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独行 > 第二百七十五章 结盟(完)

汉末独行 第二百七十五章 结盟(完)

作者:王家小郎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3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邓芝今天来到暨艳的府邸之中,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单纯的来这里送礼,当然了,其实他送礼都不是最主要的,他最主要的是要告诉暨艳,在江东收受贿赂,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不过邓芝倒也没有冤枉他们,现在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虽然吴国的孙权还没有登基称帝,但是已经封王,便是称之为一国,那也是不在话下的。

而这三个地方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世家太多,家族也太多了。

这种家族不单单是说那些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上千年的老牌家族,还有新兴的权贵家族。

老家族就不用说了,西川的吴家庞家等等,江东的张,朱,顾,陆四大家族,中原那更是数不胜数了,一个颍川郡,一个关中就足够多的了,更别说还有其他的各个州郡。

当初意气风发的曹孟德就是杀了一个边让,然后自己的老家都没了,徐州的世家,青州的世家,冀州的世家那是让曹孟德这个绝世的枭雄都忍不住头疼的,为了给世家妥协,他都忍不住去将天下十三州改成九州了,就是为了将边疆让出来。

不过他们虽然各自都有着各自的问题,但是各自也有着各自的办法。

就比如西川这么一个小地方,便是刘焉和刘璋都明白应给如何遏制那些世家,甚至为此不惜制造出来了东州之乱。

当初西川的刘焉带进去了一个赵韪,生生的将已经是一潭死水的益州给搅混了不说,更是让他们给活了过来。

赵韪跟随刘焉一进入益州之后,就开始了被任命为将,然后开始了在益州的排除异己,尤其是在他拥护刘璋登上益州牧之后,那更是权势一时无两不说,杜宇益州的打压也是更厉害了。

其中益州本土势力之中的沈弥、娄发、甘宁等人因为受不了这种压迫干脆选择了叛变,然后想要反攻益州,但是在赵韪带兵出击之后,直接将他们内部打的四分五裂不说,还将他们逼出了益州,将他们的家族连根拔起。

而这群叛军的叛乱失败后,叛军纷纷东入荆州避乱,希望能够求得一条活路,而益州牧刘璋也直接抓住了机会,便以赵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屯兵朐忍,不过却是得不到什么结果。

但是这种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在赵韪出了益州之后,当初刘焉用来抵抗赵韪等益州本土势力的东州兵就开始暴乱,然后将赵韪麾下的众多益州势力清理了不少不说,也将益州那些根深蒂固的家族都灭杀了一部分。

而面对这种东州兵, 刘璋却是很轻松的就将他们给安抚下来了,并且收为己用,然后让他们保护自己用来抵抗赵韪等人。

等到赵韪回到益州的时候,整个益州的天都变了,刘璋玩了好漂亮的一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他却是那个持弓的猎人。

最后被逼得无可奈何的赵韪以钱财贿赂的方式收买荆州地方官,减除外力,并联合益州本土大族聚众起兵,但是他的所有动作都在刘璋的眼皮子底下,就在他觉得自己最接近胜利的那一刻,刘璋亲手覆灭了他。

结果不言而喻,这精心发动的叛乱遭到刘璋镇压,赵韪逃入江州。不久,赵韪遭到部下庞乐、李异的反攻,兵败身死,而随着赵韪的身死,益州最后的那些老牌家族和势力,彻底的消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刘璋亲手安排的新人,还有那些早就已经做好准备的外来人士,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益州之人逃往荆州的风向就彻底的变了,改成了无数荆州士子跑到了益州,寻求他们的帮助。

刘玄德接手了益州之后,也是没有放弃这个原则,一直不让益州的本土世家发展太过,还带着荆州派系压制,当荆州派系太过强盛之后便让自己麾下的老臣加入,和益州世家一起抵抗,反正就是和稀泥。

同时大力压制着二代将领和官员,让他们不至于出现太多的人在朝堂上,毕竟二代将领之中能够和父辈比肩者寥寥无几啊。

虽然说现在荆州一脉越发的壮大了,但是诸葛亮和李严也都压制的住,而刘禅也沦落不到无人可用的地步,整体来说,益州做的是不错的。

再说曹操,当初曹操一纸招贤令就让寒门横空出世了,然后直接将世家大族给扛下来了,这种暴烈的手段当然让世家也是不停的反攻和对他的纠缠不休,最后曹操不能说失败了,但是绝对算不上成功。

而曹操的儿子,一个比他的手段还“诡异”的家伙,什么叫做诡异,说的就是他这种人,平平淡淡的,就将这生杀大权拿走了,将世家大族玩弄于鼓掌之中不说,还将他父亲时代留下来的隐患给祛除了,顺带将世家大族的力量从边疆清理掉了。

而用的方式则是重用他们,让他们全都来洛阳去祸害自己,等他们都进入洛阳了,四面八方他也都布置的差不多了。

虽然现在中原也是乱的一锅粥一样,但是曹氏在世家大族之下仍然有着足够的力量和他们抗衡,老将和亲将也都牢牢的把持着军权,虽然政权在世家之手,但是轻易他们不会妄动有着军权在握的曹丕。

