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89章 新的游戏规则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89章 新的游戏规则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1: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星期后。

记者招待会现场的水晶吊灯新闻发布厅照得亮如白昼,摄像机镜头如同黑洞般对准讲台,全球直播信号已经准备就绪。

尽管时间已经临近下班,但上百名各国记者早已将场内的座位填满,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特的焦灼感,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直到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许亮宏稳步走上讲台时,全场才终于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空调系统发出的轻微嗡鸣。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白底蓝字的《月球及火星等地外天体科考活动规划与发展战略》标题在深蓝色地球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场记者会的召开几乎完全没有征兆,不仅是在两天前的晚上才临时通知,而且通知内容仅限于一个主题。

因此,绝大部分记者都完全没办法提前准备,只有少数跟官方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媒体收到过一些语焉不详的提示。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许亮宏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传入每位记者的耳机。

经过短暂的开场白之后,他直接进入正题:

“今天,我们在此发布这份白皮书,旨在阐明华夏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愿景与规划。”

台下立刻响起一片快门声,闪光灯如繁星般闪烁。

然而,对于一些驻留华夏时间较长的老油条来说,当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就已经凉了半截。

路透社的马克·凯斯一边飞速在笔记本电脑上记录一边在心里嘀咕:

“又一个官样文章,估计又是些五年十年规划的老调重弹。”

今天本来应该是他的轮休日,但驻华主编凯瑞·格瑞西随便找了个理由把他打发了过来,自己则去参加了另外一场听上去就更加重要的国防部发布会。

虽然心里有百般不愿,但凯斯还是本能性地把刚才那个平平无奇的标题输入到了电脑里面。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刻改变着人类文明的形态。”许亮宏的发言确实如马克所料,开场白四平八稳,“根据最新统计,全球航天经济规模已突破4000亿美元,年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

他点击遥控器,大屏幕切换为一组数据图表:“与此同时,地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危机。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50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这些挑战促使人类寻找并创建'第二家园'。”

凯斯停下记录,皱起眉头。

这些数据虽然准确,但由航天局官方发言人引用,就显得有些举轻若重了。

许亮宏继续道:“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宇宙天体,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表面富含氦-3等稀有资源。而火星具有与地球相似的自转周期和季节变化,重力为地球的38%,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经过改造可能适合人类居住。”

这些科学事实从许亮宏口中说出,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权威感。

《南华早报》的詹姆斯·黄敏锐地察觉到,这不是普通的科普介绍,而是在为某种重大宣布做铺垫。

“华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许亮宏的声音突然提高了一个八度,“准备通过《战略》白皮书提出一个门槛较低、切实可行、并服务于全人类的深空探索规划。”

终于有人在大段的标准化辞令中找到了关键之处——

服务于全人类。

这个用词显然不是随便加进去的,尤其联想到美国航天局在不久之前才刚刚公布了他们“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二阶段计划,很有可能说明华夏方面有意争夺深空探索领域的全球领导权。

许亮宏继续点击遥控器,大屏幕显示出一幅宏伟的太空开发路线图:“我们的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短期(2025-2035)建立地月空间基础设施;中期(2035-2050)实现月球常驻科研;长期(2050年后)拓展至火星探测……”

“……”

这份白皮书内容很多,印刷出来的样本足有两百多页,区区一场发布会也只能概括一下其中的关键内容,而且几乎不包括具体的技术部分。

不过,也已经足够了。

客观上讲,华夏和美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成就积累完全不在同一层次上,突然给出如此激进的表态似乎不符合华夏方面的一贯习惯。

而大多数记者所关心的也并非具体细节,而是寻找能够拱火的机会。

因此……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许亮宏话音刚落,手臂如林般举起。

按照惯例,第一个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来自国内。

这一次,是《科技日报》的记者张明:

“人类对月球和火星的探索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华夏自身也陆续发射了嫦娥系列和萤火一号探测器,《战略》中提出的规划与之前的探索活动有何本质区别?”

