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独行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刘复下山之南中乱

汉末独行 第二百七十八章 刘复下山之南中乱

作者:王家小郎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3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突如其来的惨叫上让在场的所有人更加的沉默了,当初韩龙能够在校事府这种充满了牛鬼蛇神的地方立足,靠的就是那一手让人闻风丧胆的拷问之法。

不过当初他的拷问之法,神秘而又让人心生绝望,那种惨叫声是能够听得出来那个受刑之人到底是有多么的绝望的。

可是现在,那惨叫之声仿佛是只有简单的惨叫,那就是因为痛苦而惨叫。

可是韩龙从来都不妄动私刑,也从来没有折磨人的习惯,便是他身边的人犯了天大的错,他都不会为了折磨他而折磨他。

这些人很清楚,当初在西域的时候,有一个兄弟没有管住自己的下边,和西域的某个女子勾搭在了一起,偏偏那个女人还是敌人的探子,这一下子差点将他们所有人多给陷进去。

若非是蒯蒙大人发现了事情不对劲儿,第一时间将兄弟们撤了回去,恐怕他们在那一次的时候就损失惨重了,但是也因为那一战,韩龙大人的下腰挨了一箭,若非是夫人推开了他,恐怕就出大事儿了。

但是即便如此,韩龙大人都没有对他折磨,而是问清了他所有的事情之后,给了他一个自裁的机会,韩龙曾经对他们说过,刑法只是为了让人长记性的,不是让自己舒服的。

而现在,听到这种被折磨的无比痛苦的惨叫声,众人心中虽然没有责怪的意思,但也是让他们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韩龙很明显,并不是像他们看到的那个样子那么的无所谓。

众人本以为惨叫声会持续一阵时间,但是很快,惨叫声就戛然而止了,这终止的十分的突然,十分的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刚刚夫人过去了。”一个很小的声音传了出来,众人顿时都是露出来了一副了然的模样,这个时候能够出现在韩龙面前,并且让他冷静下来的也就只有夫人这个奇女子了。

山林深处,一个伤痕累累的尸体旁边,一个女子在使劲儿的搂着自己的丈夫,正是艳姬夫人和韩龙两个人。

此时的艳姬夫人几乎是用尽全力的搂着自己的男人,而韩龙却是浑身颤抖着,同时脸上还留着眼泪,他已经很久都没有流泪了。

“刘复走了!他走了!他不要我们了!”韩龙模糊不清的说着话,“我们能够治好他的,有太医,太医不行我们就去找樊阿先生,若是樊阿先生也不行的话,那我等就去找其他人!

这个世间能人异士那么多,他们那么有本事,他为什么不等等我们想办法,他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要走!”

韩龙开始还是喋喋不休的说着这种委屈的话,但是后来他已经说不出这种话来了,张着嘴,没有吼出声来,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说什么刘复为什么要这么做一类的,就是张着嘴,流着泪,想要呐喊和嘶吼,可是却发不出声音一样。

没有人来这里打扰他们,他们知道韩龙需要冷静一番,和韩龙一样的是,孙英也走到了另一个方向,没有发出其他的动静,就是走了过去,席地而坐,没有颤抖没有哭泣,就是发呆看着眼前的方向,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至于小黄敢此时倒是没有走,不过脸色阴沉的仿佛能够滴出水来,手中拿着的是刘复留下来的一块小木雕,还没有完工的小木雕。

刘韬大叔雕好的那一块木雕被他带走了,他最近闲来无聊也开始了雕刻,只不过他也没有完工这件事,而他留下的这半成品的木雕被小黄敢拿走了。

众人沉默着,气氛压抑的可怕,幸亏此时没有夷人知道他们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他们出现在这里,若是此时有一只夷人士卒找到了这里的话,那就真的是热闹了。

此时按住韩龙诸人暂且不表,先说离开了营地的刘复,此时正在漫无目的的在山林之中走着。

此时刘复以及韩龙等人都是在这越嶲郡之中,这里面别的没有,除了那数之不尽的越嶲夷人之外,就是这莽莽山林了,而且这里本身就算是一个化外之地的。

越嶲夷人之王高定又是一个不服从管教的家伙,当初趁着刘玄德和刘璋大战的时候就一直不是很安稳,但是等到他知道刘璋战败的时候,刘璋都已经投降了。

所以他没有赶上最好的作乱机会,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还是没有逃得了造反这一出路。

刘玄德冲杀汉中,和汉中的夏侯渊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高定直接带着麾下的夷人冲出了越嶲郡,兵围新道县不说,更是和李严大战了一场之后全身而退了。

高定没有赢这是肯定的,他算是打输了这估计他也不会反驳,但是他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高定是最先让刘玄德知道南中不是神秘良善之地的,也是第一个让刘玄德重视的,所以在汉中大战之后也好,过程之中也好,刘玄德并没有着急清理南中,当然他也清理不了这个地方,只能选择和之前一样的宽松管理,对他们怀柔再怀柔,哪怕明知道这个地方一定会养虎为患,那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南中这个名字,自古就有,而越嶲也不是在刘玄德时期才出现的,当然像南中之乱以及高定,雍闿这种天生不老实的玩意也不是在刘玄德的时期才有的。