但是反观江东,那已经不是一个凄惨可能理解的了,当初孙家就是一个吴郡的大家族,本身就是家族的影子不说,江东又是一个家族密布的神奇之地。

各个州郡,乃至各个郡县都是有着世家的存在,张朱顾陆四家乃是江东的天花板,剩下的全家虞家,周家刘家都是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目不暇接的头昏脑涨。

孙策清理了那么多的家族,便是天花板都让他给清理掉了一块,结果他也死了,不过他这数年之中除了留给孙权一个偌大的江东之外,还有足够的外来之人。

诸葛瑾和周公瑾,还有张昭和张纮,再加上徐州等地前来头被孙策的人马,已经太史慈等降将,还有蒋钦周泰等横行大江的悍匪,这群人足够和现在的世家相抗衡了,而孙仲谋的手段也是相当不错的。

但是江东和曹刘两边不同,孙权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江东不单单世家多,这将二代同样相当的多!

西川刘玄德麾下和中原曹丕的麾下,老将很多,但是能够拿的出手的二代将领确是不多。

张辽之子张虎,乐进之子乐綝,张颌之子张雄还有徐晃之子徐盖都是过了而立之年,只可惜没有什么本事!

而曹氏和夏侯家虽然现在很强,但是却都不是嫡子出身。

曹休乃是旁系,夏侯尚和夏侯儒都只是夏侯惇与夏侯渊的族侄。

至于曹真,那更是曹操当初收养得一个孩子罢了!

本来还有一个曹彰替老曹家扛着,现在也没有了!

至于谋士,当年得五大谋士如今已经只剩下一个垂垂老矣的贾诩了!

但是他们的儿子确是真的不太够用!

郭嘉之子郭奕,程昱之子是程武和程延两个兄弟,贾诩之子贾穆都是寂寂无名之辈。

而旬家倒是过的不错,荀彧一共是有七个儿子,但是他们要么死的早,要么就是站错2队然后死的早!

最出名的说到底还是陈群的小舅子,荀彧的第六子荀顗了!

不过他也是因为自己少有才华而已。

至于荀攸的儿子荀适,这压根就是一个病秧子,谁知道那天就没了!

至于剩下的都是些许老臣还有新选拔上来的文臣武将!

至于这些官二代将二代,大多数都是袭爵吃爵位和俸禄,很少有再次创造父辈辉煌的人。

至于西川就更不用说了,关张赵马黄五个被并称的大将,但是后代没有一个能够拿的出手的!

而诸葛亮到现在都没有亲生儿子,法正和庞统无后,这是多么的优秀!

二代凋零,这就是西川面临的问题!

而相比曹氏和西川,江东这才是二代将星璀璨,若是二代不够璀璨,那就让一代帮他们发光发热了。

咱也不知道是孙权对于这群将二代,是真的太好了,还是怎么回事,反正这群人是要兵有兵,要权有权,虽然名声不显,但是权利不少。

孙权为了能够拿下江东本土的世家不惜将外来之人引进来,占据高位。

张昭张纮,周瑜吕蒙,徐盛诸葛瑾这些人都不是江东本地之人,开始江东本土世家为了能够将这群人再次打压下去,也是费了不少的力气,不过或许是天命不在他们身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外来之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儿子也是越来越优秀。

反观那四大家族之人,却是显得有些落寞了起来。

一个势力若是想要长治久安,那么他的后代的优秀也必不可少,四大家族之中陆康的后人,陆绩和陆逊,顾雍的后人顾绍都是四大家族之中数得着的人物。

朱家的朱桓,朱治的养子朱然这也是现在开始崭露头角的大将,还有全家的全综,贺家的贺齐,这些人的名声很大,和一代比起来也是声名赫赫的。

可是这群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得到足够高的官职和兵马,尤其是朱桓和朱然都是蹉跎岁月二十年之后,经历了多少次生死大战,才开始在这里展露他的头角。

反观其他人,蒋钦之子蒋壹,虽然身死,但是他曾经率领的九江军多少人位置惊讶,吕蒙的几个儿子虽然现在就已经有了牺牲品,但是他们手中仍然有着爵位还有部分吕蒙的本部人马。

江东的军治是有问题的,他们习惯于子承父业,也习惯于将父亲的兵马带给自己的儿子,所以江东出现了很多的官二代和将二代。

韩当之子韩综,这都还没有正式接管韩当的兵马就已经开始有些为非作歹了。

周泰之子周邵带着水军当初也是和朱桓有过冲突,原因就是因为朱桓曾经反对他父亲周泰出任濡须都督之位。

蒋钦之子蒋壹虽死,但是他麾下的兵马也跟着他一起消失了。

便是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享都是有着将军之位,有着兵马在手,想要夺下他的兵马也是非常之艰难的,还有周瑜之子,鲁肃的幼子,朱桓之子朱据等人也是已经慢慢长大了。

这些将二代乃至将三代其实并没有经历过分父辈的厮杀,再加上江东想对安静的环境,让他们变得有些安逸了,甚至于有些过分了都已经。

他们这群人更多的喜欢奢靡和享受,而且父辈拼死厮杀,让这群二代三代也是人数众多,越来越多的官职放在他们的手中,让江东的朝堂都犹如一潭死水!

