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三二七 两千名家丁?!

迷失在一六二九 三二七 两千名家丁?!

作者:陆双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三二七 两千名家丁?!

上一节“甲申之变”应为“已巳之变”,笔误。

感谢帮忙指出的读者。

-

在讨论完其他零散人员的安排之后,会议转入到核心议题――关于山东的攻略计划。

出兵山东原打算是等到招抚一事结束之后再着手进行,到时候随便找个清剿海匪倭寇的名义介入即可。现在之所以提前开始谋划,一方面,是因为要配合那些外出同志的总体安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先前在谈判交涉中,大明帝国表现出来的态度,似乎是很不希望他们短毛势力插手南海以外事务。

在李老教授交给王璞的那份会谈纪要中,琼海军许诺的防御目标是东洋倭寇和西洋夷人一锅端,但到王介山返回来的条件中却只剩下了西夷。对于倭寇只字不提,仿佛给忘了。

这么大的“疏漏”穿越众当然不可能视而不见,经过多次联谊活动,双方关系也很铁了,于是阿德没费多少事就打听到了此中内幕――居然是和郑家有关。

先前当大明的招抚团队在福建登陆修整时,郑家对其进行了相当热情的招待,还送了非常丰厚的礼物馈赠,所有这一切,只为换取大明高官的一句话:“髡人制夷,郑氏制倭,各有分野,不得越界。”

郑芝龙这个人确实很厉害,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却早就猜测到了短毛会向朝廷提出的主要条件。他很清楚所谓“抵御夷寇”是假的,垄断对外贸易才是真,如果真让短毛接手了大明沿海的所有对外事务,今后郑家的财路就要给断了。

以短毛军的强势,南海地区郑家是肯定不敢插手了,但他依然希望能够借朝廷之力保住赖以起家的日本航线。而这个打算却也正好投合了明朝官僚的心理――那帮人整天就想着搞平衡之道,肯定不愿看到短毛一家独大垄断海上,尽管他们未必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大利益,但政治动物的本能仍然驱使他们按照“大小相制”“分权平衡”之道来处理髡人与郑家的关系。一句话:就是你们谁也别想一家独大,互相牵制最好。

在打探到了那些朝廷大员们的真实意图之后,阿德也没在这方面再多下功夫――没那必要了。海上归根结底要以实力说话,与其在谈判中跟明朝使者磨嘴皮子,还不如釜底抽薪――反正眼下他们还抽不出空去关注日本那条线,让郑家继续把持上几年也无所谓。回头等到海上力量完善起来,直接去压迫郑家屈服,到那时朝廷喻令又算个鸟?

只是这样一来,前期要找借口出兵山东就稍微麻烦了点,好在阿德这家伙脑子灵活,在为那些申请外调的同志们谋划官职的时候,顺便找到另一条介入山东地区的捷径……

“老解啊,看来这次你也要升一升了――你觉得正五品的守备职位咋样?”

阿德忽然笑眯眯向解席问道,只把后者搞得莫名其妙:

“我没申请外调啊,我在琼州干的好端端干嘛要跑外面去?”

“咳咳,因为那帮大明官僚给你安排了一个好地方哪……”

阿德拿出那套封官许愿的文书,指着上面关于有他解席名字的那一处,嘿嘿一笑:

“看看,谁让你总是自称山东汉子,梁山好汉的同乡。这回可好,他们把你封回老家去了。”

――身为短毛军中颇有名气的大头领之一,又是琼州府首脑,明帝国许给解席的官位还挺诱人:直接给了个从五品的卫镇抚职司,顺带附送武举人功名,而指定的任职地点则正是山东登莱地区。

按照大明王朝以前的习惯来看,这个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了,要知道当初郑家接受招安,大头领郑芝龙虽然得了个“五虎游击将军”的称号,实际上却无固定品级,纯粹是生造一个名号拿来骗海盗罢了。但对于短毛他们却没敢这么做,通过先前几次接触他们已经知道这伙人个个识文断字,精明得很,绝对不好骗。所以许出来的官位职司都是实际存在,尤其是武职官――文职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吏部那边没实缺就不好安排。但武官编制却是经常变化的,尤其大明这两年在军事上面屡屡吃败仗,导致武职官空缺出来一大堆,兵部封起武官来就不像吏部那样缩手缩脚,反而大方得很。

只是因为短毛先前一眼看穿了朝廷分化瓦解的意图,连翰林,盐政这些或清贵显赫,或油水十足的一等优缺都毫不犹豫拒绝掉,钱谦益他们对于武官的行情自然更不看好――兵部那帮老爷封官大方,位置可也选的够直接:不是陕北就是辽东,要不就是现在正乱成一团的山东地区,这借刀杀人意图表现得太明显了,所以就连钱谦益也不好意思在谈判中多提起。

