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320章 东路兵备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20章 东路兵备

作者:老白牛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1:28:33 来源:蚂蚁文学

崇祯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怀来城。

”王斗上任了吗?”

”听闻昨日已经前往永安,然路过怀来却不前来拜见,实是跋扈。”

怀来兵备府内,此时说话的是东路管粮通判郭士同与兵备道马国玺。

二人都是前兵备官纪世维、前东路通判奉时雷转调镇城后任官于此,新的永安参将就要上任,二人都是关注,特别是王斗名满天下的情况下。

不过那王斗也太不紧不慢了,回到保安州一个月后才到永宁城去上任。虽说大明官员三个月内上任便是,但保安州离永安城这么近,王斗如此拖拉,不免让二人等得心急。

而昨日王斗路过怀来城外,不先进来拜见城内的兵备与通判,直接就去了永宁,让马国玺与郭士同极为不悦。

马国玺老奸巨猾,脸上丝毫没有表露出来,笑呵呵的仍是人畜无害的样子。

但下首而坐,东路管粮通判郭士同脸上的不满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郭士同今年四十余岁,人长得高瘦,神情总有阴阴之色。他青袍素银,鸬鸾补子,在官位上,不过是个六品的文官。但身为通判之职,掌控整个怀隆道东路的粮饷事宜,所求者众,说话时便养出一股不容置喙的味道。

大明地方的户部官员皆是如此,特别郭士同的后台是宣大总督陈新甲。有这强大的靠山,虽调任宣府东路不久,已经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只礼貌上对兵备官马国玺保持一些尊敬。

他一把放下手中的茶盏,对马国玺说道:”马公,这王斗如此跋扈,下官看以后东路之事颇难办。听闻王斗在保安州种种,可有将我等放在眼里,可有将朝庭放在眼里?”

听他这样说,上首的马国玺仍是呵呵一笑,他抚须说道:”王斗有功于国,又年轻气盛,处事思虑不免失欠。郭主事,我等作为东路主官,还是宽宏为上,宽宏为上,以示文武和睦之意嘛。”

听马国玺这样说,郭士同又端起手中的茶盏,只在心中冷哼一声:”老狐狸。”

马国玺的全称是整饬怀隆等处兵备山西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却是真定府人氏,说话时带着一股浓厚的畿南口音,纪世维调任镇城后,他也随之调来了东路。

他今年五十余岁,身着盘领大袍的大红官服,腰横玉带,方面大耳,长须垂胸,这官容上让人无可挑剔。特别他脸上总带着人畜无害的温和笑容,让人一见之下就心生好感。

不过对马国玺,郭士同却丝毫不敢轻视,不说这个官场推磨高手,便是他的后台,就是当今内阁首辅薛国观,足以让人不敢轻视。薛国观现在饱受圣眷,便是有”杨相”称的杨国昌,也不敢与他下面冲突。

郭士同虽在东路有咄咄逼人之势,但面对马国玺这个老油条,也有狗抓刺猬,无从下手之感。你来我往,几经试探后,二人大体保持了互不侵犯的相安局面。

不过现在来了个似乎不按常理出牌的新任参将……放在往日,区区一个参将也不会放在郭士同等人眼中,文贵武贱,自己掌控东路粮饷,事实可以节制参将,便是从二品大员又如何?照样要在他们面前恭恭敬敬。

但王斗与众不同,名满天下,外在阁臣笼络,内有宣府巡抚为奥援,东路的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郭士同不知道。

昨日听闻王斗离开保安州,前往永宁城时,郭士同料想他会进怀来城拜见,早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语,谁知王斗直接去永宁城了。这一拳打空,让郭士同心中空荡荡的极为难受。

”朝庭令二十万获救百姓转为军户,陈督臣也有意让王斗在东路编练五千新军,以我等协助操练。五千新军,非同小可,屯田诸政,事务繁杂,马公可有定计?”

