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金鳞开 > 四三零 期以忠义酬明君(四)

金鳞开 四三零 期以忠义酬明君(四)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0:39:48 来源:蚂蚁文学

“袁督请朝廷且先不出兵。”果然是开门见山,傅山直截了当道明来意,呈上袁继咸给朝廷的手书。

朱慈烺展书阅读,见开篇既不是写给皇帝的奏疏,也不是写给自己的启本,而是含糊其辞,致拜朝中当事者当闻。说是手书,又有些议论文的味道。不过跳过这段,后面却是说自己不相信左良玉会反,愿意亲入左营,劝服左良玉回兵。

“袁督说:知恩之人罕有不义之心。这话我只能同意大半。”朱慈烺放下袁继咸的手书,道:“罕有,并非绝无,袁督为何有如此信心说左良玉必为人所诳骗呢?”

“殿下,”傅山不急不忙道,“左良玉此人,小道也曾见过。此人目不识丁,却能统领数十万大军。有前后三十六营人马,前五营亲兵,后五营降兵。一个目不识丁的将帅竟能将此些英豪握在手中,可知必有些本事。”

“有本事不代表不会谋反。”

“殿下所言极是。”傅山又道:“然则,一个有本事的将帅,手下又有精兵强将,若是真有反心,为何等到如今呢?”

“因为如今北面事急。”

傅山脸上闪过一丝疑惑,这让朱慈烺不由怀疑傅山并不知道天津之战的事。

虽然天津之战没有保密,但也没有登上报纸,刚从南边来的人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殿下,即便北面事急,如今也绝非左良玉谋反的好时机。”

“何出此言?”

“左良玉自去年冬日一病不起,到今年四月间,垂垂将死矣!他将平贼将军印给其子梦庚。惟愿其子承其意志,剿灭献贼。若不是恰巧有名医过境,为其开药延命,此时他已经是冢里枯骨,还有何谋反之心?”傅山道。

朱慈烺沉吟道:“那他现在如何?”

“早已油尽灯枯。只是勉强添油续命罢了。”傅山道。

如果左良玉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么为了个人野心而提兵作乱的可能性的确不大。

“那是左梦庚借其父之名作乱?”朱慈烺提出了另一个可能性。

“所以朝廷更无须急着用兵。”傅山胸有成竹道:“左梦庚并无乃父之能,他若是意图作乱,就是左镇将校也不会全跟他谋反。不等朝廷用兵,必然自败。”

“左镇之中,也有如此忠义之将么?”朱慈烺问道。

“左军号称三十六营大将。其中有副将马士秀者,追随左良玉多年,为人有义气。左梦庚若是欲图作乱,其必不从。”傅山道。

朱慈烺有些迟疑,道:“左梦庚在军中的声望不如马士秀么?马士秀即便有忠义之心,恐怕也孤掌难鸣吧。”

“只要马士秀不从。左军必不能渡江。”傅山言之凿凿。

“军国事绝不可信口而言啊。”朱慈烺并不喜欢智谋之士只给个答案的习惯。这要在数学考试里,你最终结果即便是对的,但跳过中间步骤,宽容点的老师给你个一分,较真的老师一分不给。

“因为马士秀权掌左军舟师。”傅山道。

“哦。”

朱慈烺这下明白了。在这个时代,哪里有那么多长江大桥可以走?实际情况是整条长江都没一座大桥。现在要想渡江,只能靠摆渡。

马士秀既然掌握着长江舟师。自然可以保证不让左梦庚做出傻事。

“左良玉这事吧,最麻烦的不是如何平息。”朱慈烺起身摇铃,命人送来茶水,又端了自己的杯子喝了一口,方才道:“如何不让他成为第二个东江镇才是关键。”

毛文龙死后,原本跟着毛文龙反清的东江将领无家可归,最终投入死对头的怀抱。诸如孔有德、尚可喜,那都是跟满清有不共戴天血仇的人物,后来却成了铁杆汉奸,这也不能不感叹大明这边有人逼人太甚了。

在原历史剧本中。左良玉死后,左梦庚被黄得功击败,旋即投降了南下的清军。现在没有清军南下,那么左梦庚若是依旧被击败,只有返回驻地和流窜河南、南直两个选项。如果他去河南。那正是撞在刀口上,很快就会被追来的山地师剿灭。

如果他在淮河一带成为流贼,乃至于他的部将各据山头,这才是最大的祸害。

“所以殿下尤须谨慎用兵。若是将其打散,恐怕更不好收拾。”傅山道。

“我倒觉得,如果不打他们,他们说不定就散了。有个强敌在外,他们倒还能抱成一团。”朱慈烺毫不掩饰,道:“可惜现在的问题是我实在抽掉不出兵力来。”

