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七一四 人才梯队

金鳞开 七一四 人才梯队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因为常发生有地无人的窘况,所以欧洲各国对殖民地的执念并不强大,只要出价合理,没有一块土地是不能卖的。别说现在,即便是两百年后,美国人仍旧靠买卖的手段获得了三倍于十三州的额外领土,奠定了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

在如今这一百年中,是土地大量涌入市场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在某处设立一个管理机构,立碑插旗,这块土地就名正言顺属于它了。而这种行径也得到了文明世界的尊重,就如大明宣布屏岛和澳洲的归化,欧洲诸国商人都默认了这个事实,没人会去征询当地土人的意见。

又如另一个时空中,俄国人以柒佰贰拾万美元的价格将阿拉斯加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卖给了美国。那之后又过了一百年,人们觉得俄国毛熊的脑子被冻住了,竟然会做这种买卖。更悲剧的是,当时俄国政府的运钞船还沉没了,等于净赔十万美元,白送了一个大半岛。

然而当时俄国人却觉得这是一笔好买卖。

阿拉斯加除了毛皮和冰块可以卖个好价钱,简直一无是处。而且当地还有七十余座活火山,经常发生地震。最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当初获得阿拉斯加的手段太简单——沙皇雇佣了一个荷兰人,渡过白令海峡之后插了一面俄国国旗,于是这里就属于俄国了。

对一方面,主导购买阿拉斯加的美国政治家西沃德被骂得不敢出门,因为美国民众觉得这是“一笔糟糕的交易”。

由此可见,历史局限性实在是太容易发生在每个凡人身上。

回到大明如今的局面,收复吕宋岛,驱逐红毛夷。严惩作红夷走狗的当地土人,将吕宋开拓成大明的橡胶园和甘蔗园,这是符合道义和利益的事,没有人会持反对意见。可是打了三个月的仗,大明第一次经历了排队对射的战争形势,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子弟的性命只是换取北美州的戈壁荒滩,这就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了。

“何况,那里本就是我们大明的国土!”

“我们大明发现的土地,为何需要西夷人同意!”

……

报纸上越来越多的质疑之声扑向内阁,至于西班牙绵羊的事反倒没人关注。

一干阁老都知道,美洲不同于亚洲。

在亚洲,大明可以以十倍兵力压垮西班牙人。

在美洲,明西之间的实力对比却是反过来。即便十分努力地造船移民,现在美洲大陆也只有的三万明人。主要聚集在东荆府(旧金山)一带,其中八成是农民,一成是工匠,真正的作战部队只有一个营,三千人。

而在美洲的西班牙人则有三十万,设有四个总督区,下辖数十万的土著民。

即便到了米尼弹时代,先进的火器也未必能够对抗数倍的冷兵器部队。这点英国人和葡萄牙人乃至意大利人都深有体会。一旦战争规模得不到抑制,明西在美洲大陆展开更大规模的战争。那么明军未必就能有更多的获胜机会。

不打没把握之仗,这是皇帝陛下建军时就订立的规矩。

“往昔是武将替文官背黑锅,如今却颠倒过来了。”孙传庭坐在职房里,叹了口气。

坐在孙传庭对面的,是武备大学的年轻上校教授杨威。杨威在象牙塔中的环境里如鱼得水,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完善着自己的理论。在皇帝陛下的指引之下。大明版的地缘政治学基本形成了体系,而杨威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这个新的思维方式灌输给几位阁老。

即便阁老们不能接受,起码也得知道。

见孙传庭这位最倾向于武将的阁老都发出如此感叹,杨威知道最近报上的清议还是给内阁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事实上内阁的确是冤枉的,美洲问题是大都督府进谏给皇帝的策略。最终形成的基调。

“老先生大人,”杨威客气道,“待大明巩固了美洲,这份开疆拓土之功也是诸位阁老的。”

“老夫当年披甲出关,哪里想过有甚军功?无非就是想为祖宗基业效死罢了。如今老迈不堪,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有上进之心了。”孙传庭苦笑道:“你这些东西说得的确有些门道,但是跟我们这些老朽而来说,恐怕没什么用了。”

“老先生何出此言呢。”杨威是真的不知道。

孙传庭只是笑了笑,却没有点透。

其实关键就在于年龄。从周朝开始,官员七十致仕是常态,如李遇知那样八十多岁还在朝中的,那是有特殊需要。如今国家稳定下来,蒸蒸日上,吴甡肯定不会推迟致仕。所以算起来吴甡担当首辅的时间就只有两年了。

