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四八一章 要办厂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一四八一章 要办厂

作者:楞个哩嗝楞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29: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水!”

“出水了!”

……

白店大队,已经在专家的指导下打了第四口井,每一口井都挖下去一百多米,最深的都已经打到了一百八十米。

这第四口井也打了一百六十米,如果这一口井再不出水……白店大队也不会停止,仍旧会继续打井,一直打到出水为止。

用老老刘的话说,这是子孙后代的大事。没有条件也就罢了,如今有了条件,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用水问题解决,如不能一口气解决,持续的拖延下去,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水了。

延大过来的专家也相当够用,考察了一个月的时间,搜集了不少的资料,选了六个点打井。

专家的压力也大。

弄来的打井的设备,各种的管子,混凝土浇筑的井圈,驴都干不动活了,全都是白店大队的老少爷们从林坪喊着号子扛上来的。

白店大队的乡亲们众志成城,心怀无限期盼。结果一连三口井,连点儿水都没见到。每一次辛苦之后的一无所获,乡亲们的目光落在专家的身上,就让专家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到了第四次行动的时候,专家已然是急的汗流浃背了。

第四次打井,总算是顺着打井的管子翻涌上了泥浆,白店村全体乡亲们欢呼不提,来到这边的专家却是长出了一口气。

要知道,王言可是要写文章的。他要是划了六个点,一个点都没有打出水来,那他就糟糕了。挺大个学者,搞不定村里的一口井,王言写文章发到人民日报上,他怕是要废了。

现在总算是落定了,至少他过来支援,确实在几百年都没有解决吃水、用水问题的白店大队,打出了井,王言写文章必定把他带上去,那就是好事情咧。

念及此,他瞥了一眼在那弄着相机猛猛拍照的王某人,不由得挺胸抬头,大手一挥:“再打十米,看看水量,能不能用来当水井。”

结果当然很好,王言抓着专家的手,一脸的激动:“谢谢您啊,梁专家,您放心,我写文章一定把您的为我们白店大队辛苦筹谋、鞠躬尽瘁的精神写上去,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在我们延大,有您梁专家这样克服困难,学问扎实,能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专家,好学者。”

“哎,俄就是踏踏实实做学问,不好太夸张咧。”

说着不好太夸张,梁专家咧开的嘴角却是无论如何也压不下去。

就是要太夸张!

王言哈哈笑:“踏踏实实做学问,更应该让人知道嘛。雷锋同志专门做好事,不求名不求利,但我们党让他出名,为什么?要弘扬这种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好事,但让更多的人知道,也不会是坏事。

我看您就是个踏实的人,再大的名声,您也一定是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不为声名所累。您今年才三十五岁,我相信假以时日,您一定也是一代大家。”

“哎呦,可不敢当咧,学问哪是那么好做的么。”

“您就是太谦虚,学问不好做,但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益,总是在前进的嘛,哪有那么多一蹴而就的事情?就说咱们这打井,没有第一节管子打下去,怎么到现在的一百七十米?您呐,早晚有一天是一千百米,是一万七千米。”

梁专家再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这个后生啊,能得很咧,怪不得你写文章那么多人等着看,听你说话就了不得,你以后肯定也有大成就。”

“我不想要多大的成就,我就想让我们白店大队越来越好,充其量就是让整个和川公社越来越好。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我自家人知自家事,不过行进至此,哪有什么本事嘛。”

两人互相恭维了一阵子便散开了去,这时候一百多米的管子也从地下一节一节的抽了出来,带出了大片的泥浆到了地上。

专家上去弄着石灰洒了一个圈,早都等不及的汉子们便弄着镐头、铁锹开始挖坑,要挖一百七十米,将这口井给扩开,在挖的过程中,不断的将井圈下进去,防止塌陷,也保护水源不为掉落的泥土污染了去。

着急的乡亲们甚至不容许闲置哪怕一刻,弄了四组人手轮换,二十四小时开工,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将井给挖好了,甚至还弄了水泥、砖头,砌了个十分好看的井口。