傅山从小就是人中俊杰,相传他六岁之前只吃黄精不吃饭,是个神仙一样的人物。在他的人生阅历中,与人交流只有两种形式:他服从别人,比如师父郭真人;别人服从他,比如他接触到的许多许多人。

此刻自己既不想屈从,却又不得不顺着那人思路走,这种情况实在是人生罕见。

关键的是,傅山不得不佩服这个比自己年纪还小的皇太子,丝毫没有外界传说的暴戾、反复、阴险……一切都如同挚友一般,坦诚布公,言辞真诚。

“殿下所虑的确有道理。”傅山道:“但此刻袁督已经去了左良玉营中,若是朝廷兴兵,怕是袁督不能安然而退。”

即便是看在傅山的面子上,也不能随便牺牲袁继咸。何况袁继咸可是跟文天祥、谢枋得齐名的民族英雄,出于个人感情也该保全他性命。

“兵是必须得出的,否则日后藩镇谁还将朝廷放在眼里。”朱慈烺起身道:“不过出兵未必要狠打。如果左军不过江东,我可以让黄得功以守城为要。”

“那如何平息此事呢?”

“左氏敢此时行险,不过是自以为有内应罢了。只要除了他在南京的内应,他未必敢轻举妄动。”朱慈烺再次将目光放到了江南。只要江南偃旗息鼓,对左良玉或是左梦庚而言,都不啻于釜底抽薪。

“原来殿下早有计较。”傅山不由钦佩道。

“我原来的计较是派黄得功驻兵九江、安庆,只要一时挡住左军,等北事平定再调大军南下。”朱慈烺叹了口气道:“而且我也不想这么早就动江南。”

“这是何故?”傅山所站的位置局限了他的眼界,不能看到全天下的大局。

现在江南虽然形同外域,但好歹每年粮税还是能收一部分上来的。朱慈烺此刻又在安排市舶司的事,正是建立信任基础的时候。这些势家大族在分吞利益的时候如狼如虎,在没吃到肉之前却都谨慎得如兔如鼠。

若是力量大了,可能吓到他们;若是力量小了,他们不以为然。

这轻重分寸实在不好把握。

朱慈烺此刻才深刻体验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

傅山当然还不足以介入如此顶端的国家战略层面,所以朱慈烺只说了四个字:“不是时候。”

现在不得不变一变了。

朱慈烺让傅山先行南下,收罗江南地方的各种报刊。同时传令给田存善,让他联络各报,集中宣讲江南有人散播皇帝遭人挟持的谣言。

南京镇守太监王之心也得到了明旨,要他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一道彻查散播谣言、离间天家骨肉的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就是两个,一个卢九德,一个高起潜。”朱慈烺在传令的同时就已经定好了基调,甚至连绞杀这两个太监的明旨也一同送到王之心手上。

太监不同于文官,看似权大,却可以被皇帝一言抹杀。

看看魏忠贤就知道了。

卢九德和高起潜充其量就是暗中联络一番,不可能是主事之人,杀之可以断其臂膀,也能加以威慑宵小。至于高起潜嘛,用他的人头还能振奋一下第二师的军心。想来萧东楼看到之后会心情激荡。

十一月,正好是卢象升的忌辰,送上这样的祭品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钱谦益,先软禁询问,不要用刑。”朱慈烺道。

钱谦益在江南是本乡本土,根底尽在,若是贸然捉拿下狱,未必不会激起“苏州民变”那样的事。先软禁询问,试探一下他的态度,也试一下民间士林的反应,可进可退,还可以赖皮不认账,这个力度应该合适。

傅山从济南出来,将信将疑地赶到南京,一直在担心买不到足够的报纸,也不知道书坊是否有售。谁知到了南京地界,却意外地发现报纸这种新生事物,竟然已经普及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无论是在酒肆茶楼,都能看到拿着报纸的人,或是独自精读,或是三三两两的相互讨论。

这些人手中大多拿着《曲苑杂谭》和《留都通报》,桌上放一份《皇明通报》,一看便知道是个雅俗通吃的杂家。只有那些戴着方巾,有功名在身的儒学士才会拿一份《江南士林报》,清高孤傲地夹杂其中。

傅山挑了个人多店阔的茶楼,在角落里寻了个占角的位置坐了,打量着满店茶客,让自己接受江南口音的官话和土话。

“这位道爷,您吃什么茶。”茶博士快步走到傅山身边,一张口便是一连串的茶名。

“茉莉陈茶。”傅山随口挑了个南北皆有的大路货,反正眼下这个季节喝不到真正的好茶。

“那道爷读什么报纸?我们这里也都有。”

ps:月票榜又跌了。。。求月票支援啊~~求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