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末独行 > 第二百六十八章 亲情(三)

汉末独行 第二百六十八章 亲情(三)

作者:王家小郎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9:3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曹丕最后还是不忍心伤害他的妻子,他已经失去了他的弟弟,若是他在失去他的妻子,他怕自己会接受不了。

曹丕将利剑收回自己腰间的剑鞘之中,然后走到郭女王的身前,将她搀扶了起来。

至于还满眼都是怨恨的看着他的曹叡,曹丕只是冷哼了一声,“朕是真的想要杀了你,但是你有一个好母亲,真不会杀了你,也不会去动甄宓的坟墓,但是你记住,若是你日后再敢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你的性命保不住,甄宓的清净,他也保不住!”

“记住了么!”曹丕看着一言不发的曹叡,直接朝着他大吼了一声,将他猛地吓了一跳,浑身都是一个激灵。

“儿臣记住了....”

“滚!”曹丕一声大吼就让曹叡滚了出去,他真的不想再见到这个全都是隐忍算计的儿子了,“三日后你曹彰叔父会抬棺下葬,你曹叡亲自要给他抬棺,你记住了么!”

“儿臣记住了!”曹叡不好多说废话,躬身行礼低头退了出去。

曹丕看着曹叡这副模样,再看看自己身边那个满眼都是担心的女人,不由得深深的低头叹息了一声。

“朕对不起子文!对不起他啊!”

郭女王此时已经知道了曹彰暴毙于洛阳了,同时对于自己的这个小叔子也是真的佩服。

此时在郭女王的眼中,曹丕的这个弟弟真的是一个狠人,能够让世家大族这般害怕的果然不是一般人!

“陛下,您可要照顾好身体!”郭女王没有过多的在乎自己的身体,而是伸手招呼过来一个內侍,让那內侍去弄着安神的茶汤,郭女王看得出来,曹丕现在并不好!

“莫言多说了,朕也不想,但是现在朕只要你停下来,就想到了子文!”

“陛下!”刚刚包扎好的郭女王制止了曹丕接下来的话语,直接扶着曹丕躺下,让他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然后轻轻得给他按压了起来。

郭女王出身不好,没学过什么四书五经,也不懂什么是大家闺秀。

当然,郭女王也不是出身风尘,自然也不懂那些伺候人的东西。

但是郭女王愿意为了曹丕去学!

曹丕崇尚节俭,她就跟着一起节俭,不穿好看的衣服,不吃名贵的东西,不用华丽的物件儿等等。

曹丕担心世家做大,她就去解决世家的那些问题,他解决不了其他家族,但是她能够解决自己的家族!

她的母亲这一族人,不许有任何人因为她得到过分的好处!

虽然曹丕总是说要补偿,但是郭女王无一例外拒绝了!

最后还是曹丕的坚持,让郭女王的那些家人们没有受到太多的苛待,但也不过就是些许领着俸禄的虚职罢了,还要三天两头的被郭女王派人前去提点!

让本就没什么亲戚的郭女王,在朝廷的势力更加稀缺了,很多她的亲戚都不想承认她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生怕收到了责备!

这也是曹丕越发喜欢她,宠爱她的原因!

(关于郭女王,曹氏的女人都很厉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曹操的老婆武宣卞太后,在曹操早期失踪的时候拉住了曹家的大旗,这才给了曹操日后翻身的机会!

曹叡的老婆郭皇后也毫不吝啬,司马家夺权的时候,所有反抗司马家的势力,都是打着郭太后的名义!

但是,最后郭太后也是像司马家低头了,只不过这不妨碍她在曹魏的地位!

最后再说说这位传说中,活活逼死了甄宓的郭女王,这又是一个什么神仙女人!

郭女王的父亲虽然说是一地的太守,但是郭女王早失父母,流离乱世。武帝为魏公时,入文帝东宫,深受宠遇。

身世可以说十分悲惨了!

但是身份悲惨也让郭女王有了十分过人的才华,他是在曹丕最凄惨的时候结识的比他小三岁的曹丕。

和天生漂亮,文采斐然的甄宓完全不同,郭女王长的并不算绝世美女,但是郭女王却是有着谋事之才,经常帮助曹丕出主意!

甚至有人觉得,曹丕被立为太子,就有她在其中筹划的缘故。

《三国志·卷五》:“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

和每天就知道打扮自己,然后舞文弄墨的甄宓不同,曹丕在郭女王这里越发的觉得十分轻松惬意。

并不是没有人秘密奏报曹丕,说郭女王生性并非如此,她这般做乃是假装如何如何。

但是这些话对于曹丕来说没有任何的其他作用,在曹丕眼中,郭女王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女人并不重要,他只在乎在后宫之中,在他的面前郭女王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在这个世道,算是没有些许手段恐怕就是想要活下去也很难!

更别说还有这个偌大的后宫,想要从里面好好的活下去,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为了表达自己对她的宠爱,不单单更多的时间用来陪着她,最重要的是给她皇后才能有的待遇!

黄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受禅登基,建立曹魏一国,后宫中郭氏,李贵人以及阴贵人都得到宠爱。

其中李贵人还有阴贵人都等到了很大的宠爱不说,还十分的年轻,但是曹丕对她们的宠爱也仅止于此了!