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巂唐侯王国以十数。编发左衽,随畜迁徙,莫能相雄长。

从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时期,南中就不是一个安稳的地方,尤其是当中原大地慢慢的将南中的诸多国家覆灭之后,却是没有能够覆灭他们的种子之后,那更是没完没了的折腾。

周之季世,楚顷襄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植牂柯系舡于且兰。既克夜郎,秦夺楚黔中地,无路得归,遂留王之,号为庄王。以且兰有椓舡牂柯柯处,乃改其名为牂柯。分侯支党,传数百年。秦并蜀,通五尺道,置吏主之。汉兴,遂不宾。

而越嶲夷的由来也是极具传说的,甚至还带着浓浓的神话色彩。

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

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王与从人尝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水出,今竹王水是也,破石存焉。后渐骄恣。

武帝使张骞至大夏国,见邛竹、蜀布,问所从来,曰:“吾贾人从身毒国得之。”身毒国,蜀之西国,今永昌是也。骞以白帝。东越攻南越,大行王恢救之。

恢使番阳令唐蒙晓喻南越。南越人食有蒟酱,蒙问所从,曰:“牂柯来。”蒙亦以白帝,因上书曰:“南越地东西万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精兵可得十万,若从牂柯浮船番禺,出其不意,此制越之一奇也。可通夜郎道,为置吏主之。”

帝乃拜蒙中郎将,发巴、蜀兵千人,奉币帛见夜郎侯,喻以威德,为置吏。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道远,汉终不能有也,故皆且听命。司马相如亦言:西戎邛、笮,蜀之后园,可置为郡。帝既感邛竹,又甘蒟酱,乃拜为中郎将,往喻意,皆听命。

后西南夷数反,发运兴役,费甚多。相如知其不易也,乃假巴、蜀之论以讽帝,且以宣使指于百姓。卒开僰门,通南中。相如持节开越巂,按道侯韩说开益州。武帝转拜唐蒙为都尉,开牂柯,以重币喻告诸种侯王,侯王服从。

因斩竹王,置牂柯郡,以吴霸为太守;及置越巂、朱提、益州,四郡。后夷濮阻城,咸怨诉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后嗣。霸表封其三子列侯;死,配食父祠,今竹王三郎神是也。

昭帝始元元年,益州廉头、姑缯等二十四县民反,水衡都尉吕破胡募吏民及发犍为、蜀郡奔命击破之。后三岁,姑缯复反,都尉吕辟胡击之,败绩。明年,遣大鸿胪田广明等大破之,斩首捕虏五万人,获畜产十馀万头,富埒中国。封其渠帅亡波为钩町王,以助击反者故也。广明赐爵邑。

成帝时,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愈更相攻击。帝使太中大夫张匡持节和解之。钩町、夜郎王不服,乃刻木作汉使,射之。大将军王凤荐金城司马蜀郡陈立为牂柯太守,何霸为中郎将,出益州。

立既到郡,单至夜郎召兴。兴与邑君数十人来见立,立责数,斩兴。邑君皆悦服。兴妻父翁指与兴子耻,复反,立讨之,威震南裔。

平帝末,梓潼文齐为益州太守。公孙述时,据郡不服。光武称帝,以南中有义。益州西部,金银宝货之地,居其官者,皆富及十世。孝明帝初,广汉郑纯独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咏,表荐无数,上自三司,下及卿士,莫不叹赏。

明帝嘉之,因以为永昌郡,拜纯太守。章帝时,蜀郡王阜为益州太守,治化尤异,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乌见;始兴文学,渐迁其俗。

安帝永初中,汉中、阴平、广汉羌反,征战连年。元初四年,益州、永昌、越巂诸夷封离等反,众十馀万,多所残破。益州刺史张乔遣从事蜀郡杨竦将兵讨之。

竦先以诏书告谕;告谕不从,方略涤讨。凡杀虏三万馀人,获生口千五百人,财物四千馀万,降赦夷三十六种;举劾奸贪长吏九十人,黄绶六十人。诸郡皆平。竦以伤死,故功不录。自是后,少宁五十馀年。

迄灵帝熹平中,蛮夷复反,拥没益州太守雍陟。遣御史中丞朱龟将并、凉劲兵讨之,不克。朝议不能征,欲依朱崖故事弃之。太尉掾巴郡李颙献陈方策,以为可讨。

帝乃拜颙益州太守,与刺史庞芝伐之,徵龟还。颙将巴郡板楯军讨之,皆破,陟得生出。后复更叛。梓潼景毅为益州太守,承丧乱后,民夷困饿,米一斗千钱,皆离散。毅至,安集,后米一斗八钱。

从史书上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叫做南中的地方,从春秋战国之时进入的众多势力的眼中,里面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精锐的兵员,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同样的,里面天天想着造反的人那是更多的,单单一个大汉王朝,基本上也算是从头折腾到了末尾,反正大家都知道,大汉不敢一直在这里派驻重兵。

同时众人也知道,自己就算是跟着造反了,最后也不过就是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最后朝廷对于他们的处置向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只诛首恶而不论其他。

