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画罪师 > 第313章:白默的代入

画罪师 第313章:白默的代入

作者:懂个啥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8: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白默画完一张画后将画纸放在了最后,铅笔继续在画板上工作,显然是要再画出第二幅画。

整个过程中罗红妮保持着环抱膝盖的动作,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过了很久,白默收回了画笔,拿出之前放在画板最后一页的画纸。

“你应该认识他吧?”白默轻声问道。

画纸上是高楠通的画像,他站在玻璃墙之前,露出一副漠然的表情。白默本想将高楠通的表情画得狰狞一些,他担心这种刺激太过强烈,于是故意模糊了高楠通的神情。

看到这幅画,罗红妮直接合并双腿,将脑袋藏在膝盖之后,整个身子剧烈地颤抖着。

这便是恐惧,发自内心的恐惧。

然而······

趁着罗红妮看不到白默的表情,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凝重。

白默和所有的刑警不同,他是画家出身,他对世间所有的事物都保持着最客观的态度。

换句话说,当看到案发现场之后,白默怀疑的不仅仅是有人入室杀人,他还怀疑罗红妮是凶手。

对于这一点,白默在案情讨论会上提出过,可葛杨用他的长篇大论否定了白默的想法,法医代表刘凯也站在了葛杨那边。

直到现在,白默从未降低过对罗红妮的怀疑。

高楠通被一刀毙命,凶器穿过他的背部刺穿肺叶,寻常小偷怎么可能做到呢?

罗红妮是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她对人体构造一定十分熟悉。

在白默看来,哪怕是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折磨,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知识也不可能被抹去,因此只要罗红妮有一把刀,她就一定能轻而易举地杀死高楠通。

当葛杨邀请白默帮罗红妮画像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他想见一见这个女人。

进入病房后白默便开始怀疑罗红妮在装疯卖傻。

按照白默对心理学的理解,罗红妮此刻应该对任何陌生人都充满了恐惧,强调一下,是恐惧而不是敌意。

如果罗红妮发了疯一般尖叫,不允许白默站在病房里,这才是一个饱受折磨的女人该有的表现。

可罗红妮没有这种表现,说明她需要借助警方完成一些事情,只可惜白默还没有想明白罗红妮想要做什么。

“你放心,他已经死了,现在是这个样子的。”白默轻声说着,同时拿出第二张画像。

画面中是警方今天看到的案发现场,高楠通趴在床上,背上插着一把短刀。

罗红妮抬头看了一眼,随后将脑袋埋在双腿之间,身体又开始颤抖。

白默冷着脸挪动身子,又一次拉近了和罗红妮的距离,两人虽然在相邻的床上,但距离已经十分接近。

这种反应是不对的!

罗红妮长期经受高楠通的精神摧残,按理说她应该对任何人有一种天然的敌意和恐惧感,不可能让别人接近她的安全距离。

白默更加肯定罗红妮的精神病存在很大问题,他挤出温柔的笑容,“我知道有一位好心人帮你杀了这个恶魔,我们现在要感谢这位好心人,你能告诉我这位好心人的样子吗?”

然而,接下来罗红妮再也没看过白默,整个人缩成一团,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

白默不禁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一丝丝质疑——是他想错了,还是他错过了什么?

一个小时后,白默走出了病房。

“有画像吗?”葛杨第一个迎了上来。

白默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将自己在房间里的情况说了一遍,他自然没有说出来自己的猜想。

葛杨缓缓点头,“看来心理医生的心理疏导是有效果的,我还以为她见到陌生人就会尖叫呢?”

有效的心理疏导?

白默在心中不禁冷笑一声,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位心理医生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只能是滕杰。

等等!

白默脸上保持着冷静,心中却在慢慢思索:难道罗红妮就是想让我们觉得心理疏导是有效的?

直到现在,白默依旧怀疑杀死高楠通的凶手是罗红妮。

以罗红妮是凶手为基点,后续的一切应该都是她设计的,那么他们目前看到的一切也只能是罗红妮营造的。

为什么白默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众所周知,白默最擅长的就是将自己代入凶手,且不管这种方式对白默有多大的影响,至少截止到现在这种方式帮助他们侦破了很多案件。

在案发现场白默就是这样将自己代入凶手,和其他人一样,白默一开始也认为凶手是一位入室的小偷,看到二楼的场景后瞬间明白了罗红妮的遭遇,于是路见不平杀死了高楠通,放走了罗红妮。

这里有一个疑点,小偷为什么能第一时间就意识到罗红妮是被高楠通囚禁的呢?

这个疑点勉强可以解释,比如小偷阅历丰富,通过二楼的格局做出了判断;比如小偷在房子外踩过点,通过高楠通的行为轨迹猜出了房间内有猫腻,进入之后看到罗红妮被侵犯的场景顿时明白了一切。

白默却还想到了另一种可能,那位小偷或许早就来过案发现场。

从小偷的角度讲,想要偷一家人的财物,他会选择房主在的时候吗?

肯定不会,他一定会选择房主不在的时候。

确定高楠通不在之后,小偷进入了二楼,见到了罗红妮,两人可能有过沟通,出于某种原因,小偷送给了罗红妮一把杀人的短刀。

白默之所以没有将自己的猜测告诉葛杨,一来是因为他在案情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时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这种反应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家都看到了罗红妮痛苦的经历,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在潜意识中排除了对她的怀疑。

二来则是因为白默有很多地方解释不通。

比如小偷为什么会给罗红妮一把刀;比如罗红妮杀人后为什么要将自己暴露在大街上。

不管白默如何代入罗红妮,都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因此他没有告诉其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主观思想会影响他接下来对其他事的判断。

比如白默,他认定罗红妮有问题,在病房中接触了罗红妮之后他觉得罗红妮充满了疑点。换作别人,只会以为罗红妮深受虐待,对外人抗拒,因此才不敢向任何人吐露心声。

直到现在白默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猜想,因为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类似的情况下怀疑别人了。

这一次,白默不仅是想找到凶手,也是想证明自己的判案方式没有错。如果这种方式没有错,那么另一件案子应该也不会错。

既然认定罗红妮是凶手,她做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