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魏春 > 第六八一章 封锁粮道

大魏春 第六八一章 封锁粮道

作者:眀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泛黄的夯土城墙,破旧的城楼,深已不足三尺的护城河等等,无一不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沧桑。

城上密密麻麻,尽是甲卒。个个执弓披盾,神情冷肃。城下军阵如墙,刀枪林立,更有近千斤重的铁炮直对城门,散发着慑人的寒光。

城墙倒是修的挺长,单只一城就足有十三四里之遥。李承志眺目远望,竟似看不到尽头。目能所及之处,只见尘烟飞散,黄雾翻滚。

那是后阵的兵卒在逐营撤走,将去豳华二州,支援李亮。

凝望一阵,李承志挪回视线,继续打量着城墙,目露沉思。

长安城并不高,将将四丈,是刘邦建都时用夯土制成。但在西汉末年被更始军(绿林起义军之一)攻破,城墙已残破不堪。

之后刘玄率绿林军入城,因分赃不均从而内哄,长安再次破城。赤眉军(绿林起义军之一)不但将西汉王陵掘了个干净,更是一把火将长安城烧成了废墟。

东汉建立,刘秀定都洛阳后,虽然将长安定为西京,但只是略微修缮一番。与新都洛阳比,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挟幼帝以令诸候,迁都长安。长安城再次被攻破。不过这一次的火是董卓自己放的。

之后东汉灭亡,曹魏建国,依旧定都洛阳。自此后,长安甚至失去了陪都的资格,彻底沦为普通的州城。

这座用夯土造就的大城,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就如风烛残年的老人,经不得一丝的磕碰。

但李承志却围而不攻。

前三日,每天只是偿试性的射几轮箭,放一轮炮。到了第四日,李承志索性撤走了大半的兵卒。只予四城之下各留了一营炮卒和一营骑兵,围城的兵力还不过万。

到了第五日,莫说炮,竟连箭也不放了。只是辰时(早七点)与酉时(下午五点)各行一次操典。

便是这般,不足万余的兵力,却逼的近三万守军龟缩在长安城中,连城门都不敢迈出半步。

李承志在打量城头的守军,长安城的守将也在打量他。

元遵是道武帝拓跋硅的玄孙,承爵阳平王,元恪继位后,历任幽州、青州、豳州刺史。

因与崔延伯不和,是以去岁崔延伯陈兵岐州,都督泾、岐、豳三州诸军事时,太后高英准元澄之奏,将他与原任雍州刺史的羊祉对换了一下。

这一换,反倒让元遵觉的掉进了大坑。

若还在岐州,至多也就是受些崔延伯的腌臜气。然后如羊祉一般,待崔延伯大败,随元钦退回潼关,更或是撤回洛京便是。

如今倒好,已是兵临城下,必败无疑,但他身为雍州刺史,难道还能不战而逃?

遭逢大败,少帝与元怿正发愁无处渲泄怒火,更不知如何推诿战败之责,若他不战而逃,不是直直的往刀尖上撞?

反观与他对调的羊祉,连奚康生这样的名将都败了,崔延伯更是兵败身死。纵然羊祉有败兵之责,但也要听命与崔延伯与元钦。且朝延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自是不会过多苛责于他。

所以元遵肠子都要悔青了。

除了悔,他还有恨,恨李氏逆贼都已占据咸阳郡,更甚至已将紧领州城治所长安县北境占了大半,为何不一鼓作气,将雍州城也一并攻下?

要知道,咸阳城与雍州城就隔着一条渭河,堪堪也就三十里。且一马平川,若用骑兵,不到半个时辰便至。

李承志倒好,愣是在咸阳停留了近月,才再次出兵?

若是元钦还在,这城破兵败的罪责自然落不到他元世遵头上……

“殿下,便是鏖战两月有余,但逆贼折损极微,也不至于休整近月才对,但为何如今才来攻我雍州?”

“还能为何?都怪元钦那个狗贼,非要行坚壁清野之策,一把火将泾、岐、豳三州的粮食烧了个干净。李氏小儿为免重蹈复辄,自然要偃旗息鼓,待我雍州全境夏粮入仓再来攻克,自然就能抢得许多粮草……便是你我欲破釜沉舟,烧的也只是雍州城内的粮草,难道还能将治下郡县内的粮草也尽数烧光?”

