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三四四 来自北京城的消息

迷失在一六二九 三四四 来自北京城的消息

作者:陆双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三四四 来自北京城的消息

不得不说,人有时候不能想太多。

象参谋组那几位,整天考虑这边顾虑那边,想来想去的,结果却反被解席一句话给问住:我们去山东是干什么的?

――开辟新基地。不错,可开辟新基的目的是什么呢?协助明王朝尽快平息叛乱?阻止孔有德投降满洲人?――然而委员会里人人清楚,这些其实只是附带目标,山东基地真正的,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为琼海军招人!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海南岛,台湾,菲律宾,还是未来其它可能被占领的地区,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去开发,为此委员会在战场上取胜的前提下,仍然同意接受明帝国的招安,又不惜投入重兵,抽调英才,去大陆上开辟新局面……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冲着大明帝国丰富的人口资源而去。

“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提早动手,而不能等到明军之后,明朝的政府军搞破坏一点不比土匪差。被他们扫荡过的地方,我们恐怕招募不到多少青壮年人口了。更何况,当下光是被登州叛军裹挟到军营中的民众就有十余万之多,若我军首先攻下登州,理所当然就获得了对那些人的安置权。但若等到有明朝官员插手进来,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受解席提醒,北纬重新找到突破口,他不再空谈什么打硬仗锻炼部队,或是解救山东民众之类大话,转而用很现实的利益问题去打动委员会――而这,恰恰正是参谋组那帮人的软肋之所在。

在衡量了半天利益得失之后,参谋组和委员会最终取得一致共识:为了在山东尽量能多拉壮丁,下血本打上几场硬仗还是值得的。至于由此可能引发明王朝不必要的猜忌,回头再想办法弥补就是。反正,按北纬的说法:“你们参谋组的职责,不就是专门处理这些麻烦事的吗?”

作战计划调整了,出兵日期提前了,军事组本来就很紧张的筹备工作又被要求加快进度……这些内部问题倒还可以通过种种调节手段,但有一个因素却是他们所无法控制的,那就是――明帝国何时正式宣布招安?

短毛对于帮助朝廷解决山东问题很热心,对于打击以孔有德为首的辽东叛军很主动,这是好事情。但如果连朝廷的喻令诏书都没拿到,就抢先跑山东去,哪怕打得再漂亮,这性质可就彻底不一样了――毕竟现在短毛还背着一个“反贼”名号呢。

所以即便北纬放话,说就算没有明帝国的允许他也一样要带人杀回山东,参谋组这边也没敢真让他的豪言成为现实――再怎么想尽快去山东拉壮丁,也总要等到招安的事情办妥当,拿到一个正式名份才行。

原先没打算那么快出兵,对钱谦益的“工作进度”也不怎么在乎,但现在情况有变,关于北京城的消息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计划中的驻京办事处还没开张,但是穿越众现在获得消息的渠道却比原来通畅了一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两广换了新总督。

崇祯五年二月,原福建巡抚熊文灿升任两广总督,这个历史事件完全和书上记载的一模一样。看来所谓历史的“惯性”还真不是无稽之谈。当然熊文灿这个人很精明,无论历史上他是依靠什么手段爬到这一位置的,在这个时空的熊大总督显然非常清楚:想要坐稳两广总督这把官椅子,海峡对面琼州岛上那群短毛一定要安抚好。

所以熊文灿新官上任之后,人家都是送礼拜访去讨好他,但熊某人所作的第一件事情却是首先派了个使者携带重礼到海南岛上来与短毛拉关系。使者不是别人,正是王璞的老朋友,原总督王尊德的心腹幕僚陈耀陈元朗――王尊德死后他的幕僚班子随即散伙,熊文灿跟他素来不对付,自己手里又有一批亲信老班底,当然也不肯接纳那些前总督的旧人。只有陈耀是个例外,他通过王璞跟短毛建立起的亲近关系是熊文灿无论如何也要抓住的,于是熊大人亲自上门拜访,客客气气表演了一场求才若渴的剧目之后……陈耀便作为广州这边专门与短毛联系的负责人,继续吃起公家饭来。

