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四五五章 回归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一四五五章 回归

作者:楞个哩嗝楞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29: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如流水,方才还在眼前随波逐流的落叶,眨眼间便就流去二里地了……

世界的局势如何变动,与安居一隅的王言无关。

他只是借着洋鬼子的资源,安稳的搞着工业发展,经济建设。

有直达禅达对岸的铁路,有直达的禅达对岸宽阔的柏油马路,其他的主要城镇之间的铁路也被修复完毕,道路虽然不是柏油马路,却也全都修好了路基,成了硬路,算得平坦开阔,只待慢慢的铺设柏油路。

修好了新的政府大楼,起了数不清的医院,完善了所有的城镇乡村规划,普查了人口,只待按部就班的实行。

不过普查的人口数据并不准确,普查所得人口为六百一十余万,而在之后,人口却是不断增长的,每天的数据都不一样。

一方面是因为比南方政府的发展速度快,各种的工厂开工,各种的建设上马,都是工作机会,王言印的钱也是好使的,靠着各种的产出供应,物价、币值都很稳定。

这才刚刚开始,他的地盘更谈不上什么金融,洋鬼子不屑割他的韭菜,所以他的钱在自己的地盘、南方政府,相邻的印度、泰国、老挝都能花的出去。

如此工作机会,如此物价,南方政府的人都拖家带口的跑到这边来打工,来了就不愿意回去,这就是增长的人口。

另一方面,当然是临近的印度、泰国、老挝三地,互相都有生意往来,这边的热火朝天都是看得到的,再加上王言对于边境的管理并不严格,只要登记就能进出,这就又来了好大一批人在这边工作赚钱。

再一方面,自然就是北方的母国了。

临近的地方也知道这边热闹,东西相对富裕,有人在这边采购生活用品回去卖,有人则是来到这边打工。

再有便是天下归属的战争又起,不少人逃难过来,也有许多溃兵残部往这边跑,后来又剿匪,这些人也往这边跑,总是国内有些事儿,心虚的、败退的,就往这边跑。

这就造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人口非自然增长。

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治安问题,毕竟来的人太杂了,乱七八糟的干什么的都有。这是王言早都预料到的,而且他早就推出了内部自治的法律,在强大的军队的掌控下,很快就将混乱的内部社会肃清,多出了一个上万人规模的施工队。

此施工队干活很有效率,且不要工钱,每天只有一顿饱饭,却都干的欢喜非常,无不感念王言仁德……

人口多了,工作岗位就要多,各种的工厂就要新建、扩张,货物就要周转,道路就要修建,就要有人做工。人赚了钱,就要消费,工厂就要生产更多、更好的东西。

算是形成了内部的良性发展与循环。

到了四九年的时候,已经彻底的稳定下来,社会安定,百姓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但总也不至于饿着肚子,生活水平也在一天天的变好,澎湃着蒸蒸日上的活力……

也是这一年,王言与北边确立了外交关系。

对这一点,不论是美利坚还是英吉利的洋鬼子都是不同意的,但他们同意与否,当然与王言没关系。

北边安稳下来,也能跟他这边互相做做生意,毕竟总有缺少的原料,总有过剩的产品,保持良好关系,对他的好处是相当大的。

洋鬼子也不敢逼迫王言,实在是东南亚小霸王太牛逼。

于是他们也就只能捏着鼻子,继续给王言援助,并对王言偶尔当二道贩子卖给北边一些机械设备的行为,视而不见。

那不然还能怎么办?兴师动众打王言实在犯不上啊。

真惹急了王言,东南亚转眼就是一片乱局,这与他们的利益严重不符,还干不掉王言。好歹王言还让他们发财呢,对于边界的纷争还控制着规模。

就算他们出动大军了,王言还不能带着人马跑路?王言可没有死守地盘的意思,本就是无根浮萍,哪里在乎那么多。到时候几十万能征善战的大军到处跑,王言打仗还牛逼上天,到哪不是大祸害?

