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 第358章 大毛最爱的“传统”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第358章 大毛最爱的“传统”

作者:酸甜小苹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25: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蓝军指挥部开始只有几个军官怀疑,113高地被打穿是中方部队所为。

可随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旁听的军官受到了影响,越听越像那么回事,也忍不住怀疑了起来。

这时充分体现了人多力量大。

参与讨论话题的人更多,相似点也随时间越找越多。

最后就连蓝军总指挥马克洛夫,面对众人探讨出来的证据,都不得不把这两场战斗联系到一起。

可作为一名俄军高级军官,他不愿意承认俄方部队不如中方。

所以只能打断了大家的讨论,主动转移话题说道:“行了,是谁干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该怎么防。

左翼没有了炮兵营的重火力,防守上必然出现重大缺口……”

马克洛夫说的确实是关键点,没有炮兵的远程火力掩护,红军进攻将变得更轻松,对应的蓝军防守会更加艰难。

要是不能把这个“缺口”堵住,蓝军防线很可能会彻底崩盘。

想到红军大部队一拥而入……

一众蓝军高层都不由内心一紧,都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顾不上再去猜测113高地的“凶手”。

注意全都转到了左翼防守上,紧锣密鼓的讨论了起来。

蓝军指挥部的防守重心和注意力,都因为重炮营被打掉而集中到左翼,这正好是陈军想要达到的效果。

陈军作战经验丰富且多变,制定战术计划从来都不是单一的。

而是一环接一环,环环紧密相扣。

只要敌人被陈军打败一次,接下来就会陷入到陈军的连环计中,没有滔天之能,只能被陈军牵着鼻子走。

蓝军指挥部众人只知道表象,钢七营用诡计打掉了左翼炮兵营。

结果掉进了连环套中,只顾着补防左翼。

殊不知打完左翼炮兵营的钢七营,根本就没准备继续在左翼发起进攻,甚至都没有逗留哪怕一秒钟。

而是立刻向蓝军右翼快速机动,来一出升级版的“声东击西”。

为了继续牵扯蓝军的注意力,在钢七营往蓝军右翼进行机动的途中,陈军还“好心”的通知红军指挥部。

经过一番艰难激烈的攻坚作战后,我中方钢七营总算取得了重大战果。

我方侦察兵协同炮兵,已摧毁蓝军右翼防线的炮兵营,我部也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无能力继续突破蓝军防线,不得不暂时向后方撤离休整。

陈军的战报内容点到为止,内容却让人忍不住遐想连篇。

刚刚进攻受挫,还损失了近两个连,丢了一波大脸的红军指挥部内,所有高层愁眉苦脸一脸衰相。

大家都想再发起一次进攻,把丢掉的面子重新找回来。

可没人有好计策,生怕重蹈覆辙,要背上打败仗的锅,常规战术又不足以挽尊,都不敢乱说话。

指挥部氛围显得格外压抑!

就在这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钢七营竟然主动发来战报,内容对如今的红军来说,简直就是沙漠中的及时雨。

现在蓝军右翼防守力量极大削弱,此时发起进攻定有重大收获。

之前红军进攻259高地惨败,套错答案战术失效固然是主要原因,可被蓝军炮兵的轰炸阻断了支援,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占据了失败的很大一部分的因素。

如今左翼没有了炮兵营火力支援,等于攻坚难度起码降低百分之三十。

红军指挥部众人都心动了!

