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三一二 检阅

迷失在一六二九 三一二 检阅

作者:陆双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三一二 检阅

红牌港现在是作为穿越众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所有客船和商船都在此停泊。另有一处较小一点的博铺港是文澜河出海口之所在,那里主要通行前往沿河各家工厂运送原材料和燃料,以及运出成品的货船,属于专用工业码头。

临高那边满足了钱谦益钱大才子的愿望,在官船前往客运码头靠岸之前,用小艇特别引导它继续向里,到军港区附近转了一圈――立下大功的琼海号如今又返回到那座专用船坞里头了。毕竟不是专业战舰的船体,在经过两个月的连续作战之后,她的机器需要仔细保养,而改造组的同志们也需要对各个改装部分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定他们的改装项目效果如何,是否需要做出进一步调整。

此外,最重要的地方――船上那七门火炮这段时间使用太过于频繁,炮膛磨损严重,虽然还没到报废的地步,但徐慧还是建议将其统统更换掉。反正小高炉就在附近,换下来的炮管要重新熔铸也很方便。

所以大明代表团这时候看到的琼海号恰巧是没了炮管的,就好像一只正在换牙期的老虎。当然,没了牙的老虎依旧是老虎――琼海号那巨大的钢铁船身仍然给了那帮人极大震撼。钱谦益这厮自诩风流才子,还专门让书童在船头铺开案几,拿了纸和笔。说是要把这艘钢铁巨舰的雄姿绘制下来,以流传后世。

想法不错,只是当他真正看到琼海舰的威严雄姿时,这位大才子却是呆立原地一动不动,脖子仰得高高的,连头上帽子掉了都没感觉。好容易才想起要往纸上画点什么,可现代船舶那刚硬挺拔的直线条又岂是一支软毛笔所能描绘,折腾了半天,终究还是叹口气,把宣纸一团了事。

…………

在被钢铁巨舰震慑一番之后,等到了码头靠岸登陆时,那些代表团成员又被镇了一次――这回李明远教授他们倒是专程等候在此,过来迎接了,不过随同一起前来的,还有整整两个营的士兵。

唐健和王海阳各自率领第一与第二营官兵在码头上排成队列持枪肃立,这两支部队都是刚刚在岛外征战回来,经历过实战的军人气质就是不一样。也不用刻意摆什么姿势,端枪往那边一站,腾腾杀气自然升起。

若是对短毛的士兵全无了解,那些明朝官员还未必会受到太大震撼,可偏偏先前在船上时庞雨让他的护卫作过一次展示。当时船上只有两名短毛兵,两支火铳,就已经让那些大明精英们乍舌不已。而此刻,却是有成百上千装备着同样武器的战士肃立在码头边,排列成整整齐齐两条长队,等待着“客人们”从他们中间通过,算是一次小小检阅。

钱谦益不懂军事。对士兵的素质也没什么概念,下船时只是啧啧赞叹两声“好一支威武雄壮之师”,随后便迈着方步大模大样走入这条人肉巷道――也许他还感到很有面子呢。但跟在后面的锦衣卫千户官廖勇却是识货的,一看到那么多精锐士兵站在码头上,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回头指向庞雨身后那两名护卫,愕然道:

“这些……难道他们不是你的贴身家丁?”

先前在船上看见那钱小毛展示火枪威力的时候,廖勇虽然也吃惊,但却并没有太过于在意――能被短毛军师带在身边充当随身护卫的肯定是一流精锐,其装备自然也必定是最好的。短毛能够横扫南洋夷人,必定有几样压箱底的绝活儿,其首脑人物的护卫装备精良,自是理所当然。

在明军中就是这样,最好的装备,最出色的战士,历来都是集中在长官周围。很多精锐战士甚至脱离了军籍,而转为军官的私人家丁――大明王朝的军队往往都是以这类家丁作为核心的。廖勇以为那两名护卫也必定是这个身份,所以后来才提出要比试比试,就是想看看短毛军的核心力量实力如何。

之后听说那两名士兵入伍才不过年把,虽然没好意思再提比试的言语,在廖勇心中就存了几分轻视的念头――你们短毛最精锐的贴身护卫。一年前也不过才是个泥腿子,虽有利器,根基毕竟浅薄。

然而此刻,当他往岸上那么一张望――哎哟妈呀,那上面硬邦邦站着的两排兵,居然个个都跟庞军师后面那两位一个模样?这可就太吓人了!