至于刺杀,已经进行过几次了。王言全都安然无恙,甚至每一次刺杀,王言都不去追查,直接就兴兵往东、西、南三个方向压二十公里,一副直接全力开战的样子。

洋鬼子恶心的很,却无可奈何,捏着鼻子认了。

南方政府也就罢了,本来就跟王言的势力纠纷不断,虽然宣布独立了,可如果没有洋鬼子撑腰,早就被王言给踏平了。印度、老挝、泰国却是成了真正的小丑,打又打不过,还没人给他们做主,真欺负人呐……

这一切当然是因为王言的势力在不断的壮大,在这边王言实行的军政府,一切以军事为前提,民生次之。

男丁满十六岁就要服兵役,参加军事训练。女人则是满十八岁,不服兵役,但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军事教育,都要会开枪,学习战场急救之类的。

同时在服兵役的时候,都要参加集体劳动。如此既培养了集体意识,又有了劳动锻炼,同时又进行了地方的建设,支出还要更少一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七百多万人口,能拉出来一百万的兵力,基础的枪支弹药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甚至是炮弹都能造出来了,除了北边,附近的这些国家拿什么跟他打?

王言当然不是无敌的,还是那句话,如果他们集火攻击,集中资源,决心覆灭王言,虽然基本做不到,但绝对可以将王言打跑,不过那时候最先糟糕的就是周边的国家。

本来是外面的敌人,在自己的家里打起了游击,几年之内还剿灭不了,那就彻底废了。没有哪个势力是铁板一块,总有可趁之机。

东南亚这边,哪里也找不到公平,找不到安宁。太多的人没有办法,如果给他们看到希望,自然拿起枪来就是干。

真起了大战,王言有信心席卷东南亚,过中东,进欧洲,那将又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当然这也只是王言的信心罢了,别人是不会往那想的,但他们纵使想不到王言的上限在哪里,可下限他们是清楚的。

如此来回的折腾了几次,打了几场仅仅持续一两个月的战斗,也就彻底回归到了安宁和平之中,再没了刺杀之类的事情发生。

然而其他的各种小动作却是不断的,还是持续的渗透,支援过来的老师都是带着任务,来宣传思想,进行和平演变的。

这避免不了,谁叫王言没有自己的人才呢,老师都没有多少人。想要得到知识,就要付出一些什么,比如初期冒头的一些人才的倒戈。

不过这些人也翻不出什么风浪,王言要的是工业化建设,这些人都是螺丝钉,都是耗材。能用的时候用一用,不能用的时候,建筑队自有他们的位置,这个建筑队预计一百年不会消亡。

人少了王言就收拾一批,人多了就缓一缓。

相应的,随着建筑队的扩张与缩减,便是王言地盘之内每一次的思潮变动,以及权力的更迭,利益的再分配。

王言连不辣都给撸了,这小子胁迫人家女孩,本来是要枪毙的,迷龙、烦啦等人都来说情了,王言也就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念着老兄弟们出生入死的情分,没送去建筑队,只是撤了职,送去工厂打螺丝了。

在这个期间,王言也跟北边联系,让这些老东西跟家里人取得了联系,还都回家去了一趟,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带亲人过来。

因为谁家里都好几口子人,故土难离,不愿意过来。

这是假话,还是因为王言这边的独特的制度、环境,以及王言的严格,这些老兄弟的家里人害怕,另一方面这些老兄弟们也怕家里人没眼界,过来仗着关系就胡搞乱搞,到时候被王言给毙了。

而这些老兄弟自然也不愿意放弃这边的好日子,回到家里过苦日子。只是日常的弄一些美元邮过去,接济一下家里人,隔上两三年去看一看。

都是身居高位多年的人,已经有了相当的智慧,深刻明白了王言跟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情分越用越薄的道理。

