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523章 京师沸腾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23章 京师沸腾

作者:老白牛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1:28:33 来源:蚂蚁文学

老白牛:午睡不得,一睡六个小时。

二十一日,大明追兵得到消息,义州之奴,己然放弃城池,在代善等二红旗余部接应下,以最快的行军速度,与渡过大凌河的清国大军汇合。

他们走得非常匆忙,撤退途中,连一些汉人奴隶趁机逃跑,他们也顾不上追赶。

更让人惊异的是,他们竟然将城池内所有粮草辎重拱手相让,丝毫不毁的,留给了从草原逼来的温方亮等大军。

此时追击的明军人马,除了王斗靖边军外,还有杨国柱的宣府军,王朴的大同军,符应崇的神机营,刘肇基的辽东兵,吴三桂宁远军与祖家汇合的大军,又有曹变蛟、王廷臣、唐通等人。

这些兵马,比起全盛时期衰败不少,少了许多熟悉面孔,总兵大将。

而且,辽东本地一些官将,前锋右营参将钱有禄,总巡立功参将窦承烈己然在大兴堡与东青堡战死余下的杏山路副将郑一麟,各参游将夏承德、池凤高、佟翰邦人等,起初担忧清兵仍然势大,犹豫拖延。

不过见前方大军追了几天没事,他们也赶紧跟上,毕竟追击军功不少。

协守总兵孟道,也收拾笔架山附近溃败的一些兵马,紧急参与追击。

大军浩浩荡荡,在离清兵远远的地方吊着,己是午时,猎猎寒风之下,王斗,洪承畴,张若麒,王德化,王承恩,杨国柱,吴三桂人等,都看着大凌河对岸的清国大军。

他们在石山堡附近扎营等待,看他们行军路线,可能先到广宁右屯卫休整,然后再撤退回去。

而此时,看大凌河上游十几里,二红旗军队,正源源不断从河水两岸的白庙子,张家堡处渡河,王朴仍然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义州的鞑子,就这样退了,连囤积的粮草都不烧?”

符应崇连声道:“是啊是啊,义州粮草可不少哩。”

王德化笑道:“不烧好啊,这样,王师缴获就多了。”

他看向王斗:“当然,这都是忠勇伯的功劳。”

王斗微笑道:“王公公谬赞了。”

洪承畴拈须沉吟,策在马上偶尔咳嗽几下,依他的智慧,奴酋这一招果断狠辣,堪称用心险恶,不过这属于阳谋,有粮草在前,明军自然不会不要,他心下叹息:“希望介时不要起了纷斗。”

辽东巡抚邱民仰在旁不语,锦州城下,他基本属于打酱油的角色,解围锦州城有大功,然马科,祖大寿等人战死同样也有责任,是赏是罚,介时就看圣上之意了。

吴三桂这时说了一句:“确实,能缴获义州大批粮草,皆是忠勇伯,靖边军之功。”

祖大寿的死或许让他更成熟了,策在马上,颇有些气宇轩昂的味道,而在他身旁,祖大乐、祖大弼等祖家将领一语不发,看向王斗目光中,神情颇有些复杂。

他们己然知道,大帅长子祖泽润,前几日的女儿河大战中,被靖边军毫不留情的杀死这代表他们鸡蛋策略的彻底失败,虽说大哥还有两个儿子祖泽洪、祖可法在清国担任承政,不过他们哪能与祖泽润相比?

眼下大骨在大明己然无子,祖大寿更是身死祖家,难道以后要靠外甥吴三桂支持,祖家皆以吴家马首是瞻?

唉,或许当初他们投靠清国,根本就是个错误。

对王斗,祖家人等,也说不清是怨恨还是感激,或是漠然,而且二镇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远远相隔,没有利害冲突,结怨,是否值得?又或许,王斗根本不会在意他们的想法。

再加祖大寿临死前,吩咐吴三桂与祖大乐等交好王斗,他们心情更复杂了。

未时,从义州过来的官道上烟尘滚滚,如雷的蹄声中,无数的骑兵奔涌而来,看寒风中他们的日月浪涛旗,还有一色的八瓣帽儿铁尖盔,一看,就是靖边军的招牌。

大地抖动不停,严整的骑兵,如水银倾泻过大地,他们的威势,看得明军这边色变不说,大凌河那边的清兵更是号鼓鸣响,特别负责断后的二白旗,更是强弓长枪,列阵严待。

骑兵奔到近前,才略略看出区别,前方二营的骑兵,定是温方亮与高史银麾下,后面一营,虽然穿着清边军盔甲,然气质不象,还有后面乱七八糟的骑士,定是声名鹊起的商团武装了,此外还有大股大股穿皮袍戴皮帽的蒙古骑兵。

看他们神情,洪承畴叹息,大明自太祖,太宗二帝后,大明还有哪个帝皇将官,让这些塞外北虏如此恭顺畏惧?

