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四五八 星宿煌煌日月光(四)

金鳞开 四五八 星宿煌煌日月光(四)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在锦衣卫紧锣密鼓做准备的同时,总参军情司和兵部职方司也开始悄悄寻找通辽的商人,安插耳目,力求为大军复辽做好情报工作。相比这些新兴的情报部门,东厂作为曾经的老大更是不甘示弱,丁奥在刘若愚的指点下,着力向南拓展东厂势力。

此时王之心在江南正坐在风口浪尖,每日里不知多少人在背后戳他脊梁骨,甚至还有士子堵在他家门口用泥巴砸门,要求释放钱谦益。碰上东厂在江南设立分厂,就像是久旱逢甘露,终于盼到了亲人,在玄武湖畔专门起了一座四进三院的大宅子,作为东厂南京分厂的厂址。

南京分厂建立不久,提督分厂太监杨帆破获一起朝鲜商人携带国朝情报的大案,抓获朝鲜奸细三人。

作为大明的属国,朝鲜早在天启七年就被阿敏率领的金兵打败,与金签订了兄弟之盟。崇祯九年,黄台吉亲征朝鲜,逼迫其签订了君臣之约。从那时候开始,朝鲜就要派出质子到沈阳作为人质。

虽然朝鲜权贵和国民普遍仰慕大明,鄙夷满洲,但刀枪在前,只能屈服现实。他们收罗明朝士林的消息带回国去,更多的是追求时尚,表示自己不愧“小中华”之名,倒不是有意作为满洲密探。

然而清廷在朝鲜拥有驻兵,其将领从朝鲜权贵口中也能得到一些明廷的消息,这就激发了他们对这条情报路线的挖掘。于是在朝鲜权贵的指使下,三个在南京的朝鲜商人收罗了大量的大明消息。非但有各种报纸书刊,甚至还花钱请士子们聚会,从中打探消息。

这样的行径无疑构成了朱慈烺认定的“间谍罪”。

差点害得宋弘业功亏一篑的那条“楚镇消息”,也正是这三人从江南传到朝鲜,又传入多尔衮手中。

杨帆本来是在王之心座下跑腿打杂。被王之心推荐给了丁奥。谁知丁奥只见了杨帆一次,就委以提督江南分厂的重任。而杨帆在上任之后不过一个月,就有了功绩,一举进入皇太子的视野。如此一来,连王之心都吃不准这杨帆到底什么来路,更怀疑他是混到自己身边的密探。

其实杨帆只是喜欢看人罢了。

每个太监都有自己的爱好作为精神支柱。有的贪财。有的贪权,有的贪色……杨帆则是喜欢看人。他非但收罗了各种面相书,更喜欢实践,在任何场合都观察别人的容貌、神情,最终练成了火眼金睛的功夫,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过目便知端的。

朱慈烺给了杨帆一纸奖状,勉励他将这门自创的功夫推广出去。同时又借崇祯的名义下了明旨:由东厂负责肃清国内奸细、通敌者之事,设厂狱。

在江南舆论一片喧哗声中。征募江南悍勇之士入伍的消息反倒没人关注了。

而在征兵政策确定之前,西北光复区的官员之中,说着吴侬软语的东南官员早就成了气候。

现在北方的人力充分调动,仍旧面临着捉襟见肘的窘况。江南许多不得志的文人到了北方,原本只是希望谋求个幕友宾客的工作,谁知却喜出望外地获得了一县知县、乃至一府同知的位置。

大明南方的教育程度远胜北方,国初时因为科举中第者皆是南人,太祖甚至还兴过大狱。但事实的确如此残酷。在陕西能中谢元的才子,放在江浙苏松。甚至连中式都困难。这些久久不能中式的生员们,到了山东,参加一场比平日小考还简单的测验,就有了入读行政学院的资格。

在行政学院里,重温一遍“礼义廉耻”,然后背熟基层工作各种制度。快则一月半,慢则三个月,这些小知识分子就可以踏上实践岗位了。其中固然有人会以身试法,却是白白给都察院提供了练兵机会,更多的人还是乖乖按照制度办事。——尤其是看到那些血迹未干的脑袋。谁都不敢大意。

正是这些来自南方的基层官员,在用人不足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想到一点:既然北人不够,为什么不能用南人呢?就算江南本地的官府不支持,大可以委派钦差,在各府县乡镇村寨设立募兵点,直接将人拉走。

