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二三二 王尊德(上)

迷失在一六二九 二三二 王尊德(上)

作者:陆双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二三二 王尊德(上)

八月末的广州,秋高气爽,本应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然而此时的广州府内却是乌烟瘴气――自入夏以后,两广总督大人下令把南方各地抽调的“平叛”大军都朝州府集结,于是成千上万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征发来的部队先后出现在这座粤地名城之下。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来自西南夷,化外土蛮之类的部族士兵,朝廷不发军饷,只以缴获和人头论军功。而这些人在先前平定“奢安之乱”中又立下过汗马功劳,于是骄兵悍将,在所难免。

“……给钱?爷爷们在城里吃饭馆都不花钱,吃你个西瓜还要给钱?滚!”

一脚将那卖瓜汉子踹翻在地,几个来自安南的夷族士兵还觉得不够解气,索性将那摊子上剩余西瓜统统踩个粉碎,方才大笑着扬长而去。余下小贩跪在地上哀哀痛哭,边上众人虽然看不过眼,但也不敢多说什么――这些夷兵蛮横不讲理,动辄要拔刀子砍人的,就是府衙差役也不敢管,更遑论平民百姓。

此情此景,落在旁边两个过路人眼中,却又是另一番感慨。

“这些夷兵是谁人属下?怎得.如此横蛮!本官一不在安抚司,那些堂官就都吃干饭了!”

发出这番议论的,正是先前曾去.过海南岛上招抚短毛的安抚司官员方文正。虽然得意过一段时间,可短毛送的礼物最终还是触了上官霉头,于是他这个跑腿的也跟着倒霉,虽然没被明令革职,最近一段时间却都赋闲在家,安抚司的差事都不让他插手了,真正成了“雅斋闲人”。

无事可做,家里黄脸婆又骂得.凶,只好每天上街闲逛,打发时间。

旁边陪着他的人自然是周晟――两位大明天使,一对.难兄难弟。周晟眼下的官场境遇也和方文正差不多,不过他并不像方某人那么无聊,每天早出晚归,仍然和很多人往来交际,消息也依旧灵通,不愧是锦衣卫的干将。

“看装束,应该是安南长官州沙氏麾下的土兵。他们.的首领沙源还算驯服,但其子沙定洲却是个桀骜之徒,先前因为朝廷欠粮欠饷,已经跑到总督大人面前闹腾了好几次,口口声声说是要散堂回乡去。现在连王督都不敢见他,你们安抚司的官儿更不用提……还指望约束军纪?呵呵,人家不造反就谢天谢地啦。”

方文正沉默片刻,忽然冒出来一句:

“早点出兵也好,把这帮人丢到琼州岛上去,让短.毛收拾他们……短毛肯定有办法的。”

看看四周无人,.方文正忽然小心凑近周晟耳边,又低声抱怨道:

“唉,老周,想想短毛的那个大市场,再看看咱们这边……真是搞不清楚了,到底哪边更象叛乱之地啊?王总督执意要讨伐他们,可真是老糊涂了!”

周晟看看他,只是笑而不语。

此时此刻,被方文正评价为“老糊涂”的那位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兼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尊德王存思老大人,正站在广州府衙的书房内,凝视着桌上一幅南海地图,久久不语。

王尊德是贵州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中的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的进士,这在大明朝科举历史上算是不错的成绩了。他的仕途也算顺利,在熬了二十年资历后,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从广西巡抚任上入刑部侍郎,后改兵部侍郎,跃升两广总督。手握两省军政大权,直接掌控数十万兵民的命运,爬到了一个疆臣所能达到的顶峰。

他的个人品质无可挑剔:为官刚正,举劾无忌。出使广东这数年来,两广吏治为之肃清。平日生活俭朴,穿布衣,习素食,虽以总督之尊,出入却无异于寒儒。家无余财,从不收受贿赂――就连上次短毛送他两瓶葡萄酒,也在宴会上分赐了属下,本人一点不留。

他还写过一部名为《疏草》的作品,算是有文字流传于世――总而言之,王尊德这个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典型,而且是个成功的典型。

于是,很自然的,在他身上也体现出一个中国古代文人的典型品质――固执。一旦自己认定了什么,就坚决不肯改变,用褒义词形容那叫风骨,而用贬义词的话,那就是爱钻牛角尖了。手下已经有人偷偷把他和北宋时的那位本家前辈王安石相提并论,称他为“拗总督”,但王尊德非但不以为忤,反而很是为此得意。