这种处置方法早就已经让南中的诸多满足和夷人摸得清清楚楚的了,所以只要有人打出旗号聚众谋反,那他们就会蜂拥而至。

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打仗,或者说他们喜欢和汉人作战,而是因为他们想要抢掠罢了,若是打赢了,那自然不用多说,直接开始了对攻略城池的劫掠,无论是钱财还是粮食,哪怕是孩子和女人他们也毫不客气,只要是能拿到,全都拿走。

等到汉人的朝廷反应过来之后怎么办,看看首领能不能打赢,若是能够打赢那就继续抢,若是打不赢二话不多说,立刻就是投降。

反正在夷人那里他们也算是看明白了,若是自己投降了,汉人是基本不会在对自己做什么的,因为他们需要功绩,而招降他们他们这就是最好的功绩了。

至于被招降之后怎么办,他们也同样不担心,因为招降之后也是驻守在南中,难不成他们不造反还有汉人造反不成么?

所以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太多风险的买卖,唯一的风险就是每一次开战都会有不少的死伤,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在攻打城池的时候,不会被汉军杀死了,那么这一场造反他们也就安稳了。

而这一次的造反头子,毫无疑问,那就是那位越嶲夷人之王高定了,当然在夷人那里,他也叫作高定元,只不过因为他喜欢汉人的地方和文化之后发现,再汉人眼中三个字的名字是贱民,这才将名字改成了高定。

(关于南中的记载,正本三国志基本上就是草草了账,要么多扯淡有多么扯淡,所以只能找地方志或者其他辅助方面的史书了,不过幸运的一件事情是,虽然《三国志》里面对南中没有记载,但是《华阳国志》这本同样是权威的史书之中,却是对南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之前说的南中的来历以及牂柯,越巂、朱提、益州四郡的来历,不过那都是很早的故事了,只能说从汉武帝时期,大汉一共也才四百年的时间罢了。

南中一代一共出现了最早的夜郎国,南夷数反,昭帝始元元年,益州廉头、姑缯等二十四县民反,昭帝始元四年的姑缯复反,成帝时的夜郎余孽和南中夷人合力谋反,平帝末时候的公孙述时,据郡不服。

安帝永初中,汉中、阴平、广汉羌反,元初四年,益州、永昌、越巂诸夷封离等反,灵帝熹平中,蛮夷复反,这次甚至都出现了大汉打不赢这群南中的蛮子和夷人了,最后好不容易打赢了,结果没两年又反了,顺带一体,这次就是雍闿所在的雍家闹出来的。

这次战乱之后,就一直安稳到了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刘玄德直接踏入了成都,占领益州之后了。

不得不说刘玄德就是会用人,他知道南中的事情很麻烦,所以和之后弃张飞而用魏延的时候一样,他在南中设置庲降都督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身边的老臣,而是直接动用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将邓方。

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补蓉。轻财果毅,夷汉敬其威信。方亡,先主问代于治中从事建宁李恢,对曰:“西零之役,赵充国有言:‘莫若老臣。’”先主遂用恢为都督,治平夷县。

邓方算是没有辜负刘玄德的新人,但是刘玄德选定的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确实真的欺骗了刘玄德的信任,甚至可以说他就算不是导致南中最后出现这场暴乱的罪魁祸首也差不了太多。

倒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李恢的能力毋庸置疑,这是完全都不用多说的事情,但是李恢的决策方面却是有问题的。

邓方当初不得不说是饱经战乱的主儿,其他的先不说,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深入腹地,李恢就不敢像他一样去施为,要知道南中最乱的四个郡县可就是牂柯,越巂、朱提、益州四郡了。

其中牂柯,越巂分列左右,朱提在前,益州在后形成了南中前四郡,也成功的将南中蛮人和益州的汉人分割开的。

其中这四个郡县之中都是十分的危险的,相比较而说,朱提郡因为太过于靠近益州本土,所以说是最安全的,而益州郡的雍闿家族那是从西汉时期就存在反派种子,真要是论脑后有反骨,哪个能够和雍家相比,雍闿的老祖宗雍齿那都是名列史书的叛徒了。

而在刘玄德进入益州之后,南中四郡里面越巂高定率领的越巂夷人以及牂柯朱褒在两旁,益州的雍闿也是虎视眈眈,而这么个情况之下,邓方这个庲降都督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驻扎地放在了朱提郡和益州郡的交界支出,死死的卡住了他们三个。

邓方就是靠着这种勇气之中带着些许的莽撞扛到了最后的,他将自己放在了三个随时都可能造反的大人物中间,用自己的胆略和姓名将他们看住了,让他们就算是想要动,也不敢联合。

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在刘玄德出征汉中的时候,只有一个高定出面儿了一趟,剩下的两个人动都不敢动一下,说白了就是等到他们找到合适的机会了之后,汉中第一场都打完了。

所以最后到邓方去世,整个南中只有一次高定外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将整个南中都弄的一团糟的。

南中之乱真的就像史书说的那么简单么,因为雍闿知道了刘玄德已经去世的消息,然后杀了正昂最后将益州郡太守张裔送到了江东,还从江东那里得到了一个永昌郡守的位置?