这时候勤劳朴素的中国人民,就已经展现出了基建狂魔应有的素质。没别的,就是着急,等不了一点儿……

在抹上了最后一铲水泥之后,白店村的乡亲们换上了秧歌服,敲锣打鼓的在村子里举行了盛大的活动。

老人们都激动的掉了眼泪,这口井不容易,是他们祖祖辈辈解不开的难题。

林坪人靠着一口井,嚣张了几百年,每年为了用水的问题,在林坪爆发了不知道多少场械斗,死伤了不知道多少人。

先前在林坪打水,大家和和气气。可要是种了地要用水的时候,大家火气就大了起来,三言两语之间就要起冲突。

不过现在火气已经很小了,因为公社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先前春耕的时候,公社就弄了柴油机过来抽水,这比摇着辘轳一桶一桶的快的多得多,速度上来了,火气自然也就下去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泵水,一车一车的往村子里拉。

丰水地区,怎么也体会不到干旱地区用水的艰难与绝望。自然也就没办法,对现在这种状况,感同身受。

归根结底,白店大队,有水啦!

王言将从动工开始,一直到结束舞秧歌欢庆的整个过程中都拍了照片,也拍了梁专家和他的学生认真忙碌的身影,拍了第一桶水提上来,老老刘咧开嘴开怀的时刻。

又写了一份报告,讲明了这么一段时间以来,白店大队取得的成绩以及各种良好的变化,一如既往的随信附了照片过去。

他寄过去的照片,有的确实被印到了报纸上,让全国人民都看到这边的一些情况。

尤其王言最早照的那一张老刘等四人于望不穿的黄土地中,扛着扁担欢声笑语赶路的照片,人民日报的编辑来信说,一些艺术院校搞电影、摄影的人,以及一些新闻摄影师对照片的评价很高。

评价高是对的,王言的摄影技能可是早都达到大师级了,不仅是照相,拍摄视频也一样是大师级的掌镜水平……

有水以后,种果树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

已经订购了一批树苗,预计在九月份的时候种下去。先期栽种二百颗苹果树,等到明年再看情况。或是换树种,或是接着种更多的同品种果树。

路也已经开始了修建,施工难度其实不大,没什么复杂地形,就是将原本狭窄的山路拓宽,再做硬化处理,是个耗费人力物力的活,没什么技术难题。

现在春耕结束的间隙,正在对山路进行拓宽、平整,四十多里的山路上都是人在干活,男女老少齐上阵,没人看的孩子也都在路上的工地玩耍。

当真是一派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好景象。

这时候,王言也在找着各种的材料,带着白店大队的一些妇女进行各种的编织、缝制的工作,弄着沙发、床垫子等等。

相比起单纯的做家具,上升到家居的层次就代表着更广阔的市场,更强大的盈利能力,他要整合资源,连带着家纺一起做,将路给拓宽。

目前受限于材料,搞不出那么多的花样,只能跟县里的纺织厂要一些棉麻合成材料,试着弄一些成品出来。

当然可以由纺织厂一起干,但王言是白店大队的人,就是要在纺织厂采买材料,回到白店村,让妇女们手工裁缝,给大家记工分,这样才能让白店大队更富。

完全委托纺织厂生产,虽然省时省力,但却也被纺织厂赚走了更多的钱。这些钱,对白店村还是很重要的。

还是那句话,人们的劳动力是不值钱的,能够通过劳动,赚的比种地更多,能够多扯几尺布,多吃几块肉,人们就高兴,就乐不得。

至于对身体的伤害等等,现在甚至是几十年以后的很多人,也没有把自己的身体健康当作考虑的因素。能挣的时候就挣钱,挣不了就死球去,爱咋咋地。

“井打好咧,你们以后种地、吃水都好咧。”

张书记亲自打了一桶水上来,弄着舀子喝了一口凉爽的井水,咧嘴一笑,“甜!”

他转头看着照相的王言,笑着说道,“王言啊,你能耐大着咧。这才多长时间?七个月!你就带着白店大队过好日子咧,能的很啊!”

“我就是有通天的能耐,想要成批的卖家具、打井、修路、种树,也做不成。没有党的关怀与帮助,我们白店大队哪能去到县城?没有白店大队的乡亲们艰苦奋斗,我们哪能产的出东西?”