元遵恨的咬牙切齿,“你当城下贼军为何围而不攻,只围了数日,却又将泰半兵力撤走?就是怕将我等逼迫过甚,万一铤而走险,行元钦故智,溃走之际将州境内的秋粮烧光……”

亲信恍然大悟,又盯着城下的叛军看了一阵,低声劝道:“殿下,如今城下逆贼还不足万,我城内守军近三万,岂不正是天赐良机,何不令守军出城迎战?”

“尔蠢不自知……良机个鸟毛?”

元遵怒极反笑,“崔延伯当世名将,威震宇内,且拥大军三十万,但结果却落了个兵败身死。而你难道不知,时叩陇关之敌贼,只是崔延伯之十成之一?

而如今城内守军虽有三万之众,但十之**却是从泾、岐二州溃逃而来,早已为惊弓之鸟,岂是城下逆贼的敌手?”

亲信闻言,声音压的更低,几不可闻:“便是不能胜,也能趁机突围……”

突围?

“狗贼,你莫不是想哄爷爷出城送死?”

元遵越听越恼,一把揪住麾下的领口,指着约一里外的铁炮骂道:“可曾看到那火炮,只这南城之下就足有十樽,而城下门洞就只三座,每座门洞外足有三门炮严阵以待。但等城门洞开,便会三炮齐发。兵马都未冲出门洞,就会被尽数射杀,你如何突围?”

亲信的脸色煞白如雪:“如此说来,李贼竟是要将我等困死在雍州城中?”

“不然还能如何?李贼无非便是想不废吹灰之力,以迫使我等献城而降。但我元世遵身为元世宗亲,又岂是摇尾乞怜之辈?尔等也莫要再劝,好生与我守城,无非便是与城共存亡……”

亲信正值肝胆俱颤,心若死灰,但听到元遵的后半句,双眼顿时瞪的比核桃还大。

我等何时劝你投降了?

哈哈,原来是这个意思?

亲信登时心领神会,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

待骑兵行为马术操典,便是炮营按旅轮换出操。并不复杂,不过是站站军资,练练队列。

倒不是李承志有意耀武扬威,而是怕兵卒闲出毛病来。

自酉时开始,这一番折腾已是一个时辰以后,也就是戌时初,太阳已到了西山之巅。李承志令各军陆续回营。

雍州四城之下,每城就只三座城门,西海各军自然也驻扎在离城门不远的地方。但并非彻夜不眠死守,而是各分两部,一部值前半夜,一部值后半夜。若是在夜中听到动静,不论有无军令,炮卒都会照着城门开炮。

备的弹药全是开花弹,一旦炮响,方圆百步内寸草不生,来多少都不够杀的……

李承志的帅营就扎在北城以东约三里的地方,这里是长安县治下,予月余前占了咸阳,便已归西海。

所以于一月前,雍州就已是兵临城下,所以元钦和羊祉才跑了那么快。

但谁能想到,已喂到了嘴边的肥肉,李承志硬是忍着不吃?

想必这一月以来,朝廷已是如坐针毡了吧?

李承志转着念头,随大军回了营。

刚入中帐,李聪便风尘仆仆的迎了上来:“郎君,大兄(李亮)捷报!”

李承志接过信封匆匆一扫,脸上浮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出兵七日,豳州便光复泰半,想来至多三五日,剩下的数县便能尽数攻克。

之所以这么快,全赖元钦的神助攻。若非他溃逃时烧了粮草,豳州数郡不会在短短两旬内就烽烟遍地,各郡各县相继喜迎义师。

所以李亮不但未废一兵一卒,更是在短短数日内就收拢了近十万起义军。

当然,其中可堪征用的战兵应是十不足一,其余大多为老弱妇孺。但如今李承志不缺地,只缺人和粮。

如今人有了,粮自然也不远了。

李承志收起信封,又问道:“皇甫可曾遣人来报?”

“秉郎君,还不曾!”

李承志又自言自语了一句:“嗯,看来尚算顺利!”