曹丕先后册封郭女王为夫人 还有贵嫔,地位几乎算是高居后宫顶尖了,便是皇后对她都不能那般的不尊敬!

同时,曹丕还给了她皇后的第二个待遇,登上她的九族!

曹丕赏赐授拜曹氏宗亲九族,顾念郭贵嫔有家人,遂将其当做九亲一并封赏,郭贵嫔的外亲孟康因此擢升为散骑侍郎,当时散骑侍郎只有学识渊博的儒士才得入选,唯独孟康因为妃子的缘故充任其中。

这一段在史书上也有着详细的记载!

《三国志·魏书》:“康字公休,安平人。黄初中,以于郭后有外属,并受九亲赐拜,遂转为散骑侍郎。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而康独缘妃嫱杂在其间。”

不过孟康和郭女王的关系不算近,再加上郭女王坚持不能给他实权,最后这才让孟康当了一个散骑常侍!

这玩意是曹丕信弄出来的玩意,说白了就是一群儒家士人在里面谈天说地扯犊子!

孟康只凭着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汁,哪里能够和他们交流啊,很快孟康就不去了!

不过曹丕也没有怪罪他,反而对郭女王更加的宠爱!

与此同时,郭女王的到了宠爱之后,她的态度却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依旧那么的谦逊有理!

《魏书》:“后自在东宫,及即尊位,虽有异宠,心愈恭肃,以孝闻。是时柴贵人亦有宠,后教训銟导之。”

在为曹丕而想的这一方面,郭女王算是干倒下了一片对他有些异心的妖魔鬼怪!

郭女王的直系之中一共就只有三子两女的这种亲生兄弟!

而很不幸的是小弟还没等到好时候,他就被鲍勋一刀给杀了!

剩下的两个哥哥也都莫名其妙的死在了外面去了,也让她这一脉断了!

这时候他的大伯看准了机会,将一个孩子送到了已经绝了后的郭女王一家。

堂兄郭表继嗣为她父亲郭永之子,拜为奉车都尉,也算是给了他父亲一个后代和继承者的!

除此之外,他的外戚还有不少人,但是这些人让她总是进退两难?

郭女王除了这些,她的外亲刘斐要与他国通婚!

郭女王知道之后,也没有丝毫的客气。

直接将刘斐叫了过,十分的严肃得告诉他这么一句话。

“诸位亲戚遇婚嫁之事,都应该与乡里门户相对者联姻,不得借权势强与他方人家通婚。”

同时不仅仅是和刘斐等人的这种大事!

就连她的外甥孟武还乡后求娶小妾,都要被她阻止。

而且还专门的下达敕文:“当今由于战乱,妇女不多,应尽可能地将她们配给前方将士为妻。有权势的人家不能聘娶为妾。各位亲戚在这件事上都应谨慎,不要自取其咎,遭受刑罚。”

这简直就是太过分了,史书记载的时候也是如此。

《三国志·卷五》:“后早丧兄弟,以从兄表继永后,拜奉车都尉。后外亲刘斐与他国为婚,后闻之,敕曰:‘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后姊子孟武还乡里,求小妻,后止之。遂敕诸家曰:‘今世妇女少,当配将士,不得因缘取以为妾也。宜各自慎,无为罚首。’”

除了这些之外,郭女王又常告诫郭表、孟武等人说:“汉朝皇后的家族,很少能有保全的,都因为骄横奢侈,不能不谨慎!”

《魏书》:“后常敕戒表、武等曰:‘汉氏椒房之家,少能自全者,皆由骄奢,可不慎乎!’”

可以说,郭皇后这一生过的是很累的,要帮助曹丕做事,要稳固后宫,在甄宓的事情上面她还要背负骂名,主动为曹丕背黑锅!

卞太后不喜欢她,但是她却心甘情愿的供养着永寿宫的卞太后!

一边教训着越来越娇纵的后宫妃子,一边供养太后,同时还要让后宫之人都节俭度日,最重要的还要忍受流言蜚语。

《魏书》:“后自在东宫,及即尊位,虽有异宠,心愈恭肃,供养永寿宫,以孝闻。是时柴贵人亦有宠,后教训奖导之。后宫诸贵人时有过失,常弥覆之,有谴让,辄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为之顿首请罪,是以六宫无怨。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

也正是因为这么这么多的原因,曹丕对郭女王的宠爱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曹丕这一生都尽量不正面和世家大族发起冲突,据作者的推测来看的话,黄初四年因为曹彰,曹丕应该疯狂过一次,具体原因就不多说了。

另一次就是黄初三年,在曹丕赐死了甄宓之后,曹丕当着群臣的面儿,执意要将郭女王立为皇后,为了这件事他不惜和众臣决裂,更加不惜给自己粘上一个昏君的名头。

史书记载,曹丕明确了想要立郭女王为后之时,中郎栈潜上疏反对。

中郎栈潜的理由是 :“古代帝王们治理天下,不仅离不开文武百官的忠心辅佐,也离不开贤慧的后妃鼎力相助。能否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可以说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

