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 第268章 燕京行!(第二更!)

文字敲到一半,林易突然想起还没订机票,又连忙给纪双双去了一个电话,让纪双双帮忙订去燕京的机票。

还有酒店。

几分钟后,纪双双推门走进房间,将一张写满信息的a4纸放到另一桌上:

“晚上10点的飞机,凌晨落地,我已经联系酒店那边,让酒店派车过来接你。”

“有什么事记得打电话!”

交代完毕,担忧的看了林易一眼,纪双双这才拉开门走出办公室。

办公室里,林易看了看时间,10点的飞机,至少要9点到机场。

现在已经是下午5点。

再忙一会儿,到6点左右就可以把东西敲完,吃个晚饭,让韩顺发送自己去机场,10点登机,凌晨到燕京,睡一觉,明天早上正好!

做好了时间预算,林易再次将注意力落回文档上,开始疯狂敲击。

临下班,他将王博叫到办公室,再一次叮嘱道:

“捞人,赶紧去捞人!”

“我今天飞燕京,去解决我们的资质,我希望回来的时候,你能够给我几份人员简历。”

“看得过去的人员简历!”

其实林易这么一说,王博脸皮抽了抽,随后用力拍打自己胸膛:

“老大你放心,只要你能让咱们合法,我王博就是豁出这条命,也要把人给你捞过来!”

等他发完誓,林易挥了挥手,把人赶出办公室。

吃过晚饭,把东西收拾好,最后又交代纪双双守好公司,林易这才和韩顺发一起,开车往簪吴机场狂奔。

凌晨1点,林易才抵达入住的酒店。

休整一夜。

早上9点,估摸着大家都上班了,林易掏出手机,找到昨天的那个座机号码,按下。

刚响了两下铃声,电话就被人从对面接通:

“到了?报地址,我过来接你!”

林易报了地址,等了不到半个小时,手机就再度响起。

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

接通后,方耀国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下楼,门口那辆黑色的吉普车。”

林易按照指示,带着公文包下楼,一眼就看到了酒店门前停着的那辆黑色吉普。

那车就这样停在那里,大咧咧的挡在路上,也没人管。

他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还没靠近,吉普车右后车窗降下,郝进板着的脸从车窗里露出:

“上车!”

说着,他屁股往左边挪了一点,透过降下的车窗,林易看到郝进左边还有一个人。

和郝进年纪相仿,身穿蓝灰色的空军常服,应该就是电话里的方耀国。

在他看过去时,方耀国察觉到他的目光,转过头,笑着对他点点头。

林易凑过去,一边笑着打招呼,一边拉开车门上车。

车窗升起,主驾驶发动汽车,方向盘一拐,朝着林易不熟悉的方向开去。

在道路上七拐八拐过后,车辆从一个很明显是后门的地方开进了地下停车场。

不等林易发问,方耀国就先一步回答道:

“总装!”

“负责研判武器装备需求,并且提出要求,监督装备采购和验收,同时引导民用技术为军工服务。”

说到这里,方耀国突然停住脚步,目光落到林易身上:

“就和你这次说的东西一样!”

三人继续往前,走到电梯口,郝进突然开口说道:

“既然你们都见到了,那我先撤了?”

“我上去也没什么用,听你们那些东西,听了我还得写报告。”

电梯在此时到达,电梯门打开,方耀国抬手拦住电梯门,回头看着郝进:

“确定不上去?”

“有好东西,很多很多好东西!”

“不去了!”郝进摇头拒绝,随后右手一指林易:

“托这位活爹的福,我们至少还得核查4000家企业。”

“所以你们接下来要商量什么,一定要想清楚,千万别再给我们安全局加工作量了。”

留下这句话,郝进转身就走,没有一丁点犹豫。

眼见他不上楼,方耀国迈步走进电梯,抬手按下楼层,等林易进门,他看着缓缓关闭的电梯门,开口提醒道:

“待会问你,有什么就答什么,不要藏着掖着。”

“年轻人要有一点年轻人的样子,要气盛!”

“你和你同龄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你气质太沉稳了,给人的感觉,没有一点冲劲。”

“但你干的事儿,又实在是让人……”

“让人头疼。”

“给人一种很割裂的感觉,这种割裂的感觉,会让别人下意识不相信你。”

叮的一声,电梯门头上的红字变成绿色,到目标楼层了。

电梯门打开,方耀国率先走出电梯,随后左拐,带着林易走向走廊尽头的会议室。

会议室门前站着两个卫兵,看见两人靠近,这两个卫兵先朝方耀国笑了笑,随后朝林易伸出手:

“同志,麻烦把你的公文包给我们检查一下!”

“给!”

两个卫兵动作很快,一个检查公文包,另一个就拎着金属探测仪,检查林易身上。

两三分钟后,检查完毕,公文包又回到林易手中,而这两个卫兵,也回到门前,继续目不斜视地站岗。

方耀国走到门前,敲了敲门,不等里面回应,就侧着身推开门,对林易歪头示意:

“愣着干什么,走啊!”

这是一个很标准的会议室。

椭圆的长桌,占掉了会议室绝大部分空间。

椭圆长桌靠门的地方,空着一把椅子,椅子前方的牌子上,是红底黑字的名字。

【林易】

在这个牌子对面,椭圆长桌边上已经坐满了人,这些人泾渭分明地分成三个阵营。

林易面朝的方向,左边是藏青色海军,右边是蓝灰色空军,中间对面是松枝绿陆军。

领他进门的方耀国,此刻就在蓝灰色的阵营中。

等林易入了座,他正对面,那个身穿松枝绿,看起来比方耀国大一些的老人开了口:

“既然人到了,我们就直接切入话题。”

接着,对方目光锁定林易,露出一个和蔼的微笑:

“放松一点,不要那么拘束,我们也不吃人。”

“我叫郭松!是这一次会议的主持。”

“邀请你来参加这一次会议的目的,我想耀国应该和你说过,既然他说了,我就不再赘述。”

“我这里就直接提问题。”

“以你的理解,无人化作战体系,应该是走精细,还是走粗犷。”

“我给你说个比喻吧,就是……比如枪支,阿美莉卡的枪支性能好,但是保养麻烦,使用起来有点麻烦。”

“与之对应的就是苏联的枪,毛躁,突出的就是一个毛躁。”

“能理解!”林易连连点头,先吸了一口气,随后抬起眼和对面的郭松对视:

“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吗?”