对于这件事情暨艳早就知道,他是尚书选曹郎,说白了就是主管人事,

作为主管人事的选曹郎,江东朝堂上的问题和弊端,恐怕暨艳早就清楚,早就知道了。

而且暨艳不单单知道这些,而且对于这群人还有着自己的想法。

暨艳是个狠人,之前糜芳告诉自己,这个家伙有想法想要在江东的朝堂上实行考核,能者继续任职,能力不足者罢官免职。

当邓芝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他整个人都是蒙的,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么一个东西是怎么当上江东的选曹郎的?

难不成靠的就是他暨艳独有的异想天开么?

他想要用什么考核邓芝不知道,但是邓芝知道不管什么考核,这群公子哥们绝对扛不住!

这一点不需要否认,他们能力强者也不过就是跟着自己的父亲拼杀过而已,那种用性命搏杀出来的本事,他们还是真没有。

可是这有什么用?

难不成他们不拼死搏杀他就可以这么做了?

世家子弟之所以明明能力不行却仍然让君主头疼,就是因为他们的关系!

他们的人脉关系十分重要,也十分的厉害。

就比如他邓芝,就算是邓芝能力不够他还有族人,还有世交,还有联姻之人等等!

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就是他们这种人!

世家各个家族之间别的没有,就是各个家族都在互相联姻,互相都是互相的亲戚,看看江东四大世家,那几乎都和一个人一样,若非是陆家被孙策基本上打没了,否则陆家的陆逊就算是想要认贼作父他都做不到,家族的那些老人就压死他了。

而暨艳这个家伙现在想要做的竟然是直接考核所有人,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吗?

虽然说江东现在的豪族世家,现在的权贵子弟没有当初曹孟德时期面对的更加强大,但是他也不是曹孟德啊,所以邓芝才对这个家伙的这种想法感觉到惊悚和恐怖。

同时也有些期待,他知道这若是没有孙权的鼓噪他是不敢这么做的,世家豪族的壮大,权贵子弟的增多就会影响到江东的稳定,同时也会让朝堂变得有些死寂。

所以对这件事最担心的也是最恐慌的就是孙权了,只不过他的位置太敏感,不敢有什么过分的想法,他若是动了,恐怕面对的就不是什么动荡或者混乱了,估计江东都没了。

而邓芝这次出现就是要告诉暨艳,他们还没有想好,可是江东已经乱了,他们若是再不动手,江东的名声,也就没有了。

果然如同邓芝所想,当暨艳从邓芝的嘴里听到了江东官员收受贿赂这件事的时候,他的脸色是很糟糕的,倒不是因为邓芝说的那些收受贿赂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而是因为这是从邓芝这个西川的使者嘴里说出来的。

江东的这群世家子弟可以收受贿赂,也可以为非作歹,因为他们父亲乃至祖父的努力和拼命厮杀,他们犯下什么过错,也会得到谅解和原谅,这是他们祖辈用命换来的。

但是这种事情却是不能让外人知道,否则就不是他们之间的内事了,而是国事了。

“暨艳大人?”邓芝看着暨艳动辄就发呆,明知道是因为什么,但是仍然要明知故问,“您这是怎么了?可是因为小人给的东西太少了?”

看着邓芝还在因为送的东西太少了而在这里纠结,暨艳就更加的别扭了。

“邓芝大人,今日某家有些不舒服,所以不好意思...”暨艳的话没有说完,不过邓芝却是一脸了然的模样,赶紧起身告辞。

当邓芝离开之后,暨艳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无比难看了起来,然后伸手将家中仆从召唤了过来。

“去将徐彪找来!”

“诺!”

作为选曹郎的暨艳,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心腹的,而徐彪也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他最为重要的心腹,平素里,颇受他的重用。

暨艳等来了徐彪,并且在府邸之中和他开始了商量考核江东吏治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却是被人传了出去。

暨艳是个什么人,江东哪个不知道,被老臣朱治所举荐,托了张温的福气收到了重要,这么一个家伙,他的性格又是那么的独特。

暨艳在江东算不上什么位高权重,但是这个家伙在江东绝对算是特立独行,尤其是现在的江东。

这是一个楞种,一个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能够不管不顾,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所以这种人才是真的可怕。

暨艳将徐彪招入府中这个动作很快就传到了其他人的耳朵之中,他们都知道暨艳想要干什么,也知道这么做会换来什么,所以很多认可暨艳这个人的重臣,都不忍心他如此自取灭亡。

“备车,老夫要去暨艳府邸之中!”

“来人,给暨艳下请帖!”

“来人,速速去找到暨艳,告诉他莫要轻动!”