故而远古时期黄帝迎娶西陵氏之女嫘祖,尧帝二女娥皇、女英下嫁虞舜,都以贤明有德而著称,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而夏桀亡国狼狈逃往南巢,其祸根正在于宠幸妹喜,不修朝政;

商纣王以炮烙剖心等酷刑对待臣下,目的也不过是取悦于妲己的欢心。因此历来贤明的君主都格外慎重对待册立元配皇后这件大事,总是在世族豪门之家选择知书达礼的淑女,来统领六宫,虔敬地祭祀宗庙,暗修教化之功。

《易经》中说‘家道正而天下定’,这由小到大、由内及外的道理,正是先王们所规定的法典啊!齐桓公在葵丘接受爵位时,也特别申明,不能让妾成为妻子。

可如今宫中这位宠妃,常常借着皇上的恩情而僭越,礼仪直逼天子。如果陛下因宠而立她为皇后,使身份微贱的人骤然显贵,那么我担心后世会出现上下失序,纲纪废坠的局面。开国就不遵循法度,动荡不就会由上而起么?”

这应该是史书之中曹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臣子直接将皇帝比作昏君,而皇帝还不听从的。

《三国志·卷五》:“黄初三年,将登后位,文帝欲立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故西陵配黄,英娥降妫,并以贤明,流芳上世。桀奔南巢,祸阶末喜;纣以炮烙,怡悦妲己。是以圣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择其令淑以统六宫,虔奉宗庙,阴教聿修。《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内及外,先王之令典也。《春秋》书宗人衅夏云,无以妾为夫人之礼。齐桓誓命于葵丘,亦曰‘无以妾为妻’。今后宫嬖宠,常亚乘舆。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文帝不从,遂立为皇后。”

郭女王这一辈子几乎没有如何享受过,同时也没有受到什么太好的荣耀。

青龙三年,郭女王这一生终止到五十一岁,死后以终制营造皇后陵墓,葬在首阳陵西,同时曹叡开始封赏其家眷,曹叡进封郭表为观津侯,食邑千户。升迁郭详为驸马都尉。

之后在青龙四年,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曹叡改封郭后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郭后兄弟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书,以太牢进行祭祀。后来郭表薨,长子郭详嗣爵,又分郭表之爵,封其第三子郭述为列侯。郭详薨,其子郭钊嗣爵。

可以说郭女王和曹叡关系并没有传闻之中那么糟糕,甚至可以说还算是不错的,虽然说郭氏下葬的时候,十分的简单,但是身后的殊荣...其实也不怎么样,但是她好歹还算是活过了五十啊!)

言归正传.....

曹丕在郭女王的安抚之下,慢慢的放松了下来,郭女王为了曹丕学会了很多东西,从一个可以帮助他争权夺位的谋士,变成了一个小鸟依人的妻子,同时在他不在的时候,还能将这偌大的后宫看管好。

曹丕现在唯一的心事就是,他和郭女王没有一个他们自己的儿子,这是他最难受的了,不过看郭女王能够开心,他也能够忍下曹叡这个人。

半个时辰之后,曹丕缓缓的睁开眼睛,一把握住了郭女王那已经有些发酸发麻的手,“莫要这般劳累了,朕还有事情要做,你将伤口再好生收拾一番,换身衣服,晚上朕陪你用膳!”

这是曹丕给她的承诺,曹丕知道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郭女王都会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但是曹丕还是想要告诉郭女王,自己晚上就可以回来,自己没有事情。

这是他们夫妻两个人,这么多年的默契了。

曹丕将自己的衣服从新打理好,同时将自己梳洗了一番,他是一国之君,万不可狼狈邋遢。

这一次曹丕要去的,乃是卞太后的永寿宫!

他之前真的不想去永寿宫,他觉得自己真的有些愧疚自己的母亲,追其缘由还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帮助自己的母亲将他们卞氏一族封赏,让卞太后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也让曹丕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的母亲。

他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愧疚并不是真的那种愧疚,但是每次看到自己的母亲对着自己外公的灵位那种哀伤的模样,都让他十分的为难,所以自己的母后做出很多过分的事情他都原谅了她。

便是他母亲一次次的将曹植从他手中保下来,便是他母亲为了顾念曹植,丝毫不顾他的困难,他都忍了下来,就因为他母亲对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难不成让你母亲连儿子都保不住么!”