祖家人等更是脸色大变,他们已经知道,王斗此次决战伤亡不少,不过汇合这些兵马后,实力非但不衰,反而增添数倍,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练兵的。

很快,兵马到达近前,一股威势笼罩过来,看得众人又是一变,很快,从马上,跳下三员大将,一个俊美非常,玉树临风,直有潘安宋玉之貌,穿着盔甲,打着披风大氅,又是英气勃勃。

另两位魁伟非常,丑得吓死人,更衬托先前那员俊俏,他们知道,这三位定是靖边军中温方亮,高史银与沈士奇大位大将了,很多没见过他们的人,更是盯着看了又看。

三人大步过来,神情都有些激动,到达王斗面前时,他们推金山,倒玉柱,向王斗拜倒,叫道:“见过大将军。”

王斗伸出手:“起来吧!”

“谢大将军!”

看着三人,看他们神情都有些憔悴,王斗也颇为欢喜:“众兄弟攻略塞外,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高史银裂开大嘴直笑:“只要大将军吩咐下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沈士奇也是笑得见牙不见眼,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美着呢,嘿嘿爽着呢。”。

温方亮比较谨慎,低声道:“大将军可否要现在禀报塞外战情?”

王斗见身旁洪承畴人等都竖起耳朵,不顾他们失望的神情,一摆手:“以后再说。”

此后温方亮人等与靖边军诸将寒暄,众人相见都是不胜之喜,又拜见洪承畴等人,高史银与沈士奇除了对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王廷臣等和气些余者都懒得理睬。

特别高史银,只与韩朝,钟显才等人说话,他猛地一看惊讶地道:“怎么兄弟们少了这么多?”……还有,温爷,孙爷呢?”

温方亮与沈士奇也是吃惊看来,韩朝、钟显才、赵瑄、李光衡都有些黯然,谢一科低声道:“这次大战,兄弟们伤亡不少,还有……温爷与孙爷都受伤了,温爷更失去一臂……”

“失去一臂?”

温方亮脸色大变,温达兴以前是他的家丁,现二人虽地位相等,然之间交情仍然深厚,饶温方亮城府极深,此时听闻,还是心神大乱。

高史银瞪圆眼睛,良久才吐出一句话:“没死就好,别象老韩那样……”

二十二日,明军到达义州。

汇合温方亮等靖边军人马,清兵人马又前往了广宁右屯卫,所以自洪承畴,王德化,张若麒以下,各人都非常放心,一到义州,众人迫不及待查看缴获。

由于接到王斗军令,温方亮他们并没有动义州缴获,都是完好封存。

看各粮仓满满的粮草豆料,还有许多盔甲兵器,冬衣器械等,众官将都是哈哈大笑,喜不自禁。

张若麒抚须笑道:“王师大捷,缴获良多,锦州之战,我大明完胜。”

王德化也是摇着滚圆的身体,摇头晃脑道:“圣上听闻捷报,不知该如何欢喜。”

最后他们异口同声道:“皆是忠勇伯之功。”

王斗微笑,他明白各人心思,虽然这些粮草是靖边军缴获的,不过他靖边军拿大头,别人想必可以分点汤水吧?

这是辽东各官将心中所念,便是与自己交好的杨国柱,王朴等人,未必没有别的想法,到时缴获该如何分配,还有捷报如何发送,想必有得争议。

“妈的,这些粮草跟他们可有一文钱的关系?”

远远的,靖边军众将聚在一起,高史银盯着那边,愤愤不平道。

韩朝沉稳地道:“看大将军怎么安排吧。”

温方亮嘻笑赞同,钟显才瞪了高史银一眼:“高将军,你还信不过大将军?哪一次,他会亏待了众兄弟?”

高史银哈哈大笑:“小钟儿,几个月不见,你的脾气越见大了,就象婆娘来了大姨妈似的。”

靖边军众将大笑,赵瑄笑得尤其大声,钟显才脸一红:“懒得理你们。”

紧了紧自己围巾,往王斗那边过去。

王斗听众人颂声如潮,他缓缓扫视义州这片土地,叹道:“松锦之战,王师虽然大胜,然伤亡也不少,此战,是两败俱伤啊。”