一时间诸多大臣都有些慌了,他们不是担心这件事会波及到自己,他们要担心的是,这件事若是发生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江东大都督陆逊,江东五官郎中郎将朱据,以及和他同样是议曹尚书的陆瑁。

江东大都督陆逊直接就登门拜访了,他身正不怕影子斜,而且他现在长子没有出仕就死了,次子陆抗还小不说,更是孙家的外甥,他是最不怕这种事情的,因为怎么查和他都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陆逊敢于登门拜访。

“暨艳大人,请停手吧!”年过四十的陆逊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已经不怎么在军中了,虽然兵权在握,但是他却是一副不贪恋权利的模样。

看着陆逊,暨艳的态度还是很好的, 就像是陆逊自己想到的那样,他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陆家分家之后,陆逊就只剩下了自己这小小的一脉人手罢了,哪里还有什么可以继续提拔的家人。

他有个各个陆绩,人家是江东名士,又是嫡系长子长孙,不需要陆逊的帮衬,陆瑁就更不用说了,同样的忠直敢谏,只不过性格没有暨艳这般的执拗罢了。

所以当陆逊出现的时候,暨艳知道这个人不是为了自己。

“陆逊大人,请回吧!”暨艳只是朝着陆逊淡淡的行礼,然后就继续和自己的副手徐彪开始了各种计划以及考核方法。

陆逊没有走,而暨艳也没有轰人,就让陆逊在旁边听着,看着,但是随着陆逊听得越来越多了之后,他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了。

“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陆逊满脸的阴沉,“你若是这么考核,这朝堂之中留下的恐怕不足三成!”

“若是这般,那真是我江东的灾难了。”暨艳突然愤怒的拍了一下桌案,“某家也不懂为何这偌大的朝堂,竟然可用之人还不足三成之多!”

“这是....他们....”陆逊若是在别人面前定然会说,这是他们父辈乃至祖父辈用性命换来的,但是他这次却是说不出口。

“他们的父辈,祖父为了江东付出这么多,我等知道,我等当然知道,我等也不能忘记他们家族为江东做出来的贡献,但是某家却是不能让他们仰仗着父辈的努力,去祸害他们父亲以及祖父为之奋斗的地方!

他们若是珍惜自己祖宗的努力,那就不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为非作歹,不应该祸患整个江东!”

陆逊被他说的有些不知所措了起来,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说这件事,他知道暨艳说的是真的很重要,而且他说的也真的是至理名言。

可是这世间并不是说,你说的对,你做得对,那就可以做的。

“你不会成功的!”陆逊知道自己劝不动这个执拗人,暨艳的性格也不是他能够说动的,这是个说不动的人。

陆逊离开了,暨艳就像是这个家伙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对他的离开不理不睬,继续坐着他正在做的事情。

之后来的是朱据的心腹,请求他停下来,但是暨艳仍然是将他送了出去,暨艳仍然是没有停下。

朱据不敢出现在暨艳的面前,他没有陆逊的那种架势和自信,朱据是五官中郎将,也是侍中御史,不过这些都是孙权封赏他的,朱据算得上是文武兼备,也称得上是一个人才。

但是朱据之所以得到了这些东西,只是因为他是朱家之人,他的兄弟叫做朱桓,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江东名将濡须都督朱桓。

朱据到现在位置,他没有任何的功劳在身, 他有的就是一个江东四大世家朱家嫡系的身份,换句话说,现在暨艳针对的就是他这种人,他实在是没有立场出现在暨艳的面前。

朱据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又善于论辩诘难,想来是朱家对外的一把尖刀利刃,黄武初年的时候,孙权和江东四大世家为首的本土世家打成了停战协议,互相之间都不再为难对方了,而朱据也是在那个时候,一步登天。

和他的兄弟朱桓不同,朱据一上来就是五官郎中,补任侍御史。

当他知道暨艳要做的事情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派人找到了暨艳,并且告诫他莫要冲动,在朱据看来,天下未定,应以功补过,弃瑕取用,表彰清白者以激励污浊者,足以阻止劝诫他们,如果一时间全部罢黜,恐怕会有后患。

但是对于朱据的这个观点,执拗到了极点的暨艳仍然拒绝了,甚至还选择了放弃朱据的支持,就是坚持要做自己的事情。

最后一个到来的是江东陆家的人,也是陆家陆逊的弟弟陆瑁。

和朱据一样,陆瑁也不敢出现在他的面前,朱据靠着的是朱家之人,陆瑁靠的是自己的名声, 而且他现在的官职也不是为将,不存在他是什么承受了谁的恩惠之说。

陆瑁年少时就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陈国人陈融、陈留人濮阳逸、沛郡人蒋纂、广陵人袁迪等,都是出身贫寒而心有大志之人,都前与陆瑁交游相处,陆瑁因为自己出身世家,但是却和他们交好不说,而且也是非常的真诚,常分出自己珍美物品与他们共同享受。

以至于同郡人徐原,移居会稽,与陆瑁素不相识,临死前留下遗信,把自己幼小的孩子托付于他,他给徐原修建坟墓,收养教育徐原的儿子。陆瑁的叔父陆绩去世很早,留下两男一女,都只有几岁就返归乡里,陆瑁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抚养,到长大后才分开。

江东各个州郡征召举荐他,他都不去就职。

这是最后才被任命为和暨艳一样的选曹郎,然后还成为了更好的选曹尚书,可谓是靠的自己的名声,但是他不敢来是因为愧疚。

暨艳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他也都想要做的事情,但是却也是他不敢做的事情。

整顿吏治啊,这可是所有选曹郎的梦想,但是最后将这件事付诸于实践的,那可是少之又少了。

听说了暨艳想要再次考核江东官场之后,他请了暨艳过府一续,但是暨艳对这个请求不管不顾,直接回了一句没有空。

无奈之下,陆瑁只能给了他的一封信帛。

“夫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加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若令善恶异流,贵汝颍月旦之评,诚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远模仲尼之泛爱,中则郭泰之弘济,近有益於大道也。”

然后这封信帛被暨艳直接给扔进了火盆之中,连管都不管的。

至于暨艳现在要干的事情,在江东一定会掀起一次巨大的风波,但是这和邓芝没有关系,他的目的就是要用暨艳来将江东的水搅浑了,而且只有这个样子,张温这个即将外出为使者的家伙,才会被波及。

邓芝来到了江东,要的可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结盟,他要的是给西川再次续命。

张温在朱治之后,举荐了暨艳,看重的就是他的性格,能够给这个朝堂之中注入活力,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火力强大的家伙,第一次就将目标对准了他们这些举荐之人!