至于钢七营为什么给他们透露消息,没有像之前攻击113高地那般,一鼓作气直接再打个对穿。

而是把这么好的机会让给大部队,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诡计。

红军总部众人并不担心。

以总指挥德米特里为代表看来,钢七营毕竟只是一个营里作战单位,连续攻打的蓝军两个高地,灭了将近两个营的蓝军兵力,不可能自己没有任何损失。

钢七营发给红军总部的战报中,之所以没有提及己方的任何损失,故意摆出一副钢七营零战损的架势。

肯定是中方部队在打肿脸充胖子,故意向红军总部报告的假信息。

导演部同样没有报出钢七营战损,肯定是钢七营在中间耍手段进行遮掩,这场演习并没有实时监控,想要遮掩己方阵亡数据,其实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只要阵亡的战士没有二次上战场,当做尸体随部队带着走,并没有违反演习规则,导演部也拿他们没办法。

实际上钢七营现在的损失,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

以总指挥德米特里估算……

蓝军被打掉了将近两个营兵力,哪怕按照俄军演习历史中最高战损比,钢七营的损失也不会低于两个连。

以两个连能够换掉两个营,这在德米特里看来已经是很强很强。

达到了王牌级的部队!

钢七营的具体编制没有公开,可是根据火车拉过来的步战车和坦克数量,算一下基本就能够推导出来。

只有两个装甲步兵连和坦克连,其他都是后勤辅助辎重部队的钢七营。

等于作战部队减半,确实是巨大损失。

钢七营打掉了左翼蓝军炮兵营,放在摆在面前的174A高地不拿,匆匆忙忙的撤退放弃了进攻。

更是佐证了德米特里的猜想,钢七营已经不再具备打穿蓝军阵线的能力。

钢七营手里的兵力已经不多,为了保留继续作战的能力,所以才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的174A肥肉。

德米特里个人是这么想的,也是向在座一众红军高层这么分析的。

大家都觉得德米特里说的没毛病。

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是钢七营自己能力不足,没有能力再吃下这块肉,那么就不能怪红军大本营趁人之危。

所有红军高层都一致认为,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立刻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部队,趁着蓝军没能及时调整过来之前,再次派出红军部队攻打174A高地。

把这个已经岌岌可危的高地,一口气就把它给啃下来。

洗刷之前战败的耻辱!

所有高层都一致同意这么做,第二次进攻的决议轻松得到了全票通过,德米特里当即下达了进攻命令。

连作战方案都不需要讨论,立马让附近步兵团的一营出战。

多兵种联合作战打了大败仗,德米特里理所当然的认为多兵种联合,导致指挥不通畅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所以这次纠正了上次的错误,派出配合默契的摩托化步兵营出击。

认定学习中方的联合模式不行,用传统的作战模式,加上174A高地防御薄弱,肯定能轻松拿下这一仗。

德米特里这种对新事物的尝试,浅尝辄止的行为和思想,确实还挺符合毛子大环境。

毕竟毛子的合成化,一直都没搞成功。

以陈军上上辈子的记忆,俄军因为国内实在是经济困难,部队的经费根本不够用,合成化步伐一直比中国慢。

直到2014年的乌K兰危机后,才开始广泛使用“BTG”。

翻译过来就是营战术群。

这种营战术群的新型部队编制,本质上是以机械化步兵营或坦克营为核心,然后配上辅助的炮兵、防空、侦察、后勤等支援单位组成的模块化战斗群。

BTG的优势是非固定编制,可以根据任务临时编组。

特点是火力强、机动灵活。

依靠炮兵和火箭炮远程摧毁目标,或尽可能地消灭敌有生力量和重要目标,再以装甲部队推进彻底摧毁目标。

优点很突出,弱点也很多。

首先是步兵不足,导致占领能力弱,需后续常规部队填线。

所以强调打了就跑!

其次是电子战和反无人机的能力有限,直白的说,就是信息化改革不彻底,只有合成化的壳,而没有合成化的灵魂。

这一点在后续的俄乌战场上,彻彻底底的暴露了出来。

最后是后勤脆弱,自我保障能力差,几乎不具备独自作战能力,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易被游击战切断。

如果是在其他方面有弱点,或许还有办法救过来。

可是在这三方面有弱点。

注定了BTG活不久,并且来的很快。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的初期,俄军就投入约120个BTG,指望着这些新型部队,能够一口气拿下二毛。