在雍闿造反之后,高定和朱褒两个人这才紧跟着杀了当地的长官,然后跟着造反,南中的蛮人也跟了出来,一起南中各种折腾么?

再《三国志》之中的记载的确是这个样子的,这一点倒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三国志》记载的实在是有些太过于的简陋了,甚至都有些明显的叙述不清的感觉了。

所以最后关于南中这块大战,我们更加的相信另一部史书,《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地方志著作,是由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的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

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

所以说《华阳国志》应该算是记载西川记载最多的一本传记了,里面很多东西,在三国志里面都能够找到,但是又没有这个记载的更加的全面一些,所以说在这部分,作者相信《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关于这部分的记载的确是很详细,而且十分的打《三国志》的脸。

先主薨后,越巂叟帅高定元杀郡将军焦璜,举郡称王以叛。益州大姓雍闿亦杀太守正昂。更以蜀郡张裔为太守。闿假鬼教曰:“张裔府君如瓠壶,外虽泽内实粗,杀之不可缚与吴。”

于是执送裔于吴。吴主孙权遥用闿为永昌太守,遣故刘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州际。牂柯郡丞朱提朱褒领太守,恣睢。丞相诸葛亮以初遭大丧,未便加兵,遣越巂太守巴西龚禄住安上县,遥领郡。

从事蜀郡常颀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闿。闿答曰:“愚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派敝,正朔有三,远人惶惑,不知所归。”其傲慢如此。颀至牂柯,收郡主簿考讯奸。

褒因杀颀为乱。益州夷复不从闿,闿使建宁孟获说夷叟曰:“官欲得乌狗三百头,膺前尽黑,螨脑三斗,斫木构三丈者三千枚,汝能得不?”夷以为然,皆从闿。斫木坚刚,性委曲,高不至二丈,故获以欺夷。

后面的就先不说,先说这一段出现的几个事情,先主死后,最先造反的并不是益州郡的二五仔世家雍闿,而是哪个南中头号不稳定因素,越巂叟帅高定元,他最先杀死了郡将军焦璜,之后才是益州大姓雍闿杀了太守正昂,顺带将下一任太守张裔送到了江东去,最后造反的才是牂柯郡丞朱提朱褒。

之所以相信是这么个顺序,作者是因为看了一下益州的地图,尤其是南中这一块地方,当初邓方卡在了他们三个的正中间,无论是谁想要在南中闹事儿的话,他都能够第一时间卡主他们。

但是李恢这个在刘玄德面前发誓要效仿邓方的人,去了南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驻地从邓方时期的朱提郡南昌县,给挪到了牂牁郡平夷县。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其中区别最大的就是,他将军事重心从雍闿和高定的身上转移到了牂柯郡丞朱褒这个相对而言最老实的家伙的身上。

而三者之间最为咋呼的高定却是却少人看护,直让他做出来了这等大事,要知道牂牁郡平夷县和高定所在的越巂郡隔着重重关隘,李恢对于高定基本算的上是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别说高定了,便是益州郡的雍闿他都没有办法,雍闿先是斩杀了太守正昂,然后拿回来了益州郡,最后将张裔送到江东之后,那可是连一个屁都没有事情的。

若是李恢当初选择和邓方一样,直接死死的钉在朱提郡南昌县的话,便是雍闿斩杀正昂的时候他反应不过来,到第二次的时候,李恢也该能够反应过来动手了,除非李恢并不懂兵法,也不知道怎么打仗,也不敢打仗!

再说这里面的第二件事,刘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州际。

这句话也是《华阳国志》里面记载的,而这记载的是江东对于南中的插手,《三国志》里面关于这件事那是一丁点都没记载,实在是有些太过于的过分了。

《三国志》: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於吴。

《三国志》为了模糊其中的事情,竟然直接在这里面开始掺沙子了,就用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将刘璋二次战队的事情给揭过去了,若非是让我看到了《华阳国志》里面的记载,我是真不知道他后面哪个南中豪强.....是什么意思,和刘璋有什么关系。

在南中叛乱初期,可以说江东直接下场了,掺和到了这里面不说,更是给蜀汉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之后在建兴元年到建兴三年之间,整个南中就是在这么一群玩意的带领下,乌七八糟。

《三国志》里面南中第一次大战的主角是永昌郡的吕凯,甚至还对他十分的追捧,说他的气节非常的好,如何如何,同时还大肆的夸奖了一番南中的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

不过在《华阳国志》里面对这一部分那真是**裸的打脸了,吕凯因为太偏远了,直接就在《华阳国志》里面给他差不多算是删了。

至于李恢还有诸葛亮,他在《华阳国志》里面的形象是真的不怎样,至少这一阶段他们两个是真的不怎么样!

