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557章 跑得飞快的外国媒体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57章 跑得飞快的外国媒体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1: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月后。

办公室内,常浩南正聚精会神地盯着面前最新一期《Nature》的电子封面——

深邃的宇宙背景中,一颗钴原子被精准锚定在六方氮化硼构成的蜂巢晶格之上,一道象征编程光场的优雅光束将其贯穿。

封面标题简洁有力:“光场编程:锚定原子的未来”。

正是他和张韬团队共同发表的那篇《光场编程原子阵列实现超稳定电化学界面》。

成果已然登顶,反击的号角该吹响了。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周正的号码。

“周检察官,成果已经正式发表,我们这边最关键的一步棋落定了。”

“常院士放心,我们这边的外围调查和证据固定已近尾声。”电话那头的周正语气笃定,“只等您这边的‘东风’一到,立刻收网,肖立明和立明科技,一个也跑不了。”

“好。我马上安排国内官媒,重点报道连海化物所和张韬院士团队的成果。等舆论热度起来,形成对‘阻碍技术进步者’的天然压力,就是你们动手的最佳时机。”常浩南思路清晰,“动作要快,第一时间固定核心证据,尤其是涉及境外关联的部分,我需要拿这部分说事。”

周正的回复异常干脆:“保证完成任务!”

“好,辛苦了。”

二人之间没什么私人关系,因此说完正事之后,常浩南就放下电话,开始思考后续宣传的各项细节。

尤其是具体负责单位。

工建委的新闻宣传中心无疑是首选,他们对工业技术层面的报道拿捏精准,与自己配合默契。

最重要的是,立场经过多次考验,相对比较可靠。

作出决定之后,他伸手准备再次拿起话筒。

但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却被轻轻叩响。

“请进。”

常浩南暂时搁置了通话计划。

门开了,柳晨晨快步走了进来,脸上似乎还带着尚未褪尽的震惊,手里则捧着她的笔记本电脑。

“常总,您看看这个!”她语气急促,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就这一个小时,国外媒体……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像约好了一样,全都在疯狂报道那篇Nature论文!”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同样出乎了常浩南的意料。

“Nature论文?”他确认道,“我们发的那篇?”

“对,《光场编程原子阵列实现超稳定电化学界面》。”柳晨晨肯定地回答,紧接着迅速将笔记本电脑放在常浩南面前。

屏幕上,浏览器已经点开了密密麻麻的标签页: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CNN、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洛杉矶时报、产经新闻、朝日新闻……甚至半岛电视台。

全球有头有脸的媒体,无一例外,都在连篇累牍地聚焦这项来自华夏的科研成果。

少说二三十家媒体,最显眼的题图不分清一色采用了Nature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封面。

新闻标题虽各有侧重,但“储能革命”、“锂电池革命”、“能源未来”等关键词如同复制粘贴般高频出现。

如此整齐划一、声势浩大的正面报道,让常浩南一瞬间甚至产生了某种“天下大同”的错觉。

好在,理智很快占据大脑。

尽管暂时不清楚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但绝不可能是出于好心。

他随手点开《华尔街日报》和《朝日新闻》的两篇报道细看,惊讶更甚。

报道内容并非预想中可能出现的明褒暗贬或阴阳怪气,而是实打实地高度评价了这种新型材料在电池电极领域的颠覆性应用前景。

“……这项名为‘光场编程’的技术,首次实现了对单个金属原子的精确排列与锚定……其创造的钴单原子阵列电极材料,展现出了颠覆性的电化学性能……”

“能量密度提升潜力超过100%……循环寿命大幅延长……这不仅仅是锂电池技术的飞跃,更可能彻底改写整个电化学储能领域的规则……”

“这不是渐进式改进,而是一场海啸,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再到电网储能,所有依赖电池的设备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华夏科学家正站在新工业革命的潮头……”

“……”

一时间,常浩南的心中只剩下敬佩——

要说这睁眼说胡话的本事,那还是得看国外媒体。

措辞之热烈,赞誉之夸张,连他这个发明者看了都觉得有些脸红心跳。

“这阵仗也太大了……”常浩南无奈地摇摇头,手指无意识地在鼠标滚轮上滑动着,试图放空杂念,理清这背后汹涌的暗流。

就在这时,桌上的座机骤然响起,刺耳的铃声将他从这全球舆论风暴的中心拉了回来。

“喂,我是常浩南。”

“常院士,我是张韬!”电话那头传来张韬院士激动又带着点茫然的声音,“我们科技合作处的电话,从早上开始就被打爆了……全是国外驻华的媒体!BBC、路透社、法新社、NHK……少说也有二十家,都要求采访论文的相关研究人员……”

常浩南也愣住了。

境外媒体的反应速度与热情,竟然远超国内同行。

这剧本完全没按他预想的走。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不是坏事。

反而省去了前期做舆论引导的步骤。

“张院士,既然关注度这么高,被动接招不如主动出击。”常浩南迅速做出决断,“你们所里立刻筹备一场正式的新闻发布会,规格可以高一些。”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而且上级已经原则上同意了,预计就在这周之内。”张韬回答道:“我打电话是想确认一下,常院士您这边要不要派人来出席发布会?毕竟这成果的源头……”

“不,我们就不出面了。”常浩南果断拒绝,“火炬实验室或烛火科技在场的话,引导性实在太强,反而会削弱官方表态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反弹……你们化物所作为成果的直接完成单位出面,是最合适的。”

“明白了。”张韬表示理解,接着问:“那在发布会上,我们具体该怎么说?尺度怎么把握?”

“技术部分,你们有什么说什么,实事求是,该展示的数据大胆展示,该承认的局限也坦然承认,保持科学家的严谨。”常浩南指示道,“关键是在合适的时机,以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点出因为烛火科技目前深陷专利诉讼泥潭,导致这项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后续深化研究受到了严重阻碍……”

“懂了!就像聊天时随口抱怨一句那样,对吧?”张韬心领神会。

“对,就是这样。把握好分寸。”常浩南的嘴角拉起一个弧度。

只要消息传出去,用不了多长时间,FEI,或者至少是康文森,就会成为全世界舆论的众矢之的。

到时候对方的反应一定非常精彩。

挂断张韬的电话之后,他顺便瞥了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

换算一下,此刻正是美国东部时间早上9点15分。

距离美股开盘,还有最后15分钟。

常浩南心中一动,迅速打开了几个财经网站和美股实时行情页面,然后将屏幕调整到最显眼的位置——

他想看看,这席卷全球媒体的舆论狂潮,在资本的角斗场上,会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