可是如今,就是因为他的一次次的纵容,让卞太后终于出现了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曹彰的死,卞太后至少有八成的原因,曹彰明明还有很多的办法,但是最后他是被人将心伤透了。

(这几天关于武宣卞太后,作者再次彻查了一阵史书,最终确定了一件事情,武宣卞太后和曹丕的关系,绝对就是在陈群阻止曹丕给卞太后的家族封赏之后。

先说几段从史书上弄出来的东西。

《魏略》:初,卞后弟秉,当建安时得为别部司马,后常对太祖怨言,太祖答言:“但得与我作妇弟,不为多邪?”后又欲太祖给其钱帛,太祖又曰:“但汝盗与,不为足邪?”故讫太祖世,秉官不移,财亦不益。

《三国志》:太后每随军征行,见高年白首,辄住车呼问,赐与绢帛,对之涕泣曰:“恨父母不及我时也。”太后每见外亲,不假以颜色,常言“居处当务节俭,不当望赏赐,念自佚也。外舍当怪吾遇之太薄,吾自有常度故也。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俭日久,不能自变为奢,有犯科禁者,吾且能加罪一等耳,莫望钱米恩贷也。”

《三国志》: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恭)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这是三段关于卞太后和他外戚之间的记载,可以看得出来,卞氏对待自己的家人同样十分的苛刻,他和郭女王都是一样的,为了防止自己的家族成为外戚,可以说打压的不遗余力。

和曹叡的老婆郭皇后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但是武宣卞太后和曹丕的皇后郭女王也还有这本质的不同。

她们两个前半生都很像,都是一路坎坷,让人心生怜悯,都是被这个世间磨炼的颇有心机,都是同一种人,最后都嫁给了一个比自己还小的男人成为了他的贤内助。

按理来说,郭女王应该和卞太后关系很好啊,可是恰恰相反, 他们的关系相当的差劲儿,甚至卞太后还因为曹洪之事,威逼过郭女王,告诉了郭女王,若是不按照她的去做,就让郭女王失去皇后之位,离开曹丕!

《三国志·卷五》:“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士。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

这也是卞太后“逼死”曹丕的几大论证之一,若是黄初三年野史中记载的并没有什么虚假的话,或许卞太后为了一个曹植,真的是亲手逼死了她两个儿子,这也是打垮了卞太后的原因。

那都是后话暂且不说,继续说回武宣卞太后这个人,这个人其实非常的矛盾,因为他和郭女还有曹叡的郭皇后都对于曹魏太重要了,这也让我等看到了更加详细的她们。

从史书上就能够发现,武宣卞太后和郭女王不同,郭女王虽然也有三个兄弟一个姐们,但是他的兄弟姐们都死得他早了,最后只有不算多么熟悉过继过来的亲属,再加上还有铜鞮侯家的兄弟,因为她早年是在铜鞮侯家家里长大的,所以对他们也是比较亲近,剩下的就是母亲那边。

卞太后活着等到卞太后当上曹操正室的亲戚比郭女王还要少,少太多太多了,但是卞太后的亲人却是真的很亲,她不单单很是看重父母,便是亲生兄弟都很看重。

卞太后十分的克己,但是从史书上也能够看得出来,她的这种克己并不是从自己的本心之中,而是让她自己生生压制的自己,不得不克己,让自己谦逊有礼,甚至从史书记载之中,都能够感觉得到,卞太后这一生活的很累。

《魏略》: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脩,丁视后母子不足。后为继室,不念旧恶,因太祖出行,常四时使人馈遗,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来送去,有如昔日。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其后丁亡,后请太祖殡葬,许之,乃葬许城南。

在这里面,丁夫人因为长子曹昂的事情和曹操闹僵了,甚至一度不想搭理双方,而曹操却是对丁氏念念不忘,从这里能够证明曹操这个家伙是一个纯血统的大猪蹄子。

而卞氏当时已经是他的正妻了,每次还要将自己的位置让出来不说,最重要的是,武宣卞太后还要让自己的相公用自己的名义去将自己的情敌给找过来,最后自己还陪着。

最后好不容易卞氏等到丁氏死了,这还得让丁氏葬在许都旁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守着曹操....当然关于这件事,也是作者觉得卞氏性格之中有大问题的原因,她是隐忍而不是真的谦逊。

丁氏死在了建安中期,也就是曹操彻底打下来了偌大北方之后,那个时候曹氏的重心已经变成了北方,也就是邺城,这一点其他人不知道,卞氏绝对是知道的。

卞氏将丁氏葬到许都,也算是打着为他着想的名头,将丁氏彻彻底底的和曹操给断了,只有这样才是她选择主动这么做的可能。

再说卞氏对于她的弟弟,卞夫人对弟弟的照顾却仍如常人之切,也就是说他不是和郭女王那般,真的硬顶着不让自己的丈夫,去封赏自己的那些亲戚。

卞夫人的弟弟名卞秉,一直随曹操南征北战。虽然军功卓著,在曹操主政的建安年间,他却官运不济,功劳不如他的都封侯,他却只当了个别部司马。

这不是因为卞太后主动压制着,而是因为曹操对外戚十分的恐惧,甚至可以说曹操主动压着卞氏的家眷,不让他们过多的上位。

为此,卞太后都忍不住向丈夫提出异议,但是对于这种反对,曹操虽然没有训斥,但是坚定表达了自己不认可的意思。

非但不同意给卞太后的弟弟卞秉升官加爵,就连卞太后主动要求说,自己多给弟弟一些财物,曹操都觉得不能同意!

《魏略》:初,卞后弟秉,当建安时得为别部司马,后常对太祖怨言,太祖答言:“但得与我作妇弟,不为多邪?”后又欲太祖给其钱帛,太祖又曰:“但汝盗与,不为足邪?”故讫太祖世,秉官不移,财亦不益。

可是相比卞氏,曹操那和离甚至死去的丁氏,可是大大的不一样,丁氏和曹操是老乡不说,更重要的是,曹操对于丁氏的亲族相当的好,据部分野史记载,丁氏的亲族,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曹操麾下的那几个丁!