“能够与名传千古的王荆公相提并论,那是我的光荣。”

――因此,很自然的:虽有很多人劝他慎重考虑征讨琼州短毛的决定,王尊德却一概不理,仍然我行我素,坚持剿议。

门口响起轻轻敲击声,一名幕僚手捧簿册站在那儿,在得到他的许可后方才小心踏入,将簿册放到桌子上。

“思公,这是预定出战各营所需的粮秣饷银数目,都已经统计完全。各处仓储银库,学生都已经亲自去查验无误,随时听候调用。”

王尊德拿起账本,随手翻了几页之后便放下。这个幕僚的能力很值得信任,交给他办的事情,从来都是可以放心的。

“马上福建水师还会有一支船队到来,一应供给也是由我们这边负责,可有准备了?”

那幕僚微微躬身,点头道:

“思公放心,也已经一并考虑在里头了。”

王尊德满意点头,那幕僚见已无事,正要转身退出,却被王尊德叫住:

“稍等……元郎啊,这次征伐琼州髡匪,我知道你是不太赞同的。然而大军出战,所有补给繁杂之事都还是要压在你的肩上,实在是辛苦了。”

――陈耀,字元朗,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但此后一直没能考取进士,通过关系来到王尊德身边充任幕僚,已经有很多年了。

他的才干其实非常好,在这总督府中专门分管钱粮事务,一应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总督信任。而他最令其东主满意的地方是知道分寸,从不依仗长官的信任谋取私利,偶尔有所建言,也都是其份内之事,属于那种典型的老黄牛式人物。

只有在这次关于对待琼州髡匪的事情上,陈耀曾多过一回嘴,提出了“以髡制夷”的构想,不过见上官对此不感兴趣,也就从此作罢,再不曾提起。

此时虽然见王尊德主动提及此事,陈耀也依旧神色淡然,微微躬身道:

“此乃学生份内之事,至于征伐大策,自是当由大人决断。学生等不过建言而已,无非集思广益,岂有自专之理。”

王尊德微微颔首,抬起头望着窗外,若有所思道:

“其实你说的‘以髡制夷’之策,倒也不是没有道理。据闻那些髡人行事平和,所占之地,为害尚不剧烈,若是国家承平之时,倒也可以缓缓图之。只是当今政局……唉,时不我待啊。”

他转过身,指了指桌上一份邸报:

“这你可看过么?――杨修龄被革职查办了。”

陈耀吃了一惊,杨修龄就是杨鹤,官居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他也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与王尊德是同年,故此关系一向密切。

王尊德这个两广总督在大明官场中已经算是地位很高了,但杨鹤先前可又要比他牛气许多――人家是三边总督,实际执掌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四镇军务,整个大明王朝的西北边防完全控制在其人手中,可算位高权重。

说起来大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这一科的殿试金榜里面可是出了不少牛人――这一科的榜眼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孙承宗,被称为三朝帝师的大学者,现如今担任蓟辽督师,守卫着大明东北边疆。杨鹤镇西北,加上他王尊德总督西南两广军务……可以说,明帝国的边疆安危,一度都寄托在万历三十二年甲辰这一科的进士们身上。

此外,在这一科里还有个名字,虽然在此时的明朝官场中还不算特别出众,但在后世却将大大有名,他的名字叫作徐光启……

当然这时候王尊德可想不到这么多,他只是拿起那份邸报,嘿嘿冷笑不止:

“位高权重……哼哼,地位越高,摔得越重。杨修龄那么谨慎小心的一个人,其子嗣昌亦是深得陛下信任,却依旧说撤便撤了……还不就是因为他执意对陕西流贼行招抚之策!”

陈耀低头不语,他知道总督这时候说这些话,并不是为了向他解释什么,而更多是为了坚定自己的内心。

果然,接下去只听王尊德又说道:

“……‘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哼哼,天子可不管那些人是因为什么原因反叛,只要胆敢叛乱,必然剿杀无疑。当今天子虽然年轻,剪除魏阉一党却是雷厉风行,英明神武,可见一斑。我若是心慈手软,怕是也难逃修龄之覆辙,到那时候……我可没一个好儿子能去泣血上疏,愿意以身相代的。”

-

呼,这两天到处跑着给人拜年,好不容易才能抽点时间码字。

在这里也向大家说一声:新年好!

恭祝大家新年顺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