朱治已经病重了,他有一个好外甥也是一个好儿子,施然!

曾经的施然最后成为了他的养子朱然,在江陵一战也是盛名大噪,本来朱然继承朱治的权利和地位这没有什么问题,他当然也是配的。

但是朱治却是还有这其他的儿子,或者说在施然之后,朱治生下了他的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

朱然功勋卓越,这无可厚非,但是朱治的爵位却是给了他的亲生儿子朱才,这也无可厚非,不过不单单如此,朱治毗陵侯的爵位被朱才预定了之后,他还得到了偏将军之位。

要知道一介士卒要拼杀二三十年或许才能坐到偏将军,可是朱才现在就已经是偏将军了。

不单单如此,朱才身上并没有什么大能力,甚至可以说他没有什么才华,和他父兄压根就比不了,但是他就是朱治的亲生儿子,这一点就让人无话可说了。

其实朱才也不是那么的无能,朱才为人精细敏捷,擅长骑射,在武将子弟之中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了,孙权爱护器重他,常常让他随从侍奉一起游玩。

而且在很年轻的时候时因为父亲的缘故担任武卫校尉,领兵跟随征讨,经常有破敌的战功,但是这些功劳都是很有水分的,说白了就是众将在给朱治还有孙权面子,仅此而已。

最初,丹阳郡的的议论者认为朱才年少时就身处荣华富贵,对乡里不够留心注意,为此朱才还反省了一番自己。

“我初为将,谓跨马蹈敌,当身履锋,足以扬名,不知乡党复追迹其举措乎!”

这就是他反省的结果,然后开始安心学习兵法,顺带将自己家乡的亲朋故旧拉拢了起来,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势力,便是朱然都不敢再对他有丝毫的小觑了。

这次朱才就是暨艳的目标之一,不单单是他,还有他的弟弟,取了孙策之女,在朱才麾下为校尉的朱纪!

这两兄弟都是暨艳的目标,也是对朱治的算计了,对于重病已经在弥留之际的朱治,这简直就是打脸了。

之后张家的张温,顾家的顾绍,便是陆绩都在考核之列,这一幕让众人觉得他这是在挑衅。

邓芝在等了三天之后,暨艳的考核大业终于开始了,不过他已经顾不上结果了,因为他知道张温第二次被招到吴王府邸之中了。

吴王府邸,孙权看着面前的张温,脸色其实也是颇为的犹豫,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对不对。

张温出身吴郡张家,其父亲张允就是俗称的那种仗义疏财之辈,无数人受过他的恩惠,本身才能或许算不得多么高,但是人脉之多实在是有些让人佩服,而起人脉也是一种能力。

张温的能力和他父亲相比如何,谁也说不好,不过他长得奇异伟岸,能力也是被人夸赞,修养和节操都是被人所称赞的,所以他在江东的名声算得上是不给他父亲丢人。

不过这个人的身份,还有他身后的地位,以及江东张家和孙家的仇恨,让孙权有些为难,只不过孙权实在是找不到别人出使了。

江东看着是人才济济,但是大多都是为将之人,陆逊为首的江东大都督一脉,还有潘璋和朱然等心腹嫡系,再加上朱桓等世家将领,都是一群带兵打仗的,出使这种事也不是谁都能够干的了的。

之前还有顾雍,诸葛瑾,鲁肃等人,但是现在他们要么死去了,要么就是已经年纪大了,或者干脆是身份不合适。

所谓使臣也就是谒者,他们的要求很高,不能年纪太大,要长得不错,要有才华,要有名望,否则就会出去丢脸,这么算下去江东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张温这个了,而且他的地位还有些高了,说实话,让张温出使,有些让他个人丢人。

很明显张温也是如此,他并不想出使,当初去曹魏也就罢了,现在去西川,他是真的不喜欢这件事。

“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蜀。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孙权看着张温,嘴里说着软话,希望这个家伙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而张温在孙权麾下多年,也是知道他的习惯,知道孙权能够这么和自己说话,也是很不容易了,无奈的叹息了一声,就将这件事情应承了下来算了,就当是躲躲风头也好,自己的那个门生,最近也是真的不让自己痛快。

“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孙权给了他临机专断之权,张温也答应了他的要求,两个人就这么达成了协议,然后张温就去寻找邓芝了,和他一同前往西川之地。

邓芝看到张温的到来,明明已经有了准备,可是仍然装出来一副非常惊讶的模样,大有一种,张温乃是何等的大人物,怎么会成为使者?

