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一三四 孪生机构和钉子户

迷失在一六二九 一三四 孪生机构和钉子户

作者:陆双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2: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但这时候卢劲娄那二愣子反而有些疑惑起来,中国人天生的多疑心理----他看看旁边站着的几个正宗短毛军,正规军手中的火枪固然令他们羡慕无比,但这些明显是被短毛们倚为心腹,装备当然也肯定是第一流的士兵,却为何并没有配备这种看起来很不错的藤甲?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敖萨扬笑了笑:

“不用奇怪,你们的任务不一样。”

见在场的小军官们人人都是一副莫明其妙的样子,想想这些人都算是自己的部下了,少不得多提点两句:

“正规部队的任务是对外作战,专门杀人的。他们的武器和战术,不怎么需要与敌人近身肉搏,所以不必披甲。但你们却不同,你们是专门处理那些生活中的日常冲突,不能杀人,和对方肯定会有肢体上的冲突……就是要打架啦,不作好防护是不行的。”

“噢……”

一帮城管队员们都作出恍然大悟状,然后便开始异口同声夸赞短毛大爷们宅心仁厚,敖队长爱护下属……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他们可算找到机会拍上司马屁了。

不过,回过头,当看到那些和藤甲一同配发给他们的,连头部都专门磨成半球形以避免伤人的木头棒子时,这些平日里打架打惯了的老手们脸上还是纷纷显示出郁闷之色。就在城管大队正式挂牌成立的同一天,罗城兵营旁边,与城管队紧邻隔壁的一扇大门旁,这天也有一块新牌子被挂上了墙。这块牌子上墙的时候并没有大肆宣传,不过满城士绅甚至很多平民都主动跑去祝贺,其人气值可比什么城管队要高得多了。

在这块牌子上的名称同样是现代名词,但明朝人理解起来倒也并不困难:

“琼州府第一人民医院”

----石亦生同志的大本营终于建成了,虽然只是一排颇为简陋的平瓦房,但却是按现代医院功能流线作的平面布置----庞雨还记得他最后一次考注册建筑师。大作图题目就是医院设计。对那张耗费了他大量精力,却最终还是没能通过考试的图纸,绝对是记忆深刻啊。

于是干脆给用在了这里。反正在这十七世纪。不可能再有什么专家教授之流来指责他地设计不合规范。

“老子自己就是专家!”

当图纸完成之后。.出于某种恶趣味。庞雨专门添上了设计。审核。校对。批准等会签栏目。然后统统签上自己地大名……

医院规模建得很大。里面工作人员也很多。超过了一百人。但绝大多数都是护理工和勤杂工。正儿八经地医生只有四个。其中三个还是新招募来地走方郎中----琼州府有名气地大夫都有自己地坐堂医馆。或者是某些大药房地供奉。不会拉下面子跑来吃短毛地饭。

没办法。老石只好一口气招了四五个学生。都是药房小学徒出身。对于各种中药地药性药理还算熟悉。一边培训。一边就让他们在实践中加以练习了。

不过这样倒也有个好处---无论是那些江湖郎中还是小学徒。对于大名鼎鼎地“圣手神医”所说一切都非常敬畏。基本上老石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没什么抵触情绪。如果换了有点名望地老先生。肯定不会这么听话了。

医院与城管队成为隔壁邻居,原本只是琼州府这边地巧合,大家不过正好都利用原来兵营的地皮而已。但后来的实践表明,双方对于这种合作都很满意----城管这边无论是打伤了人还是被人打伤,直接把人往隔壁一送就行。而医院这边,则无人敢在城管大队门前闹事,石亦生最担心的“医闹”现象从来都没出现过。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究所谓“无例不兴。有例不废”。第一次的巧合。竟然被后来者奉为了金科玉律----就连明政府后来模仿短毛搞的大众医馆,也多半是选择在差役班房旁边。

医院与城管衙门作为孪生机构。就此而成为一项惯例。

到十月下旬,酝酿了许久的收税行动终于开始执行。这是穿越众们头一回在海南岛上行使他们的统治权力。头一炮,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为此驻扎在琼州府地全套管理班子进行了大量细致而耐心的工作……

首先是本地所有大商户,大地主们都被召集起来,开了好几次大会小会,专门跟他们谈关于税收和责任的问题----纳粮完税,天经地义,就算海南岛变了天,税还是要交!