曹操已经负了卞氏的家眷一辈子了,等到曹操好不容易下去了,换成了曹丕上位,卞氏也从王后变成了王太后,甚至变成了皇太后,可是卞太后的亲族,或者说弟弟,仍然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好处!

卞氏若是放到现在就是一个标准的伏弟魔,只不过他遇到了一对强硬无比的父子,将她那可怜的弟弟弄得死死的。

不过卞秉也不是只靠着他姐姐的名声和地位,卞秉家世贫寒,年少就失去双亲,依靠姐姐在娼家卖艺养活,可以说两姐弟算得上是相依为命的开端了。

光和六年,曹操娶卞氏为妾,卞秉与姐姐随曹操到洛阳。等到董卓之乱,卞秉伴随姐姐留在洛阳坚守曹宅。

按照当初对于西凉兵丁的描述,若非是卞氏够狠,卞秉够硬,曹操绝后不至于,但是他在洛阳留下的那点家底儿肯定是保不住了。

建安初,卞秉跟随曹操征战,建有不俗的功绩,被封为都乡侯,但职位却没有什么升迁,还是担任别部司马,这是他姐夫主动压制他,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怨言,甚至还欣然接受。

卞秉非常疼爱外甥曹丕,坚定的支持曹丕为魏王继承人,后又支持曹丕称帝。

作为弟弟,作为小舅子,作为舅舅,卞秉都做得相当不错了,就算卞氏真心心疼自己的弟弟,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卞秉终其一生,他的官职爵位也不过就是止步在杂号将军上。

黄初七年,卞秉已经命不久矣了,这个时候曹丕才给了卞秉他应该得到的好处和封赏。

曹丕进封卞秉为开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任命卞秉担任昭烈将军,多所赏赐让卞秉养老,但是这些赏赐刚刚到达卞秉的手中,卞秉就直接病死在了床榻之上。

和曹操一样,再看看曹丕对自己的老婆郭女王,别说亲弟弟了,便是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亲孟康因为郭女王擢升为散骑侍郎,差点让他混出来一个大儒的名头,着实不要脸!

剩下的亲戚,那也是接连得到封赏,而曹丕的臣子,尤其是他的尚书令陈群和尚书仆射司马懿,面对郭家的封赏,那是一个屁都不敢放,她就像让自己已经死去的父母,还有活着的弟弟得到些许好处,长篇大论听得自己都头痛!

这一点不得不说,卞太后是对曹家父子两个人都是有着很大的怨言的,所以卞氏在曹丕这里,总是有些任性,再加上她对于曹植有些追星的趋势了已经, 这才导致了曹丕和曹彰悲哀的一辈子。)

曹丕此时已经来到了永寿宫之外,看着将永寿宫团团包围的士卒,曹丕的脸色难得的再次变得阴沉了下来。

“尔等都退下去吧!”曹丕今天本来是想要翻脸的,但是当他到达门口的时候,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得不说,一个好的女人能够让曹丕从震怒之中恢复清醒。

朱铄看着曹丕,最后还是朝着曹丕拱手行礼,然后慢慢的退了下去,他虽然担心曹丕,但是也不想打扰曹丕自己处理这件家事。

等到围困永寿宫的士卒都离开之后,曹丕这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朝着永寿宫的宫门走了进去。

正在永寿宫之中等待着曹丕的卞太后,此时看到曹丕出现,顿时就刘将自己的怒火升腾了起来,“你还知道回来么?老身还以为,你打算让他们这群人就这么围着,将老身活活的饿死在这宫中呢!”

若是平常时候,卞太后的这种嘲讽,恐怕曹丕早就跪下请罪了。

但是现在,曹丕非但没有任何请罪的架势,甚至都没有任何的好脸子给她。

曹丕直接走到卞太后的面前,看着不远处低垂着脑袋的曹植,路上露出了一个冷笑。

“朕有件事情想要和太后商量!”曹丕先生语气平淡的朝着卞太后说道,“不知道太后可否好生听着?”

“商量?”卞太后看着自己儿子,不由的嗤笑了一声,“老身看你这模样,还以为你这就是想要通知老身一声呢!”

“太后若是这么想, 那朕也没有办法!”曹丕的怒火终于还是忍不住了,直接就怼了出来。

而曹丕的这种冷漠到冰寒的语气也终于让卞太后感觉到了不对劲。

“曹丕!”卞太后已经和自己的儿子任性了好几年了,她一时之间都有些不习惯自己的儿子竟然敢这般对自己说话,“你知不知道你是再和谁说话,是谁给你的胆子!”

“朕是再和大魏的皇太后说话,朕的胆子,是父皇,是百姓,是天下苍生给的!”

相比卞氏皇太后,曹丕的怒吼也丝毫不弱,双眼赤红的瞪着卞氏,轻飘飘的告诉卞氏。

“皇太后,今日朕就会下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这一次,真会亲自命令诏书而不是只在后宫之中和群臣朝中轻声说上两句,朕,会将这件事立为国策,立为我大魏的国策!