对此,张温只是淡笑而已,至于他心中是如何想的,谁也不知道。

来到江东的这一路上,邓芝缓缓而行,但是回转西川却是一路疾驰,仿佛生怕张温跑了一样,路过江州的时候,他们还专门拜会了颇有威严的蜀汉尚书令李严,并且请求他派兵保护自己等人。

对此,李严当然不会反对,直接招呼了身边的众将,安排随行的保护。

这一路上,张温看着已经开始慢慢恢复生机的西川心中不由的大为感慨,他不知道为何经历了这么大变动的西川,竟然能够这么快的恢复了正常的民生,而且还是在南中正在打仗的情况下。

“久闻西川南中战事吃紧,不知道现在如何了?”张温也算不上套话,就是直接问了起来。

对于南中的事情,邓芝也不会丝毫的隐瞒,“南中之战正在进行,不过因为我等现在第一就是民生,所以直接防守不让南中的叛军冲进我们成都的腹地罢了。

对此我们蜀汉的君臣倒是意见一致,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我们的目标!”

张温看着毫不犹豫就说出自己现在局面的邓芝,此时他的心中就更加的惊讶了。

等张温到达益州成都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对于西川改观了,因为本应该生机勃勃的江东,此时却是一滩死水一样,而这刚刚经历了大败,大变的西川,却是生机勃勃。

刘禅相信诸葛亮,诸葛亮没有辜负刘禅,刘禅将大权放了出去,而诸葛亮也没有让荆州派系一家独大,甚至他还看到了益州派系在慢慢的恢复生机和希望。

这让他感到十分的惊奇。

当他面见刘禅的时候,对于这一点就更加的惊讶了,这个年轻的君主,虽然还显得很是稚嫩,但是这种稚嫩却是让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张温不是什么蠢人,他当然知道什么叫做伪装,但是张温也知道什么叫做大局,而刘禅无一就是一个知道大局之人。

邓芝将自己在江东和孙权所说之话一点都没有保留的告诉了刘禅,听着邓芝说在江东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告诉了刘禅,自己是用丞相诸葛亮的名号来行事的时候,张温是真的为他捏了一把冷汗,生怕他出现什么问题,被刘禅问罪。

可是当他将目光转向刘禅的时候,刘禅非但没有任何意见,反而十分的认可这件事。

“朕年纪尚幼,江东的吴王乃是我的舅父,自然是看不上朕,丞相威名天下闻名,和该如此,你此法大善!” 刘禅的话不是在故作镇定,也不是要提点什么,看着满脸都是自然和认可的刘禅,还有十分自然的诸葛亮,他第一次想到了一个词,君臣相知恐不过于此!

同时张温也想到了另外的几个对儿君臣,刘玄德和法孝直,曹孟德和郭奉孝,孙伯符和周公瑾,至于自己的主公孙权....他恐怕没有这种和他相知的臣子吧。

不过在叙话完毕之后,也就开始了真正的宴请,回到了驿馆之后,张温也开始了进奉文书,这是他自己写的文书,既然孙权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张温,那么这种事情自然是不需要其他人代劳的。

“昔高宗以谅闇昌殷祚于再兴,成王以幼冲隆周德于太平,功冒溥天,声贯罔极。今陛下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总百揆于良佐,参列精这炳耀,遐迩望风,莫不欣赖。吴国勤任旅力,清澄江浒,愿与有道平一宇内,委心协规,有如河水,军事兴烦,使役乏少,是以忍鄙倍之羞,使下臣温通致情好。陛下敦祟礼义,未便耻忽。臣自(入)远境,及即近郊,频蒙劳来,恩诏辄加,以荣自惧,悚怛若惊。谨奉所赍函书一封。”

这封文书说的很是真诚,或许这就是他的有感而发,或许是因为出现之前他对于这里的期望太低了,所以他才在这里感受到了这种氛围之后变得这么真诚。

这封书信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在赞扬西川蜀汉的朝堂罢了。

“古代商高宗守丧却使殷商国祚再次复兴昌盛,周成王年幼却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们功勋普盖天下,声威振彻四海。

如今蜀汉的刘禅陛下以聪明的资质,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灿,远近人们仰望您的风采,无不欢欣前来依赖。

我们江东吴国勤勉军旅国力以安定江南之地,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同规共谋,有如河水绝无反顾。

当然了,现在只是因战事频频猛烈,我们可供役使的军力太少,故此只好忍受卑鄙之徒强加的耻辱。

如今我吴王孙权特派下臣张温疏通情况表达友情,希望盟友不要有任何的怪罪才好。

陛下推崇礼义,不应以此为耻而忽视我的请求。

臣自遥远的边境,直到贵国首都之郊,频频蒙受贵国殊礼接待,恩诏不断传至,我受此荣耀感到惶惧,又感到意外的惊奇和不安。

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

这封甚至带着些许阿谀的上书,让蜀汉朝堂都是非常的满意,同时也让蜀汉朝廷之中的谒者邓芝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他去了江东,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因为要和江东结盟,同时也要和江东达成对西川有利的盟约么,他请求糜芳,激将暨艳,甚至奉承张温这个江东的使臣,就是要让他觉得西川的政局比江东好太多了。