如今面对王言仍旧一如当初的,只有迷龙和兽医了。

兽医无所畏惧,一把年纪了,不在乎那些,他对权势钱财也没太多追求,做着医院的院长,懵懂的进行着行政管理。

老小子没早死,确实是改了运道。王言给他找了个三十多岁的,国内逃难来的寡妇,倒也真的又生了个儿子。他的心思,就用在老婆孩子身上了。

迷龙是有几分小聪明的,也懂得取舍,知道自己的定位。于是就老老实实的,找了几房媳妇,生了一大堆的孩子,整天的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潇洒的很。

他本职的工作也做的熟悉,没有许多错漏,不贪不占,又是一直做的王言的警卫,现在更是曼德勒驻军的大哥大,自然金身无漏。

至于王言自己,则是跟上官戒慈、秦墨卿各生了一个孩子,前者生的女儿,后者生的儿子,地盘也是有了接班人,算是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国际大势纷纷扰扰,二战结束以后,冷战不休,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围剿、遏制,也不休。

王言所在位置,是正经的四战之地,但也因为东南亚小霸王,不,在洋鬼子的嘴里,应该是东南亚搅屎棍,王言还是相当重要的。

他的通海渠道,南方政府以及洋鬼子不敢遏制,从仰光一直到滇西、滇南的边界,都有铁路、道路,运输通道还是畅通的。

五十年代打仗的时候,王言可不管洋鬼子的啰嗦,各种的物资从世界各处运过来,他做二道贩子转手卖给北边。

同时北边的许多产出,也运送到他这边,借着他的网络散布出去。他再做二道贩子,又赚了一手。

如此既进行了帮助,又换来了各种的资源。打了几年仗,倒是给他这边打的富裕了……

等到消化了发战争财的所得,他这边的发展,已经明显的超过了周边国家。

一栋栋好看的大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的工厂在运转,机器在轰鸣,甚至王言这里已经能自己生产摩托车、汽车了,再借着他本身就经营过一次的纺织机械,以此扩展开的纺织产业链,也总算是有了拿得出手的工业产品,上了附加值。

同时在几年的大干猛干之下,地盘内的交通网络也基本搭建完成,加快了物流中转,助力了经济发展。

而这也更进一步的,吸收了周边国家的百姓,过来这边打工落户,所以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提了上来。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已经突破了千万人口,这又更助力了发展。

尤其是曼德勒,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很有几分大都市的意思了,三百多万人在这里生产生活生活,是王言地盘下的绝对中心,超级引擎。

这也让等着他自己把势力玩崩溃的洋鬼子们,看的目瞪口呆,又无可奈何……

同时王言也加大了对南方政府的渗透,到了七十年代,在越战进行的时候,骤然发动,几乎算是和平的拿下了南方政府,两方合流。

而后威逼小马,从马六甲的利益中,抢出了一口长久的吃食,也由此开始发展建造海上力量……

眨眼间,便到了八十年代。

东北地区,正是隆冬时候,大雪覆盖了黑土地。

已经七十多岁的王言,带着差不多年岁的迷龙回到了这里。

迷龙的老父母早都走了,他已经几十年不曾回来。前些日子生了一场大病,便吵着要回家了。

他在儿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走在他家一再修缮,却按照他的意思保留了原样没有翻新的老房子中。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

流浪流浪

迷龙唱响了熟悉的歌谣。

末了,他伸出枯瘦的泛着老人斑的手,抓着王言的胳膊。

“兄弟啊,我先走一步了,把我埋这吧,就埋我爹妈边上。”

“好。”王言含笑点头。

迷龙笑了,他又唱起了经常唱的歌。

你要让我来啊,谁都愿意来啊,哪个王八犊子才不愿意来啊……

他的声音渐弱,终于再没了声息。

哭声响彻在迷龙家的老宅子里。

王言背着手,走出了院子,身形笔直的看着大雪中的黑土地……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