丞相诸葛亮以初遭大丧,未便加兵,遣越巂太守巴西龚禄住安上县,遥领郡。从事蜀郡常颀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闿。

诸葛亮不管是出于神秘原因,总之是任凭南中叛乱,他压根就没有多管不说,叫让巴西人士龚禄住安上县,去当遥远的越巂郡太守,这就真的有点自欺欺人的精神了。

反倒是从事蜀郡常颀,一点都不怂的,直接就朝着牂柯郡而去,然后就当着朱褒的面,开始清理牂柯郡的官场,要光明正大的将牂柯郡从新收回蜀汉的手中。

不过这么英雄的一个家伙,自然是毫不客气的被弄死了,但是常欣死了不要紧,他成功的将牂柯郡弄的乱套了,或者说将朱褒的牂柯郡给弄的乱套了,这本应该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让李恢出兵一举夺回牂柯郡,然后就关上了南中的东大门。

但是!李恢没有动!真真是白瞎了常欣这么一个汉子,给他创造这么好的一次机会,李恢非但没有珍惜,就这么看着牂柯郡从混乱到安定,就这么看着朱褒再次稳定下来牂柯郡的局势!

从建兴元年的南中大乱开始,到建兴三年诸葛亮出兵,李恢这个庲降都督就像是一个废物一样,在南中老老实实的带着,真是一丁点用处都没有!

这三年的时间,在不知名的某些人的帮助之下,李恢至少有数次将整个南中平定的机会,他都放弃了。

褒因杀颀为乱,这是第一次,若是李恢出兵可以直接将朱褒斩杀之后,然后顺势平定叛乱情况最轻的牂柯郡,也能够给自己一个足够安稳的根据地。

益州夷复不从闿,这里的益州夷人和高定麾下的夷人是不是同一批人这并不知道,但是最终的是,雍闿最仰仗的就是南中的孟获还有高定麾下的夷人大军。

若是夷人也不支持他了的话,那么他是很容易的将雍闿斩杀的,这就等于是直接斩杀了源头!

从《华阳国志》里面的记载也能够看得出来,诸葛亮对于这个玩意也算是看的很清楚了,在建兴三年出兵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指望他能够做出神秘事情来。

建兴三年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巂。别遣马忠伐牂柯,李恢向益州,以犍为太守广汉王士为益州太守。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为垒守。亮欲俟定元军众集合,并讨之,军卑水。定元部曲杀雍闿及士庶等,孟获代闿为主。亮既斩定元,而马忠破牂柯,李恢败于南中。

作为李恢的大本营的牂柯郡,诸葛亮直接将马忠给扔了过去,至于李恢则是让他去处理最容易的益州郡,因为那个时候高定的麾下,已经将雍闿给斩了,那就是让李恢去白捡一样功劳,咱也不知道诸葛亮到底是为啥就这么待见李恢。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诸葛亮亲自去啃最困难的高定了,然后突破重重堡垒,将高定斩杀。

而攻打牂柯郡的马忠也是没有辜负诸葛亮的信任,直接攻破了牂柯郡,至于那个叫做朱褒的家伙是不是死了,并没有记载,不过之后他也没有再出现过。

但是李恢呢,去攻打一个已经打完了的益州郡,然后非要去招惹南中的孟获,直接被南中蛮人给打了回去,将人都丢在了姥姥家了。

秋,遂平四郡。改益州为建宁,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治味县。分建宁、越巂置云南郡,以吕凯为太守。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以马忠为牂柯太守。

不过最后诸葛亮还是没有怪罪他,非但如此,还手把手的教李恢如何做人,直接将李恢改为建宁太守,还给这个长败将军封赏了一个安汉将军之职,并且直接将他的驻扎地点更改了一番,从牂牁郡平夷县变成了味县。

而且还 害怕这个家伙连建宁都处理不了,干脆分建宁、越巂置云南郡,将吕凯掉了过去,同时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以马忠为太守。

等于是李恢当着庲降都督,领着建宁郡守的好处,但是活儿都给了吕凯和马忠两个人。

在这里,作者实在是忍不住想要再问一句了,作者查遍了所有的史书,也没有发现李恢和诸葛亮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啊,更没有发现李恢和刘玄德以及刘公嗣两个人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李恢咋就这么招诸葛亮待见?

不过作者倒是查到了些许的野史,野史非常的好玩儿,这一章主要说的就是南中之事和南中的人,所以也就顺嘴和你们说一说了。

李恢的本事在说降马超的事情上的确是做的很不错,《三国志》里面,陈寿对他的评价也算是非常的好了。

不过总体来说,李恢是一个非常善于投机的人,他进入仕途就不是因为自己的本事,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姑父,爨习。

李恢的姑父爨习只是建宁郡建伶县的县令,后来还因为违法乱纪被太守董和给拿下来了,换句话说,其实李恢想要回到建宁郡,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也是建宁郡之人,另外,李恢所在的家族应该也是建宁郡,或者说益州郡的大家族了。

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以夷多刚很,不宾大姓富豪,乃劝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渐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

这两句话说的是蜀汉后期鼎鼎大名的无当飞军的出现,其中南中劲卒青羌之家万户入蜀中,抽调其中精壮成为了后来的无当飞军。

但是因为南中蛮人之中阶级化非常的眼中,所以只能让原本就是他们的豪强加入,这些好强也有很多熟悉的姓氏。

焦、雍、娄、爨、孟、量、毛、李。

这几个姓氏之中,能够找得出来的非别是被越嶲夷王高定元所杀的越嶲郡将军焦璜所代表的焦家!

