的陌生人。

我们所有人的选择几乎都是一样的模式,论人性,不可能一个人无缘无故地对一个陌生人比自己亲人还要好。除非,在这个人身上,有她在亲戚朋友或者身边人身上无法得到的东西,才能是这个人临时改变主意。

有好事,和自己的身边亲人分享,首当其冲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正常人选择的范围之内。

其他人次后,以此类推。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只遇到好事才能分享。

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坏事,祸事有些时候冷不丁找到我们,无助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人自然也是自己身边的亲人。以后,次之。可能,是因为我们对陌生人的敬畏,都是来自自己内心里的那种对陌生人的想法,灌输于我们每个人的思维中。

你看,孙道良面前就是这样的想法,他逆向思维:如果李湘怡对他没有意思,凭什么要打电话给自己。特别是李湘怡对他的解释是:不是自己心里想法要给他打电话,而是她爸爸妈妈的意思。或许,李湘怡并没有撒谎,她的确按照爸爸妈妈的意思去做了。

至少,李湘怡刻意的解释说明在掩饰自己内心里想法。

想多了,李湘怡对男女关系这方面还没有考虑过。

至少,她认识孙道良仅仅是因为自己和爸爸妈妈在鱼塘蟹池没人玩。虽然孙道良比她大个十多岁,但比起那些来他们家卖鱼的鱼贩子、蟹贩子要年轻好多。再说了,那些人嘴里叼着香烟,一笑露出大龇牙,即刻从嘴里喷出满嘴烟叶的味道,熏得人作呕。

满口大黄牙,口吐芬芳。

端起酒杯,满嘴胡说八道。李湘怡每每见得这些人被爸爸妈妈带回家,气得一个人将自己关在房间不出来。李湘怡对拉货车的司机和鱼贩子的讨厌程度,令爸爸妈妈曾经为此苦闷过。你说将这些人带回家喝酒吃饭,的确有些不妥。因为这些人没喝之前,还算是有礼有节。

三杯酒下肚,甚至当着李俊芳的面,对梓桐尹连拉带扯。

尽管梓桐尹巧妙地化解,给李俊芳和李湘怡心里蒙上的阴影,始终都在。所以,老两口决定给鱼贩子提供饭菜时,只能在他们家的鱼塘或者蟹池地头。绝不可以将这伙人带回家,免得自己女儿极力反对。唉,一个字,虽然这伙人粗野蛮横,但他们的好处即说一不二。

哥们义气在这些人身上,比较突出。

难怪这些人,常年在卡车上度日如年。一浪到东一浪到西,只要哪里有货源,他们就驾车开拔哪里。在车上吃住,无论春夏秋冬。要说李俊芳和梓桐尹夫妻俩又苦又累,那么,这些专门跑运输的卡友们算是有家难回。

他们有的是给自己家运送水产,属于这种情况的人家,收益要高一点。

如果单纯是给人家跑运输的卡友,收入只有他们的一半。买水产的人都知道,只要是现卖现杀的鱼类、海产品类,多半是八折秤。也就是说给你一斤,其实是有八两。然后,当场宰杀,你也感觉不出来。

所以,鱼贩子自己带卖鱼,效益和收入翻倍。单纯帮助被人拉货,自己只赚个运费,收入减半的原因正在于此。

对卡友来说,有人有固定线路,有人则临时规定线路,这样的一部分卡友比较辛苦。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今天在哪里,四海为家,车子到了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餐风露宿,虽然卡车有空调,冬暖夏凉。

有时候,冷不丁来个意外,不用说冬暖夏凉。半路抛锚,连个修车的都没有。只有忍饥挨饿等待救援。

常年在外,养成了卡友的野性人生。

所以,他们讲话属于另类,大声喧哗,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几乎成了他们的一种奢侈和**。和自己的老婆家人团聚,几乎混得生疏。在卡友的心目中,驿站就是他们的娘家。累了,停下车闭上眼,好好地睡一觉。睁开眼,继续脚踩油门,手握方向盘,全神贯注。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因此,驾驶员的大部分时间,就是靠抽烟打发漫长而又无聊的时间。李俊芳和梓桐尹非常同情和理解这帮人。只是特别反感他们这帮人的野性和粗野,满嘴牙,说的一些脏乱差的不是人说出来胡话,令人对他们的行为举止特别反感。