通过陈耀之口,熊文灿向这边表达了相当的善意,这老家伙肯定是打听过了钱谦益的谈判内容,于是新任两广总督还没等朝廷回文就直接承诺:允许短毛在两广地区自由经商,自由出入,甚至还暗示可以不收税,只求别闹事就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福利,那就是熊文灿为了表示信重,特地允许陈耀查阅京城往来的文书邸报,凡是朝廷中有关短毛的讯息,都可以第一时间传达给对方知道。这样一来参谋组就可以获得真正的官方信息,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通过民间渠道搜集了。

只不过,对于大明帝国的两广地区来说,北京城实在是一个过于遥远的地方。虽然熊文灿允许陈耀向琼州这边传送邸报信息,但邸报从京城送到广州本身就需要很长时间,在本地能知道朝中一两个月以前的动向已经是非常快了。

本来从广州到海南岛还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连长江都能被称为是天堑的年代,一条海峡往往就是文明和野蛮的分界线。不过陈耀每次只需要把抄送文件往那家“程氏米行”一送,有急事的话甚至当天就能得到来自海南岛上对方的回音,这种神速不要说陈耀和熊文灿等人,就连琼州这边的王璞都极其羡慕。

“在你们的诸多奇术中,恐怕要数这种千里传讯之法最为神妙,若是只能从你们这里得到一样奇术的话,我定要建议朝廷务必取得此法,比什么火铳铁船还要重要的多!”

对于海南岛上为穿越众工作的本地人,无线电收发报机的存在已经不再是秘密。因为琼海贸易公司开始把这种技术应用于商业信息的传递,除了公司本身的分支机构外,许氏莫氏等合作商户也可以用无线电向他们在大陆广州地区的分店传达指令,虽然价格超级贵:一个字符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就要一块银元,也就是五钱白银,但商家们依然趋之若鹜。

而王璞也因此得以参观过一回电报房,但他即使亲眼看到那些电报机滴滴答答工作的场面,也无法理解这些古里古怪的东西为何能获取来自千里之外的讯息。当然不理解原理并不妨碍他使用,很快,王介山也开始习惯于用言简意赅的“电报体”同陈耀直接联系,而不怎么长篇大论的写信了――文言文在这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自从海南岛和广州正式开通电报联络以后,信息只要到了广州就相当于到了琼州,熊文灿又是个很重视朝廷动向的人,他在京城里专门安排了一批人手帮他打探最新的消息,若有涉及到南方地区的紧要内容就利用快马,信鸽等手段快速传回,比朝廷的邸报还要快些。

这样综合下来,北京城所发生的事情,传到广州这边,大约会延迟个五六十天的样子,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当然是很落后的,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迅速了。

到六月份的时候,参谋组终于获得了钱谦益在北京城的“最新动向”――四月间的消息:

“……据说老钱混得不错,一篇奏报送上去引得‘龙颜大悦’,皇帝当面夸他为‘朕之肱股,社稷之能臣。’直接给恢复了礼部侍郎的官位,下面可能还会再升。”

“崇祯这孩子行事冲动,他的表扬夸赞都做不得数的。当年袁崇焕平台召见,也是给足面子,到最后还不是说剐就剐了。”

“呃……那下面这条消息咋样:由于钱谦益提出了由琼州髡人出兵解决山东叛乱的新构想,前段时间阵脚大乱的东林党开始稳定下来――他们保住了孙元化的命,据说这个倒霉蛋会被判处流放,而不是历史上原来的斩首结局了。”

“……这到有点意思了,不过我们的那些条件这么轻易就能被通过?虽说老钱在文字上尽量作了遮掩,但我们的那些要求对于大明帝国恐怕还是很难接受吧?”

“确实有很大的反对声浪,不过当前那些文官的主要注意力并不在咱们身上――首辅周延儒和次辅温体仁不知为何忽然开始互相攻讦,由于周延儒更得皇帝信任,而且东林党又站在他那一边,舆论普遍认为这场争斗会以温体仁罢官滚蛋而结束――恐怕要等到这场纷争平息之后,他们才会把注意力放到其它方面。而即使到那时候,比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南岛,山东问题肯定又更加显得紧要。”

“不错,根据李老爷子的提醒,钱谦益已经把解决山东叛乱和招安我们这两件事给扯到了一起。并且整个大明朝廷也都认为这是一条非常高妙的驱虎吞狼之策――只要能让两股叛贼自相残杀,朝廷作出一点小小承诺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么说,咱们这边很快就要出兵了?”

“应该很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