却不料这伙短毛脑子里想的果然与正常人截然不同――他们大明方面都不好意思提,短毛却主动问起山东情况。钱谦益自然是乐得奉陪,特别是当短毛方面露出口风,他们有意去已经沦陷的登州地区“探探路”时,钱大才子差点没当场笑出声来。

――山东地区之所以闹出兵变,主要原因当然是那些兵将久有叛心,不过明面上的导火索,乃是辽东督师孙承宗从这里抽调人马去支援北方大凌河防线。而之后登莱巡抚孙元化的应对又极其拙劣:先是用错了人,派去平叛的几个将军反而与乱军合流。随即又屡屡判断失误,错失数次平叛良机,这才导致事情闹到不可开交――而这两位大员却都和东林党有着密切关系的。

大明朝廷里的任何事情,最后肯定都会涉及到派系问题。眼下朝廷里和东林有关的大臣们都在为此焦头烂额,要想办法保住整个派系。可他们东林的最大短板恰恰就在军事方面,清流舆论再怎么犀利,光靠嘴皮子也对付不了叛军啊。

所以一听到短毛有出兵山东的意图,钱谦益立刻仔细询问。他现在也有点摸清了和短毛打交道的脉络,不玩什么欲擒故纵那套把戏了,有话直说反而更容易交流。他明确告诉阿德:你们想要其它地方的官儿,恐怕要花不少钱。惟有山东地区,只要能帮咱们东林解决那里的麻烦,不但一个大子儿不要,让东林倒贴钱都可以。

而阿德这边也没客气,跟他讨价还价,把解席的官阶从原先从五品升到正五品,职司也从一个徒有虚名的卫镇抚转变为掌握实权的守备。据阿德说他本来还想直接要个正三品参将衔的,不过钱谦益死活不肯答应,说这个超过自己的权限了。但私下里他又告诉阿德,说我大明最重军功。你们如果真能平定山东兵乱,朝廷肯定还要论功行赏,到时候别说三品参将,二品总兵都是有可能的。

阿德想想也有道理,就没再追求“一步到位”,马马虎虎先混个守备玩玩――于是解席就在连自己都不知情的形势下,稀里糊涂成了大明朝登州守备。只不过眼下登州是在叛将孔有德手里,需要新出炉的守备大人自己去把地盘抢回来之后,才好上任。

“我x,这算个什么事儿啊……”

在听完阿德连说带笑的一番解释后,解席两眼发直:

“我倒是不介意出去打仗,可是以明朝军官的身份……大明朝会给我配军队吗?”

阿德笑了笑:

“按理说是应该提供兵员的。不过明军惯例,武将总是带自家的亲信家丁上战场,那才是主要战斗力――唐队长,这次咱们打算派多少人去山东?”

唐健想了想:

“这次的作战规模比收复台湾更大,派遣的部队肯定也要多一些……第三营的步兵全部出战,再从一营二营各抽调一个连;老马的**炮兵营至少要派两个连作火力支援……嗯,还有北纬,你的侦察大队也要参加。”

“除了训练和后勤部门,我们侦察大队全体出动。”

北纬笑吟吟打了个响指:

“我当然也会去,我要去看看那个平南王孔有德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还能去东北转转。”

“考虑到民政方面的需求,另外再给你配备师爷一名,以及账房先生一位……”

阿德笑嘻嘻拍了拍庞雨的肩膀,后者因为已经知道这次安排,只是笑笑便罢。但随后被点名的林峰也表露出和解席一样的惊讶:

“我也要去?”

“当然,老敖你去不?还是咱们那个队伍,咱们再一起去开疆拓土!”

解席现在已经明白过来,要说对外开拓当然是他们当初跑琼州的这批人最有经验,无论文武都能应对,所以这次参谋组尽量还是用原班人马。解席本就是个豪爽的人,既然集体这么安排了,他二话不说就拍着胸脯承担下来。

参谋组并不是要求他冒险――五个步兵连,两个炮兵连,一个**侦察大队,再加上后勤和辅助人员……这几路部队加起来,数量已经超过了两千,乃是他们短毛自成军以来最大一股战力――山东那边的叛军号称有十几万,这里派遣部队时不得不作最坏打算。

在这次会议之后,阿德正式通知明朝使者团,说咱们这里打算让“解守备”率领两千名“家丁”前往山东上任,廖勇等人当场就傻了。

“两千人!短毛军那种……家丁?”

锦衣卫的几个统领互相看了看,同时都感到手脚有些发凉……

-

月初了,啊。

眼下不要很多票就能到前十五位榜上露露脸,大家帮个忙。^_^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