所以,考虑女儿李湘怡的感受,他们将卡友安排在自己的鱼塘蟹池地头吃喝拉撒。

李湘怡听得孙道良说他爸爸妈妈在惦记他,心里“咯噔”一下。

她急忙在手机里给孙道良解释道:“啊哟,我说孙道良,你可能太自恋了吧?我爸爸妈妈不是惦记你不惦记你的事!按照他们俩的判断,饼画得越大,越是容易上当受骗。我爸爸妈妈只是听说深圳那边给出来的条件,是每月三万的薪资待遇,凭她们俩的生活经历,认为不靠谱。

作为邻居,又是熟人,她们俩不是害怕你被骗了嘛!

既然你没什么事,那就好,算是我爸爸妈妈杞人忧天了。他们要我问问你,我一直对他们说:如果有什么不测,你定会打电话告诉他们俩。这不,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你电话,前前后后快一个礼拜了吧?所以,我今天按照二老的吩咐,才给你打电话。绝对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是惦记!”

孙道良依然对着手机露出高傲而自信的微笑。

他在给李湘怡通电话过程中,整个人都在悠然自得地摇晃1起二郎腿,那种得意扬扬,令在办公室里,一直盯着他的徐永和心旷神怡:我去!这家伙肯定又遇到什么喜事了,瞧他那嘚瑟的样子,一准是遇到美女了吧?

“一个礼拜?嗯,应该差不多吧!具体,我也记不清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个人是个马大哈,过日子从来不看日历。如果,如果没什么事我先挂了啊,今天这里有点忙,等有时间了,我再给你爸妈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这样吧,我现在忙呢,有时间我们在聊啊!”

说完,孙道良果断地挂掉李湘怡的电话。

他并没有遵循先挂电话,对对方是不礼貌的行为。在孙道良认为,既然我在你全家人心目中被认可,那我得装出点高处不胜寒的样子。所以,他并不考虑刘学优再被他主动挂断电话后的有什么感受,只顾自己爽得欢。

孙道良和李湘怡的对话,除了李湘怡说什么他们听不到以外。

孙道良对李湘怡的回话,徐永和和老板,包括包工头还是听得仔细。

看来,孙道良说得没有错。他在瞒着家人,死鸭子嘴硬,始终不承认自己被人骗了。或许,说出去怕人笑话呗!徐永和心里是这么想,见孙道良挂断电话,健步朝办公室走来,徐永和吁口气,继续坐回沙发上。

他望着老板,但见得老板脸上露出笑意,徐永和又将自己的目光直视着包工头。

那包工头对孙道良的印象不知道是嫉妒自己技不如人呢,还是因为孙道良年轻有为,深得老板的欣赏,由此引发包工头对孙道良的赍恨。谁让人家孙道良看上去就是个小标点子(苏北方言,即长得帅气的年轻男人)。

而他,两腮络腮胡子。勒爆眼,肚肺脸。膀大腰圆,纯净是他胡吃海喝吃出来的大肚腩,令人看了望而生厌。尽管包工头的一双手紧紧地盯着孙道良。那孙道良似呼并不对包工头的眼光予以回应。他继续刚才的话题,径直走到老板的办公桌对面。

他毕恭毕敬地站着说话,令徐永和对孙道良肃然起敬。

他知道,尊敬别人的人,才能有资格被人尊重。像包工头这样的狐假虎威,至少,他不得人心。尽管大权在握,和他争吵的人几乎天天都有。如果孙道良做个包工头,徐永和认为,他一准比现在的包工头做得得心应手。

起码,人家孙道良身上不具备包工头那骂骂咧咧的一张臭嘴。

“马家荡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了,我也好多年没回家了!”老板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听得孙道良有些茫然。他望着老板,用手指着自己鼻尖,那意思在问老板:你,是在跟我说话吗?老板明白孙道良的意思,笑呵呵地走到自己老板椅子上,翘起二郎腿对孙道良说:“怎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是吧?告诉你,我也是正儿八经的马家荡人。”

“哈哈哈......老板,你不是在开玩笑吧!马家荡就那么两三百户人家,怎么可能有人跑到深圳来啦?”现在,该孙道良不相信老板和包工头说的话是真是假了。“不可能,世上没这么多的巧合的事。你看,我从上海上了大巴车,遇到两个三里半的人。一个叫王大源,一个叫陶迩庸。在德宏,又碰到来深圳徐永和。来到工地,又碰到马家荡的老乡,像讲故事一样,难以置信,难以置信啦!”