只有这样,这个同样是一个直肠子的家伙,才会对他们大加赞扬,而赞扬过后面临的,就是江东的一对破事儿了。

这段时间,邓芝和诸葛亮也没有闲着,邓芝想要做成的这件事,也是让诸葛亮十分的惊恐,他是真的不知道,朝堂之中还有这么一个胆子奇大无比的家伙,竟敢这么算计江东孙权。

而且看现在的架势,已经快要成功了。

这段时间他也在一直探查消息,就在不久之前,江东终于开始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在江东被曹丕征伐结束之后的第三个月,孙仲谋悍然出兵,直接命令后将军贺齐,带着糜芳,鲜于丹,刘邵等将领,兵出江东,同时大将胡综也从侧方出兵,夹击晋宗。

而就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晋宗却是没有任何的害怕,反而告诉众将士,一定要恪守城池,等待着曹休的到来,而他也早早的就发布了求救的信帛给他。

但是当贺齐和胡综两个人突然出现到城墙下面的时候,晋宗都没有等到曹休的援兵,而且非但如此,他还听到了另一个消息。

江东之将糜芳说服徐州众多世家在徐州闹事,一时间整个徐州都被匪患所包围了不说,更是让吕虔和别驾王祥都有些头痛不已,吕虔手中无兵无将,百姓民不聊生,王祥刚刚到来,手中权势不足。

最后无奈之下吕虔只能请动了曹休镇压,不让他们为祸中原,而这个时候,晋宗的求援书信刚刚发出去,曹休是注定到不了的了。

一战,胡综和贺齐就攻打到了城墙上面,然后生擒了晋宗,拿下了这个本来就属于他们的蕲春一地,并且快速的布防蕲春。

这一战江东配合默契,攻击果敢迅速,从糜芳创造机会,到那些晋宗然后占领蕲春一气呵成,让人不由的为之叫好。

而这一战也让江东和曹氏的关系开始有了些许的变化,虽然江东仍然承认自己是曹氏的属国,但是谁都知道,这就是貌合神离了,曹氏现在顾不上他,曹休现在也没有时间搭理他,事情已经如此了,只能够等着青后算账了。

而在蕲春取得大胜利,贺齐得意从新布置防线的时候,江东内部也开始了一场不动神色的乱战,这一次是江东内部的问题。

孙权麾下选曹郎暨艳直接开始借由自己身份之便,当堂考核这满朝文武,以及所有的军中将校,各个郡县的官员官吏们。

这一下子,他就明白了什么叫做捅了马蜂窝,因为他的考核非常严格不说,也是非常的难,最重要的是考核结果,不是留下三成,而是能够交差的,不过一成左右罢了,整个江东,烂掉了!

这一下子暨艳可是开始了,他一口气弹劾了数十位江东的臣子,各个部门基本上是将江东的臣子骂了一个遍,而且他不单单弹劾众人,或许是被这群人给气着了,直接开始了对他们翻旧账和辱骂。

暨艳本来他为人狷直自负,不肯随俗浮沉。

另外他更加的喜为清议,品评人物,企图改革当时选用人才不分贤愚、徇私舞弊、清浊混淆的种种恶习。

于是“弹射江东文武百官,重新核选三署,并且请求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汗卑者,皆以为军中小吏,置营府以处之。”

这下子他算是真的捅了马蜂窝,因为这群人,这群被他弹劾的人都是谁,要么就是家中长辈为江东抛头颅洒热血之人,要么就是孙权所喜爱特殊提拔之人。

而且暨艳说话也十分的不客气,说是在弹劾,实则更像是在骂街,看得出来他是被这群人真的给气着了,用他的话来说,这满朝文武,都是一群什么东西,狗屁不会!

暨艳就是想要让那些豪门出身的“官二代”、“官三代”直接去军中当军吏,去学习他们的父兄,这完全等于是把他们从士大夫阶层里开除了了账。

这么一来,别说他们这群二代,三代自己不愿意,便是他们还活着的爷爷、爸爸、伯伯、叔叔能答应吗?这事闹大了,群情汹汹。

暨艳没有丝毫的害怕,对于他们仍然是不断的弹劾抨击,而且对于他们对自己的弹劾也是毫不在意,大有一种是要和这群人同归于尽的架势,同时也有一种要独战天下的感觉。

而且不单单如此,暨艳还喜欢将众人乃至众人父兄的丑闻和旧事翻出来,直接让众人脸上无光,一时间整个江东朝廷都是名声丧尽!

为了这件事,江东朝中的众人也不是傻子,直接开始了反击,而且暨艳已经开始了不按规矩办事,都已经开始打人打脸,骂人揭短了。

那众多江东权贵,还有那群已经人老成精的家伙哪里还会客气?

专用私情爱赠,不由公理!