郭士同忽然又提起一事。

在各镇兵备体系中,参将与游击负责练兵防守,兵备与通判掌管一路之屯田民政,为军队提供物资粮草,并监督参将、游击将军等训练军队,遇战监督调度。

虽然宣大有意令王斗操练五千新军,但这监督的大权,当然是在马国玺的手中,而自己负责筹措新军的粮饷,话语权也极重。特别是民政,虽然分守参将名义上有屯田的权力,但事实上,这权力已经大部分集中在当地兵备手中。故郭士同有此一问。

马国玺沉思良久,呵呵一笑:”此事重大,需从长计议,文武一体,还是待见了王将军再作定断吧。”

”又是从长计议,暮气之极。”

郭士同内心再次冷哼一下:”邀媚武人,阉党余孽,素无为国之心。”

他起身向马国玺施了一礼:”下官还有公事要办,就此告辞。”

看着郭士同离去的背影,马国玺眯起了眼睛。

作为薛国观的门生,”阉党”余孽,马国玺等薛系人向有”素仇东林”的名声。马国玺入官场多年,在崇祯年间,大部分是夹着尾巴做人,直到前些日子时来运转,薛国观再度出山,得皇帝重用,视为温体仁第二。

水涨船高,他们这些门生故吏也相继被薛国观提拔上来,马国玺在提刑按察使司熬了多年,第一次被提到一路兵备重任上来。马国玺欣喜若狂的同时,处事也更为沉稳。

对他而言,”安全”第一,毕竟自己年岁渐大,离致仕的时日不远,安全熬过这几年是最重要的,有没有政绩在其次——当然有政绩更好,但凡事以稳妥为上,不见兔子不撒鹰。

他的口头禅便是:”此事,需从长计议。”

围绕这个目标,马国玺轻易难下决断,素以不变应万变之策应对一切。对同僚下属,他总是如沐春风,和蔼可亲,也最大限度放权,在东路各官中,赢得了”亲和”、”不揽权”等一系列美名。

大明”无为而治”老官僚的典型代表。

今日郭士同来访,他的心思马国玺如何不明白?那王斗他潜心关注过,不是个普通的武人,郭士同想让自己当这个挑事之人……

马国玺冷哼一声,闭目养神起来:”郭士同心思狭隘,功名之心热切,那王斗也不是好相与之人。就让他二人争个你死我活吧,老夫稳坐钓鱼台。”

……

大明宣府镇身为九镇之首,素有”京师锁钥”、”九边冲要数宣府”之说,宣府教场更是天下闻名。

此时在教场上,金戈交鸣,人喊马嘶,密密麻麻的甲胄之士正在操练,喊声振天。

一个高大壮实,年近五十,身罩战袍的将官稳稳站在那。他一张国字脸,满是风霜之色顾盼间极有威严气度。他静静看着麾下将士操练,肃立良久仍是一动不动。

在他身旁,簇拥着大群顶盔披甲的将官及护卫,同样一动不动,不发一言。

将官深沉立了良久,他身旁一个年在四十余,身材壮实得有若方形一样的副将兴奋的道:”军门,经去年一战,加上我正兵营夺得大量银两马匹,儿郎们衣食充足,我正兵营的战力,比以前高了数筹,当在九边稳排第一。”

该将满脸的刀伤疤痕,声音如雷,正是杨国柱的中军亲将郭英贤。

那个肃立的老将,自然便是镇朔将军,宣府镇总兵杨国柱。

三月朝庭封赏时,武官以杨国柱为首,授荣禄大夫,左都督,荫一子世袭锦衣卫千户。这种荣耀,达到了现今大明武官的顶峰,再下去,就是封侯拜相了。

不但如此,与王斗的联合作战,杨国柱分到了马骡一万多匹,白银数十万两,势力更壮。不但正兵营五千人全部改为马军,更有资本大规模的招兵买马。

与王斗的瞌睡碰到枕头感觉相同,朝廷决意大量操改镇军,不但宣大三镇十几万人都要操练,更府汰通州,设练备;州汰判官,县汰主薄,设练总,全国大规模练兵。

作为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名下可再操练精兵一万人,为马兵、定将领、增粮料,筹算停当后,就可向朝廷奏请下拨粮饷。到时候杨国柱麾下的战兵们,可理直气壮的达到一万五千人。

兴奋,这是以郭英贤为首杨国柱身边亲近之人的普遍感觉。经去年那场战事,各将认为,只要正兵营敢战,营内战士的战力,至少不会输于清中的步甲、马甲诸兵。

待那一万人再操练出来……

郭英贤忍不住眉欢眼笑,欢声如雷。

杨国柱摇头:”去年一战,本军门感触甚多,行伍作战,靠的不是单打独斗。我正兵营将士,论起勇力,人人不输于王将军的舜乡军,然堂堂正正对决,彼百战百胜,东奴各旗望风披靡,我等……”

说道这里,杨国柱感慨的叹了口气,问郭英贤道:”王将军前往东路上任了吧?”