雍闿所代表的雍家,李恢的姑父爨习所代表的爨家,至于孟家和孟获有没有关系,暂时还不敢确定,剩下的几个诸如娄家和毛家并没有史书记载的人物,但是李家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李恢了。

李恢弟弟的儿子李球,之后担任蜀汉羽林右部督。曹魏进攻蜀汉时,随卫将军诸葛瞻战死于绵竹,所以说李恢应该就是益州郡李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了。

另外再说李恢的儿子李遗,史书记载对于他只是继承了李恢汉兴亭侯的爵位,但是李遗的儿子李逷却是晋朝益州郡太守,与梁水郡太守董慬、建宁爨量一起反抗李雄,保住东晋宁州一方领土。

可以说最后李恢一家又再次回到了益州郡这块地方。

李遗的生平少有史书文字记载,但常在民间传说中出现,而且还是出现在他媳妇的民间传记之中,也是够丢人的。

在澄江的民间,流传着李遗由诸葛亮做媒迎娶了关银屏,关兴之妹、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说。诸葛亮南征时,民间传说李遗与关索、关银屏被命为先锋,他们从建宁出发一直打到盘江之西,并且攻下了俞元,立下汗马功劳。

后夫妇二人定居俞元,教化一方,备受当地百姓爱戴。死后与关银屏合葬于今云南澄江县旧城东山金莲山坡上的关三小姐墓,每年还有人烧纸,插香,表示永远的怀念。

关于这件事情的真伪作者不想多做评论,不过看看李遗他爹李恢当初干的那点破事儿,作者也是不相信李遗是一个会打仗的家伙。

不过关三小姐在云南的坟墓....这个似乎是真的,因为云南真的有关三小姐的坟墓,再加上关羽死去之后,关家成为了替罪羔羊,但是关家最后非但没有在蜀汉覆灭,甚至还活的不错,说明关家选择找到了新的靠山。

关家的关索这个玩意是真的没有查到任何靠谱的传记和记载的,不过关银屏也就是关三小姐确实是真的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孙权也不至于拿人家做文章。

能够让关家拜托当初的危机并且好好活下来的情况中,似乎也只有这么一种情况可以,那就是让关银屏和某个世家联姻。

若是关银屏最后选择的真的是益州郡的李家,那么对于李恢的这个身份还真就要好生探讨一番了。

如果将李恢变成一个益州郡的世家嫡系,咱们再次看一看他的种种行为,就完全都不一样了。

李恢,表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说明他的家族是在俞元县,而不是益州郡的治所滇池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关三小姐的民间传说之中的一件事找到了根源。

民间传说李遗与关索、关银屏被命为先锋,他们从建宁出发一直打到盘江之西,并且攻下了俞元!

这是攻下了俞元么?这特娘的叫做带着老婆和小舅子回家乡!后面关三小姐夫妻隐居在了俞元,那也就说的过去了。

李恢最初出仕益州郡为督邮。李恢的姑父爨习是益州郡建伶县的县令,有违反法令的行为,李恢也受牵连而被免官。

这两件事看似没有一丁点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理解方法,李恢之所以能够不被举荐为孝廉就能够在建宁郡任职,那就是因为李恢所在的李家和他姑父爨习所在的爨家有着联姻关系,姑父直接帮助了李恢。

而爨习到底是犯了什么事情,这并没有说,但是因为牵连到了自己的侄子李恢,作者大概就能够猜出来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爨习一定不仅仅帮助了李恢这么一个人。

爨习应该是在益州郡之中打死的安插自己的亲信和家人,李恢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也正是这种不靠谱的行为,才惹怒了向来都是刚正不阿的董和,不单单将爨习给拿下来了,包括李恢这群受了他恩惠的人,也都被董和给一把撸下来了。

后来应该是爨习所代表的爨家和李恢所代表的李家一同和董和博弈或者说是商讨,董和考虑到爨习是当地的豪强大姓,于是没有答应免去李恢等人的官职。

建安十八年,董和推荐李恢到州府任职!

董和,唐唐益州郡的太守,一个人将益州郡诸多南中蛮人和世家豪族给压制的服服帖帖的家伙,真的会注意到李恢这么一个并没有记载有什么功绩的督邮?

督邮是什么官职?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说白了就是市里面的宣传部。

每一个郡并不只是一个督邮,若是李恢的能力真的十分出众的话,那么最起码应该记录一二才是,最最起码的,他应该是记上这么一句话也是可以的,李恢宣扬礼法得力,如何如何,这也是史书的正常记载,可是都没有。

另外,董和是将李恢推荐到了州府去任职,这个看上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他董和是忘记自己是什么人了么,董和在刘璋麾下难不成还是一个受待见的么?

当初他从成都离开,不就是因为他将成都里面的达官显贵都得罪了一个干净,最后被人家联手请走的么,这个时候,董和在弄回去一个举荐之人过去,他是真的不担心李恢被成都的那群人给吃干抹净么?