对于自己的武功,廖勇一向是非常自信的,先前在庞雨面前能够从容自若,主要是他自信完全可以控制住局面,即使那两名护卫手中器械极其精利,他也有把握对付得了。但事后廖勇也估计过,如果这样的士兵增加到四五人,或者被拉开点距离,他就没什么胜算了。如果增加到十人以上,恐怕远远看到就得落荒而逃――当赵翼还在为这火铳解决了传统火绳枪的诸多缺点而欢欣鼓舞时,廖勇已经在考虑如何逃避乱枪攒射的方法了。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在这种恐怖武器面前任你再好的武艺也无从发挥。一支两支还能依靠灵敏反应闪避下,数量一多哪怕轻功绝顶也只有等死的份儿。

不过廖勇也没太紧张,他相信这样的武器,这样的士兵,即使短毛军中也不会有多少。最多几个首领身边各有三五人,战时集中起来,足够以一敌百了――精锐精锐,只有精华才能充当锋锐,谁不希望拥有一支全部都是精锐的大军,但那根本不现实。

只有真正带过兵的人才知道,要把一群普通人训练成一支能够称得上“熟练”的部队,再给他们配备上不算太坏的武器和衣甲,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财力是何等惊人。更不用说精锐之师了――短毛充其量也就是百多悍匪,裹挟数千人,依仗器械之力,得以啸聚琼州。

――对于自己的判断,廖勇一直很有自信,直到他看见码头上那整整齐齐的两排短毛军。

身为这个团体的“保安队长”,廖勇本应该紧紧跟在钱谦益身后走下跳板,但在下船的时候他却犹豫了一下――练武的人对于危险最是敏感,一旦踏入那群士兵中间,生死恐怕就不再由自己掌握――作为武林高手的某种神秘本能如此告诫着他。

但眼下情势却由不得他不向前走,就连钱大才子都大模大样过去了,自己这个身穿锦衣卫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武人又岂能落后。最终廖勇还是大步向前,行走在两排短毛士兵中间,他的眼神情不自禁就在那些大兵脸上身上四处逡巡,想要看看这些大兵是否货真价实?

――直到现在廖勇心中仍有几分怀疑,觉得短毛可能是为了震慑他们,专门找了些人来做样子。明军中这么干的也挺多,每到军营大校时附近闲汉常常被搜罗一空――都拉到军营里点卯充数去了。偶尔若是有上官来校阅,还要摆上几个阵形演示一番。有些专业顶包的闲汉走起阵势来比军户更熟练,反正只是花架子,经常干这个,又不会上战场淘汰。自然熟能生巧。

廖勇乃是将门出身,和张陵一样世代军户家族,对这些军中把戏极为精通,这次钱谦益带他过来,就是要借重他在军事方面的经验。

不过在和那些大兵对了几眼之后,廖勇却是暗自心惊――要知道这些战士都是刚刚冲到西洋鬼子老巢,把人揍了个屁滚尿流又乖乖投降的。对于这些经历过一场实战,还轻松取得完胜的小伙子们,此刻正是锐气最盛的时候。连西洋鬼子都没放在眼里,对于明朝军人自然更是瞧不起。

此时他们虽然站在那里让别人“检阅”,但这帮大兵的下巴却都高高抬起。偶尔扫一眼经过的那几个明朝使者,也几乎都是在用“睥睨”的眼神观察对方――若不是上头短毛老爷们一门心思想和谈,早他娘的连广州都拿下了,还轮得到你们这帮人来罗嗦?

