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重生后,我靠破案走向权力巅峰 > 第1006章 愁云惨淡

雨刮器在挡风玻璃上来回摆动,前方的路在雨幕中模糊成一片光斑。小王摸出手机,相册里女儿的照片笑得灿烂。他将照片设为桌面,锁屏时却发现指纹识别处沾满了病历本上的灰尘。"去下一家。"他对着司机说,声音沙哑得自己都快听不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王和小周他们围绕着死者身份,依据现场勘查分析的一些线索,还有尸体检查的一些线索进行深尸体的身份确认,但是非常可惜依然没有找到和死者身份相匹配的信息情况。

距离发现尸体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整个会议室里面愁云惨淡。

会议室的时钟指向晚上九点,指针滴答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距离桥洞发现尸体已过去整整一周,白板上密密麻麻的线索被红笔反复划改,死者照片旁的"身份未知"四个字刺得人眼睛生疼。李明捏着投影仪遥控器,身后屏幕上交替闪现着现场勘查照片、尸检报告和走访记录。

"说说吧,各自负责的线都走到哪一步了。"李明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疲惫,警服领口的第二颗纽扣不知何时崩掉了。

小王翻开磨破边的笔记本,纸页间夹着的诊所收据散落出来:"牙科诊所这条线彻底断了。我们排查了全市163家机构,包括无证摊点,核对了2013 - 2015年的2378份臼齿治疗记录,所有疑似对象都被排除。"他扯了扯领带,"白色面包车的调查也毫无进展,17辆重点嫌疑车辆全部排除作案可能。"

**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尸检方面没有新突破。死者胃内容物只有简单面食,硅藻检测显示的河水成分也无法缩小范围。不过......"他顿了顿,"耻骨联合面的细微磨损特征,可能暗示死者长期从事需要半蹲作业的工作,比如管道维修、装修铺砖。"

小杨将现场三维建模图投在屏幕上,桥洞的虚拟影像在众人头顶旋转:"物证科重新检验了所有样本,在死者鞋底提取到微量沥青和红砖粉末,但城西正在施工的工地有12处,根本无法锁定具体位置。"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凶手反侦察意识很强,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生物检材。"

会议室陷入压抑的沉默。队员小李突然踢翻了脚边的矿泉水瓶,塑料瓶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惊醒了众人。"这样查下去不是办法!"他猛地站起来,"每天重复机械劳动,找到线索又推翻,我们像在跑步机上跑步,看似忙碌却原地踏步!"

老周揉着太阳穴苦笑:"要不咱们学电视剧搞侧写?凶手毁容、拿走财物、精心处理现场,明显是熟人作案,想伪造抢劫杀人假象。"

"但熟人作案为什么不直接抛尸荒野?非要大费周章运到桥洞?"小王立即反驳,"而且死者身上没有约束伤,说明是在完全丧失反抗能力后遇害,氯胺酮这种管制药物,普通人很难搞到......"

李明突然按下暂停键,屏幕定格在死者手部特写——右手小指的陈旧性骨折在灯光下泛着青白。"回到最基础的问题,"他用激光笔指着画面,"一个38岁左右、右手小指骨折、可能从事体力劳动的男性,在城西消失,为什么没人报案?"

这句话如重锤砸在众人心上。**突然坐直身体:"有没有可能死者是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固定住所,工作流动性强,甚至可能用的是假名......"

"所以排查方向要转向劳务市场!"小王的眼睛亮起来,"查近三个月临时用工记录,重点关注涉及沥青、红砖作业的工地!还有黑市药品流通渠道,氯胺酮的来源必须查清!"

李明在白板上快速写下关键词,红笔将"体力劳动""临时用工""氯胺酮"圈在一起:"从明天起,小王带队排查城西所有劳务中介和临时工集散地;**联系周边省市药监局,扩大管制药品追查范围;小杨重新梳理工地监控,重点看运输建材的三轮车、农用货车——凶手转移尸体不一定用轿车!"

散会后,李明独自留在会议室。他盯着白板上新列出的线索,雨水拍打窗户的声音混着远处车辆的鸣笛。七天来,这是他们第一次打破僵局,尽管前方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他摸出手机,给技术科发了条消息:"做一份城西近三年拆迁、改建工程的时间轴,标注所有使用沥青、红砖的项目。"

谁也没想到这起案子侦办的速度如此之慢,光光仅是确定死者身份都如此之困难。

但是好在李明他们的坚持是有回报的,在案发后的第10天,警方这边找到了一条重要的转折性线索。

秋风裹挟着尘土拍打在青杨村的碎石路上,小王的皮鞋踩过积水,溅起的水花浸湿了裤脚。这是他带队排查城西村庄的第七天,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大多是“没见过”“不清楚”,失望像潮湿的空气,沉甸甸地压在胸口。

“王队,村口有家小卖部!”队员小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斑驳的“利民商店”招牌在风中摇晃,玻璃柜台里,店主老吴正慢悠悠地擦拭着货架上的玻璃罐。小王推门而入,门上的风铃发出清脆却略显沉闷的声响。

“大叔,打扰您了。”小王亮出证件,“最近这村里,有没有出现什么奇怪的人,或者不寻常的事?”

老吴停下手中的动作,浑浊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小王,好半天才开口:“奇怪的事?倒也没啥。就是那个卖锅碗瓢盆的老王,十几天前突然就不见了。”他放下抹布,伸手摸出烟袋,“以前每周三、六,他准推着辆带喇叭的三轮车来,‘搪瓷盆五块一个’的吆喝声,整条街都听得见。”

小王的心跳陡然加快,他往前一步,声音不自觉提高:“您说的老王,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从哪儿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