在会议上老解口若悬河,什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之类口号一串串的往外冒,只听得那些土老财们个个目瞪口呆,心里怎么想不知道,但至少表面上,都无不踊跃表示:坚决支持短毛先生们为民收税地正义举动,坚决纳粮完税!

就连身边同伴也对老解的口才佩服不已,会后私下问他是不是在税务局干过,结果解席却立刻摆出一副苦瓜脸:

“妈的,以前开公司的时候,税务局每年都要求去上培训课,五千块钱的培训费就听这种东西,年年都一样,还非去不可……背都背熟了!”

接下来,则是与以严文昌为首的本地吏员们商谈合作计划。这年头不少地方都采用包揽税收的做法,也就是政府把税额承包给胥吏和地方大户,让他们先把承包额度给缴全了,然后自行取向农民收取。能多收的,算他赚到,收不到就赔本……当然,实际上不可能赔本,很多大户都是以此发财的。不把县尊主簿典史这些人给打点好了,一般人可休想得到这个发财机会。

因为是第一次收税,庞雨等人也没打算对旧例改变太多,于是依然是委托给了本地官吏来进行,甚至还额外许诺给他们一笔很丰厚地奖金。

当然。根据老解地要求,也往里面掺了点沙子----新近建立的城管大队被要求配合官员们一同下乡收税,理由当然很充足----保护他们地安全,防止刁民抗税。

那些官吏大都是人精,当然清楚短毛此举绝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他们。排查下面实际情况才是主要目的,但他们没理由拒绝----因为确实,收税从来都不是一项轻松写意地工作。即使有大户帮忙包揽,即使当地地老百姓再怎么老实顺从,每年的收税时节,依然是明王朝官吏们最容易出“工伤事故”的时期。

更何况。这一次他们并不是代表大明王朝,而是在替一帮短毛髡匪去收税。

琼山县,王家庄,一座小山丘上。

解席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对面那座小庄园修建的还挺结实,四周居然都是用城砖垒成地墙体,差不多相当于一座城堡了。这边居高临下,越过院墙。可以看到里面影影绰绰,少说也有百来条人影,光手持武器的就超过了八十。

对方非常嚣张,隔着好几百米。居然还时不时有羽箭歪歪斜斜的飞过来,虽然肯定射不到,但至少说明对方有弓弩手---普通的大户人家不可能有军用弩弓,这家的武装力量着实不弱,难怪其主人敢于武装抗税。

“这王家庄乃是本地一大刺头,其家主有一半是黎人血统,素来好勇斗狠。仗着他家是本地黎人土舍首领,每年都假借朝廷名义对黎人收受赋税,却从来不肯上缴到州府。若有人敢来催讨。轻则辱骂。重则殴打,甚至还公然杀害过朝廷命官

一个琼山县的典史官员哭丧着脸在旁边介绍道。与其说是介绍还更不如说是告状。不过从他脸上那个红红地巴掌印看,他也确实有理由告状。

但解席并没有被这几句话挑动。反而显出不太相信的样子:

“这里怎么说也是州府直辖,有这么大胆子,以前的琼崖参将怎么没灭了他?”

“唉,不就是因为他和黎人有关么,这岛上黎人时常作乱,大人们都只求任期内平平安安,哪敢去招惹他们。平日里一般的窃贼匪盗,若是审得与黎人有关,尽悉数纵之,何况大户。”

那典史满脸的无可奈何,解席回头看看王辛芝----他好像与这王家庄有点关系。不过此刻后者也连连点头,表示典史所言属实。

“哈,想不到在大明朝就有这两少一宽政策……果然是一脉相承啊。”

老解充满讥讽的哼了一声,不过依然没有任何要动手的迹象----尽管在他身后的山坡下,几十名手持火枪地短毛正规军与上百名城管队员正列队站立,等待着他的决定。

过了片刻,庞雨,敖萨扬以及严文昌等人倒拖着一个电喇叭,灰头土脸的返回来了。他们刚才到庄园门口去喊话,想要宣传税务政策,结果反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对方手里没有电喇叭,但嗓门却远远高过他们:

“尔等匪盗之流,也想替我大明收粮纳税?做你娘的白日梦!”

听起来很是义正词严,不过……

“他们以前也从来没缴过税吧?”

庞雨问道,琼山县典史与严文昌对望一眼,犹豫片刻,两人都缓缓点头。

----得,这边头一次收税,就碰上个明朝钉子户,还是少数民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