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594章 大宁都司都指挥使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94章 大宁都司都指挥使

作者:老白牛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1:28:33 来源:蚂蚁文学

两日后,宣府镇巡抚衙门大堂。

“什么,上书请复大宁都司,夺回从现边墙一直到北海的大明领土?”

宣府镇巡抚朱之冯,看着王斗,睁大眼睛:“请复大宁都司这是好事,不过本抚记得,大宁都司最盛时,也不过占据漠南,什么时候,到北海了?”

朱之冯感觉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分明记得,明初中设立的大宁都司,最北,也只到yin山一线,被王斗一说,生生扩大好多倍,领土可以这样扩张的,让朱之冯感觉很惊奇。

“北海属于我汉家土地,这是不可分辩的事实。”

王斗一本正经道:“本侯记得,汉时的苏武,就曾经在北海边放过羊,骠骑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兵锋也到达北海边上。”

“大唐时设立安北都护府,还有国初几大征,同样打到北海,铁的事实证明了,从汉时起,北海,还有一直往南,都是我汉家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就算那些地方,现在不在国朝手中,也是汉时起,被历代胡人窃居或暂住罢了,王师出征后,自然需要一一跟他们清算。”

“这,这个。”

朱之冯仍然在震惊中。

他有点跟不上王斗的思路,还有,不是说大宁都司吗?怎么转到汉唐去了?

他期期艾艾地道:“永……永宁侯,暂且不说这个,漠南还好,漠北,现我大明,有能力占据吗?”

王斗说道:“有没有能力占据,这个不急急先定下调子,再慢慢一步一步光复旧土。

有能力占的,现在可以占了,没有能力占的,可以留待日后有能力再说。”

朱之冯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什么才是。

最近他颇为忙碌,不过全身充满激情,看看镇内一天天变好,心下有种很大的满足感,对王斗的好感,也一日日加深,当然,原则性的东西他还是坚持的。

靖边军扩军到五万,他是知道的,如此一股庞大强悍的军队战力放置镇内,这是一种浪费,现朝廷意思,他略知一二,短期内,想让王斗领军出征流贼或是东虏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若王斗将注意力转移出国内,领兵出塞,与塞外胡人,拼个你死我活,他们却乐意看到。

而历朝历代,除了大宋先天不足汉家的皇朝在初朝,都有占领过漠南,大明同样如此。

塞外情形,只需占据yin山一线沙漠与草原的分界线,便可劳劳护住农耕核心,只是,若皇朝一衰败防线就不得不内撤,再好的边塞方略也挽不回颓势。

大明几百年来,都是边患严重,满清崛起前,塞外的蒙古人,几百年中,几乎每隔几年,十几年都有入寇一次,特别在嘉靖年间,更是边患极重,每次入寇,都不会少于十万人。

往日在朱之冯观念中,边墙外都是荒土,取之无用,但现在慢慢转变了观念,边墙外确是荒土,但要看掌握在谁的手中,现边墙外的屯田地,各类畜牧厂,朝气蓬勃,解决了多少百姓的生计?

特别在锦州之战后,宣大边墙外的北虏势力薄弱,正是出兵良机,若能驱之,灭之,至少宣大三镇,数十年内边事无忧,百姓安宁,以后国朝,还可以专心对付东虏,这是利于国家,利于子孙后世的好事。

而且光复旧地,也可振奋人心,自己这个巡抚,更可青史留名,对文人来说,这种吸引力难以想象的大。

他当机立断,有了决定。

不过又沉吟:“依本抚看,朝廷定会同意复设大宁都司,只是出兵的费用,还有这粮饷方面,朝廷怕是……且,上书后,恐又有言官弹劾擅起边畔,担忧虏人报复等等……”

王斗说道:“出兵的粮饷,还是要尽力争取,至于言官的弹劾,不必理会他们……虏人报复,笑话,他们有能力报复吗?”

朱之冯对靖边军的战力,也是充满信心,他说道:“事不宜迟,永宁侯,吾等马上去寻杜监军,还有上书纪总督。”

二人匆匆来到镇守太监杜勋的府邸时,杜勋正坐在大厅内数钱,几箱白花花的银圆摆在身旁,杜勋正一枚枚数着,不时倾听各银圆相撞时的悦耳声音。

这是杜勋心烦意乱时的排忧方法,他曾对手下太监说:“自到宣府镇后,苦闷甚多,咱家每日只有数着银钱,才能找回内心的宁静。”

王斗将得罪人的事,一古脑儿全交给杜勋,现镇城的官将士绅,已经将怨恨的目标转到杜勋头上,暗里,整天对他抱怨窃骂,杜勋的祖宗八代,家族所有女性,都被问候完毕。

他们还发动京中各种力量,对这个死太监进行各种攻击,全靠杜勋关系雄厚,人脉深广,才一直挺了下来。

崇祯帝也认为,杜勋办事还是得力的,有人弹劾攻击他,这是好事,证明杜勋有在做事,若全是一片赞誉声音,反而有了问题,所以杜勋宣府镇镇守监军的位子,还是坐得很稳。

看王斗进来,杜勋眼中现出恼怒的神情,又看到朱之冯,更是恼怒,这两个家伙,一个yin险,一个顽固,没有一个好东西。

特别那王斗,仗势欺人,自己在宣府镇成了夜壶的角色,往往一件麻烦事刚摆平,另一件又来了,真真让人心力交瘁。

他曾对王斗言:“好累,咱家不干了,那银子,咱家也不要了。”

却不料王斗匹夫立时翻脸:“拿了我的银子,说不干就不干,那是不可能的。”

杜勋没方法,只好继续扮演夜壶的角色。

看二人进来,他淡淡的瞟了一眼,又低下头继续数钱,口中懒洋洋道:“永宁侯又有什么事?咱家想清静一会都不成?”

