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67章 令所有人意外的插曲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67章 令所有人意外的插曲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1: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HFR精密研究中心内,华夏团队的十余名科研人员各就各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克制而焦灼的气氛。

彭觉先院士站在中央控制台前,视线扫过巨大屏幕上显示着的各系统实时数据,十几个监视器分别追踪着温度、压力、中子通量等关键参数,确认所有参数都在预设范围内。

尽管已经连轴工作了好几天,但这位年近七十的核工程专家脊背挺得笔直,灰白的鬓角在荧光灯下泛着银光。

他看了看墙上的电子钟:14:25,接着下达了-5分钟准备的指令。

“各岗位最终确认。”方鉴明教授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系统响起,低沉而清晰。

黄知涛推了推完全没在往下掉的眼镜,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中子探测器校准完毕。”

这是他第一次直接参与如此高级别的研究项目,就被分配到了监测中子产额和通量数据的岗位上。

这项工作没什么难度,但却是整个测试工作的核心。

“冷却系统待命。”

“荷兰方面控制系统确认接入。”

“……”

翻译转述着来自控制室的反馈——

HFR反应堆本身毕竟还是荷兰政府的财产,所以各国测试归测试,但堆芯工作情况和控制程序还是由荷兰核监管局负责管理。

毕竟用着人家的资源做实验,总不可能一点好处都不给。

14:30,彭觉先转向方鉴明:

“开始吧。”

后者的手指悬在红色启动按钮上方一秒钟,然后坚定地按下。

反应堆安全壳内,低沉的机械嗡鸣声骤然响起,像是某种巨兽从沉睡中苏醒,巨大的转鼓组开始旋转,齿轮咬合的声音清晰可闻。

远处控制室内,二号台上的指示灯由暗转红,旋即跳为黄色,表示转鼓组正在外旋开启。

“转鼓组启动,角速度0.5rad/s,正反应性引入中。”方鉴明紧盯着屏幕,声音沉稳,“反应堆进入缓发超临界状态。”

在人类肉眼无法观测的尺度上,高能射线如暴雨般轰击着反应堆屏蔽层和堆芯核燃料,每一次碰撞都像一颗微型超新星爆发,它们不绕行,不迟疑,直接穿透电子云的屏障,狠狠撞向原子核。

核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被撼动,束缚中子的“胶水“开始松脱,直到核结构被撕碎,释放出自由中子——

这些不带电的幽灵从破碎的核中逸出,直接,或是经过铍反射层反射后飞向堆芯。。

主屏幕上,一条蓝色的中子通量曲线在坐标轴最下方出现并缓缓延展,像是一条蛰伏的蛇,正在舒展身躯。

14:35。

“检测到初始中子产额。”黄知涛的声音略微提高,“4.0×10^4 n/s,符合预期。“

HFR控制室的荷兰工程师声音紧随其后传来:“堆芯温度上升,当前功率0.13MW,二回路冷却系统激活。”

彭觉先的嘴角微微上扬,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这只是开始。

“继续监测中子产额增长率。”

在观察室里,除去几名负责操作和状态监测的工作人员以外,几名HFR负责人也通过监控屏幕注视着这一切。

科迪·施耐德的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扶手,范德维尔也在房间最后面来回踱步。

两位女士尽管还保持着优雅的坐姿,但微微前倾的身体也泄露了内心的紧张。

“见鬼,他们真的做到了第一步。”

施耐德嘟囔着,拿起咖啡杯却发现已经空了。

“初始中子产生是最简单的部分……”

舒尔廷的眼睛紧盯着数据流:

“当然理论上,只要中子增殖系数能够大于1,反应堆就能自发运行……”

她没有参与赌约,从语气中也听不出什么悲喜。

范德维尔没有说话,他的目光在几个关键参数之间快速切换,大脑飞速计算着各种可能性。

以及,他仍然不明白为什么华夏人需要如此多的铍。

如果只是用于反射中子,那么屏蔽壳内层就已经可以发挥足够的作用。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蓝色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

14:45,中子产额达到5.20×10^4n/cm3;

15:00,3.57×10^5n/cm3;

15:15,4.84×10^6n/cm3

“天呐……”玛丽卡·德容低声感叹,下意识地抓住了座椅扶手,“他们真能做到?”