坐在老板椅子上的老板,一本正经地望着孙道良说:“怎么着,就允许你来深圳,我们就不可以来深圳吗?告诉你,我来深圳的时候,比你现在还小呢!三千块钱,是偷的我老爸卖猪肉的钱,吓得我到现在都不敢回家。为了弥补我的过错,每个月给老爸老妈借一万块钱回家,哄哄他们开心,希望他们忘记过去,想想我现在的好处,嗨......”

孙道良听老板说到这里,心里想,作为老板不至于拿自己声誉开玩笑吧!

他慢慢地淡定下来,情不自禁的摇摇头说:“啊哟,还真的是老乡啊!是天助我也,怪不得我妈在世的时候给我算命,说我要拿笔杆子吃饭,生命中走到哪里都有贵人扶持。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对号入座的意思。

我从来不相信牛鬼蛇神,更不相信人的命运是天注定。

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歪歪扭扭它还就走到这一步了。

冥冥之中,似呼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早就给我描绘出人生路途的宏伟蓝图。有人说,你想好事好事就来。墨菲定律,指的就是在人的潜意识中,潜移默化自己的行为举止,你的生活路径就会随着潜移默化而跟进,或者说是发展。”

孙道良笑着刚才在老板面前的拘谨,他以一位老乡的身份,对着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孙国俊伸出右手。孙国俊也不忌讳。他并没有像包工头想象的那样,拒绝和孙道良握手。那是包工头认为,孙道良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孙国俊握手,他还不够资格。

孙国俊给孙道良的感觉就是,两个人相见恨晚。

因为孙国俊远在深圳,说实话,深圳到老家坐飞机也就三四个小时,但老家在江南五市打工的人尤为居多。来深圳二十多年,孙国俊没碰到一个老家人。现在,这个吉尼斯纪录被孙道良给打破了。

看到包工头将孙道良的身份证复印件,递给他的时候,孙国俊两眼一亮。他用手摘下自己近视眼镜,用无尘布擦一擦。

接下来,他急忙问包工头:“我说老徐啊,你是怎么认识江苏人的呀?在深圳的工地,估计除我之外,还没碰到第二个来自江苏苏北的人。据我了解,我们苏北人在江南五市打工定居的人家多得去。再向南或者向北,他们都不愿意。苏北人出门打工的原则即,宁愿向南千里,绝不向北走半步。可见,江苏人对北方人是多么地不感兴趣。”

老徐这个包工头,他是不怕人多。他包工头的收入,谁都知道是按照人头数量来计数。每天每个人为他提成20块,手里有40个人,他的日收入就是八百块。所以,老徐这个包工头是只恨自己认识的人太少。

老徐把孙道良被骗的过程,如实地反映给孙国俊。

他带着傻笑和歧视,叙说着孙道良被骗的经过:“呵呵,老大,你要提到我是怎么认识孙道良的,还得从孙道良来到深圳,没有找到手机广告上说的禹州高科技生产工业园这个单位说起。那个他在手机上看到的广告信息,子虚乌有。

上海那边的所谓禹州高科技生产工业园在沪办事处,实属挂牌的幌子。

造谣惑众,制造声势,是某个国内组织,与境外势力挂钩,诱骗青少年到缅北实行他们的电信诈骗计划。孙道良是这次人群中其中一员,幸亏,他在上海认识老乡王大源和陶迩庸,实际上他们俩暗示孙道良去上海到处逛一逛,不要待在宾馆里,明摆着就是在提醒孙道良,借机会赶快离开他们的宾馆。

令他们两失望的是,那孙道良原本就在上海待了好多年。

别人来上海,人家是巴不得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而他,因为在二军大被人诬陷过,所以他对上海并不感兴趣。宁愿待在宾馆里。这样,他把王大源和陶迩庸对他的好意,真的好心当作驴肝肺。倒不是因为他们俩见死不救,坑害老乡。