孙传庭只比吴甡的小四岁,按照内阁论资排辈的传统,他的首辅生涯其实也就只有四年罢了。

这还是他身体健康的情况下。

“周阁老明年也就要致仕了吧。”孙传庭终究还是被这个比自己孙儿还小的上校软化了,点了点关键之处。

周应期其实今年就要致仕了,但是廷推新阁臣之前,人们发现在推举地方督抚入阁和朝中部堂入阁之间有些分歧。

一方认为应当吸取国变教训,效仿宋朝,非有地方经验者不能入阁。另一方则是觉得,国变终究只是一个污点,而从成祖建制内阁以来,清流入阁还是主流,既然国家恢复了正常,那就应该一并恢复这个体制。

于是,枚卜大典也就此搁置下来。

与周应期同岁的还有蔡懋德,不过他情况特殊。因为皇帝在他七十大寿时说:蔡先生精于养生,身体康健宛若五旬之人。

这话一般人听来是吉利话,但对于皇帝和阁臣而言,却是挽留不放的意思。蔡懋德本身就是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在工作态度上与皇帝陛下最为契合,所以皇帝要留他当两年首辅也是很正常的。

最生不逢时的人其实是蒋德璟和袁继咸。

这两人与孙传庭是同龄人,等孙传庭致仕了,他们也就该致仕了,没有再上一层楼的机会。

这几年的朝局变化势必极大,吴甡回家抱重孙儿之后,稳定朝局的重担就落在孙传庭身上了。而最终承上启下的人物皇帝已经选了蔡懋德,目前来看,似乎都还算安排得妥当。

杨威对此并不敏感,只是道:“这几年真是令人感伤。大都督府也有不少将军都要卸甲。”

军方的人事调动更加麻烦。

秦良玉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虽然力气还是大得吓人,胃口也好,但终究得放人家回去享受天伦之乐。尤世威等老将也都年迈,后起之秀却都乐在主力军,亲临战阵,不愿回北京坐守职房。而且萧陌、萧东楼之辈都有作战任务在身,也不是说调就能调回来。

如今看起来,武官这边才是真正青黄不接。

好在今上的权威也是开国以来所罕见的,甚至堪比太祖、成祖之世。

隆景七年,朱慈烺基本稳定了八小时工作制,每十天能够休息两天。如果算上与内阁和大都督府各有半天务虚茶会,基本是做七休三。这样在太祖朝算是怠政的姿态,丝毫不能妨碍他对朝政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力。

各地的军报仍旧捷讯连连。

第一锅硫化橡胶就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完全可以一边研究配方,一边先将硫化橡胶实际应用起来。只要让民间看到有利可图,自然会有许多人跟进。当然,这个金饭碗皇家也不会放手,宝和店专门设立一个橡胶投资公司,专门投资国内各民营橡胶厂,虽然不占绝对股份,但足以保证分红收益。

大明皇室在朱慈烺的强势之下,真是一心奔着天下最富有的皇室去了。

“万历时候人才储备被破坏,直至今日还得还债啊。”朱慈烺对此很无奈,但是这种公开非议太爷爷的话,也只能说于密室之中。

皇后知道最近许多老臣纷纷请求致仕,一来是年纪到了,二来是在自己夫君手下当官的确比以往更辛苦。

“父皇母后可有消息回来?”朱慈烺问道。

南幸的太上皇帝可谓乐不思蜀,在江南玩得十分尽兴,甚至动了南下闽浙的念头。浙江倒是可以去,但是福建那个多山之地最好还是免了。否则当地官府肯定鸡飞狗跳,光是修路都来不及,别的事也就不用做了。

“父皇知道了的橡胶轮胎的事,让北京这边送一批过去。”段氏道。

“理应如此。”朱慈烺点了点头。

要减震舒适,有三样尖端科技:弹簧钢,高水准的路面,以及橡胶轮胎。

弹簧钢看起来是遥遥无期,高水准的路面则受限于大明的工业总量,里数很短。不过现在有了能够充气的橡胶轮胎,比之木轮时代肯定是个大飞跃。

“父皇还说,多多与民休息才是圣主应有的姿态。”段氏小声道。

朱慈烺道:“朕难道不是如此么?”

“你这边打仗要打到什么时候?每天夜里想到打仗臣妾就要做噩梦。”段氏直言不讳道。

朱慈烺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别说段氏,就是太上皇帝崇祯未尝也不是如此,否则也不会赖在江南不肯回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