同时,朕还会下令,削夺藩王权利,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同时受到朝廷之中的监视,其中鄄城王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当了很久的王爷了,也该动弹动弹了吧!

鄄城王,从明日开始你就是雍丘王了,还请你准备准备十天之后便去雍丘封地赴任吧!”

曹丕的话让卞太后和曹植两个人都有些瞠目结舌,尤其是卞太后,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今天到底是发的什么疯,竟然这般的过分。

“曹子桓,你这是要忍不住将我们母子给清理掉了么?”卞太后这句话十分的伤人心了,甚至都可以说是用刀子在曹丕的心里不断的扎下去。

“太后,您当初也是这般和子文说的么?”曹丕本来已经准备走向曹植了,但是当他刚刚走出两步的时候,听到了卞太后的话,让他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转身继续看向了自己的母后,“太后当初,也是这么伤子文的心的么?”

“曹子文?老身伤他的心?”卞太后此时是真的不知道曹彰的事情,还在这里满是委屈的诉说着,“你们兄弟多么的兄友弟恭,你们兄弟都要杀弟弑母了,老身哪里敢再伤你们的心!

他曹子文都敢在老身面前杀人了,杀的还是你曹子桓的儿子,你现在怎么还有脸责怪你的弟弟,你怎么还有脸面这么做!

老身是在帮着你看着整个后宫,老身是再帮你安定后宫,是不想让你绝后,是不想让曹氏绝后!你知不知道!”

“朕之前已经决定了,会在死后效仿江东,将皇帝之位传给子文!”曹丕突然露出了一个惨笑,很惨的那种,“朕这一生恐怕都不会真的再去出兵西川和江东了。

朕在这次出征之前已经正式下令,继续发展屯田之法,在这次大战之后采取全面防守,恢复百姓生产。同时摒除禁令,减轻关税,禁止私仇,和文武百官广议轻刑,与民休养。

朕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够充实国库,能够让我曹魏有一个坚实的后方,若是朕死得早,那就让子文代替朕去开始一统这天下,只可惜,现在全都没有了!”

曹丕的惨笑还有那些话让卞太后有了些许不好的预感,然后就在卞太后惊讶的眼神之中,曹丕将目光转向了曹植。

“曹子建,朕不管你和曹叡那厮到底有什么想法,从今天开始你给朕离曹叡,不,离所有人都远远的,否则朕就算被天下嗤笑,也要将你这混账东西斩杀了!”

“臣弟...臣....领命!”和卞太后不同,在曹彰故去的时候,他就已经通过某些渠道知道了这个消息,曹植知道曹彰死了的时候,他就明白自己的那位皇兄一定会发疯的。

其他人不知道曹彰和曹丕的关系,他曹植还能不知道么?

曹丕这辈子对谁尽心竭力过,对谁怒其不争而发怒过,这曹家满门,也就是一个曹彰吧。

为让让曹彰在他们父皇曹操的面前能够更加得宠一些,曹丕也真的是下了狠心了,不断的帮忙,出人出力的。

所以当曹植知道曹彰死了的时候,他就慌了,他看到曹丕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似乎,那真的是双股颤颤。

别人都觉得是曹丕压着曹彰,不让这个疯子太过于疯狂闹出大事儿来,但是只有曹植知道,真正压制着的并不是曹彰,而是曹丕。

曹彰疯狂,但是他却是外硬心软之人,对待异族赶尽杀绝,但是对待家人乃至朝中之人的时候,曹彰太过于感性了一些,总是会留手。

但是曹丕不一样,每天都是笑眯眯的曹丕,却是一个为达目的能够不择手段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他真的敢将自己的亲族都杀戮一空,这种人若是没有曹彰压着,让他克己,他会创下大祸的。

所以当曹植知道曹彰死在洛阳之后,他就明白自己等人玩脱了,当曹丕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更是一句话不敢说,生怕曹丕会一个冲动将自己弄死,他可不可能不敢。

看着曹植从未有过的老实,卞太后心中的不安也是越来越严重了,同时看向曹丕的眼神也带了丝丝的疑惑。

而曹丕在卞太后想要在说话之前就离开了,不过在离开之前,曹丕伸手抓住了超值的脖子,朝着他冷声说道。

“三日之后,子文抬棺出京,曹叡抬棺头,你要给他亲自写哀悼之词,亲自念给他听,亲自!”

“诺!”