在王斗二人说明来意,他眼前一亮哦了一声。

……

很快的,永宁侯王斗,定兴伯王朴,宣大总督纪世维,宣府镇巡抚朱之冯,镇守太监杜勋,大同巡抚卫景瑗等人的联名奏疏送到京师,请复大宁都司。

此时祯帝等正忙着酝酿开封大战,王斗扩军到五万朝廷也有耳闻,从皇帝到阁臣,个个更觉心慌忌惮,正巧这个时候,王斗申请领兵出征塞外,这是好事,就让他强悍的大军折腾去吧。

成功了大明宣大三镇更加安全,又复增旧土,失败了,折损的,也是王斗、王朴的兵力。

而且塞外出征,哪有那么容易?从汉唐到大明劳师动众多少次,都不能清剿塞外胡人势力,更多的,是深陷泥潭之中,王斗的结果,基本上也是焦头烂额,吃不了兜着走。

趁这个机会朝廷可以调兵遣将将河南的流贼剿灭,日后待强军一部部编练出来,做任何事,都可以从容不迫了。

因此朝廷以最快的速度,答复了王斗等复设大宁都司的请求,还给了王斗一个大宁都司都指挥使的头衔。

当然,出兵的粮饷什么需要宣大当地自筹,朝廷除了精神上大力支持外物资上,是无能为力的,而且,若有鞑虏可能的报复,需要王斗等自己负担全责。

奏疏送到京师,不是没有言官风闻而动,弹劾王斗等擅自挑起边畔,例举重重可能的危险,尽被崇祯帝留中不报。

大明现在做任何事,都谈不上保密,有若漏风的筛子一样,就算王斗等人奏疏,没有抄出在邸报上,很快还是在京师各处,传得街知巷闻,沸沸扬扬的。

“永宁侯要领军出征塞外了。”

这个消息,连京中很多孩童都知道。

朱之冯非常担忧,走漏了消息,让北虏起了防患之心,王斗不以为意,他言道:“不患虏聚只患虏散,他们防范更好,正好将他们集中歼灭了。”

……

在京师,最近时日,除了酝酿中原大战,户部尚书倪元璐,则是厉行打击私钱,为新钱的铸造,钱法的通行,打下基础。

因为皇帝大力支持,法令甚严,各捣钱石臼旁,户部与都察院官员,每日捣碎的私钱甚多,九门御史,也抓捕了不少私钱贩子,还有身上夹带私钱的小民,充军的充军,砍头的砍头。

约一个多月后,自觉送来私钱的百姓渐少,抓捕的私钱贩子也不多了,然而,朝廷的严令,是这些捣钱官,必须一日收集私钱三、四千文,甚至五、六千文,监督严格。

所以,各捣钱石臼旁的户部与都察院官员,不得不自己购买私钱以捣之,辰出午饭,必使班役持钱于臼杵之间,为人观看,每天下来,他们都要花费白银二、三两,抱怨声四起,对倪元璐的攻击更多起来。

坚持到五月份,捣钱的户部与都察院官员不约而同道:“京师私钱,尽数收缴完毕!”

得报后倪元璐非常高兴,若禁了私钱,就可发行优良官钱,也不枉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不过上报皇帝之前,谨慎起见,倪元璐还是决定到街市间,去微服私访一番。

他带几个随从,到了崇文街一带,这儿几里的街道,钱衢甚多,珠玉宝器更是列立,向是京中兑换铜钱与白银重点之处。

到了几处钱铺之外,更是人来人往,生意兴隆。

随意踱进一家铺内,这里,正有几个小商人,与钱铺主人兑换铜钱,忽然,倪元璐心中一紧,他清楚的看到了,一个商人,用十两的白银,竟换了二万四千文铜钱。

不是其价限定,一两白银,只能换六百文铜钱吗?除了那六千文铜钱,余下的一万八千文钱,难道尽是私钱?或是,这二万四千文铜钱,尽是私钱?

又朝廷打击私钱,反让其涨价了,涨到一两白银,可买私钱二千四百文?

倪元璐匆匆出了钱铺,又走到余家,越走心越冷,一家家都是这样。

卖钱诸处,皆是对面现付,一两白银,可买铜钱二千四百文,二千五百文,其下的一千八、九百文,或是公然交来,或是于桌下私授,又或少转来取,朝廷厉行打击私钱,竟是这个结果?

然为何上报的,与自己所见的,完全不同?

到了一个市集,倪元璐看到,这里站着几个锦衣卫,然旁边,私钱交易,却是如火如荼。

“不是说,京中私钱,尽数收缴完毕吗?”

身旁随从目瞪口呆。

呆呆地看着那方,倪元璐的心脏,艰难的跳动着,此时夕阳在天边弥漫如血,然倪元璐的全身,却是冰凉无比。

“大明啊……”

倪元璐轻轻说道,声音无尽悲凉。(未完待续。精彩记住我们的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