问题显然经过精心准备,一方面是为了给发言人递话,另一方面也是带动现场的气氛。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

许亮宏的语气平淡如同机器人:

“之前的探测活动,无论是轨道卫星还是着陆器,都属于'快闪式'探测,只能在特定时间点获取有限数据。”他点击遥控器,大屏幕切换为一幅分级图表,“而《战略》的核心是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地外存在。”

图表上清晰地显示着四个渐进式目标:

“我们将持久性的深空探测活动分为四个层级:外星轨道空间站、外星科研站、外星基地和外星栖息地。具体到月球,我们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月球科研站一期工程,具备无人值守能力;到2025年实现短期有人驻留;到2035年建成可容纳6-8人长期居住的完整基地。”

会场瞬间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些许骚动。

刚才还觉得有点百无聊赖的马克·凯斯差点打翻录音笔,反应过来之后迅速写下简讯标题:

“华夏宣布将在10年内建设月球永久基地——太空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

法国《世界报》的记者克莱尔获得第二个提问机会:“许先生,目前尚未确定长期太空驻留对人体的影响,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实现月球基地是否过于乐观?”

许亮宏的表情变得严肃:“确实存在巨大挑战。月球辐射是地球的200倍,温差达到300摄氏度,尘埃具有强腐蚀性。”他停顿了一下,“但我们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多项突破性技术。”

他调出一段视频:“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月壤陶瓷'技术,利用月球土壤通过3D打印和微波烧结制成建筑模块,辐射防护性能是传统铝材的5倍。同时,我们也已经在地下洞穴栖息地设计、闭环生命支持系统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

凯斯此时已经压抑不住拱火的本能,不甘示弱地举起手。

果然很快被选中提问:

“发言人阁下,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也计划在2028年前建立月球基地。华夏的计划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太空竞赛?”

这个问题相当尖锐,顿时引来一阵侧目。

不过,当意识到是英国媒体代表之后,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这正是我要强调的关键点。”许亮宏似乎早有准备,嘴角甚至微微上扬,“实际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我们无意与任何国家展开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全方位的合作。”

他点击遥控器,大屏幕切换为一个宏伟的太空站三维模型,悬浮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轨道上,“华夏方案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个——地月拉格朗日L4点上的深空探测中转站。”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那个巨大的桁架式结构,由四个模块化舱段组成,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核心舱,两侧接驳着几个其它球形或圆柱形的舱段。

与常规太空器类似,它周围也延伸出了大片大片的帆状结构,但却并非太阳能电池板所呈现出的蓝色,而且相互之间遮挡严重,显然不是为了发电。

“这个中转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月空间基础设施,“许亮宏深吸一口气,以免自己的声音变形或者颤抖,“它具备四大功能:轨道加注、设备维护、人员轮换和深空通信中继。”

会场终于彻底炸开了锅。

这个构想太过大胆,完全颠覆了传统太空探索的模式。

记者们根本来不及、也不准备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他们几乎同时动了起来,闪光灯亮成一片,键盘声和惊呼声交织成片。

“这相当于某种……补给站?”按照习惯,现在仍然属于凯斯的提问时间。

许亮宏点头微笑:

“这个比喻很形象。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太空驿站',将月球任务的门槛从'举国之力'降低到'多国协作'的水平。任何具备基本太空发射能力的国家,都可以通过中转站的支持实现月球探测。”

现场的嘈杂声仍然没有平息,但接下来的几分钟内,甚至都没人顾得上举手。

直到詹姆斯·黄率先反应过来:“这个计划听起来雄心勃勃,但建设这样一个中转站需要多少资金?华夏是否准备独自承担?”

“根据初步估算,整个项目需要约3000亿元人民币。”许亮宏的回答引起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这是一项持续数十年的长期投资,平均到每一年的成本完全可以接受……当然,我们也秉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国际伙伴共同投资、共同受益……”

他没有提到具体的国家,但这已经足够让记者们浮想联翩。

发布会结束时,几乎所有记者都在狂奔向新闻中心发稿,生怕落后于竞争对手。

凯斯本来准备联系格瑞西主编,但旋即又改变主意,直接把电话打给了当年推荐自己来华驻站的总部主编亚历山德拉·加洛尼:

“头儿,这不是普通的太空计划,华夏人正在下一盘大棋……“

“不,他们不是在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而是在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