(关于曹丕的能力还有曹丕继承人的问题,作者感觉这么写,也是有依据的,那就是曹丕在官场和民生上面,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曹丕在位一共也就是七年的时间,这七年他做了什么事情,作者给你们大概汇总一下。

第一,改革官制: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发布了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

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其二的九品中正制就不用说了,这种祸国殃民的东西在曹丕的手中却是玩出了花样,整个黄初年间,尤其是四年之前,世家都被曹丕玩的和狗一样惨,世家压根就没有斗得过曹丕加寒门。

第二:集中皇权,曹丕称帝之后,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还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第三:确定儒家和士子的地位,黄初元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经典。后又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鼓励士人学经注经发展文化事业。

黄初二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三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 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人之法。

这三年也是他彻底将中书省给弄起来的最大原因,直接将儒学的正确用法弄了起来,至少让那些读书人知道谁才是他们需要效忠的那个人,这是他设立中书省的目的和根基。

这也让他在黄初四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第四:整肃官风,在黄初二年的时候曹丕就率先发难,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次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世风。

这三个诏书直接断绝了之前各个世家为了互相争夺权利互相攻讦的事情,也让曹魏的官场为之清净了不少,至少中原大地上,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发展了,不需要天天发愁了。

同时他还将当时的文风给正了正,当时咋曹操的后期乃至末期,所谓的魏晋风骨和魏晋玄学已经兴起来了,这种玄学说白了就是一群读书人,还都是有权有势的读书人,成天啥事儿不干,就在这里互相扯犊子。

谈天说地,坐而论道,顺带批评朝政,批评天下,批评天子,总之看见啥批评啥,除了不干正事儿啥事儿都干,还互相之间,非常的自豪!

曹丕上位之后,将这个风气好生整饬了一番,除了让他们不再互相诬告之外,让这种坐而论道的也够滚得远远的,可以说为曹氏以及汉人,再次续了命。

第五:丰盈国库,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

到他死前的黄初末年,曹魏的国库已经变得丰盈了起来,同时也稳定了行市和物价,让百姓不至于被世家完全攥在手中,让百姓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粮食。

甚至将曹操末期产生的通货膨胀也已经基本解决了,要知道在曹丕解决中原大地那通货膨胀的时候,西川都想着发明大钱了,西川的经济在刘巴死了之后,差点崩了盘,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

同时曹丕还正是对江东和西川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北方稳定之后,他用屯田,互市,关税等等稳定经济,用减刑,减税等办法稳定民生,基本将被打烂了的北方给救了回来。

曹丕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预作《终制》,可以说省钱省到了骨子里,抠门抠到了坟墓里。

第六:曹丕在位时,还假借征吴之名,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整个中原北方的统一。

从大汉末年开始,青徐二州就是被臧霸孙观两个人所控制着,一直属于半割据状态,甚至在曹丕登上王位的时候,还闹出了哗变。

黄初三年,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单纯只为了臧霸,作者暂且不评价,毕竟在作者的眼中,这场大战绝对不是为了炫耀武力。

臧霸必定是其中之一,但是提前准备新老交替那也是必须的,只不过他没想到曹仁真就真的打输了,还把自己给打死了,要不是曹真最后够能打的,恐怕曹丕也很尴尬。

但是后面,黄初五年、六年两年的时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徐二州的隐患。

所以说平平安安的消除割据,清理掉中原当时已经坏掉的世家,这应该是曹丕在位的大公绩之一了。

上庸大破蜀汉和曹丕三征东吴就不说了,这两个都是没什么可说的。

第七:荡平边疆,曹丕在担任魏王时,令苏则平定武威三种胡、酒泉和张掖的叛乱,这是其一。

曹丕在称帝之后,命曹真督军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置了西域长史府,这是其二。

因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于是曹丕任命田豫为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同为护鲜卑校尉,田豫、牵招、梁习等将领在并州将轲比能打的和三孙子一样,这是其三。

这些事情,平常的君王一个人就算在位数十年能够做到也算是一代明君了,但是曹丕用了七年的时间就做到了。

他用了七年做到了雍正一辈子才做到的丰盈国库,他用了七年就做到了康麻子一声做到的消除外辱和平定藩乱,他用了七年的时间就将曹魏的风气和他父皇留下的问题解决了大半。

若非是后代不争气,曹魏哪里有司马家的事情,曹彰在死得时候是三十五岁,那时候曹丕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曹彰要么就是曹丕给自己留下来的三军统帅,要么就是给自己留下来的继承人。

一个贾逵都能让他放弃唾手可得的王位,就这么玩意,曹丕会担心他日后反叛自己?

所以关于曹丕阴谋深重,作者相信,曹彰是曹丕杀得,这不可能,轮威胁,曹宇,曹植这几个哪个都够大的,唯独曹彰不大,若是曹彰在曹丕的心中算是威胁的话,曹丕当初绝对不会这么努力的帮助他!)

....再次言归正传.....

曹丕离开了永寿宫,他入宫之前想要杀人,他从郭女王身上离开之前想要翻脸,到了这里,他还是放过了他们,在曹丕看来,这样做就罢了,若是真的送他们下去,恐怕自己的弟弟也会感觉到很恶心。

至于曹植和曹叡两个人,曹丕有的是办法能够折腾曹植,就算是自己死了,自己也能够让曹植生不如死,这才是对他的惩罚!