这就是那个自觉地天下道德表彰,天下道德模范的暨艳最后的罪名,而这个罪名是整个江东都给他的。

为了让这两个罪名成立,整个江东的朝堂都动了,整个江东的朝堂都为了同一件事做动作,这一刻,孙权这个幕后黑手都有些心惊了,他终于见到了什么叫做铁证如山。

暨艳这种种证据压得压根就翻不了身,至于他要做的事情,那是根本动不了,这群二代,三代们还没有如何,暨艳就已经被满朝的文武,活活的逼上了绝路之中了。

看着越来越壮大的队伍,还有越来越过分的话语,孙权终于还是坐不住了,亲自出手干预了这件事,但是他不是帮助那个为了他孙家的江山将自己弄到这般地步的暨艳,而是亲自下令给暨艳定罪。

“昔暨艳父兄,附于恶逆,寡人无忌,故进而任之,欲观艳何如。察其中间,形态果见。”

什么才叫揭短打脸,这就是最大的揭短打脸,暨艳不也是出身于世家之中么,他也是世家的后代,只不过当初他父亲还有兄长都站错了队伍罢了,都是反对孙家的人,然后被孙家覆灭了。

如今暨艳自己都算是认贼作父,自己不怪罪他不说,他竟然还敢这般放肆,霍乱朝中,所以他乃是罪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将暨艳打入了万丈深渊之中。

而且在吴国的官方文件里,恶逆、恶民一类的词,专指那些武力反抗孙氏统治的土著大族。说白了,暨艳有“历史问题”,刚刚摘了帽子,混进东吴政权,又被打成了企图颠覆此时江东朝廷的先行者。

这一下子让暨艳就明白了自己的结局,这是要让自己身败名裂,要让自己知道自己的地位,然后平息江东的现状罢了。

暨艳自尽了,据说他死前猖狂的大笑,朝着吴王府邸的位置,拔出了长剑自刎而死,至于暨艳的副手徐彪,也没有逃过这个结局,暨艳满门都被杀了,徐彪也是同样如此。

暨艳死了,东南豪族的官二代、官三代们可以官复原职了,这一场浩浩荡荡的官员动荡,似乎就这样落下了帷幕一样,为暨艳之死,所有感触和哀悼的只有三个人,他的老乡陆逊,陆瑁和朱据。

他们三个的表现,便是孙权也只是有些愤恨却不会多说什么,但是这个时候,孙权却是真的看到了自己沾沾自喜之下的真是,江东到底还是不是他孙家的江东,他孙权在这种时候,都不能与之抗衡。

而在这个时候,张温也终于完成了他的盟约,和西川相处的十分开心的张温,带着江东的使团,踏上了回江东的路途,而这次依旧是邓芝,负责护送他们。

江州,这是东吴和西川的交接之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地方。

此时孙权所在江东的消息已经从江州传到了成都之中,进而传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谒者邓芝的手中,让他们两个终于相视一笑。

“明日,我等为张温先生,送行!”

“诺!”

为了庆祝这次结盟的顺利进行,也为了能够让张温将西川的友谊带回江东,所以诸葛亮亲自设宴,在成都外为张温送行。

但是这次送行却是让张温一直满意的心情有了些许的不慕了起来,因为自己都到了,他们却还是没有开始,理由是因为他们要等待一个人。

虽然不知道要等待的是谁,张温也不想知道,但是张温觉得这个人真的十分的不懂礼仪,实在是太过于过分了一些。

很快,他就见到了那个不懂礼数的家伙,左中郎将、长水校尉秦宓,长相颇为普通,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互相落座之后,刚刚喝了两杯水酒,张温就借机发难了起来,朝着在场的众人开始了考校,按他说的那叫求一乐!

先是指着秦宓对诸葛亮问道,“这是何人!”虽然没有责怪之言,却是有着责怪之意,而诸葛亮也是十分的谦逊,只说了一句,“这是我益州的学者罢了!”

听到这句话,张温就开始了对秦宓的诘难。

“既然是益州的学者,那您学习吗?”

“五尺高的孩子都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秦宓喝了一杯美酒,甚是自然。

“既然学习,那么张温有一事请教,天有头吗?”

“有头!”秦宓再次喝了一杯美酒,“在西方,《诗经》说‘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

“既然如此,那上天有耳朵吗?”

“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秦宓再次喝了一杯美酒。

“天有脚吗?”

“有,《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秦宓再次喝了一杯美酒。

“天有姓么?”

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一直说一句话喝一杯酒的秦宓这次却是将酒盏放到了桌案上,摆正了自己的心态和神态!

“有姓。”

看着这么郑重的秦宓,张温也是被抬起了兴趣,“姓什么?”

“姓刘。”

“为何姓刘?”

“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这句话说的十分的端庄,也是让张温有些难以继续下去,因为天子姓刘,可是此时却是有两个天子的存在,而张温若是不承认,那么这次结盟就没有希望了,可若是承认了....

江东孙权想西川称臣的消息,隔天恐怕就会传遍天下了。

“呵呵...”张温不置可否,而是说出了另外一句话,“太阳诞生在东方吧?”

既然你说天子姓刘,但是这代表着未来的太阳却是在我江东的方向。

而秦宓听到这句话也是没有任何的不妥,插着众人轻笑了一声,立刻就补了上去,“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

若是说希望在东方,那么若是你们继续这般强硬,或许你们的希望覆灭就会覆灭在西川,这就是威胁,一种无言的威胁。

“哈哈哈哈哈.....好,甚好,甚好啊!”张温放下了手中的酒樽,然后朝着对面的这些人,深深的行了一礼,这一礼,就代表了江东的折服。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於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於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於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此类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