这一次虽是他亲征,但领兵征战的依旧是皇甫。七日前出兵之际,皇甫由西向东,过渭河进冯翊郡(辖今高陵区、三原县、闫良区、富平县)。

冯翊郡不大,郡境堪堪百里宽广,且西培大半都被咸阳郡包围,是以郡中早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虽然不似豳州诸郡一般主动请降,但皇甫让的两万大军刚一渡河,诸县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便缴械投降。

倒是皇甫又由南向北,转攻北地郡时遇到了不小的抵抗。

也是因为北地郡紧邻华州,一旦告破,华州便有失守之虞。是以元钦调兵遣将往北地郡支援,声势极大。

但李承志估计,官兵便是抵抗的再激烈,也只是守城为主,是断然不敢野战的,不然败的更快。

而此次出兵,西海的战略意图是以抢粮为主,占地为辅。而皇甫素来沉稳,自然会将他的意图贯彻到极致。

“李彰呢?”

“午间已攻下霸城,正往骊山进发!”

“知会予他,莫要进的太快,以免元钦狗急跳墙,故伎重施!”

过了骊山便是华州的郑县,而郑县距潼关也就百里。一旦大军攻入郑县,莫说据守潼关的元钦,包括洛京的少帝、顾命亲王元怿,并满朝文武,哪个不大惊失色,肝胆俱裂?

万一元钦脑子一抽,将华州的粮草也尽数烧光,就得不偿失了。

也是因为李承志根基太浅,虽连战连捷,势如破竹,不过都是凭一时之勇。是以绝对没有攻克京畿的实力。

其余不论,光是粮草就能愁的他掉光头发。

其次,火药又不够了……

……

时值九月,天气渐冷。京中的小娘子已不敢只披一袭轻纱就招摇过市,都已老老实实的换上了长裙。

田中粟米早已收尽,老农赶着耕牛奋力犁田,只求在落雪之前将田耕完,最好再能下一场雨,将地浇透。

待天冷后,就能将田中的硬土冻的稀碎,细若粉尘。来年春种,出芽率自然极高。

今年尚算风调雨顺,如河东、河南、山东的收成都是不差的。洛阳也在此例,老农自然喜笑颜开。

若是往年,满朝文武自然也已弹冠相贺。说不得皇帝就会找个由头赐宴王公大臣,与民同庆。

但今年,殿中百官个个愁云惨淡。

十日前,元钦捷报,称大败贼帅皇甫让、李彰,拒敌于华州之外,潼关无虞。

但事实又是如何?

绣衣使早已查的分明:自半月前,贼将皇甫让、李彰相继攻克京兆郡的新丰、莲勺,北地郡的铜官、频阳,贼逆陆续陈兵于华州边境。

而元钦却龟缩于潼关而不敢出,只是遣羊祉与杨钧兵分两路,予州境御敌。

也根本不是元钦与捷报中所称的大败贼敌,而是对峙几日后,叛军便自行退兵,撤入了就近的县城之中。

看来李承志似是有罢战之意,也可能是因气寒渐寒,故而撤兵,想来今年再无战事。

这算是喜讯,而且是今年朝廷与西海开战以来唯一的喜讯,但元怿总觉的哪里不对。

李承志向来是得理不饶人,怎会弃大好局势,而偃旗息鼓?

果不然,昨日近夜时分,夏州传来急报:月余前,贼将李丰自金明郡出兵,进犯夏州。不足十日,便取朔方(今陕西子长,清涧一带)、偏城(今陕西延长、延宽一带二郡。

而后不知又用何法重开高奴县油湖,之后驱兵于白干山之边墙,以火油弹开路,奚康生且败且退,如今已退到了统万城。

但不知何故,叛军也不下墙,更不再攻城占地,只是依边墙进军,不知是何意图。

而如此大规模调兵,又急行近千里,李承志总不能是闲来无事,派兵卒去北地吹风吧?

元怿深知其中必有原因,可惜他不曾领兵,对兵事只算是粗通,是以刚至卯时,宫门方开,便敲响了端钟。

京有不乏老于行伍,精通兵法之辈,更有如李崇这样的名将。

而只看了一眼,李崇便猜出李承志的意图:顺边墙往北进兵,只为阻断六镇与洛京之间的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