曹叡....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曹丕相信贾诩,既然这个毒士告诉他不用担心曹氏血脉,那么他就不担心。

等到曹丕离开之后,卞太后看向了一直低头不语的曹植,脸上全都是不解之色,似乎在等着曹植给自己一个答案。

曹植偷眼看了一下自己的母亲,然后抿了抿自己的嘴唇,低着头没有说话,也不知道是不想说还是不敢说。

“子建,刚刚子桓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先告诉母后?”卞太后在曹植面前还是那样的温和,但是她的语气之中已经带着浓浓的急切了。

“子建,你能不能告诉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曹植看着面前的卞太后,他知道有些事情或许是要瞒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回母后,今日外面传来消息,任城王曹彰今日在洛阳临时的府邸之中,暴毙而亡....”

他刚刚说完话,就赶紧朝着卞太后躬身行礼,“母后,儿臣还有事情就不打扰了,先行告退!”

说完之后,曹植就赶紧跑远了,留下他母亲卞太后一个人在那里凌乱着。

等到曹植跑出永寿宫大殿的时候,他就听到了后面的大殿之中传出来了一声十分凄厉的哭嚎,分外的凄厉凄惨!

曹植就像是听不见一样,就躲在外面,也不进去,也不吭声,他现在有些庆幸了,曹丕将这永寿宫里里外外的宫女内侍都杀了个干净,否则他就真的太难了。

曹丕从永寿宫出来,没有回到郭女王那里,他也知道现在回去的确是有些不太好,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在郭女王的宫殿之外溜达了一圈,看着分外简陋的宫殿,曹丕再次生出了些许的愧疚。

“去前殿吧,朕也该处理政务了!”叹息之后,他没有再多想,此时还不是翻修宫殿的时候,平素里他最大的爱好也就是打猎了,除了放松之外还能让自己和子文多交流交流。

不过现在,一想到游猎,他就再次想到了子文,然后他的心情就再次变得无比低落了下去。

曹丕在后宫之中闹出来的风波已经传遍了洛阳,大家也知道了自己好像是干了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跟着那两位的身后,似乎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倒是被人给掐住了脖子,若是不依靠他们,恐怕自己就是那个被清算掉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的众多文武,还有无数的世家豪门,虽然对于那两个将他们拖下水的家伙满心都是愤怒,不过最后还是不得不各自依靠上去。

不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能够抱团取暖。

没人觉得现在曹丕就是结束了,校事府的人还没回来呢,曹彰麾下的那些人刚刚被提上来,但是他们这群人才被收拾了多少,自己干了什么事情,别人不知道,他们自己还不知道么?

三天的时间,世家在争分夺秒的联合在一起,贾诩在一点一点的清算,作为曾经临时主管过校事府的人,贾诩想要给众人弄出点罪名来,那就和玩耍一般容易。

特别是当贾诩这个毒士,有了曹丕的支持之后,这件事就是发了疯一样的不要脸,就像是一只野狗,抓到谁就给谁一口。

三天的时间,洛阳也迎来了一直人马,或者说,迎来了几个人!

江东孙贲之女,任城王曹彰的遗孀孙氏。

任城王之子,曹丕的侄子,曹楷!

还有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孩,这是曹彰的女儿,对于这个女儿恐怕连棺材里的曹彰都不知道,他已经离开封地大半年了,恐怕他死之前,尚且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又给自己生下来一个女儿。

来到了曹丕亲自给曹彰设置的灵堂里,孙氏抱着女儿,带着儿子恭谨的给曹丕跪下行礼,十分的得体,从曹楷身上就能看得出来,孙氏很会教导孩子。

“弟妹....”曹丕想要劝慰孙氏一番,但是最后他却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只能抹着眼泪说道,“日后不管需要什么,朕想办法,朕来想办法就是!”

“多谢陛下了!”孙氏没有哭天抢地,虽然她的眼眶通红,脸色苍白,但是他还是没有哭天抢地的。“陛下保重身体,子文经常说,这个曹氏不能没有您!”

“朕,对不住子文,对不住他啊!”

曹丕哭着将孙氏三人送到了里面,然后将曹楷带在身边,亲自带着他给曹彰守灵,亲自带着他迎接诸多文武大臣。

雍丘王曹植也来到了这里,从那灰败的脸上也能够看得出来,他的身体不太好,至少现在是真的不太好。

“陛下!”曹植走到了曹丕的身边,弱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侄子,可是却不敢多说话,转头朝着曹丕拱手说道,“陛下,臣已经写好了...”

“去念!”曹丕的话十分的干净利落,“我等要给子文送行了!”

“昔二虢佐文,旦奭翼武。于休我王,魏之元辅。将崇懿迹,等号齐、鲁,如何奄忽,命不是与。仁者悼没,兼彼殊类,矧我同生,能不憯悴?目想官墀,心存平素,髣髴魂神,驰情陵墓。凡夫爱命,达者狥名,王虽薨徂,功著丹青。人谁不没,贵有遗声。乃作诔曰:

幼有令质,光耀珪璋,孝殊闵氏,义达参商。

温温其恭,爰柔克刚,心存建业,王室是匡。

矫矫无戎,雷动雨徂,横行燕代,威慴北胡。

奔虏无窜,还战高柳,王率壮士,常为军首。

宜究长年,永保皇家,如何奄忽,景命不遐?

同盟饮泪,百僚咨嗟。”

“送!”曹植说完之后,许褚一声大吼,“任城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