而是孙道良不给王大源和陶迩庸营救他机会,他把自己关在宾馆里,要知道那宾馆都是国内的电信诈骗头头,和缅北那边联系的秘密基地。也就是说,开宾馆的这位私人老板,即使幕后最大的电信诈骗头目。开宾馆只是他的一个幌子。

这些,王大源和陶迩庸心照不宣。

当然,这是后来王大源和陶迩庸被绳之以法之后,才公布出来。要不然孙道良也不会知道那王大源和陶迩庸对他的秘密保护,只是没达到目的那也不是王大源和陶迩庸的责任。或多或少,是因为孙道良对来自手机上广告三万块收入垂涎三尺所致。

这一会你问孙道良,他爱面子,不可能承认是自己一时贪婪所致。

孙国俊支走了徐永和和老徐包工头,他和孙道良两个人来到小酒馆,相见如故。在老乡孙国俊的安排下,孙道良在工地开起便民小诊所。尽管卫生部门反对,但人家孙国俊以集团公司的名义,申请工地远离城市给工人及时治疗带来的不便,使得孙道良学有所用。

当然,他的资金运转,都是属于自负盈亏。

集团公司只给他承担检查、违规、出现重大事故的担当。

虽然发不了什么大财,但工地上经常出现伤风感冒的小毛病,去大医院检查一下就是几百上千。在孙道良小诊所,花上几十块钱就能治好,孙道良是学有所用,其行为和医德深得人心。没有对孙道良的医师资格产生怀疑,有人检查时,孙道良幸亏记得自己医师资格证的编号。

上网搜查,每一项指标都和孙道良本人相对应,也就没有人过多干预。

再说了,孙国俊在深圳二十多年,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还是略知一二。甭管在哪一个部门,孙国俊还是能独当一面。说实话,如果不是孙国俊看在老乡的情分上,甭说孙道良是医师,祖师爷也不可能允许他在除医院之外任何一个地方开诊所。

明摆着这是动了资本的蛋糕,影响资本垄断不祥预兆的开始。

取缔赤脚医生,取缔中医,即维护医疗领域的资本垄断控制。

他们怎么可能让影响自己控制的人,在自己的鼻子底下孕生好不容易被铲除的新型合作医疗的土壤呢!靠人情世故打天下,走人际关系的路子,是每一个中国人走向社会必须接受的一门社会科学。你不懂的风土人情,村规民俗,三头六臂你也得到处碰壁。

在深圳三年,回到马家荡,孙道良焕然一新。当然,来深圳的初心,他没有忘记。利用节假日,他来到黑市市场,到处打听“黄鱼”的价格,听得他热血沸腾......在此期间,他给李湘怡总是报喜不报忧。两个人通过手机聊天,孙道良把李湘怡拿捏得死死的。

搞得李湘怡高不成低不就,东谈不成,西谈不爽。

三不足,四不忧,仿佛在这个世界上她是早为孙道良准备的一样,非他不嫁。歪打正着,或许,这就是命运所致!

回到家的孙道良自己的家都没去,也没去姐姐、姐夫家看一看,直奔李湘怡他们家。难怪,他姐姐、姐夫在背后跟左邻右舍说:“我那个兄弟呀,他哪里像我们老孙庄家的后人啦!分明是人家兴化李姓家族的遗腹子。

依我看,他索性改名换姓的了。

老孙家的老祖宗祠堂啊,以后最好给他除名,免得老祖宗脸上蒙羞!”姐姐不过是农村妇女,肚子里没文化,说出话来也不用害怕。孙道良不是没听到,他现在唯一的亲人就剩姐姐一个人。姐夫和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充其量不过是看在姐姐情分上,对自己比起对旁人少许好一点的了。

爱屋及乌,姐夫对自己还是能令孙道良感到亲切的那种氛围,始终如一。除此之外,没什么帮得上忙的。

和李湘怡他们家人在一起,给孙道良有一种游子归来的氛围。

捞虾杀鱼,煮螃蟹,炖老鹅,七荤八素忙了一大桌。四个人坐在一起,也是李湘怡乐意见到的其乐融融的氛围。说心里话,孙道良赚钱不赚钱对他们家来说并不在意。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对李湘怡他们家来说,又不是养不活他。多一个人吃饭,他们家人非常乐意!