“你小子说话就是有水平。”张书记笑呵呵的,“有没有想过来社里,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让咱们和川公社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到了社里事情太多,麻烦也多。”王言摇了摇头,“之前报道的时候就看见了,神通广大啊,我脾气不好,谁拿规矩、拿资历压我,我是受不住的,把人家打断了腿,最后我也落不到好。”

“你别说,你小子胆量是真大。”

“知道了?”

张书记哭笑不得:“你写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连载,全国人民都当故事看呢,听说你这边收了不少的信,催着你多写一些,京城人民日报那边比你收的还多,问人民日报是不是把你投稿的文章截取了,很多都没有发。

你说说,谁不好奇你这个后生啊?你做得好大事,把京城搅得鸡犬不宁,稍一打听就知道。不过咱们这边收到消息确实是慢点儿。县里去市里开会知道的,我去县里开会,领导跟我们说的。谁也没想到,你小子竟然这么能惹事儿。”

“叔啊,你这话说的不对,我可不是惹事儿,我是自卫反击。人家两三百号人要弄死我,我反击一下,他们还不乐意了,你说说,哪有这样的道理?”

“行咧,你道理多。”张书记又不死心的问道,“真不来社里?给你当个副社长。”

“真不去。我在白店大队也一样做事,发展的大了,用的人肯定更多,早晚的事儿。”

“是这个道理,那我也就不强求咧。你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能解决的,社里帮忙想想办法。”

“还真有。”

王言说道,“我们现在生产家具的地方太小了,之前我画了图纸,请县里的机械厂做了出来,他们……”

“这个事情我知道,去县里开会的时候就说咧,你这个工具设计的好哇,机械厂的业务员跑出去卖了不少,够机械厂吃两年的。”

“有了工具,生产效率高了不少。我们订单有上万件,处理过的木材都没地方放了,大队又没电,这边也处理不了。我想着弄个厂子,把我们的学徒工全都弄过去,生产速度能快不少。”

张书记想了想,说道:“还在县里?社里不行吗?”

“行啊,地方够大,电能供得上,学徒工们有地方吃住就行。社里到县里就十里地,路也好走,到时候在社里生产了成品,运到哪儿都方便。”

张书记高兴了:“我以为你非得往县里奔呢,在社里好哇,你们大队的年轻人都学木匠了,正好到了社里,我们在给下边的各个大队都摊派一些名额,让他们跟你们一起干,你说呢?”

“我觉得刘汉文同志是个思想觉悟过硬,勤勤恳恳为民的好干部,应该到更合适的位置,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你小子。”张书记好笑的摇头,拍着王言的肩膀,“你是个灵醒的,事情看得透,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好局面是白店大队打出来的,到了社里关系乱,事情多,那么在领导层中,当然要有白店村的人能说的上话。毫无疑问,刘汉文就是最好的人选。

“还有别的事儿吗?”

“有啊。”

“你是真不客气啊,说吧。”

王言说道:“叔,你是知道的,我以前做家具那可都是能出口的。虽然咱们现在的材料不好,手艺不高,但总也是批量的生产制造,样式也新颖,我觉得咱们可以往外面走一走。”

“怎么个走法?现在县里的订单你们都做不完,还要往哪儿走?”

“订单做不完是因为人少,要是在社里开了厂子,各个大队都来了人,学上三五个月都能干活,到时候生产就快了。

可那个时候县里该买的、该换的都完事儿了,也就是做一些小单子而已,再想有现在这样的盛况就不可能了。咱们得有忧患意识啊,叔,我觉得咱们应该再向上走走,把咱们的家具铺子开到市里去。如果可能的话,咱们也应该去广交会,试试看能不能卖给洋鬼子。

当然,我知道广交会的名额比较珍稀,各个单位都打出了狗脑子。咱们不要名额,要的是让上边知道咱们过去了,在那边有了订单,能跟那边沟通,让咱们赚这份钱。”

“咱们县都找不出一个翻译来,还广交会呢,你可真敢想。”

“我会啊。”王言也不证明,摆了摆手,说道,“叔,反正你就奔着这两点使劲,做成了哪个,咱们都能赚大钱。到时候订单好几万,十好几万,咱们再拿钱扩大养殖、种植规模,那时候咱们和川公社可就大发了。”

张书记沉默着,没有回答,眼睛却是亮的不行……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