廖勇一看这眼神就知道了,这些大头兵绝对是真货――这种斜眼看人的剽悍气质只有在战场上连战连胜,迸出一种老子天下第一,胜者舍我其谁的强者气魄后才有可能蓄养出来,一般新军都不可能有,更别说临时拼凑的杂牌。

再看看那些人的武器,和庞军师那两名护卫携带的完全一样。那两护卫的刺刀还插在皮套里呢,这边都把刺刀给亮出来了,就套在枪管上,明晃晃的慑人心目,绝对不是样子货。

“竟然都是……天,光码头上这些,大概攻占两广就绰绰有余了……”

先前在广州时,当地官员就曾向钱大人和他廖千户汇报,说短毛的军力强悍,若此番招抚不成,广州城怕是难保。当时钱廖二人都是嗤之以鼻,心想短毛要真要有这能力还会老老实实窝在琼州岛上?多半是当地官员吓破了胆胡说八道。

然而现在,在暗中数了数那些短毛精兵的数量之后,廖勇倒觉得广州的官员还是太保守了。光码头这边他亲眼看到的,从面前走过去的军队数量就肯定超过了千人。

一千名装备了那种可怕火铳的短毛军!这是什么概念?换了其他人可能还会有抱有幻想,比如钱谦益那种文人。但本就大明军内情了解甚深,又亲眼看过短毛军演示其火铳威力的廖勇,却完全能够想象到一旦双方冲突起来的后果。

要知道,就是大明帝国最为强悍的辽东军事集团――关宁铁骑,根据其首领,山海关总兵吴襄,在若干年后写给崇祯皇帝的一封奏报中哭诉:其核心战力,其实也不过才三千名“敢于效死”的家丁而已。

无论廖勇在后面是如何的感慨万千,前面钱谦益钱大才子却是春风得意――短毛的这些士兵训练有素,随着他的行进,沿途士兵都用目光追随着他,一排排的脑袋整齐随之摆动,直到人过去后才又转为正面平视前方。

钱谦益当然不知道这是现代军队对于接受检阅者的要求。他只是觉得自己很有气魄,连短毛兵都能吸引住――每一个文人骨子里都会有几分英雄情结的,总觉得自己文才既佳,武略应该也不会差。大明朝的文人更是有理由以此自豪――明代的军权一直是掌握在文官手里,武将不过执行者。打赢了那是文臣运筹帷幄之功,打输了自是武将贪生怕死,没有好好执行上头给的方略……

钱谦益当然也曾幻想过自己登阁入相,抑或是外放督师的场景。三年前他本来有这个机会的,那时候阉党新近垮台,朝堂中空出位置甚多,原本已经是礼部右侍郎的他差一点就能更进一步,混个礼部尚书当当,至少也能被选入内阁,实际参与朝廷各项政策的制定,而不是蹲在礼部吃闲饭摆花架子。

只可惜后来却给人阴了一把,被迫弃职还乡。表面上看起来他很潇洒,表示做不做官无所谓,在常熟老家跟人谈论诗词,收集古书,玩玩金石书画……自在得很。但实际上,钱谦益的热衷心思却从来没有熄灭。历史上到了南明时期,虽然弘光小朝廷是被东林党及其看不起的“阉党余孽”马士英所把持,钱谦益还是顶着骂名找关系疏通,在这个临时政府中混了个礼部尚书的职位。

只可惜人家没把他当回事,据有些野史记载,他这位南明礼部尚书新上任后得到的第一条指令,居然是去为弘光帝抓五千只蛤蟆,拿来配*药用――弘光帝“蛤蟆天子”的外号由此而来。

野史未必可信,但钱谦益很有官瘾,或者说很有政治抱负,这一点却是不错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自告奋勇来担任这个谈判团队的首领。东林党本就想把这支武装收归己用,而此时此刻,走在这整齐的军人行列中,感受着那些士兵专注的目光,钱大才子恍惚觉得,此行的目的仿佛已经达到了……

-

月初,这个月想再次打入前十五名,请大家支持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