只是孙道良这个人太爱面子,他省略了自己被骗的经过,几乎只字不提。

倒是将自己在深圳进入什么禹州高科技生产工业园,每个月三万块的收入,在深圳不算多。自己怎么在深圳怎么走街串巷,下了班就去看电影,进入娱乐场所什么的,说些外边的世界,听得李湘怡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刻跟着孙道良回深圳去一趟,来个身临其境。

说真的,对孙道良滔滔不绝的叙说,不但是李湘怡没有半点怀疑。

包括她的爸爸妈妈,对孙道良的话深信不疑。总之,孙道良倒不是想存心哄骗他们一家人,而是在维护自己做男人尊严。你想想看,如果孙道良实话实说,自己一位大名鼎鼎的军校毕业生,结果落得缅北电信诈骗的团伙之手,吓得屁滚尿流的落荒而逃,人家听了会是什么的结局?

估计嘲讽他的人不会少:什么大学生,我去,连骗子都识破不了。

看来啊,大学生也不一定比我们聪明多少;亦或有人为他的逃脱魔掌感到庆幸:啊呀,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大学生怎么啦?是人都得犯错。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骗子太狡猾。他们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出一些天上掉馅饼一类的饵料,坐等想赚大钱的人上钩。

瞻前顾后,孙道良不得不将自己去深圳的所有经历全部在李湘怡及其家人面前,统统地隐瞒下来。不过,他被孙国俊弄在建筑工地从事医生的小诊所工作,收入虽然达不到每个月三万多。但至少除自己日常生活开支之外,每个月积余万儿八千,绝对不成问题。

离开马家荡的三年之中,孙道良积余三十多万,比起他在二军大的收入不算多。

但比起他在老家马家荡养螃蟹要多得多。我们只是说孙道良自己养螃蟹的收入,不包括人家养螃蟹的专业户。像李湘怡他爸爸妈妈那样的靠养殖业为生的人,人家一年就赚大几百万、上千万的不计其数。

所以,孙道良尽量把自己打造成很富有的样子,或许,是为了和李湘怡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划等号。

起码,证明自己和他们家门当户对,为自己进一步对李湘怡发起攻势打下埋伏。

善于心计,孙道良在部队没有少学。没有两把刷子,人家怎么可能在二军大的十多个女护士之间运筹帷幄,时远时近、若即若离呢!呵呵,你还真的别说,李湘怡一家三口,对孙道良的心理活动谁也没有识破。

和从二军大回来养螃蟹一样,孙道良从深圳回家过春节,几乎天天在李湘怡他们家度过。

一日三餐倒没那么勤快,因为天寒地冻,孙道良喜欢睡懒觉。在深圳,一年四季处于亚热带气候,回到老家马家荡孙道良有点不适应。所以,早晨睡懒觉,至少要到上午**点才能起床。一般情况下,都是李湘怡打电话他才起床。

也不知道孙道良对李湘怡是怎么做到的,在二军大期间,小护士三言两语就被他哄上床。

对李湘怡,他故作镇静也好,故意装纯也罢,总之,他就是对李湘怡非常的克制。反之,倒把个李湘怡搞得日思夜想,神魂颠倒。一眼看不见孙道良,仿佛他们家缺少了什么。便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给孙道良打过去。

孙道良不是小气鬼,他去李湘怡他们家或到街上买的菜,或在超市买点李湘怡喜欢吃的零食。当然,也包括她爸爸喜欢喝的酒,她妈喜欢喝的茶。什么枸杞子、大红枣、当归黄芪泡的养生茶等等,孙道良不愧为是医生,对养生之道他特别关注。

而这一点,确是李湘怡对爸爸妈妈最为关切的地方。

我们不能不说孙道良的攻心战术,依旧炉火纯青。

比起在二军大泡女护士,孙道良对李湘怡所做这一切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李湘怡和她爸爸妈妈过分对孙道良的信赖而已。都说干亲上门,不想钱就想人,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