朱慈烺深感这也是个办法,予以采纳,开始征募南兵。

在原历史时空中,此时江南诸省的“奴变”已经到了喷涌的临界点,这场募兵正好为不愿世代为奴青壮提供了一条出路,让他们进入军中,凭战功闯下前程。同时因为皇太子本人对战士的看重,若是身在奴籍的壮士参军,其父母子女登时脱离奴籍,定立户口,成为平民。

至于因此受到影响的权贵之家,皇太子也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诉讼。

明代有律有例,律是不变之常法,例却是针对一时情况的临时规矩,有的来自圣旨谕令,有的来自六部规制。朱慈烺前世的根底就是法学,玩弄法律武器谁人能敌?早就有参军立籍的条例通发全国各周府县,那些富户人家要想打赢这场官司,除非能将朱家从皇位上拉下来。

现在李自成死了,张献忠跑了,多尔衮都在逃跑,要想揭竿起义也得看看天下大势。

崇祯十九年三月,第一批南兵在合肥集结,开始训练。

同月,第一支运输舰队从北直、山东交界处的大口河入海口出发,共运载第二师第一、二营共八千余人,营属一七式火炮六十尊,前往觉华岛。在这支舰队航行两日之后,意外地遇到了复州驶出的另一支舰队。这支舰队主要运载的是建材和劳工,以及少量的工兵。

原本计划第二师在觉华岛对岸修建营地驻扎之后,辽东师分遣营才会抵达觉华岛进行防御工事修建。然而因为通讯不便发生这次偶遇之后,辽东师分遣营将优先为第二师在大陆上修建营寨,然后退回觉华岛布防。

萧东楼很感谢陈德的配合,他独自站在船首,任凭海风吹在铁甲上岿然不动。曹宁和卢翘楚分别搭乘另外两艘大福船,跟在舰队后方。虽然特侦营发回了令人欣喜的消息,但谁都不知道到时候站在岸边的是否会是满洲铁骑。

萧东楼却很享受这种未知的刺激,甚至还有些许期待。天津防御战实在不合他的脾胃,每日里就是看着乞丐花子一般的东虏冲上来送死,只要有充沛后勤,简直没有陷落之虞。而第二师这样的强军,理该百里奔袭,浴血陷阵,杀得敌人胆寒!

崇祯十九年三月十二日,一只浩大的舰队出现了辽海西侧的觉华岛附近。早就等在此地的小船纷纷靠拢,将大船上的战士、物资运上滩头,建立最简单的防御工事,然后开始修建临时港口。

等在岸上的果然是特侦营派来的人马,只有十来骑。为首那骑士看上去简直跟满洲人没有丝毫区别,一样蜡黄的皮肤,刮得发青的头皮已经长出了一层短短的发茬。一缕中规中矩的金钱鼠尾悬在脑后,被帽子压得紧贴头皮。

“我有紧急军情,要报与将军知道。”那骑士见了第二师的萧字将旗,大声喊道。

萧东楼正好打马路过,直直走向那人,道:“我便是萧东楼,有何事要报我知道?”

两支队伍已经确认过了印信,那人见了萧东楼的盔甲、佩剑、肩章,自然相信他就是第二师的师长。

“报将军,卑职奉特侦营左营官之命,请将军速速前往宁远城。”那骑士喘了口气,喷着白雾道:“押送百姓的绿营兵兵变,请将军前往主持防御之事!”

萧东楼大为吃惊:“怎么就兵变了?消息可靠么?”

“左营官此刻就在城中,已经砍了十来颗东虏的脑袋悬在门口。”那骑士道:“将军派人去看了便是,左右不过十几里路。”

“虏兵可攻城了?”萧东楼一边问,一边对亲卫道:“传我令,所有船只优先载运战兵。”

“昨日晚间兵变,此刻还没有虏兵攻城。”特侦营骑士答道。

“就不能等我们到么?如此仓促。”萧东楼不满道,又催身边亲卫:“快去,再去个人,跟他们说什么都不要,披甲持兵就够了!咱们到宁远吃饭!”

——宁远城可没吃的啊。

特侦营战士本想说清楚,却又觉得得先回答军官的问题,便道:“此事事发突然,我们赶到时兵变都已经快结束了。至于具体如何,将军还是去问了俺们营官吧。喔,将军,宁远城里缺衣少粮,今日早上还有十几号人冻饿而死呢。”

萧东楼瞪了他一眼,却没有更改命令。战士在船上是没有自备干粮的,如果等到弄好干粮,然后出发,起码要耽误一个时辰。第二师可是要重掌天雄军大旗的天下强军,宁可饿一晚上也不能贻误战机啊!

更何况只要稳固了宁远城,船上的东西卸下来,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