结果却是弱点进一步放大。

步兵短缺缺乏驻防能力,后勤混乱无法进行有效保障,加上二毛无人机各种打击,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投入战场。

被俄军寄予厚望的120个BTG,并没能展现出想要的作用。

反而损失惨重,价值不如常规部队。

于是仅仅过了半年多时间,2023年后的俄军又开始了大范围调整,逐步回归传统的师团编制,大幅度减少改编BTG,只保留部分精锐BTG。

等于说俄军兜兜转转已二十年,军改最终等于改了个寂寞。

又回归到了几十年前的传统大兵团作战。

相比于到了2023年的中国,花重金打造的几十个重装合成旅已经成型,成为了让全世界畏惧的恐怖力量。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毛子现代化改革下的新型部队,从诞生到辉煌的时间不到十年,遇到了一点挫折就干脆砍掉不要,重新回归大兵团作战。

正如德米特里学钢七营的打法编制,只打了一场败仗,就重新回归传统打法。

一个摩托化步兵营传统兵团作战,蓝军总指挥部个个都有信心拿下174A,执行这次任务的一营也是信心十足。

摩步一营不愧是来自中央师,配置真的称得上是俄军中的豪华级。

三个摩步兵连都是12个班,三个30人的步兵排,加一个30人的火力排,战斗人员达到了120人。

步兵班配置为指挥班长、RPK机枪手、RPG榴弹射手、AK步枪手、SVD精准射手等在内。

每个班的火力配置,已经非常完善。

再搭配每个连配置的火力排,拥有自动榴弹发射器班、反坦克导弹班、迫击炮班和大口径重机枪班,远程火力非常凶猛。

在这个以山地丛林为主的地形,成建制的俄军作战营,确实有打硬仗的资本。

因为兵贵神速要抢时间点,摩步一营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高速机动到了174A高地的外围。

此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启明星都已经夜空闪闪发亮。

驻防在174A高地上的蓝军,之前被钢七营骚扰了一两个小时,虽然没什么损失,但大家累得够呛。

主要是神经上紧绷带来的疲惫,加上距离天亮是人咳嗽的时候。

已经一夜没睡的蓝军战士们,还真没想到这时候还会有红军来袭,都忍不住在战壕里面打起了盹。

就连派出去的明哨和暗哨,都因为过于疲倦而是放低了警惕性。

这给了红军摩步兵一营好机会。

没有再像之前那样用火炮洗地,洗完地之后再往阵地上冲。

纯步兵营空间作战的摩步一营,选择了最为传统的步兵作战方式,那就是悄咪咪的往山顶阵地摸去。

能无声的摸多近就摸多近,尽可能的缩短冲锋距离。

毕竟一旦双方爆发战斗后,防守的蓝军会疯狂开火,进攻部队每往前走哪怕一米,都要用命去堆才行。

而在双方没有爆发战斗前,红军每往前摸一米都是白赚的。

传统的纯粹步兵攻坚作战模式,反而让摩步一营意外的占到了便宜,一口气派出去的两个摩步连,都顺利的摸到了山脚下。

从山脚下继续往山顶上走,有了树林的掩护反而更加便捷。

负责进攻的两个红军连想法很传统,那就是悄咪咪往山上走,能走多近就走多近,绝不主动开第一枪。

蓝军的防备松懈,加上红军打法传统。

还真起了化学作用。

之前在攻打259阵地的时候,红军花费了半个连的损失作为代价,才好不容易摸到了山腰的位置。

如今摩步一营没费一兵一卒,就这么摸到了174A高地的山腰。

双方距离越近,越容易暴露。

更何况红军一次出动两个连,两百多号人在山腰上摸索着直冲山顶,哪怕再小心也免不了打出杂音。

一直都没有任何反应的蓝军哨兵,终于在这时候发现了不对劲。

“敌袭,敌袭。”

“哒哒哒哒……”

随着哨兵扯开嗓门的大喊,再加上枪声打破山顶的宁静。

红蓝双方步兵连的战斗,就此拉开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