众人都是神情一黯,确实,这场胜利的代价太高了,大战结束后,还有追击途中,各镇伤亡都陆续统计出来了,原先的黄土岭之战,各军伤亡就有近万人,特别蓟镇总兵白广恩战死。

此后的决战,蓟镇军再次溃败,万余兵马四散而逃,好在当时清骑以击溃为主,辽东这地方也不比大明腹地,敢逃散出去,就是饿死的下场,连马贼都难以存活。

所以收拢溃兵,陆续回归的蓟镇军,还有六千余人,损失四千余人。

山西总兵李辅明,援剿总兵左光先各领万余人马,决战之时因为反复收拢,一次次与清骑拼杀,伤亡人数都超过一半,二镇伤亡共达一万余人。

还有中路战场的督标营,大同镇各军,神机营等,一共两万余人,伤亡人数也超过七千。

特别锦州城下的马科部,损失是最重的,他们各营二万余人,溃败时被杜度苦苦领军追杀,最后只余七千多人,加上石门山等战事,伤亡一共超过一万五千人。

靖边军伤亡同样严重,与汉八旗,朝鲜军对决,冒着铳炮,一直到排铳对战,骑步兵,炮兵等,伤亡计有二千多人,加上李光衡的骑兵损大……

特别长岭山之战极为惨烈,孙三杰辎重营伤亡高达一千七百余人,又有以往黄土岭的折损,历次算起来,从参战起到现在,靖边军伤亡人数共达到五千人。

从成军起,损失未有如此之重者……

唐通的密云军倒是幸运,他们攻突不行,守护严密,从战起到结束,伤亡人数不超过二千。

杨国柱的宣镇军也幸运,与汉八旗的对战,伤亡约有一千余人,加上骑兵,往日等伤亡,也就是二千多人。

如此一统计,加上杏山各处,锦州城的人马伤亡人数,锦州之战,大明各镇,辽东本土兵将的伤亡,竟高达六万余人,皆是官军,那些伤亡的民夫还未包含在内。

损失惨重啊,除了兵丁,各镇还战死五位总兵大将,不计其数千总以上的将官,到时捷报如何书写,众人面色都转为严肃。

念在这里,众官将都顾不上清点义州缴获,都商议如何书写捷报,主要是各人功劳该怎么议,这需要反复商议,甚至争议,关系到各人军功前途,自然马虎不得。

最后连王承恩,王德化都同意,先报喜,粗略禀报,具体战报再等等,怕到时折损人数报上,皇上受不了。

当然,此次援兵也有优势,便是手中近万颗的首级,这些首级,主要大头,是孙三杰在长岭山斩首的四千多颗脑袋,皆是满蒙真鞑,并非包衣奴才等头颅。

中路战场,斩首数也有三千余,一样是是满蒙真鞑,加上余处战场的斩首数,往日黄土岭平川的斩首的一千八百五十四颗脑袋,锦州之战,王师己例次斩首超过一万。

还有大量的俘虏,缴获的火炮,更阵斩了奴酋伪太子豪格,多员的巴牙喇纛章京,如此辉煌的胜利,圣上得报,定然龙颜大悦,朝野欢腾。

而大胜捷报之后,再具体战报递上,模糊己方损失,扩大将士搏杀悲壮,一场载入史料的战役就结束了。

听着众人商议,王斗只是淡然听着,他眼望云天,心道:“是啊,松山之战,结束了。”

崇祯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辽东前线的捷报,以日夜三百里的加急速度发向京师。

二十四日下午,来自辽东的报捷人员大汗淋漓的奔进京城,他们声嘶力竭的一路舞着捷文大喊:“大捷,大捷,辽东大捷,王师斩首奴贼一万级,阵斩奴酋伪太子豪嘻……”

“大捷,大捷,奴酋退兵,锦州围解……”

“大捷,大捷,王师光复小凌河,大凌河,义州诸失土城池……一”

他们沿途所进,所有的官民百姓都是沸腾起来,无数的鞭炮先后炸响,有如万门火炮齐轰。

而这时,崇祯帝正召周延儒、陈新甲、李日宣、魏藻德、陈演诸阁臣乾清宫议事,数日之前,辽东忽然塘报难闻,这让崇祯帝焦虑非常,已经召阁臣们紧急议事多次。

此时他深锁眉头,在阁内来回踱步,心下害怕非常,辽东,到底如何了?会不会大败消息递来?为什么没有塘报了?

他心中七上八下,各种念头纷至沓来,一阵阵不安。

而在他身旁,周延儒、陈新甲等人如木鸡似呆坐,个个都不敢轻言发语,唯恐召来皇帝的莫名怒火。

突然,他们听到皇城外喧沸冲天,最后,整座城池都似乎沸腾起来,只有一个个声音在天地中回荡:“……大叔一大报”

“………斩首万服……奴酋退兵……”

“……阵斩奴酋伪太子豪格……”

这轰响沸腾声越来越大,听得越来越清楚,最后,崇祯帝终于听明白了,他又惊又喜,全身都不可控制的哆嗦起来,他猛然大步走到阁门,翘首期盼,有如小媳妇期盼久未归家的丈夫。

而在阁内的大臣们,听清楚后,也是满脸不可置信,个个都不由自主站起来。

内阁首辅周延儒,也是猛地起身,榔的一声,身旁茶盏被衣袖带倒,摔到地上变得粉碎,他仍不自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