尽管她从一开始就并不看好华夏人的方案,但毕竟是搞核工业研究的,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层关系在,到了这个时候还是难免从内心生出几分希冀。

而范德维尔的眼睛更是亮得惊人,盯着中子通量数据:

“9.89×10^6……接近临界点了。”

到了这个时候,控制室里的众人似乎也已经接受了测试成功的结果。

德容和施耐德更是几乎同步地掏出钱包,从里面取出20欧元,在背后偷偷塞到了范德维尔手中……

……

然而,就在这时,黄知涛的声音突然变得急促:

“中子产额增长率下降!当前9.91×10^6,增速减缓30%。”

核反应堆不是核弹,不可能让链式反应无休止地加速下去,因此当中子产额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肯定会逐渐趋于平缓。

但无论如何不应该是现在。

对于HFR来说,不足10^7cm3的中子密度,肯定是不足以维持链式反应自发进行的。

这一点从另外一个屏幕上的反应性曲线也能看出来。

只有外部引入的反应性消除,即反应堆总反应性达到或超过0,反应堆才算是进入临界状态。

而现在,数据还明显停留在X轴以下。

研究中心内的气氛瞬间凝固,彭觉先快步走到黄知涛身后:“检查探测器!”

“探测器工作正常,老师。”

黄知涛的声音有些发抖:

“增长率持续下降……9.93……9.94……”

数据流的刷新速度甚至不足以让他念出完整的科学计数法,只能以前面的数字代替,但变化幅度却越来越小。

方鉴明立即调整转鼓组参数:

“引入额外反应性,50pcm。”

屏幕上,蓝色曲线的上升几乎停滞。

HFR控制室报告:“堆芯反应性-0.001,功率增长停止。”

彭觉先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转向方鉴明:“尝试方案B,调整射线入射角度。”

又是二十分钟的紧张调整,中子产额艰难地爬升到9.94×10^6,然后再次停滞。

方鉴明看向彭觉先,眼中满是询问。

“再加100pcm。”彭觉先咬牙道。

实际到了这个时候,单纯增加外部反应性已经很难影响什么大局了,但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如此变故,即便是彭觉先身经百战,也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里。

观察室里,施耐德的表情已经从惊讶变得幸灾乐祸,进而又变成了困惑:

“他们在干什么?这不符合任何标准程序……”

舒尔廷则看得更加通透:“他们在尝试不同的中子增殖模式……只不过从结果来看,恐怕很难逆转现在的局面。”

她微微耸了耸肩,仍然保持着无喜无悲的表情:

“当然,好的一面是,他们承诺的安全性确实没有问题,放射区以外没有检测到超过允许量的辐射数据。”

范德维尔的神情则有些复杂,只好重新把已经揣进口袋的两张20欧元拿出来,又另外填了两张10欧元,从背后偷偷塞回到另外二人的手中。

当电子钟显示17:40时,经过整整两个小时的挣扎,中子产额最终定格在9.96×10^6n/cm3,距离自发运行所需的临界值仍有大约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对于正常发生的链式反应来说,一个数量级其实是个很微小的距离。

但现在,却如同天堑。

“停止测试。”

彭觉先深吸一口气,声音却异常平静。

“老师,这……”

任何实验都难免失败,但黄知涛作为博士生,确实没遇到过这种场面:

“会不会是我们的测试方案……”

彭觉先摇摇头:

“先别想这么多,保存所有数据,准备传输给国内。”

事已至此,与其关心那点脸面,不如赶紧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方案出错固然丢人,可反倒是最简单的结果。

他所担心的,是更糟糕的情况——

尽管整个技术路线是由常浩南院士提出,又经过了包括他在内的专家组审核通过,并且从对方过往的“战绩”来看,出现方向错误的情况也几乎不存在,但核能应用毕竟是个比较复杂的领域,谁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不出错。

而在观察室,玛丽卡·德容长叹一口气,不知是失望还是释然。

“他们几乎成功了……”舒尔廷轻声说。

“'几乎'在研究中毫无意义。”范德维尔摇摇头,“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

他说着转向同事们:

“华夏人肯定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