“我需要知道你们提出的原因,只有这样,我才能准确解答问题。”

伴随着他的话语,对面三个阵营的人开始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三个阵营靠的最近的人凑到一起,似乎是在交换意见。

最终,意见被汇总到郭松手里,他看了一眼手中纸条,解释道:

“我们用阿里萨勒姆空军基地的例子,结合你的文档,进行了分析。”

“最后发现一个很麻烦的点。”

“那就是我们如果想要足够的性能,那无人机的造价会几何倍上升,除了无人机,其他无人设备也是一样,这就脱离了我们组建无人作战体系的初衷。”

“我们看中无人作战体系,就是因为这东西可以以最小的代价代替人。”

“但实际的模拟结果下来,却发现这东西没法完全代替人,想要代替人,成本就得上去。”

“于是,就有了分歧。”

“一部分同志认为,我们应该走在无人作战体系的前列,应该重点提升相关的技术。”

“还有一部分同志认为,这东西就是个一次性消耗品,随便弄弄得了。”

“而你,是这一切的导火索。”

“现在,我希望你这根导火索,燃出一点火星来。”

听了前因后果,林易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如果只是这个,好说。

他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先打开公文包,把昨天连夜写的东西翻出来,放到桌上,然后用力一推,推到桌子对面的郭松眼前。

等对方拿起文件,林易这才开头解释道:

“其实这是一个预期的问题。”

“我先说结论。”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甚至在未来20年的技术条件下,无人设备,也无法完全替代人来操作。”

“无人设备能做的,就是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来进行运转。”

“可以给他的程序加入一些思考的功能,但是,电耗不够!”

“所以各位要做的,首先是降低预期,降低对无人设备的期待。”

“不要期待他完全替换人,我们要期待的是,无人设备辅助人,帮人减轻压力。”

“至于发展路线建议,军用品采购,我建议是量大管饱。”

“甚至哪怕是在未来,无人设备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量大管饱。”

郭松把这些话记下,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钢笔在期待这个词上划过,停留了一会儿,又抬起头说道:

“好,假设我们现在降低了期待,以无人机为例,什么样才能算是量大管饱呢?”

这个问题,让林易想起了前世俄罗斯和乌克兰起冲突时,两边都疯狂在浙省进货的名场面。

组织好语言,林易笑着回答道:“一天100万吧!”

他这里轻飘飘吐出的数字,却是让对面的一群人倒吸一口凉气。

即便是一直保持冷静的郭松,在听见这话后,手也忍不住抖了一下。

手中握着的钢笔将纸张划破,划出吱啦一声。

他面无表情地放下钢笔,将被钢笔划破的纸张撕掉,塞进兜里,最后又拿起钢笔,问道:

“你是在吹牛吗?”

“不是!”林易摇摇头,先用手指指了一下自己,然后又抬手指了一下窗外:

“我的工厂,现在的产能是每天1000台左右。”

“这还是刚开始生产,原材料备货不足,销售端不足,各方劣势条件下形成的产量。”

“如果走向稳定,一天,我一个工厂就能出1万到2万台。”

“这东西到时候赚钱,肯定会有更多的公司跟上,也会有对应的原部件零件供应商跟上。”

“在零部件能够满足供给的前提下,按照1000个企业计算,一天100万,每个企业只需要生产1000台就行。”

“别告诉我960万平方公里,找不到1000个能够生产的企业。”

这一次,郭松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了几个计算式。

100万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如果细细划分一下,他突然就发现,100万这个数字并不多。

叹一口气,他把这个数字写到笔记本上,接着又温和地问道:

“你说大型的无人轰炸机有没有搞通?”

“有!”

“那大型无人歼击机呢?”

“也有!”

连续两个有,让郭松十分满意,他点点头,将目光投向左右两边的人:

“我们暂时没什么问题了,得看看空军的同志和海军的同志。”

郭松说完,主动挪动椅子,往后退了半步。

最终,还是身穿蓝灰色的空军代表抢先开口:

“假设,假设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了无人作战体系的建设。”

“在战争一开始的阶段,对方就使出了全频段沉默。”

“那你应该如何破局呢?”

这个问题刚问完,林易立马跟上一个词:“光纤无人机!”

光纤,对普通人而言,这东西很陌生,但是对在场这些人,这个词却并不陌生。

得到林易的回应,刚才提出问题的人再度开口:

“好,使用光纤,的确可以连接信号,让信号保持畅通。”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成本?”

“如果采用光纤,仅仅是光纤的成本,或许就会超过无人机。”

“这东西很便宜!”林易摇头,纠正了这个人的发言,纠正之后,他发现对面这一群人都用不信任的目光看着自己,又轻轻摇了一下脑袋,解释道:

“光纤其实并不贵!”

“现在这东西价格昂贵的原因,是因为研发成本还没有摊平,而且,需要在外面做保护层。”

“用在无人机上面,只需要有中间那根丝就行,其他都不需要。”

“成本自然会降一大截!”

“你们今天所有的担忧,在成体系的工业化供应链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如果各位不信,我们可以打个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