所以这也就能够搭上后面的故事了,李恢知道自己若是去了成都,那么他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所以他在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李恢在路上的时候听闻到刘备从葭萌南向进攻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璋必定失败,而刘备必定会成功,于是假称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北上去拜见刘备。李恢在绵竹见到了刘备,刘备非常赞赏李恢,于是让李恢留在军中一起进攻雒城。

这一段故事再次说明了几件事情,李恢还是哪个李恢,在赴任的路上就找到了自己的下家,也就是正在攻打刘璋的刘备。

李恢不单单自己去了刘备的麾下,告诉刘玄德自己要投奔他,甚至还直接打出来了益州郡的旗号,竟然直接说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

他这么说只有两个可能,第一他想要从益州郡使者这个身份上借势,也就是说他想要告诉刘玄德他不是代表着一个人,他还代表着一个在他背后的郡县。

第二个就是,他都投降了,干脆一点,将益州太守董和也拉下马得了!

如果说是第一件事,那就说明李恢的心思很重,他喜欢功绩和权利,这一点还算是男人的通病了。

可如果是第二件事,那就说明他这个人的品格有问题,他这是完全不经过董和的同意,就要将他拽下来,丝毫不管这件事如果让益州郡的人和成都的刘璋听到了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

再说刘玄德是否看出来了,刘玄德对这个从益州郡而来,将自己堵在了棉竹的李恢直接没有任何的官职和安排的安排!

不过也没有亏待他,因为刘玄德让他留在自己的身边,这就是一个起步,非常好的起步,若是非要从头开始,李恢这么做就是非常的好了。

建安十九年夏天,刘备军攻破雒城,适逢马超密信请降,刘备派遣李恢前去汉中连结马超,马超于是归顺刘备,率兵南下进攻成都,城中震怖,不久后刘璋出降。

刘备取得益州,自领益州牧,任命李恢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后来有逃亡的罪犯诬陷李恢图谋造反,执法官员拘捕了李恢,但刘备认定李恢不会谋反,洗清了李恢的冤情,并升迁李恢为益州别驾从事。

从这里面能够很容易的看出来,李恢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之中,一直没有任何的官职在身不说,便是一个小吏都算不上。

还是李恢去了汉中将马超和他麾下的大军带回来,这才算是他第一次给刘玄德办事,看这个情况,他似乎还算是做的不错的,可是做的这么不错的;李恢仍然没有得到什么官职封赏,所以说李恢就再次努力了一把。

从汉中带着马超等人回到益州之后,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直接选择了另一个办法,带着同样满是心思的马超,直接出现在了成都的城门之外,然后走进了成都,他想要说服刘璋,然后他成功了。

靠着这么一份儿大功劳,他成功的当上了益州的功曹书佐,后面又被任命为主簿,虽然开头十分的艰难,官职也不算高,但是只要给他一个开头,那就足够了。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改元章武。同年,蜀汉庲降都督邓方逝世,刘备问李恢:“谁可以接替邓方呢?”李恢回答道:“人的才能各有长短,所以孔子说‘使用人时要衡量他的才能’。

而且圣明的君主在上,那么臣子就会竭尽心力,所以在攻打先零羌人的时候,赵充国说‘没有人能比得上老臣我’,臣不自量力主动申请,还望陛下明察。“

表明了毛遂自荐的态度。刘备笑道:“我的本意也已经是你了。”于是以李恢为庲降都督,授予节符,领交州刺史,驻牂牁郡平夷县,出镇南中。

但是从进入了南中之后,这个家伙就和消失了一样,完全就是什么动静都没有了,甚至在南中大乱的时候,朝堂之中恐怕也会好生思量一下这个家伙,是不是也跟着雍闿等人掺和了一手,否则为什么会这般的被动。

在他任职期间,李恢甚至可以算是渎职了,可是他仍然没有离开南中,也没有被罢免庲降都督的官职,要知道这可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的啊,在他之后的张翼,就因为行事太过于的严厉,让刘胄造反了,还没有多大的动静,就被诸葛亮一脚给踹了回来,直接让他从南中离开了。

这种对比之下,不得不说一句李恢的后台,或者说李恢在这个益州郡的后台那是真的太硬气了一些,这般的理解下去,作者感觉李恢就好理解的多了。)

......言归正传.....

刘复下山之后,漫无目的的走了很久,遇到过夷人,遭到过劫掠,也受到了不少的刁难,但是最后一路砍杀一路受伤的刘复做出了一个决定。

“既然你们走在为这越嶲郡的层层堡垒和无数夷人纠结,那某家就也当一回夷人,看一看这夷人到底是神秘能耐,竟然有这般的本事!”

刘复不是一个蠢人,或者说这个家伙只是有些爱钻死牛角尖罢了,若是真的说起来,他其实比很多人都要机灵,他的脑子也比很多人都要灵活的多的多。

刘复发现这群夷人自然杀都杀不尽,那么他就主动加入进去,将自己也变成一个夷人,在最后的这段日子里,他也想要看看,这让所有人都头痛不以的夷人,到底是什么个模样的。

既然要将自己也变成一个夷人,那么就要好生谋划一番,如何才能够得到夷人的同意成为一个夷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一个夷人部落最危险的时候,出手相救,然后以救命恩人的身份,加入进去!

