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重生后,我靠破案走向权力巅峰 > 第1001章 桥洞下的尸体

他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尸体旁的一块带血石头,“这块石头表面的血迹和毛发,需要马上送检。”

小孙则拿着激光测距仪测量现场:“桥洞距离最近的公路有500米,车辆无法直接驶入,凶手应该是徒步搬运尸体,或者使用平板车之类的工具。”他指着地面,“看这些拖痕,尸体是从西侧拖进来的,沿途应该能找到更多痕迹物证。”

李明蹲下身子,掀开盖在尸体上的破塑料布。死者穿着一件沾满泥污的黑色外套,口袋被翻得乱七八糟。“钱包、手机都不见了,明显是有预谋的作案。”他转头对身后的队员说,“扩大搜索范围,重点排查周边监控,调取近一周经过附近路段的所有车辆信息。”

小王带着队员走访周边村落回来后,面色凝重:“陆队,附近村民说最近几天夜里听到过奇怪的动静,但都以为是野狗。唯一有价值的线索是,小卖部老板记得昨晚十点左右,有辆白色面包车在附近转悠了好几圈。”

李明在白板上快速写下关键词:“毁容、财物丢失、白色面包车。凶手既想隐藏死者身份,又拿走财物,动机不单纯。小杨,尸检报告尽快出来;小王,继续排查白色面包车;小孙,把桥洞方圆两公里的监控全部调出来,一帧一帧看!”

暮色渐浓,桥洞下的勘查工作仍在继续。法医的勘查灯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光束,照在死者青紫的脸上。李明望着远处闪烁的警灯,深知这起案件的侦破才刚刚开始。

桥洞下弥漫着腐臭与潮湿泥土混合的气息,小杨将尼康D850相机的背带在手腕上缠了两圈,镜头前已加装好NikkOr MiCrO 60mm微距镜头。这种专为物证拍摄设计的镜头,能将0.1毫米的划痕清晰呈现在CMOS传感器上。他半跪在尸体东侧三米处,调整三脚架云台的水平仪,取景器里,尸体蜷曲的姿态与桥洞斑驳的岩壁构成令人压抑的画面。

“ISO 200,光圈f/8,快门1/125。”小杨低声自语,手指在相机背部的多功能按键上快速滑动。为避免光线造成物证表面反光,他启用了环形柔光罩,白色的光线均匀地笼罩在现场。随着快门“咔嗒”轻响,第一张概览照被永久定格。他按照顺时针方向,以120度的重叠率连续拍摄,这些照片后期将通过PTGUi软件拼接成360度全景图,任何一处角落都不会遗漏。

小孙正在调试FarO FOCUS三维激光扫描仪,仪器发出的蓝绿色光束在岩壁上织成细密的网格。“扫描精度设为2毫米,点间距0.5毫米。”他对着对讲机说道,设备内置的SLAM算法开始实时构建现场三维模型,每秒钟采集200万个点云数据。当扫描仪发出的激光掠过尸体时,小孙特意将扫描密度提升至1毫米,确保死者体表的每一处伤痕都能被精确记录。

“注意拖痕。”小孙突然指着地面。干涸的河道底部覆盖着一层细沙,一道宽约20厘米的不规则痕迹蜿蜒而入。小杨立刻换上紫外线灯,在365nm波长的照射下,原本肉眼难以分辨的纤维残留物显现出微弱的荧光。他迅速切换UV镜,采用长波紫外线摄影技术,调整曝光补偿至 1.5EV,让那些可能来自凶手衣物的纤维在照片中清晰呈现。

在拍摄鞋印时,小杨取出指纹粉,轻轻洒在沙面上。侧光照射下,鞋印边缘的细小颗粒产生漫反射,4.5厘米宽的纹路顿时清晰可辨。他将比例尺和方向标摆放在鞋印旁,分别从正上方、45度角、90度角拍摄三组照片。“这应该是42码的劳保鞋。”小杨一边记录,一边将照片编号为QZ-007-01至QZ-007-03。

桥洞岩壁上一处疑似喷溅血迹引起了小孙的注意。他架起立体显微镜,目镜中,暗红的痕迹呈现出不规则的溅射形态。“血滴呈卫星状分布,撞击角度约30度。”他使用静电吸附器,将那些可能携带DNA信息的细小血珠吸附在透明胶带上,随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得尽快做ABO血型检测和STR分型。”他对小杨说道。

处理尸体时,两人采用分层勘查法。小杨先用软毛刷以15度倾斜角清理衣物表面,从外套领口处收集到三根长度不一的毛发,分别封装进不同的物证袋。当他掀开死者染血的衬衫时,小孙立即启用多波段光源,在死者左锁骨下方照出一处0.3平方厘米的淡褐色斑痕。“可能是干涸的唾液。”小杨取出湿润棉签,按照垂直取样原则,在斑痕中心及边缘分别采集三份检材。

对于现场发现的带血石头,小孙将其置于体式显微镜下。在40倍放大倍率下,石头凹陷处嵌着的细小组织碎片清晰可见。他屏住呼吸,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分离这些样本,放入无菌管后,立刻贴上包含案件编号、采集时间、采集位置的唯一标签。“希望这些能和死者的DNA匹配上。”小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整个勘查过程严格遵循“先固定、后提取”的原则。每当发现新的物证,小杨都会先用比例尺、方向标和物证编号牌进行构图,调整白平衡确保颜色还原准确。在拍摄死者面部的钝器伤时,他特意使用环形闪光灯消除阴影,配合反光板补光,使伤口边缘的挫裂痕迹纤毫毕现。小孙则同步使用全站仪记录每个物证的三维坐标,将其精确标注在现场模型中。

夕阳的余晖透过桥洞洒在勘查箱上,小杨查看相机里的照片计数器,已经拍摄了137组有效照片。他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望向小孙:“除了常规物证,没有发现决定性线索。”小孙盯着三维模型的显示屏,那些由点云构成的现场图像泛着冷光:“连鞋印都被刻意破坏过,边缘有明显的拖拽抹除痕迹。”

小杨突然想起什么,调出死者口袋的照片。在图像处理软件中,他将对比度增强30%,亮度提升15%,果然在口袋内衬的纤维间发现几根银灰色细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