”听说昨天去了。”

郭英贤叫道:”那小子,还真忍得住,在保安州磨蹭了那么久,老郭真是服了他了。”

杨国柱神情不变:”练兵之事,势在必行,不过本军门有意前往东路一趟,看看王将军,是如何操练新军的。”

郭英贤喜道:”好啊,有些时日没见那小子了,倒有些想念,正好寻他喝个三百杯。”

随后他又嘀咕一声:”东路热闹了,听闻朝廷很多大员,还有山西镇的虎军门,大同镇的王朴等人,都在探闻王斗练兵之事,有意前往取经,到时,啧啧……”

……

当日的京师,崇祯帝正召淮扬道参议郑二阳于平台,询问练兵措饷之事。

郑二阳在淮扬道治兵治政颇有成效,全国将大规模练兵,听闻了郑二阳的成绩后,崇祯帝特意召见。

面对皇帝的询问,郑二阳道:”臣初到扬州,各营设有官兵,向来相沿虚冒。臣刻意简练,有一额即求足一兵,随时操练。所以防寇二年,不请一兵一饷。”

崇祯帝道:”此一方事,谓天下如何?”

郑二阳道:”大抵额设之兵,原有额饷,但求实练堪用,则兵不虚冒。即核兵即足饷,若兵不实练,虽措饷亦无益。”

崇祯帝再问如何操练,郑二阳道:”臣所见只以参将、游击以下官操练。”

崇祯帝再问如何操练,郑二阳道:”如参将、游击选千人,总选十百,责按兵法。”

崇祯帝又问如何措饷,郑二阳道:”措饷,诸臣条陈已十分详尽,关键是得其人。如鼓铸得人,利归公害……”

听着郑二阳的回答,崇祯帝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他猛的想起,这不是几年前卢象升与他说的话吗?听闻卢象升的条陈言论来自王斗……崇祯帝对郑二阳看了良久,看得郑二阳莫名其妙。

回到乾清宫,崇祯帝来回踱步,如来东厂太监王化民,说道:”王将军在东路如何了?”

王化民恭敬跪在地上道:”奴婢令厂卫在东路及保安州多方察探,王将军还未前往永安赴任。其在保安州完善政务,抚恤军士,听闻组建了幕府,设立司僚,动静颇大。”

崇祯皇帝点点头:”不比一州之地,东路政事繁多,王将军设立幕府,广招幕僚,也在意想之意。”

顿了顿,他看了王化民一眼,轻声说道:”王将军麾下兵力查清了吗?”

王化民叩头道:”奴婢多方查询,已然可以肯定,王将军麾下兵马,不会少于七千之数。除有三千余人是拿饷的营兵外,余者皆是当地军壮,然他们的战力,似与营兵无异。此战王将军伤亡两千人,经过补充,又复旧观……”

崇祯皇帝呆呆出神,他不明白,王斗以前只是一个游击,是怎么养起这庞大的兵马的,战力还如此出众?而且他听厂卫侦知,王斗麾下的兵马,都是不发粮饷的,当兵不拿军饷,他们又如何愿意作战?

王斗身上似乎一个又一个迷团,让人琢磨不透。

他又来回踱步,自言自语道:”便以王将军七千兵马计,此次九边练兵,宣镇东路操练新军五千人。如此,王将军麾下便有一万二千兵马,其部战力出众,五千人可当奴一万人……”

听着崇祯皇帝的话语,王化民趴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他心下寻思:”难道皇上已对那定国将军起了猜忌之心?”

这种话题不能深究,更不能插口,王化民只觉背脊一股股凉气上冒,又觉得自己似乎汗流浃背,极为难受。

良久,崇祯皇帝叹了口气:”王将军对朝廷还是忠义的,不比左良玉、吴三桂、贺人龙他们……”

提到贺人龙时,崇祯皇帝的语气有些阴冷。

这种话题上,王化民更不敢插口。

终于,皇帝恢复了平静,对王化民吩咐:”你多派厂卫,巡戈东路各处。”

王化民如奉纶音,恭敬告退出来,走到门口时,他听到崇祯皇帝低语一声:”惜其已然娶妻……”

王化民呆了一呆,眼睛咕噜噜转动。

[奉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