至于他如何能够就人家于水火之中他没有想,他加入进去之后,对方会不会恩将仇报,他也没有想。

毕竟刘复这个家伙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脑子只转一遍,更深的他从来不想!

刘复做好了决定之后就直接开始了主动寻找着夷人部落,他也在幽州塞外带过,他觉得当初幽州塞外的那些小部落之间还会互相厮杀,就这越嶲郡里面的夷人总不能都是一样的和睦相处吧。

所以他坚信自己能够找到,并且真的努力的去寻找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还真的让他找到了这么一个地方,当他感到那个部落附近的时候,这个叫做岚山的夷人部落已经被人打进去了,双方人数都不算多,但是很明显岚山部落的老弱更多一些,已经节节败退快要坚持不住了。

“青壮不过百....”刘复大概的估算了一下对手的实力,夷人虽然长得算不得高大,也称不上多么的强壮,但是每一个都算是身手敏捷之辈。

刘复若是浑身没有伤痛在身,恐怕还真不把这群人放在眼里,反正打不过大不了就跑呗,但是现在他打不过的话,跑都没办法跑,让他不由的变得很是谨慎起来。

就在他等待的这会儿功夫,那岚山部落再次死伤了二十余人,此时他们已经算是苦苦坚持了。

说实话,做到这一步这个岚山部落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便是刘复都觉得打到这份儿还在坚持,那就是赌上灭族的勇气了。

而现在围攻岚山部落的这个不知名部落的青壮已经只剩下六七十人了,刘复大概估计了一番双方的实力,然后确定了一件事情。

若是现在再不出手,那他就不用出手了,同时,若是这次自己再不出手,下一次的机会不知道从哪里出现不说,可能还不如这一次呢。

“拼了!”刘复眯起来自己的眼睛,然后缓缓的走了下去,既然要胜利,那么就不能突然窜出来大吼一声住手了,刘复算计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从后面吵他们的后路!

虽然他只有一个人,但是从后面突袭好歹还能够让这群攻杀的夷人,受到些许的惊讶。

说做就做才是他的性格,在岚山部落马上就要坚持不住最后防线的时候,刘复终于没声没息的摸到了那群人的背后,然后突然大吼一声,抡着自己的大刀就直接朝着对方的头上砍了过去。

“噗嗤!”

“噗嗤!”

虽然刘复的身上带着不轻的伤,但是他的力道依旧,最重要的是他此时士气正高,直接一刀砍杀了过去之后,直接将最后面的两个人的脑袋就砍了下来,一点都没有留情犹豫。

击杀两人之后,刘复更是没有停手的意思,直接从他们的身后就冲杀了进去,然后掀起来了阵阵血色浪潮不说,还将他们进攻的阵型一下子就冲的乱七八糟的。

此时正在苦苦坚持的岚山部落还不知道是谁这么好心帮助了自己,但是看到对方的阵营已乱,然后他们后方传来的喊杀声又是那么的薄弱,更是直接大吼了一声。

“族人们,冲杀出去,迎接我们的勇士!”

不知道大吼出这句话的是不是岚山部落的族长,总之这一生大吼之后,岚山部落刚刚已经岌岌可危的族人们更是直接放弃了防御,朝着对面反冲了过去。

无论是壮年还是少年,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没有一个软弱的,没有一个躲藏的。

这个时候,一直注意着这边的刘复再次发现了夷人的一个特点,虽然说夷人在面对汉人的时候,经常会选择打不过了就跑,跑不了了就投降这么没品的事情。

但是在这种时候,他们的冲锋那也是毫不犹豫,同时他们的拼命那也是让他颇为吃惊。

“杀!”或许是被岚山部落的这种果敢和拼命的气势所感染了,刘复也不顾自己的身份,直接大吼一声,砍杀的力度更是大了三分。

刘复在如何也是关云长教导过的人,而且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忘记厮杀,现在他的本事就算是再不济,冲杀一个小小的夷人部落,那还是十分容易的。

之前没有岚山部落的人相助,他尚且有着三分的困难,如今岚山部落的族人都冲杀了出去,替他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压力,剩下的这群夷人,他还真的就不放在眼里了。

“噗嗤~”

“噗嗤~”

“噗嗤~”

精铁大刀不断的挥舞,一道道的血花更是从这群夷人的身上飞舞了出来,让他们慢慢的退缩了。

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他们愿意继续拼杀下去,一场看着走向失败的战斗,夷人的脑子还没有这么的僵硬,直接冲杀过去会死,那不如试着直接逃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刚刚那群还耀武扬威,差点将岚山部落一举覆灭的家伙们,直接呼啸了一声之后,朝着某个方向就开始了逃跑。

而刘复看到他们竟然在这种我众敌寡的时候还能够跑,实在是有些惊讶了,着刚刚还觉得夷人在绝境之时的爆发让他感到震惊,这立刻就让对夷人来了一次改观。

不过不管他怎么想,刘复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胜利了,顺带还将这些差点就被灭族的岚山部落解救了出来。

看着岚山部落的人,面对自己的那种恭敬和感谢, 刘复觉得自己的计划,应该是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